资源简介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4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根据化学式能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分组活动预习,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课堂的练习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结合日常物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重点】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难点】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利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活动,并要求分工合作,制定竞争机制,以此驱动学生完成。练习法:本节课难点是计算,所以通过练习来突破难点。直观演示法:由于物质的微观构成是抽象的,学生无法想象和理解,因此,我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模型,直观演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计算的公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小组预习任务活动每个小组完成预习任务,分工合作,组长组织整合。设计意图:有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所了解,并能事先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探讨。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的判断【展示药品“达菲”】如右图所示:例:莽草酸(化学式:C7H10O3)是制取抗流感“达菲”的原料:求①莽草酸中含 种元素?②莽草酸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练习]《学考》P44:5(1)(2)、6(1)三、回顾旧知,做好铺垫1、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2、提问水的化学式、水分子由什么构成?学生组装、展示水分子的模型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水分子的模型,学生能更直观地观察水分子的构成,并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四、展示活动目录:1、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和计算2、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五、分组学习、交流讨论(2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课本P87的相关知识,分组讨论归纳出计算的公式或计算方法,并完成相应的练习,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和板书练习题的计算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自学的方法,并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学会解决交流中产生的矛盾,也通过对应的练习题,巩固已学的知识。活动一: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之和活动二: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之比活动三: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提升训练]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m(元素)=m(物质) ×该元素质量分数例题:36g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板书设计】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m(元素)=m(物质) ×该元素质量分数【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四课时的内容,教材中描述了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展示了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初步对物质的组成和微观构成有基础的认识,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之间的关系有所欠缺,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组装分子模型,来突破学生这一学习难题,而对于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我利用学生的活动欲望,对化学存在比较高的兴趣和热情,布置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明白物质的微观构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也为下个单元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奠定基础。评课意见:学生分组活动、合作讨论,效果良好;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学,增强学习信心;借助分子模型,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易理解概念,更好掌握本节课知识;教学教学内容逐层递进,由易到难,有梯度;建议:课件中“活动一 相对原子质量”改成“相对分子质量”;口语上微观粒子的表述要更专业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