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3、了解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实验:烧杯(3个)、实验用温度计(1个)、体温计(1个)演示实验: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地理课本上我们学习过全球变暖会使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的城市将被淹没,地球上的陆地减少,人类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除了以上这些还会引起极端天气,例如干旱、飓风、暴雨、沙尘暴……一份权威报告统计:2010-2012年东非干旱,估计造成了25.8万多人非正常死亡;2011年东南亚洪水造成800多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美元;2012年飓风“桑迪”给美国造成670多亿美元经济损失;2013年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导致7800多人丧生;201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热浪导致4100多人死亡。2016 年,干旱席卷了巴西和南非;大堡礁则遭遇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珊瑚白化,大量珊瑚死亡。而针对中国的一项统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处于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的趋势当中。例如,1961年以来暴雨不断增加,上世纪80年代广州的1小时最大降水量是101毫米,现在是150毫米,上海也有类似情况。50多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增加了40%。1980年到2000年,登陆台风的平均最大风速增加了20%。全球变暖是指什么的变化?(学生回答气温变暖)气温就是大气的温度,那么什么是温度呢?引入本节主要内容。二、进行新课:1、温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计:(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通常是水银或酒精。(2)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叫做温标。先介绍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制定的。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0℃);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10℃).常用的温度计上的温标符号为℃,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其他的还有开尔文温标和华氏温标(学生自学)。(3)、温度的读法与写法: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一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氏度”.注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不能分开读,例如20℃不能读作“摄氏二十度”,单位符号书写时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圆圈,既不能漏掉,也不能分开或者位置不对。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作用: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3)构造: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是: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4)使用方法(实验室温度计):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会认) :温度计量程是指它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即最高能测多高的温度,最低能测多低的温度,如果待测物体的温度超过这一范围,不但测不出温度值,而且还可能损坏温度计。例如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一般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实验用温度计的量程是-20℃~110℃。使用温度计以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并判断出是否适合所测物体的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反映了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例如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它的准确程度为O.10℃,实验用的温度计分度值是1℃,它准确到1℃。在测量时(会放):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B: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也不能用温度计作搅动器来搅动被测的液体。C:当温度计中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在读数时(会读):A: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B: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在记录时(会记录):A:不需要估读。B:记录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4、体温计(医用温度计):特点:测量范围小、精度高、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很细的细管。注意: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三、课堂小结1、温度:2、温度计: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4、体温计(医用温度计):四、课堂作业:五、作业完成课本中“自我评价与作业”和基础训练本节相关的习题。板书设计:第一节:从全球变暖谈起1、温度:2、温度计: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4、体温计(医用温度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