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7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71(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第71期)
本期主题:躺平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躺平”,网络流行词,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如职场白领逃离大城市,转身回到三四线的家乡,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应付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大龄男女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当下社会,“躺平”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有关网络词语“躺平”的,所谓的“躺平”,并且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职场白领逃离大城市,转身回到三四线的家乡,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应付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大龄男女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并且这已经成为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本题的任务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关于“躺平”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比如这是一种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等等。但是通过“躺平”的表现可以看出“躺平”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和压力的一种躲避和逃脱,所以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写作过程中必须体现出正能量,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抗压和抗挫折的能力和心态。
1、美好生活来源于奋斗
2、拒绝“躺平”,雄起奋斗
3、拒绝“躺平”,远离“佛系”
立意或拟题
1.躺平须摒弃,青年当有为;
2.躺平"只是自我调侃;
3新时代的青年要有所为,聚焦正能量;
4.警惕"躺平”,远离颓废;
5.躺平就是"随遇而安";
6.躺平反映了年轻人的生存焦虑。
7.面对“躺平”青年 说教不如换位思考
8.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相关材料
★长沙政法频道点评:
其实“躺平”的大火,反映了年轻人的生存焦虑。说明当下的生活环境、生活成本等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够舒适。低欲望背后是求而不得的厌倦。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躺平”的时候,社会也应该给予更大的包容,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大众日报:
“丧”“佛系”“躺平”并不意味着年轻人放弃自我,更多的是他们纾解焦虑的一种途径。放开视野,“躺平”其实也是一种调侃,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正如国外有一批年轻人曾被贴上“垮掉的一代”的标签,但事实证明,那个年代、那些人并未垮掉,恰恰是对生命、对梦想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叛逆的尝试,推动着社会继续前进。一代代人在经历过一个阶段的迷惘探索后,最后还是回到积极向上的生活轨道上。从这个角度讲,“躺平”亦不过是这一段经历的注脚吧。
佳作品读
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什么是“躺平族”,第一段进行了简要的解释。】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这一段介绍了其他国家出现的类似现象,拓展了“躺平”潮的世界背景,躺平现象并非哪国独有,往往与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紧密相关。】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内卷”也是近来热度很高的一个词,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随着竞争门槛日渐抬高,人们付出得越来越多,却未必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劳动陷入自我空转的状态)。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躺平”也是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但有的人“躺平”,是因为他们有“躺平”的资本,依靠前人或者前期的财富积累,有条件做到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本段分析原因】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本段从社会整体发展来分析负面影响,最后一句过渡引出后文的建议。】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对于“躺平族”,表示理解并尊重)。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本段还是在过渡,综述总体的建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尊重劳动,弘扬勤劳的价值观永远不会过时,虽然社会环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虽然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躺平”不等于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社会“内卷”不能单纯靠“躺平”来消极抵抗,我们有所不为,更要有所为。】
奋斗的机会最终来源于经济发展本身。个人奋斗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国家采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方面政策举措,是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相应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机会。而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个人奋斗的良性循环,需要在制度上更加重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打破制约企业积极性的制度壁垒,释放行业发展空间,推动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平等地进入创新领域、把握创新机遇、收获创新成果。【对策建议一,其实社会发展和个人奋斗应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通过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为年轻人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开放包容、和谐轻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反过来,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会更有意愿为了自身的理想奋斗,进而改造时代与社会。】
奋斗的动力离不开积极理性价值观引导。以积极的价值观增强青年奋斗的动力,社会和媒体应更多关注平凡中的伟大,宣传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身边人,推崇在普通岗位上做出可贵成绩的工匠们,赞美在各个领域默默奉献价值的劳动者;企业应充分重视各类型工作岗位的价值,在合理安排薪酬和晋升机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青年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动机,让不同岗位员工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让奋斗者收获满意的成果。而作为思想引领的重中之重,学校教育应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强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同劳动本身的价值,促进在青年当中达成劳动光荣的共识,引导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对策建议二,社会媒体、企业、学校教育等不同主体要做好价值引导。】
【总结评语:不管外界环境如何优化,个人的奋斗努力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被时代的潮流裹挟,或许无法控制外在的压力压迫,无法排除外界的负面干扰,但至少希望大家要无愧于自己的青春韶华,起而行之,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更加丰满。】
八面来风
持证上岗 能否管住艺人失德
治理文娱领域流量至上 严格行业从业标准
  持证上岗 能否管住艺人失德
  在中宣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中,谈及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时,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演出经纪人资格认证制度”;9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也指出要“严格执行主持人持证上岗”。
  8月26日,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组织召开的“饭圈文化治理”专家研讨会上,北京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张海君建议严格行业从业标准,对艺人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持证前需接受思想、政治、理论、专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登记注册管理。凡是没有注册登记的,规定各类平台均不予录用。”张海君说。
  演出经纪人、主持人持证上岗,那么演员持证上岗建议是否切实可行?能否有效解决文娱领域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违法失德等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若干业内人士,让我们听听他们的看法——
  现实情况
  一度存在的演出证已被取消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演员上台表演是需要演出证的,后来随着有关部门简政放权,加上《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修改,到本世纪初,演员演出不再需要演出证。只是,一些民营机构的演员因为举行国内巡回演出或者到境外演出,还得通过其他渠道和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演员身份。
  西安相声新势力班主卢鑫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有好几次,他要到国内其他城市巡回演出时,目的地城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需要他提供演员身份证明。为此,他加入了西安曲艺家协会,用曲协会员身份来证明。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介绍,确实有一部分演员到国外演出办工作签证时需要证明自己的演员身份。此外,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要求,申请设立文艺表演团体时必须有专业演员。演员可以提供自己在艺术院校的毕业证,或者艺术专业职称证。如果这两个证都没有,可以由演出行业协会提供演员从业能力证明。“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协会组织开展了演员从业能力证书认证和发放工作,为时有四五年。”
  潘燕同时指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不对完全没有演艺从业经历的人发放演员从业能力证明——这是因为没有办法从他个人的艺术能力方面去考核,只能根据他的从业情况、有没有过违规记录、有没有足够的从业时长、是否在相关团体有从事演艺工作等等方面去考核认定。
  评判瓶颈
  很难用统一标准去认证演员能力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是演出经营主体和演出从业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换言之,他们能提供从业证明能力的对象,是演出行业的演员。
  那从事影视表演的演员,其从业能力能通过证书来证明吗?熟悉香港演艺圈的读者肯定知道,香港不少知名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相应的证书,比如周润发只读到中学三年级,成龙读完小学一年级就辍学在家、后来进入一个私人开办的戏剧学校学习。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后来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潘燕也认为,如果说演员的艺术品德及道德素养还有评价标准,但是演员的艺术能力如何去判断呢?毕竟,艺术不是赛跑,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观众来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去做认证。
  对于“演员持证上岗”,影评人、专栏作家韩浩月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对于电影学院、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大概率会获得专业技能认证。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在道德层面保证他们就一定能够德艺双馨。更关键的是,一名演员的专业能力没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而持证上岗,恰是以单一标准去衡量演员,这个在可行性上有待商榷,“一些演员,比如像王宝强,他虽然没什么学历,也没受过专业训练,但确实在表演行当里边体现出了才华。如果我们一刀切非得要持证上岗,很可能会扼杀一部分有表演天才的演员。”
  目前要求
  演出经纪人员、播音主持人需持证上岗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演员演出证已经被取消,但演出行业经纪人资格认定已经实施了多年。从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1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大纲》中可以发现,该项职业资格准入考试由全国统一出题,考试内容包括近些年来国家出台的文艺方针政策,还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与演出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民法》《著作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目前已有超过10万人持有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证书。而据《2019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全国播音员、主持人3.10万人。
潘燕介绍,通过考试取得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证书的经纪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但是否能对他所服务的艺人起效果,还要看他在日常工作中怎么去执行与落实。“把教育和管理演员的责任压实到演员所在的相关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管理部门加强对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管理,行业组织同时加强对演艺人员的道德自律工作,应该是相对比较有效可行的管理方式。”
散文阅读
走向海洋
阿来
①当站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就发觉自己的目光已经改变。过去关注点总是高山与大河,那种蜿蜒与逶迤,给人已经上路、地平线上景色不停变幻的感觉。自从在中国渔政南海总队302船上有一次南海之行后,当我再次面对地图时,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于那片宽阔的蓝色海疆。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
  ②海洋像天空一样展开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她是多么陌生啊!
  ③当她平静的时候,我们难于忍受她的单调,当她迎风起舞时,我们又无法面对野性的动荡。我们在黄土中的根,扎得实在太深太深了,我们在陆地上的安居,也实在是太久太久了。很久以来,中国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中央之国,是大地的中央。天空出现在头顶,是为了完成穹庐般罩子的使命;大海呢,那是大地床帷一样的漂亮的镶边。大海在中国人的主流观念中,从来不是出发之地,而是边缘与尽头。直到近代,才有一群群中国人来到海边,向遥远的彼岸瞭望,才有一些勇敢的中国人到了海上,不是为了像收获庄稼一样用网打捞一点鱼虾,而是为了一个遥远的强国富民的梦想。
  ④对一个生命意识与文化传统都深深扎根于黄土之中的民族来说,海洋或者是遥远的传说,或者就是外敌侵入的风险。所以,明代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他督造的七宝楼船,也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孤独的辉煌。郑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国人充分意识到海洋重要的时候,才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个另类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记忆。更能让我刻骨铭心的历史是,同样是在明代,就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消失于海上之后不久,并非正规国家军队的倭寇,从海疆上不断地侵扰,居然成为明帝国的心腹大患。中国在海洋上遭受屈辱,并不是到近代才有的事实,而是当中央之国尚称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发生。明代,郑和的船队至少到达了非洲。但在同一个明代,面对倭寇的骚扰,来自农耕文明的军队只是在陆地上筑起城墙,而不是到广阔的大海上展开抵御外侮的战场。
  ⑤就在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经过漫长的充满风险的海上航行登陆中国。他在书信中向自己远方的国人报告对这个新到国家的印象:“我们依然很难相信,一个疆域如此广阔的庞大帝国,拥有的军队不计其数,却始终生活在持续不断的恐惧之中。”利玛窦还有些费解地指出:“他们害怕那些小国家。”
  ⑥明代早已成为编年史的一个逝去的段落,但这种文化习性却带着巨大的惯性在持续着。对灾难与风险,更多国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或者遗忘。
  ⑦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航船实在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离。但这个决定引得丘吉尔首相愤怒咆哮:英国的的习惯从来就是逼近,而不是离开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
  ⑧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渔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只是在故乡无以为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幻梦的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⑨因此,南海总队这次巡航守礁的行为本身,就蕴涵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艰难曲折,波诡云谲,那么需要智慧与坚定。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我站在302船的驾驶舱里,看到中国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
  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而是整个中国,正在走向海洋!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
  (选自《看见》,有删改)
  1.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2分)
  (2)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2分)
  2.本文哪些内容说明了历史上中国海洋意识的缺乏?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分)
  3.在第⑦段中,作者写二战时故事的作用是什么?(4分)
  4.“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与解析
1.(1)“我”已经意识到国土不再仅限于陆地上的“坚实土地”,(1分)也包括着广阔无边的海洋。(1分)
  (2)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海洋的维权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1分)但我们今天已明确了目标,并将坚定地维护海洋主权。(1分)
  2.①认为海洋是大地的“边缘与尽头”;②认为海洋是遥远的传说,或者是外敌入侵的风险;③虽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却只能御敌于陆上;④面对来自海上的危险,封建帝王“实行海禁”;⑤只把海洋当作水上牧场和求生的通道。(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3.①体现英国人对于海洋的重视,反衬我们在对海洋认识上的落后和保守(答“对比”亦可)。(2分)
  ②引起下文关于海洋重要性和走向海洋必要性的议论。(2分)
  4.①海洋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坚实国土,体现着不可侵犯的神圣主权;②控制了海洋就能获得走向全球的通道;③能够在战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御敌于海上;④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就必须要重视海洋,走向海洋。(6分。每点2分,答对三条、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