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3.13机器人认路教学过程05实验创新06教学反思07说课内容CONTENTS教学内容01学情分析02教学目标03教学重难点04PART 1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三单元 智能机器人第十五课 机器人认路课 时 2课时实验器材乐高机器人EV3教育版及配套软件PART 2学情分析兴趣特点:直觉兴趣、操作兴趣。知识储备:机器人搭建,循环程序模块,移动转向模块、分段函数认知困难:抽象思维、认知水平、分析能力PART 3教学目标情感技能知识项目实施项目设计搭建机器人介绍传感器了解教学用机器人常用传感器的作用及其简单原理。学会传感器的安装与端口设置。初步掌握利用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理解机器人获取外部信息的方式,了解机器人利用各种信息做出决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及组内成员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PART 4教学重难点重点:灰度/颜色传感器的安装与端口设置;分支结构、循环结构。难点:分支结构中的条件设置。PART 5教学过程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学过程意图:创设“真”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教学过程发射端接收端三种模式:颜色模式反射光强度模式环境光强度模式环节2:查阅资料、总结参数设置环节2:查阅资料、总结参数设置教学过程插入视频端口号教学过程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传感器的作用(采集信息),总结反射光强度模式下参数反馈信息。并记录地图上白色和黑色反馈数值。Port View 端口视图非常暗非常亮环节2:查阅资料、总结参数设置教学过程左边缘巡线如果是黑色,向左转,如果是白色,向右转右边缘巡线如果是黑色,向右转,如果是白色,向左转环节3:探究学习、总结机器人认路方案一个传感器无法分辨线的右侧还是左侧,所以无法从中间走。机器人能跟着“边缘”走吗?教学过程右边缘巡线如果是黑色,向右转,如果是白色,向左转程序模块:移动转向右转左转转向功率端口号环节3:探究学习、总结机器人认路方案环节4:探究学习、编写程序教学过程流程图(右边沿巡线)?右转左转是否PART 6 分段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实验创新黑色实测值白色实测值转右转左二段式巡线(白—黑)÷2环境反射光强度转向转右转左黑色实测值白色实测值0(白—黑)÷2设传感器返回值为x,则可得到以下分段函数ay =ax<(白—黑)÷2-ax≥(白—黑)÷2突破难点意图:学科融合,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本课难点,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环节4:探究学习、编写程序教学过程流程图(右边沿巡线)右转左转是否x<(白—黑)÷2环节5:合作学习、学以致用教学过程意图:针对所学新知,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方案。学生编程并下场调试环节5:合作学习、学以致用教学过程意图:针对所学新知,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方案。探究学习、嵌套分支结构实验创新流程图(右边沿巡线)?右转左转是否?是否直行0503070100例实验创新黑色实测值白色实测值转右转左三段式巡线(白—黑)÷2环境反射光强度转向转右转左黑色实测值白色实测值0(白—黑)÷2设传感器返回值为x,则可得到以下分段函数ay =ax<30-ax>70直行070≥x≥30具体参数值实验反复调试,达到最佳效果。探究学习、嵌套分支结构实验创新流程图(右边沿巡线)右转左转是否是否直行x<30x>70探究学习、嵌套分支结构环节6:交流展示、巩固提升教学过程意图: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参与指导未解决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有效性。展示学生程序,师生评价改进。环节6:交流展示、巩固提升教学过程PART 6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操作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发展。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多种目标的协同达成,促进了整体教学目标的推进。能够注意处理好教材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注意教学的“序”,教学内容的呈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结构特色,合理统筹规划教与学的内容。感谢聆听,批评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