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 跳水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顶帽子 一支手枪 张开胳膊B.一头猴子 一根横木 爬上桅杆C.一个水手 一支炮弹 吓得发抖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祖父反复教育我要仔细区分谷子和狗尾草。B.金字塔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C.《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D.由于困窘和羞愧,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3.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书法________,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研习、欣赏书法作品,________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________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________的审美情趣。A.独具匠心 虽然 但 精致 B.博大精深 不管 也 优美C.博学多识 既然 就 典雅 D.源远流长 不仅 还 高雅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B.听了他的故事,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C.清晨,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汇成一支美妙的歌曲。D.通过这次捐款活动,使我深切地认识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含义。二、填空题5.在下列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字。( )准 俯( ) ( )仰 鸟( ) ( )望 环( ) 近( ) 远( )浏( ) ( )察 ( )见 一( )6.猜一猜。(1)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猜一字)谜底_________(2)头戴一顶青沙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霦环,手中执一把折叠纸四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猜四大名著中一人物)谜底_________三、语言表达7.句子荟萃馆。1.修改病句。(1)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2)田忌觉得很尽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____________________2.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仿写比喻句)示例:__________________3.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4.修改下面这段话。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学校展现了一批助人为乐的好同学。每天任真完成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后。总是奈心地帮助应病缺课王少立同学。见沙波这么帮助自己,感动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1)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_____。 (2)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写时间过得缓慢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阅读。《跳水》(节选)“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 )住绳子,把帽子( )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 )在桅杆的顶端,( )着身子,龇牙咧嘴( )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9.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括号里。挂 爬 坐 扭 钩 做10.“顶”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②用头支承;③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④表示程度最高。“桅杆的顶端”的“顶”应选第___________种解释。11.用“﹏﹏﹏”画出直接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12.选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水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吓”字写出了水手_________的心理,写水手的表现是为了_________。课内阅读。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 三 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1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14.“正在这时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对孩子“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的原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不明白父亲为什么突然要拿着枪指着他,让他跳下海。B.孩子过度紧张,听不清父亲说了什么。C.孩子吓傻了,他觉得自己的父亲也害怕得糊涂了。16.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2页,共2页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搭配的掌握。A.“头”多指较大的牲畜,“猴子”应该用量词“只”修饰。C.“支”用于计杆状物品和队伍、歌曲、乐曲等。“炮弹”应该用量词“颗”修饰。2.C【解析】【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病句分析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C答案重复累赘,应改成“《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或者“《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3.D【解析】【详解】考查选词填空。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因此用源远流长来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增加书写的美感”和“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两个分句在意义上是递进关系,因此用关联词“不仅……还……”。审美情趣用高雅来修饰更合适。4.C【解析】【详解】考查病句辨析。A项语序不当,应该先发现缺点然后才能克服缺点。B项语意重复。“不禁”与“忍不住”意思相同,应去掉其中一个。C项正确。D项成分缺失。“使”掩盖了主语,应去掉。5. 瞄 视 瞻 瞰 瞭 顾 观 眺 览 观 瞅 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组词能力。本题要求在括号中填表示“看”的字,首先要列出这些字,然后根据意思进行选择填空,像瞄、视、览、观、眺、瞅、瞥、顾、仰等都表示看。6. 府 林冲【解析】略7. 你去劝劝他,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荷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 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孙膑也来挖苦他。 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学校涌现了一批助人为乐的好同学。沙波每天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后,总是耐心地帮助因病缺课王少立同学。见沙波这么帮助自己,王少立感动极了。【解析】【详解】1.考查修改病句。(1)“过去”和“往事”意思重复。去掉“过去的”。改为:你去劝劝他,往事就不必再提了。(2)“尽兴”和“垂头丧气”前后矛盾。改为: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2.考查句子仿写能力。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3.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4.考查修改句子。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8. 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时间变幻之快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墙壁上的时钟永远不急不慢地走着,我低着头站在那里,感觉时间似乎早已停滞不动了。【解析】略9.爬 钩 挂 坐 扭 做10.①11.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倒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12. 神态 动作 紧张、害怕 从侧面烘托孩子处境的危险【解析】【分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10.此题考查学生多义字的掌握。解答时,我们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字的含义。“桅杆的顶端”这里指桅杆最高的地方。11.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可知,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处境很危险。1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可知,这句话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阅读句子“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可知,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出境的危险。两个“吓”字,写出了水手紧张的心理,从侧面烘托了孩子处境之险。13.“ ”, 。14.孩子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去取帽子而陷入绝境时15.A16.在关键时刻,船长机智、果断地用枪逼着孩子跳入大海。【解析】略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