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作业语文园地课后作业(一)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多音字注音组词。尽:jìn( ) jǐn ( )几:jǐ( ) jī ( )朝:cháo( ) zhāo ( )二、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既……又…… 尽管……还是……只要……就……1.但是,我( )不得不干这活,( )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2.( )我还有墨水,( )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3.( )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 )缺少许多。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1.《鲁滨逊漂流记》是 国作家 写的长篇小说, 是书中的主人公。他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表现了他 的优秀品质。2.《 》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文章描写了小男孩和他的小伙伴数次冒险的故事,表现了小男孩 的品质。3.把相对应的作者、著作、人物连一连。马克 吐温 《鲁滨逊漂流记》 汤姆丹尼尔 笛福 《汤姆 索亚历险记》 小狐仙塞尔玛 拉格洛芙 《骑鹅旅行记》 星期五四、按要求完成填空。他实在无法忍受,捡起一块石头朝他们扔了过去,并骂道:“住嘴!你们这群乌合之众。”1.这句话运用了 、 描写,将小男孩的 刻画得淋漓尽致。2.根据上下文,理解“乌合之众”的意思是:。【能力提升】五、对比下列不同译者的翻译,说说你喜欢哪一种版本的翻译?为什么?A.猫儿把眼睛稍微睁了一睁,闪出了含着恶意的绿色光芒。他幸灾乐祸地扭动身体,心满意足地咪呀、咪呀,喵呀、喵呀地叫了老半天,这才作出回答。“难道我非得帮你忙不可,就因为你常常揪我的尾巴?”他终于说道。B.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他先得意洋洋地念了一阵经,然后才说:“要我帮你的忙?是不是因为你经常揪我的尾巴?”【综合运用】六、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谚语。1.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2.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3.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4.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5.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用尽 尽管 几个 几乎 朝向 朝阳二、既……又…… 2.只要……就……3.尽管……还是……三、1.英 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 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20多年 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汤姆 索亚历险记》 讲义气、有责任感、爱冒险马克 吐温 《鲁滨逊漂流记》 汤姆丹尼尔 笛福 《汤姆 索亚历险记》 小狐仙塞尔玛 拉格洛芙 《骑鹅旅行记》 星期五四、1.动作 语言 生气、发怒2.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五、提示:写出合理原因即可。六、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5.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第 1 页 共 1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作业语文园地课后作业(二)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按要求填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在本句话中的作用是。二、写出下列谚语的意思。1.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连一连,并填空。读书须用意 更有早行人。莫道君行早 日久见人心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路遥知马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一字值千金。(1)上面关于读书的格言、谚语有:(2)你还知道关于读书的格言有:【能力提升】三、完成下列表格。人物 评价 原因 出自著作 作者鲁滨逊 有智慧 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在荒岛上活下去。 《鲁宾逊漂流记》 笛福尼尔斯汤姆【综合运用】四、课外阅读。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它们来了。一条鲨鱼( )了一个身,就( )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 ) 又一( ),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攘(r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按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1.将合适的动词填入括号内。钻 转 扯 拉2.画出老人杀死鲨鱼的句子,并说说你认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夸张 描写了当找到孩子后人们喜悦的心情二、1.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2.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三、1.略。2.(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四、1.转 钻 拉 扯3.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攘(r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按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老人是一个勇敢的人,面对鲨鱼他丝毫没有退缩,反而勇敢地将鲨鱼杀死。(原因合理即可)第 1 页 共 1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语文园地教案一、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名著后如何评价人物展开交流并回顾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巩固练习。在“词句段运用”中能丰富学生对夸张手法的认知,并巩固其运用,尝试仿写。在“日积月累”中能积累诗句。二、教学目标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2.学会在阅读名著后评价人物;发挥想象,仿写句子。感知不同译文效果,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名言警句。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交流评价名著中的人物。抓住特点,朗读语句,能仿写,谈感受。背诵积累读书励志名言。【教学难点】交流方法,明确写法、情节等进行人物评价。感知修辞不同的语句表达效果。四、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回顾:第二单元的主题呈现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2.阅读心得:(1)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2)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3)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3.回顾人物:(1)《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教师提示:根据情节评价人物。①喜欢冒险、机灵顽皮。②爱表现自己:尽管回来身体虚弱,仍然眉飞色舞讲述经历。把自己当成英雄。③讲义气:多次探望小伙伴哈克。(2)《穷人》:桑娜教师提示:从描写手法评价人物。①语言描写:“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②动作描写: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3)《骑鹅旅行记》:尼尔斯教师提示:多角度评价人物,以及主人公前后的转变。①故事中,尼尔斯原本是一个调皮捣蛋、欺负家禽的小男孩。②但经过这一次旅行后,尼尔斯从旅伴和小动物们的身上学到了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4.畅所欲言:(1)《红楼梦》林黛玉教师提示陈述角度:小说情节。举例:我最近在读《红楼梦》。我觉得主人公林黛玉是个秀外慧中、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孩子。因为……(2)《三国演义》诸葛亮教师提示:①陈述角度:小说情节、人物性格。②技巧:在叙述时可用表示顺序的词来进行叙述。举例:我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敬佩万分。我从这几个方面分析……首先……然后……最后……(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1)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他们亲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运用了夸张手法。2.小贴士:教师提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1)突出事物的本质。(2)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3)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3.探讨思考:(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教师:说明八儿喜欢腊八粥的程度之深。(2)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他们亲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教师:镇上的人找到两个孩子后喜极而泣的心情。(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教师:表示春节即将来临,时间飞逝。4.仿写句子:请从下面的词中任选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饿:他饿得要发疯了。安静:房间里安静得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5.对比朗读:这三句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一)这是小镇的一个晚上。(1)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译者:俞东明、陈海庆)(2)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译者:张友松)(3)这是小镇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夜。(译者:成时)教师提问:反复朗读这几个译者翻译的句子,对比修辞用字,从表达效果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二)说不出话,眼泪流满地。(1)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译者:俞东明、陈海庆)(2)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译者:张友松)(3)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洒了满地的眼泪。(译者:成时)教师提问:反复朗读这几个译者翻译的句子,对比修辞用字,从表达效果来谈谈自己的想法。6.比较阅读:(1)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教师:突出强调“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夜晚,把整个小镇上的人们找到孩子时的欣喜若狂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2)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教师:从大的方面突出强盗“伟大场面”,突出表现了场面的盛大、热闹。(3)这是小镇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夜。教师:抓住“小镇的一夜”中的关键词,与主题暗合,贴近我们的生活用语,简洁生动。(4)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教师:简洁而形象地描写出了当时人们见到被找回的两个孩子时激动的心情。(5)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教师:一个“涌”字把人们找到孩子后那激动到无以言表的兴奋心情形象表达了出来。(6)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洒了满地的眼泪。教师: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里?自由讨论。7.拓展链接:(1)翻译作家:俞东明,陈海庆,张友松,成时。(2)翻译风格:张友松,还原北美方言土语,亲和、无距离感,是百度、知乎、豆瓣网友公认的权威译本。教师:你知道其他作家的翻译风格吗?小组内查资料了解。(三)日积月累1.读一读:出示语句。教师提问:这些语句跟什么有关?(1)读书:①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励志: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③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知识链接:这些语句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3.知文解意①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解释: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②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解释: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③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解释: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释: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⑤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解释: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4.背诵积累。第 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学案语文园地学案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一、学习目标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2.在阅读时分清主次;体会同一个含义可用不同词语表达;积累民俗寓意和古诗《长歌行》。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交流评价名著中的人物。抓住特点,朗读语句,能仿写,谈感受。背诵积累读书励志名言。【学习难点】交流方法,明确写法、情节等进行人物评价。感知修辞不同的语句表达效果。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三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点?2.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评价人物。四、知识训练【词句运用 共同探究】1.请从下面的词中任选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2.根据情节,说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人?3.《穷人》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桑娜?4.《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前后发生了什么转变?【日积月累 素养提升】解释诗句。(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略知识训练【词句运用 共同探究】1.饿:他饿得要发疯了。安静:房间里安静得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2.①喜欢冒险、机灵顽皮。②爱表现自己:尽管回来身体虚弱,仍然眉飞色舞讲述经历。把自己当成英雄。③讲义气:多次探望小伙伴哈克。3.①语言描写:“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②动作描写: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4.①故事中,尼尔斯原本是一个调皮捣蛋、欺负家禽的小男孩。②但经过这一次旅行后,尼尔斯从旅伴和小动物们的身上学到了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日积月累 素养提升】(1)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2)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3)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4)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5)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第 1 页 共5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六下 第2单元 《语文园地》 作业1.doc.doc 六下 第2单元 《语文园地》 作业2.doc.doc 六下 第2单元 《语文园地》学案.doc.doc 六下 第2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do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