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业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一)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根据拼音写词语。cí xiáng yòu zhì hán hu( ) ( ) ( )mián páo miǎn qiǎng pì jìng( ) ( ) ( )zàn shí jiān ruì( ) ( )二、按要求填写词语。1.形近字辨析组词。籍( ) 藉( )形( ) 刑( )劈( ) 僻( )祥( ) 详( )娱( ) 误( )峻( ) 竣( )2.从下列词语中找出六组近义词,分别填入括号里。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 ) ( )——( )( )——( ) ( )——( )( )——( ) ( )——( )【能力提升】三、按要求完成。1.填一填(填序号)。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我哪能离开呢?”( )(3)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2.选择恰当的搭配并连线。伟大的 态度慈祥的 力量严峻的 面庞耐心地 问奇怪地 说坚决地 讲四、从课文中找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语句。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2.工友阎振三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3.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综合运用】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2.李大钊对待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3.阅读第2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父亲“安定”“沉着”的原因。【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慈祥 幼稚 含糊 棉袍 勉强 僻静 暂时 尖锐二、1.书籍 慰藉 形状 刑法开天辟地 僻静 祥和 详细 娱乐 错误 严峻 竣工2.残暴——残酷 含糊——模糊安宁——安定 可惜——惋惜占据——占领 坚决——坚定三、1.C A B2. 伟大的 态度慈祥的 力量严峻的 面庞耐心地 问奇怪地 说坚决地 讲四、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3.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五、1.李星华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遇难后略。 3.略。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业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二)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选词填空。严峻 严肃 严厉1.目前形势非常( ),大家都在日以继夜地为解开这一难题而努力着。2.我们家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家庭。爸爸非常( ),而妈妈就对我很温柔。3.在对待原则性问题时,大家的态度都很( )。轻易 容易4.这次考试对学霸李华来说太( )了,( )便摘取了桂冠。二、按要求填词语。1.辨析组词:(1)唯( ) 稚( )(2)摩( ) 磨( )(3)帮( ) 邦( ) 绑( )(4)袍( ) 跑( )泡( ) 炮(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枪声 ( )的匪徒( )的眼光 ( )地回答【能力提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并理解语句。1.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2.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综合运用】四、课内阅读。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1.用横线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外貌、神态的句子,这些句子体现了李大钊的什么品格?2.比较问句和陈述句,说明问句的作用:①我哪能离开呢?②我不能离开。3.你认为李大钊作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作为革命者是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1.严峻 2.严厉 3.严肃 4.容易 轻易二、1.略。2.尖锐 残暴 恐怖 耐心三、1.“含糊”是指父亲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因为父亲知道这些文件可能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祸,父亲希望“我”能不介入其中。2.这段描写了敌人的野蛮无礼,和李大钊处变不惊,保持惯有的严峻形成对比,表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的品质。四、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表现李大钊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2.问句更能体现李大钊的责任感。3.略。(合理即可)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业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作业(三)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下列加点字写法和读音都正确的是( )。A.书藉(jí) 含糊(hu)B.僻静(pì) 勉强(qiáng)C.侦探(zhēng) 掐饼(xiàn)D.严峻(jùn) 慈祥(xiáng)按要求填空。1.形近字组词。刑( ) 娱( ) 僻( )形( ) 误( ) 避( )籍( ) 峻( ) 详( )藉( ) 竣( ) 祥( )2.近义词填空。残暴——( ) 欢呼——( )安宁——( ) 坚定——( )【能力提升】下列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抓住人物的特点,使用描写方法写一个人的动作。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综合运用】课外阅读。(节选)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 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个小时。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冰水擦身,是王若飞同志锻炼身体的另-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手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1.根据文章内容,将合适的题目写在文首横线上。①王若飞和他的难友们②监狱中的锻炼③王若飞2.简要回答文中王若飞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哪些?想一想,王若飞为什么在狱中还要坚持锻炼身体?3.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事迹?简要介绍一下。【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三)一、D二、1.略2.残忍 欢庆 安定 坚决三、外貌、神态描写。(写动作略)四、1.监狱中的锻炼2.锻炼的方法有日光浴和冰水擦身。为了有强壮的身体,能更好地和敌人斗争。3.略。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形象,体会课文的写法。二、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重点句意。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2.整体把握课文记叙的事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写法导读,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指导朗读重点语句。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结构回顾。2.出示内容回顾。(二)概括事件1.明确时间及事件:要求学生自主找出关键信息,罗列标题。(1)1927年4月28日:父亲的被难日(那年春天:烧文件,出事了)(2)4月6日的早晨:被拘捕(十几天过去了:被提审)(3)4月28日的黄昏:出拘留所(第二天:知道父亲被害)2.线索引入:开篇直接交代回忆时间。(1)语言简洁;(2)照应文题和结尾。要求学生说一说读完第一自然段的感受。(三)了解人物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找出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批注并感悟。师: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2.事情经过:被捕前——注意体会人物形象。革命事业紧张、局势危急,父亲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3.人物语言:学习时要体会李大钊对待革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字句。明确:李大钊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4.句式体会:朗读,感受反问句和陈述句表达上的不同。注意:朗读两个问句时情感要逐渐强烈,读出李大钊语气坚定的感觉。5.动作描写:被捕时。引导学生注意“不慌不忙”“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这两个关键点。师:你体会到“父亲”是个怎样的人?6.外貌描写:法庭上。(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敌人对父亲施加重刑。(2)平静:李大钊在经受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3)慈祥:李大钊对亲人的爱。7.情感体会:说说父亲 “安定”“沉着”的原因。(联系上下文说一说)重点:伟大的力量——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8.感悟品格:这种力量使“父亲”“我”……父亲:面对敌人严刑拷打毫不动摇、面对亲人不忧伤。“我”:化悲痛为力量。9.人物形象:李大钊(1)作为“革命者”这一角色(2)作为“父亲”这一角色(四)写法探究1.写法方法:(1)首尾呼应:了解来龙去脉;加深感受和印象。(2)对比手法。(3)按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来写。2.写法借鉴:运用照应的写法。(1)把好构思关:搭好架子,注意前后照应(前因后果)。(2)形式灵活:内容与题目;开头与结尾;情节之间;人物语言之间。(五)课内拓展1.出示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图片。2. 阅读革命题材的小说:《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赤色小子》。(六)课堂小结1.整体把握:写人的特点具体事例 语言 行为 神态本文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2.主题升华:(1)伟大的父爱(2)面对迫害淡定从容的精神(3)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还有许许多多像李大钊一样的英雄……(七)随堂小测1. 按课文内容填空。《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八)板书设计(九)布置作业1.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人物的感受。2.阅读:革命先烈的故事,写读后感。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案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重点句意。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2.整体把握描写人物的事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写法导读,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学习难点】指导朗读重点语句。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你收集的革命先烈事迹:2.课文的主要内容:【自主学习】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2.罗列出课文中三个重要的时间点,并写出发生了什么事。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注音组词。稚( )________ 峻( )________靴( )________ 啪( )________魔( )________ 刑( )________执( )_______ 啃( )________2.选词填空。剧烈 激烈 强烈(1)我的心( )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2)同学们( )要求周末不要上课。(3)敌人占领的高地被我军( )的炮火摧毁了。【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阅读指导: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找出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批注并感悟人物形象。【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找一找有哪些有名的革命题材小说: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略。【自主学习】1. 按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2. 1927年4月28日:父亲的被难日。4月6日的早晨:被拘捕。4月28日的黄昏:出拘留所。知识训练【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注音组词。稚(zhì)稚嫩 峻(jùn)严峻靴(xuē)长靴 啪(pā)啪嗒魔(mó)魔术 刑(xíng)刑法执(zhí)执着 啃(kěn)啃咬2.(1)剧烈 (2)强烈 (3)激烈【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略。【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略。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本课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以及被害的经过。本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较好理解,要引导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2.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词语。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新词。按时间顺序整体把握文意。体会人物的特点描写。【教学难点】默读课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初步了解课文有关李大钊的几件事。积累词语。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揭示题目: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教师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1)题目信息:故事发生的时间;“回忆”的近义词有哪些。(2)体裁:回忆录2.作者、人物介绍:李星华、李大钊3.展示背景链接。4.展示李大钊生平经历:1916-1927年。(二)理清层次1.预习检查(1)课文分成几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讲了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人物有________?主要讲了几件事?(3)标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语句。(4)有疑问的地方请提出来交流、批注。2.结构特点:学生自主找出每部分描写李大钊言行的语句,批注感悟并领悟人物品质。课文层次: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时间顺序)3.主要内容:时间、回忆人、事件。要求:一句话概述内容。(三)生字积累1.词语认读: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2.生字展现:观察生字的结构,学生进行认读。3.重点生字提示:“稚”“魔”“绑”“袍”4.归类识记:引导学生对字形进行观察和比较。5.新词解疑:幼稚、含糊、严峻、沉着。方法: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换词法理解;提出带有疑问的词语。(四)结构释疑1.理清课文结构:根据内容提示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第一部分:“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的那一天。第二部分: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留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三部分:被捕的经过。第四部分:在敌人的法庭上异常镇定、沉着。第五部分: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2.课堂交流:用关键字描述四种情形。被捕前:局势严峻被捕时:不慌不忙法庭上:平静慈祥被捕后:伤心过度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对于合理的答案进行肯定。3.题眼写法:开头:1927年4月28日、十六年结尾:4月28日(五)课堂总结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局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故事。(六)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并批注,掌握积累生字新词。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第 4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案11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2.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词语。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阅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新词。按时间顺序整体把握文意。体会人物的特点描写。【学习难点】默读课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初步了解课文有关李大钊的几件事。积累词语。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作者信息:姓名:________________2.主要人物信息:(1)姓名:________________(2)成就:【自主学习】1.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事发生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在田字格中写下本课生字,并标注拼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解释下面的词语并抄写在田字格中:幼稚:含糊:严峻:沉着:【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用简单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五个部分:(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第三部分:(4)第四部分:(5)第五部分:【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你还收集了哪些李大钊同志的光辉事迹?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李星华2.(1)李大钊(2)例: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自主学习】1. 十六年前的回忆2.回忆录3.十六年前知识训练【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示例:(1)“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的那一天。(2)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留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3)被捕的经过。(4)在敌人的法庭上异常镇定、沉着。(5)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略。第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业1.doc.doc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业2.doc.doc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业3.doc.doc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学案.doc.doc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教案.doc.doc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学案.doc.doc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教案.do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