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作业一语文园地课后作业(一)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默写古诗《长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1.班上的调皮鬼又闹笑话了,淘气包率先没绷住,笑得是前俯后仰,班长也_________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班上最文静的小书虫都__________地嘴巴一抿,险些笑出声来。2.下课了,老师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出了教室,女同学__________地走向操场,男同学___________地跑向球场。【能力提升】三、按要求连一连。1.把下面的对联连一连。春雨丝丝润万物 迎红鼠好事连连一干二净除旧习 红梅点点绣江山五湖四海皆春色 五讲四美树新风欢天喜地度佳节 万水千山尽得辉一年四季春常在 张灯结彩迎新春万事如意满门顺 万紫千红永开花抱金猪财源滚滚 四季平安全家福2.你知道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试着连一连。立春祭农 寓意祈盼团圓过年的时候吃鱼 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 寓意福气已到中秋节吃月饼 寓意合家团圓冬至吃饺子 寓意风调雨顺过年倒贴福字 寓意福从天降元宵节吃汤圓 寓意耳朵不受冻【综合运用】四、写出与下列意思对应的诗句。1.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2.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五、你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查查资料或问问长辈,写下来。【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略。二、1.禁不住 情不自禁井然有序 接二连三三、1.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江山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万事如意满门顺—四季平安全家福抱金猪财源滚滚—迎红鼠好事连连2.略。四、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五、略。第 8 页 共 8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作业二语文园地课后作业(二)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北京的春节》一文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略写。2.《腊八粥》这篇课文写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件事,重点写的是_________这一部分。二、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按要求完成练习。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我发现加点的部分2.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示一样的意思的好处是( )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能力提升】四、按要求连一连。1.把相应的节日时间和习俗连一连。五月 中秋节 乞巧七月 端午节 赏月、吃月饼八月 元宵节 登高、吃花糕九月 七夕 赛龙舟、吃粽子正月 重阳节 观灯、吃元宵2.把地区和相应的戏曲连一连。安徽 越剧湖南 藏戏西藏 川剧江苏 黄梅戏四川 花鼓戏浙江 昆曲【综合运用】五、古诗阅读。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 !1.把诗句补充完整。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布: 徒: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4.这首诗告诉我们:【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1.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2.等粥 喝粥 等粥二、略。三、1.意思是一样的 2.D四、1.略。2.安徽—黄梅戏 湖南—花鼓戏 西藏—藏戏江苏—昆曲 四川—川剧 浙江—越剧五、1.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2.散布 空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4.要珍惜时间。第 8 页 共 8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语文园地四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各种方法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外貌和神态结合描写的表达效果。同时结合古诗背景和诗意,在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借事物揭示品格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2.交流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理解诗句和寓意的联系。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名言警句。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回顾总结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了解外貌和神态结合描写的表达效果。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教学难点】结合古诗背景和诗意,理解借事物揭示品格的特点。四、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思考交流:文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应用文体裁和文学体裁分别有哪些。2.总结归纳:好开头,激发阅读兴趣。(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3)开门见山,点明题目、中心。(4)环境描写,奠定感情基调。3.开头展示:(1)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是十六年了。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明确: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父亲的被难日,突出了家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前后连贯,首尾呼应。(2)民俗散文:《藏戏》开头: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明确:疑问句开头,先声夺人,介绍充分,强化情感。(3)散文:《草原》节选第一自然段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明确:初入草原——纵目远望——天地相连(融情于景)(心旷神怡) (引人入胜)4.总结归纳:好结尾,回味无穷。(1)总结全文,概括全文的中心。(2)引发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3)前后照应,点明主题。(4)情感升华,奠定感情基调。5.结尾展示(1)散文:《匆匆》第一自然段: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明确:突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前后照应,首尾呼应。(2)记叙文:《那个星期天》第7自然段: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运用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朗读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拓展延伸:(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文章开头方法。出示《十里长街送总理》文段: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明确:开头描写与内容有关的景物、场面,渲染气氛,烘托环境。(2)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文章结尾方法。出示《凡卡》文段: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明确:悬念式结尾,引发读者猜测,情感感染,延伸课外。7.随堂实践:出示文段,引导学生交流开头、结尾的写法作用。(二)词句段运用1.朗读诗句:出示诗句,让学生找出其中描写的事物,了解寓意。明确:竹,清高有节,宁折不屈;梅,高风亮节,不屈不挠;菊,高雅傲霜、刚正不阿。2.诗句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主题揭示:内容:《竹石》这首诗借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波逐流。写法:借物抒怀。感情:表达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不妥协、不屈服的精神。(2)体会寓意:借竹抒情,表现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永不妥协的意志、高尚的品格。3.诗句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出示《墨梅》,了解古诗,走近作者王冕。(2)感悟诗句:《墨梅》借梅花表达了作者不屑功名利禄,只追求天地大义、浩然正气的高尚情操。贴士:【岁寒三友之一:梅花】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绽放。象征高洁不屈。4.诗句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1)资料袋:出示《赠刘景文》,了解创作背景。(2)感悟寓意:菊花在古诗中常指“晚节”,在这里指苏轼赞美刘景文具有孤标傲世的品格。5.自主交流: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6.人物描写: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出示文段: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教师:删除画线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明确:会。这些词语更能体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7.对比描写:出示文段: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1)这段话体现了敌人的凶残。(2)面对敌人的盘问与诱惑威胁,甚至毒打,雨来始终说:“没看见!”(3)体现雨来意志坚强英勇不屈。8.表达效果:初进城的祥子。出示文段: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明确:前后对比,强化表达。(三)日积月累1.朗读思考:出示文本,引导学生交流主题。2.理解句意:引导学生在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引申义。(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本义:用心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总是不开,最后还枯萎了;而折下来的一根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引申义:比喻特意去做某件事不成功,却在无意之中成就了另一件事。这句诗出自《增广贤文》。(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申义: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出自《史记·留侯世家》(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申义: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出自《孔子家语》。(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本义: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出自《名贤集》。引申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义: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它有多难。出自《警世贤文》。引申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熟读成诵:填一填。有意栽花______,无心插柳______ 。________利于病, ________利于行。树欲静而______,子欲养而______。常将____思无日,莫把____当有时。书到用时______,事非经过______。第 9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学案语文园地 四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2.交流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理解诗句和寓意的联系。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名言警句。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回顾总结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了解外貌和神态结合描写的表达效果。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学习难点】结合古诗背景和诗意,理解借事物揭示品格的特点。三、交流平台1.本单元的课文:2.摘抄你觉得开头和结尾好的段落(任选一个自然段自主分析)。谈谈你的体会:四、词句段运用1.写写描写事物的诗句。2.寓意连线。竹 高风亮节,不屈不挠梅 高雅傲霜、刚正不阿菊 清高有节,宁折不屈3.对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五、日积月累】1.填一填。有意栽花 ,无心插柳 。利于病, 利于行。树欲静而 ,子欲养而 。常将 思无日,莫把 当有时。书到用时 ,事非经过 _。2.理解句意。(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六、收获总结学习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你的收获是:【参考答案】【词句段运用】1.略。2.竹 高风亮节,不屈不挠梅 高雅傲霜、刚正不阿菊 清高有节,宁折不屈3. 外貌和神态描写【日积月累】1.花不发 柳成荫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风不止 亲不待有日 无时方恨少 不知难2.(1)用心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总是不开,最后还枯萎了;而折下来的一根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2)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第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作业1.doc.doc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作业2.doc.doc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学案.doc.doc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do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