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玄奘鉴真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留给世界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成为中国大国崛起、走向世界的象征英国唐人街日本唐人街美国唐人街第一章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派遣到中国进行交流、学习的使节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僧侣、留学生。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与文化特点遣唐使的派遣,前后十五次,还有两次是只有任命,并未成行。遣唐使的成员最多的一次达651人,最少也有120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吏。充当这类官员的条件,主要是通晓经史、长于文艺,也就是著名的学者或文人,至少也是有一技之长,如善弹琴或琵琶者,其次是对唐朝熟悉的人。——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目的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 舍人亲王《日本书纪》次数多规模大人员素质高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日本遣唐使来华政治制度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日本遣唐使来华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日本奈良城(平京城)唐长安城 日本平京城建筑语言文字货币唐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日本遣唐使来华生活习俗唐装和服唐人茶道日本茶道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23456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弟子好心阻拦未果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66岁东渡成功鉴真 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他是扬州大明寺高僧,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应邀前往日本。(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鉴真东渡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2.鉴真东渡742年,日本留学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律宗,为日本信徒授戒。鉴真受日本长屋王赠与唐代僧人袈裟绣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于是决意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目的:到日本传播佛法次数:先后六次东渡,第六次成功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2.鉴真东渡鉴真……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被日本人誉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医药的始祖、文化的恩人。鉴真大师不愧为永远璀璨夺目的明珠。——叶小文《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与新罗的关系第二章一、新罗是何地?新罗: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三、唐与新罗的关系(新罗)崔致远《桂苑笔耕》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唐朝与新罗在哪些方面的交流?请以唐与新罗的交流为例,归纳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双向交流朝鲜三、唐与新罗的关系音乐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第三章玄奘西行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就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小说中的玄奘玄奘玄奘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 ,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你知道中国古代史上的玄奘西行被哪一小说取材吗?三、玄奘西行三、玄奘西行目的自南北朝以来,中国佛门流行两大流派:一为地论学派,一为摄论学派。两派对佛性的解释各执己见。玄奘发现很难说清楚哪一派是正确的。此外,玄奘感到佛经译本太少,且有的译文晦涩难懂,往往有失原意,出现许多错误。为此,玄奘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以解决佛教教义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僧玄奘,姓陈氏,洛阳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纶。……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旧唐书》玄奘(602-664)精神:坚守理想、不言放弃他从长安出发,出凉州玉门关,经过今天的新疆、阿富汗等地区,单独行走上万里,历尽千辛万苦经过四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西行经过三、玄奘西行三、玄奘西行三、玄奘西行山谷积雪,寒风惨烈,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大唐西域记》“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根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三、玄奘西行合作探究事件 时间 身份 困难 目的地 出访目的 贡献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对比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唐玄宗时期唐太宗时期僧人僧人前五次失败,第六次成功历经千险(环境恶劣,土匪、野兽侵扰)日本天竺弘扬唐朝文化吸收优秀文化弘扬佛法,并传授中国文化知识,促进中日友好交往口述《大唐西域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共同品质: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大食人俑东罗马帝国金币非洲黑人俑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繁盛的唐朝在世界声望很高。探析唐朝开放的原因和启示【历史归纳】讨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兴盛的原因。材料一:唐朝全盛时占世界经济总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剑桥中国史》材料二:外国人在唐朝可以自由生活,可以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婚姻习惯和葬式葬仪等,外国人在唐朝丝毫不受歧视。原因1:唐朝的经济发达、制度完备、文化昌盛对周边国家产生强烈吸引力。原因2:原因2:唐朝实行对外开放、兼容并包的外交政策《唐代对外交通图》海陆并重交通发达(1)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实力强盛才有吸引力(2)要努力发展经济文化,提高本国实力;(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学习唐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唐朝对外交往的启示:风雨同舟 共克时艰小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日本新罗:在许多层面相互借鉴天竺:玄奘西行,吸取外来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双向交流课啦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旧译本,凡错误艰涩,不易晓读,或“中间曾损,多坠全言”。——高华丽《中外翻译简史》注:曾:通“增”,增加。坠:毁坏、破坏。西汉已经有了佛经,为什么还要去取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x 鉴真东渡.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