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五下第三单元第2课《八颗行星》(一课一练)教科版 含答案基础练习选择题。(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A.水星 B.木星C.土星 D.海王星(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A.水星 B.天王星C.土星 D.海王星(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两个“近邻”分别是( )。A.水星和火星 B.金星和天王星C.金星和火星 D.水星和金星(4)关于八大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星和木星的结构特点与地球相似B.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没有卫星C.八大行星都在自西向东地绕太阳公转,同时按相同的方向自转D.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近乎圆形的椭圆形(5)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按与太阳距离由近到远排序,地球处于第( )位。A.1 B.3 C.5 D.7(6)太阳系中有一颗行星和地球很相似,有朝露和霜冻,但比地球冷得多,这颗行星是( )。A.火星 B.金星C.木星 D.月球2.填空题。(1)八大行星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星、土星、天王星、____________。(2)八大行星中,自转周期最短的是____________,最长的是____________。(3)八大行星中,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其中地球有一颗卫星——____________,木星有____________颗主要卫星。(4)____________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其赤道的巨大光环,光环主要是由一些冰尘埃和石块混合在一起的碎块构成的。(5)制作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模型时,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____________轨道围绕太阳公转的,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____________内,所以可以用纸带来做。实验探究3.下面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A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2)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轨道之间。(填字母)(3)在建立“太阳系模型”时,如果把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那么“太阳系模型”边缘将到达( )。A.100米以内 B.100米到200米C.200米到300米 D.300米以外培优训练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正式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火星直径约6794千米,约是地球的53%,质量约为地球的11%。绕太阳公转周期为687天。火星是橘红色的荒漠化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火星表面也有大气层,但是要比地球大气稀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昼夜温差大,在100℃左右。赤道附近,白天温度可以达到20C,夜间会骤然降低到-80℃左右。火星两极的温度更低,最低可以达到一139℃。但在太阳系中,火星的环境已经是最接近地球的了,在寻找地球以外生命的时候,人们对在火星上存在生命抱有最大希望。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已于2020年7月由“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航行时长约10个月。2021年5月14日,“天问一号”成功与祝融号火星车分离,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开启我国的火星探测之旅。(1)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 )。A.“天宫一号” B.“嫦娥一号”C.“天向一号” D.“玉兔一号”(2)承担发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任务的火箭是( )。A.长征三号 B.长征五号C.长征七号 D.长征九号(3)火星是一颗( )。A.卫星 B.行星C.彗星 D.恒星(4)根据现有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认知,你认为火星适合人类居住吗?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点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1)B (2)D (3)C (4)D (5)B (6)A2. (1)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海王星 (2)木星 金星 (3)水星 金星 月球 四(4)土星 (5)椭圆 平面3. (1)水星 天王星 (2)D E (3)D4. (1)C (2)B (3)B (4)不适合 示例:①昼夜温差大;②无稳定液态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第2课《八颗行星》教学设计课题 八颗行星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学习目标 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4.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5.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重点 按一定比例对八颗行星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应排序。难点 利用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了解了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天体,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等。八颗行星中,地球是从太阳系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其他的行星就像地球的兄弟姐妹一样。八颗行星有哪些 行星名称主要特点水星运动速度最快,昼夜温差最大金星夜空最亮的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地球适合生物生存,是人类的家园火星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木星木星不同颜色的条纹是由飓风形成的土星土星的光环是由巨型冰块和岩石组成的天王星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海王星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呢 八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它们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但是由于各自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它们并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距离太阳的远近有所不同,距离太阳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海王星。公转的方向也不完全一致,除金星是自东向西公转外,其他行星均是自西向东公转。具体的排列方式我们需要结合数据来分析。 学生交流回答。 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回忆各行星的名称,引发学生对天体大小和相对距离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讲授新课 探索: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说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有近有远,说明它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不同。其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而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每颗行星的赤道直径都不一样,说明它们的体积不同,大小有差别,水星最小,木星最大。给八颗行星排序。1.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我们可以简化数据,以金星为例,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800万千米,相当于0.58亿千米,如果1厘米相当于1亿千米,则金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0.58厘米,同理,可以得到其他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如下表:按离太阳由近到远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按赤道直径大小排序。按相同的比例缩小后可以得到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个别行星数据保留两位小数)。如下表:按直径由小到大排序: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实验目的:通过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认识到太阳系的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位置与我们平时常见的图片相差很大,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实验材料:纸、笔。实验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先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三条纸带连接后的折痕加上两端共标记48个数(起始端标记0)。可以按下面的方式处理数据:①将八颗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按比例缩小(1 : 1亿千米)。②假设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小格,即1.5÷1.5=1。那么,水星与太阳的距离则为0.58÷1.5≈0.4,同理,其他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个别行星数据保留一位小数)如下表:(2)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3)将制作好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纸带粘贴在班级的黑板上。(4)观察我们的纸带模型。对比我们的模型与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有何不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集中在第一条纸带上,且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相距较近。而天王星在第二条纸带上(19. 1),海王星也在第二条纸带上(30),这两颗行星与其他行星相距较远。实验分析:假设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小格,水星和金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应不足一个小格,分别处于0.4和0.7的位置,它们距离太阳比较近。火星为1.5个小格,与地球距离较近。木星与土星虽然距离太阳较远,但是仍与前几颗行星在同一条纸带上。 从纸带上可以看出,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很远。实验结论: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研讨: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按照一定的缩小比例计算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采用的比例不同,处理数据的难易就不同,最终计算得到的数据也不同,制作纸带模型的效率也不同。处理数据时,以折痕处相邻数字的间距代表1米相对比较简单,并且,最好先确定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排列在哪个折痕处,从而确定数据缩小的比例,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行星在纸带上画不下的情况,然后按此比例计算其他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即可。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 通过观察模型,我们发现各行星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与地球相距较近,因此人们在地球上可以通过肉眼或望远镜观察到它们的存在。对于距离地球比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人们是通过计算的方式推测出它们的存在的。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与我们平时观察图片时的位置差别很大,图片只能体现它们与太阳的远和近,并不是实际的比例关系,如果是以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太阳系的图片,天王星和海王星很难在同一个页面呈现。拓展:观察木星及其卫星因为木星相当巨大而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用双筒望远镜观察,它看起来像小圆盘。另外,你还有可能看到它的四颗最亮的卫星。1.木星的特点。质量大体积大是木星的突出特点。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17.89倍,是太阳系中其他7颗行星加在一起的2倍多。木星比火星离地球远得多,但看起来比火星明亮,一方面是因为体积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环绕的云状大气能反射太阳光。木星释放出的热量比它从太阳接收到的热量要多,这些热量主要来自木星自身的收缩。2.木星的卫星。木星和它的卫星,犹如一个小型的太阳系。这些卫星性质差异极大,有些是岩质,有些是冰,有些则可能提供原始生命所需的环境。最大的木卫三的直径约为5270千米,比水星还要大一些。 到目前为止,木星的卫星多达79颗。 学生感受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学生自由分享。学生进一步将数据进行一一比较,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和排。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将排序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给每个小组准备材料。学生将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学生对照折痕的数量,将处理后的数据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学生将制作好的纸带模型,以太阳为中心,八个不同的方向粘贴在班级黑板上。各小组相同的行星以弧线相连,绘制出八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课后活动。 通过阅读、排序、建模三个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使学生真正地去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并将全班的模型放在一起观察。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给八颗行星排序、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等活动,知道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颗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态决定的。八颗行星的体积有大有小、距离太阳的位置有远有近,依据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能给八颗行星按直径大小或距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2 八颗行星教科版 六年级下新知讲解前面我们了解了太阳系大家庭中的天体,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等。八颗行星中,地球是从太阳系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其他的行星就像地球的兄弟姐妹一样。新知讲解八颗行星有哪些 行星名称 主要特点水星 运动速度最快,昼夜温差最大金星 夜空最亮的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地球 适合生物生存,是人类的家园火星 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木星 木星不同颜色的条纹是由飓风形成的土星 土星的光环是由巨型冰块和岩石组成的天王星 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海王星 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新知讲解八颗行星新知讲解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呢 八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它们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但是由于各自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它们并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距离太阳的远近有所不同,距离太阳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海王星。公转的方向也不完全一致,除金星是自东向西公转外,其他行星均是自西向东公转。具体的排列方式我们需要结合数据来分析。新知讲解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说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有近有远,说明它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不同。其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而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每颗行星的赤道直径都不一样,说明它们的体积不同,大小有差别,水星最小,木星最大。新知讲解给八颗行星排序。1.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我们可以简化数据,以金星为例,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800万千米,相当于0.58亿千米,如果1厘米相当于1亿千米,则金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0.58厘米,同理,可以得到其他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如下表:按离太阳由近到远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颗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厘米) 0.58 1.08 1.5 2.28 7.78 14.27 28.7 44.96新知讲解2.按赤道直径大小排序。按相同的比例缩小后可以得到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个别行星数据保留两位小数)。如下表:按直径由小到大排序: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2八颗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赤道直径(厘米) 0.49 1.21 1.28 0.68 14.28 12 5.12 4.86新知讲解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实验目的:通过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认识到太阳系的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位置与我们平时常见的图片相差很大,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实验材料:纸、笔。3实验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先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三条纸带连接后的折痕加上两端共标记48个数(起始端标记0)。可以按下面的方式处理数据:新知讲解①将八颗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按比例缩小(1 : 1亿千米)。3八颗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厘米) 0.58 1.08 1.5 2.28 7.78 14.27 28.7 44.96②假设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小格,即1.5÷1.5=1。那么,水星与太阳的距离则为0.58÷1.5≈0.4,同理,其他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个别行星数据保留一位小数)如下表: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0.4 0.7 1 1.5 5.2 9.5 19.1 30.0新知讲解(2)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3)将制作好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纸带粘贴在班级的黑板上。(4)观察我们的纸带模型。对比我们的模型与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有何不同。3新知讲解实验记录。3实验现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集中在第一条纸带上,且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相距较近。而天王星在第二条纸带上(19. 1),海王星也在第二条纸带上(30),这两颗行星与其他行星相距较远。新知讲解实验分析:假设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小格,水星和金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应不足一个小格,分别处于0.4和0.7的位置,它们距离太阳比较近。火星为1.5个小格,与地球距离较近。木星与土星虽然距离太阳较远,但是仍与前几颗行星在同一条纸带上。 从纸带上可以看出,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很远。实验结论: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新知讲解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新知讲解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在建造模型的过程中,各小组按照一定的缩小比例计算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采用的比例不同,处理数据的难易就不同,最终计算得到的数据也不同,制作纸带模型的效率也不同。处理数据时,以折痕处相邻数字的间距代表1米相对比较简单,并且,最好先确定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排列在哪个折痕处,从而确定数据缩小的比例,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行星在纸带上画不下的情况,然后按此比例计算其他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即可。1新知讲解观察全班制作出来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我们有什么新的认识或问题 通过观察模型,我们发现各行星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与地球相距较近,因此人们在地球上可以通过肉眼或望远镜观察到它们的存在。对于距离地球比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人们是通过计算的方式推测出它们的存在的。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与我们平时观察图片时的位置差别很大,图片只能体现它们与太阳的远和近,并不是实际的比例关系,如果是以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太阳系的图片,天王星和海王星很难在同一个页面呈现。2新知讲解观察木星及其卫星因为木星相当巨大而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用双筒望远镜观察,它看起来像小圆盘。另外,你还有可能看到它的四颗最亮的卫星。木卫三木卫四木卫二木卫一新知讲解1.木星的特点。质量大体积大是木星的突出特点。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17.89倍,是太阳系中其他7颗行星加在一起的2倍多。木星比火星离地球远得多,但看起来比火星明亮,一方面是因为体积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环绕的云状大气能反射太阳光。木星释放出的热量比它从太阳接收到的热量要多,这些热量主要来自木星自身的收缩。2.木星的卫星。木星和它的卫星,犹如一个小型的太阳系。这些卫星性质差异极大,有些是岩质,有些是冰,有些则可能提供原始生命所需的环境。最大的木卫三的直径约为5270千米,比水星还要大一些。 到目前为止,木星的卫星多达79颗。新知讲解木星新知讲解太阳系八大行星内部都是什么,为什么科学家知道?难倒靠猜吗?课堂练习判断题。1.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 )2.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自身都能发出可见光,所以在字宙中能看清楚它们的面目。( )3.由于彗星公转轨道又扁又长,因此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它们。( )4.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卫星,其他行星都没有。( )5.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大致处于同一平面。( )6.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月球。( )7.金星又名启明星,我们在黎明前或黄昏看到的启明星是天空中最亮、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课堂练习选择题(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A.水星 B.木星 C.土星 D.海王星(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A.水星 B.天王星 C.土星 D.海王星(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两个“近邻”分别是( )。A.水星和火星 B.金星和天王星 C.金星和火星 D.水星和金星(4)关于八大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星和木星的结构特点与地球相似 B.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没有卫星C.八大行星都在自西向东地绕太阳公转,同时按相同的方向自转D.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近乎圆形的椭圆形DBCD课堂总结八颗行星本课通过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给八颗行星排序、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等活动,知道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颗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态决定的。八颗行星的体积有大有小、距离太阳的位置有远有近,依据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能给八颗行星按直径大小或距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板书设计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木星.mp4 《八颗行星》教材解读.mp4 八颗行星.mp4 太阳系八大行星内部都是什么,为什么科学家知道?难倒靠猜吗?.mp4 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mp4 教科版五下第三单元第2课《八颗行星》(一课一练)教科版 含答案.doc 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第2课《八颗行星》教案.doc 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第2课《八颗行星》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