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和灭火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本课时共包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两大内容。2、分析:由于《燃烧与灭火》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难点:灭火原理及运用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掌握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了解一些火灾自救的常识。2、分析:增强根据实验现象推理试验结论的能力。通过实验来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能力差。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基本流程课前回顾——揭示教学(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教学情境(一)课前回顾(1—2分钟)写出磷燃烧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拉近学生学习的心理距离,同时为导入新课做铺垫。导入:同学们,魔术大家都看过吗?喜欢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咦,手帕完好无损,太神奇了!同学们一定想揭开其中的奥妙,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燃烧和灭火。板书课题: 燃烧和灭火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的魔术表演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欲望。(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1)掌握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了解一些火灾自救的常识。(三)至(六)步—(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效果—讨论点拨),分二次循环进行:第一次循环指导自学1(8分钟):自学教材P124-125页,观看教师演示【实验7-1】,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现象有哪些?2、分析实验现象:(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设计意图: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巡视自学1检查(自学)效果1(2分钟)1、实验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再通入氧气后白磷也燃烧了。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讨论(学生),点拨(教师)1(5分钟)1、什么是着火点?着火点能否降低或者升高呢?(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不能改变。)2、讨论:(结合课本图7—6思考)(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燃烧才能进行。)(三)至(六)步—(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效果—讨论点拨),分二次循环进行:第二次循环指导自学2(8分钟):自学教材P125-129页,完成下列问题。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哪些?2、要使烧杯中燃烧的蜡烛熄灭,你有哪些方法?其依据是什么?(让学生上台实验)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巡视自学2检查(自学)效果2(2分钟)灭火的原理:破坏任一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③将可燃物清除或转移。用水浇灭、用嘴吹灭、用剪刀灭火、用书本盖灭火、用沙土灭火、用湿抹布灭火、………等讨论(学生),点拨(教师)2(5分钟)遇到下列情形时,如何灭火?其依据是什么?①锅里的油着火;②森林大火;③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④电器着火。(七)当堂训练(10分钟)1、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① ;②③2、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境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乙所示实验相比,(填“图甲”或“图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的追求。3、联系生活实例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①当发生火灾时,如何处理?②被困在火灾区时,如何逃生?(八)课后小结: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2、灭火原理:破坏任一燃烧条件。3、灭火方法: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五、课外作业A组1、用家庭燃气炉灶炒好菜后,要熄灭火焰的方法原理是( )A.吹灭火焰,使燃气与空气隔绝; B.关闭出气阀,使可燃物迅速与O2隔离C.喷水降低燃气温度至自身着火点以下; D.关闭出气阀,使温度降到其自身着火点以下2、夜间觉察到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打开排气扇,换新鲜的空气; B.用打火机照明,找原因,赶快排除产生气体的故障C.拉开电灯开关,照着打电话,报110;D.杜绝一切火种,不能打开任何电源开关,及时打开门窗,通风并疏散室内人员3、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D.火柴潮湿,不易燃烧4、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B组5、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火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油井温度;B.降低石油着火点;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用沙子扑灭6、2003年10月21日,南京炼油厂一油库汽油罐泄漏,遇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时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抢救,火于20小时后基本扑灭,可十几个消防龙头仍对油罐喷水6小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油罐起火的原因是什么?(2)灭火后为什么还要对油罐喷水?7、把一条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枝燃烧的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的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如果预先把金属丝圈加热,再罩到蜡烛火焰上,蜡烛就可以照常燃烧。怎样解释这种现象?8、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3)分别点燃两枝小蜡烛,将其中一枝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分析实验:请帮助小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没蘸水的小棉花团燃烧,蘸水的小棉花团没燃烧(3)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图甲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