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第78期)本期主题:弱德之美【作文导写】【文题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叶嘉莹先生创造了一个名词“弱德之美”。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解析】命题素材的源是叶嘉莹先生的一段话。这段话,和弱德有关。“弱德”,很新鲜的一个词汇,“德”为中心,“弱”为修饰。何谓“弱德”,叶先生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弱德是一种承受,弱德是一种坚持,但,弱德有一个底线,那就是能保持自己的一种操守。难能可贵的是,它还有个目的,就是完成你自己。叶嘉莹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今社会以强者为德,提倡成为强者,提倡要夺取、争取,要通过打倒别人、不择手段地去争取一切。她说她从小受到的教育提倡“弱”才是品德,她说:“其实我这一生并不顺利,我提倡‘弱德之美’,但我并不是弱者。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单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弱德”这个词会让人很不耻。什么“弱德”?不就是贪生怕死,不就是委曲求全,不就是被生活,被命运虐了千百遍后,还要苟活着吗?还要以“德”为名,弄个遮羞布呢!但,听了叶先生的诠释,我却被“弱德”感动了,这“弱德”,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拥有的。自古以来,中国人从不缺少视死如归者,为民请命者,赴汤蹈火者,可杀不可辱者,可单单缺少的,是这样的能忍,有韧,善坚持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才具有大志向,大情怀,大品德。而这样的“弱德”之人,才是最美的人!佳作品读弱德之美才是大美人间大美,不重外貌,而重品行,才德、品行上的优异,才是大美。那,何美才可称为大美?我认为,弱德之美,可称大美。“德者,本也”,这是《大学》里的句子,意在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要以德为先,我深以为然。而“弱德”一词,是叶嘉莹先生所创。一次,叶嘉莹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今社会以强者为德,提倡成为强者,而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提倡“弱”才是品德,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德才是弱德。看到叶嘉莹先生对“弱德”这样的诠释,我的一些人生之困惑不禁豁然。人生于世,谁没有经历过困难与挫折,谁没有承受过痛苦与折磨。当处于逆境中的时候,有的人自认弱者,甘于沉沦。而有的人,却能承受住逆境的考验,不放弃,不抛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能承受住逆境的考验的人,就是拥有弱德之人。因为,当他面对人生之不顺时,他选择了坚持,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信奉人生是一个曲线,不可能永远处于低谷,于是,在苦难中,在逆境中,一点点地坚持,一点点地承受,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且难能可贵的是,弱德之人在处于逆境中的时候,并没有为了苟活而失去自我。在逆境中,他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底线,他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操守。于是,不管何种情况下,他都能出淤泥而不染,都能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真正地践行了,何谓一个大写的人!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弱德之人不屈从,也不逃避,“它强由它强,清风拂山岗;它横任它横,明月照大江”,他知道,他应坚守的是什么,他应做的是什么。他就像一个蚯蚓,外表虽然柔软,却能够把整个的身体,一点点扎进理想的泥土中!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多有弱德之人。勾践被吴国所败,身陷囹圄,在吴王面前,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可他却能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回越之后,励精图治,东山再起,成就了一番霸业;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多次被贬,每一次被贬都要经受身体的辛劳,每一次被贬都要承受心灵的摧残,可是,他学会了达观,学会了看淡,矢志不渝地,追求他的文学理想,成为中国文坛最耀眼的那颗星;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极富音乐才华,可在他创作的高峰期,听力却急剧下降,终于,耳聋了。但贝多芬却没有沉沦,而是接受命运的挑战,《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相继问世;……弱德之人,是在逆境中学会坚持的人,懂得承受的人,他们活出了真实的自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们,才是生活的强者,才是人世间的大美之人。真是喜欢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每每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情绪低落时,我就会吟诵这首诗。诵着,诵着,烦恼就消失了,痛苦就消失了,我又相信未来了。因为,这首诗告诉我们,在被生活欺骗的时候,不要丧失希望与斗志,要坚强勇敢地活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普希金的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献给弱德之人的赞歌,一首大美之歌。被生活欺骗了的你,被生活欺骗了的我,让我们一起以弱德为美,成就属于我们的大美吧!青春美文你那点拼,真的不算什么 第一次和撒贝宁接触,是在一个月前录制节目的时候。当时的录影棚非常嘈杂,有嘉宾在舞台上演讲,有工作人员拿着麦克风到处走动,还时不时有音乐响起。小撒就坐在一张破旧的桌子前,看着监视器里的现场画面,全神贯注地记笔记,写满一张纸又一张纸。每场录制两个半小时,有时候一天三场,有时候一天两场,他就连续地坐在那里,安静地记录,穿着白衬衣,像个备战高考的少年。后来每次录影都可以看到他坐在那张小破桌子前奋笔疾书的身影。 据同事说,和他合作这么多年来,他没有迟到过一次,没有控场失败过一次,无论接到多么陌生的嘉宾,都能在前一天拿到台本,第二天就能够流畅录制。 也就是在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对自己所将要从事的行业有了踏实的感觉。主持人是幕前的工作,如果整天面对掌声和光环的他们都能做到如此认真、努力,这个行业就是有遮蔽喧嚣和浮华的可能的。 我来公司参加面试时,制片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职业?”我说:“因为我不想过一种整天喝茶看报式没有挑战性的工作。” 她大笑说:“现在哪里还有这种工作啊?每个行业竞争都很大,每个人都很拼的。”当时的我,内心并不赞同,因为我的确看到很多人在过着并不热情的生活。 之前碍于视野和接触到的职业,我有一种误解:这世上很多人都是庸庸碌碌,不那么拼的,拼的只是极少数。也就是出于这种认知,我写了很多“鸡血”文章,想给萎靡不振的众人注入一剂燃烧的能量。但现在,我发现我错了,起码是低估了“拼星人”的数量。 有天看到朋友的文章里提到她有同事每天中午都会去健身房健身的事情,我特别惊讶。打电话过去求证真伪,她淡定地说:“是啊,我们公司不止她一位呢,还有好几位同事都是十二点的时候就跑去健身房运动一个小时。”我几乎是呼天抢地地说:“为什么要这么拼啊?中午不是应该吃过饭,好好睡一觉吗?” 她“火上浇油”地继续向我“炫耀”:“你知道吗?我一个同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步行一个小时到公司呢,就是为了锻炼身体。”我想到自己每天走路半个小时去上班都感觉有点不能承受的样子,赶紧挂了电话。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公司,员工都这样自我要求,甚至有人已经人到中年,还依然能够兴致勃勃地来完成对自我的重新塑造和打磨,并不是一副大腹便便的景象。 每次录节目,都会和很多年轻人打交道。我发现现在的90后、95后真是了不得,拼得不要不要的。高考时努力从小地方考上大城市的名牌大学;大学里面兼任学生干部的同时,奖学金拿到手软,出国机会样样不落;最值得一提的一点是无论从气质谈吐,还是穿着打扮,都特别让人舒服,甚至觉得恰到好处的时尚,这样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一抓一大把。 每次和他们交流,我都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自知不好的“圣母”心态。 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到底有没有“拼”这个概念。因为不管是撒贝宁也好,每天去健身房的中年人也好,还是了不得的年轻人也罢,对于他们本身而言,这种别人觉得“拼”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常态,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生活节奏。 有天,我向一位同事感叹:你怎么可以效率这么高?因为当天下午六点布置的一个按照正常计划需要两天来完成的任务,她在当天夜里一点多准时发到了我们每个人的邮箱。她弄明白我在感叹什么之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这有什么啊?很正常呀。” 是啊,把每件事都做到既高效又完美,不就是正常的人生状态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反而成为我们的一种追求,一种目标,一种得需要别人狠狠去敲打、去逼迫才能保有的一时激情。自己做不到的,并不意味着别人没有在做。你那点拼,真的不算什么。散文阅读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爱玛仕是名牌,就值这个钱。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C. 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D. 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E. 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如果心灵美丽,我们看到的一切都会很美。意思是说人的内在修养可以使人对世界的感受认识丰富起来,发现更多的趣味。2.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3.在林清玄看来,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6分) 4.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文学对你的影响。(8分) 答案与解析1.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A项,“是为了说明爱玛仕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错。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C.作者意在说明学无止境,读多少书都是不够的。所以应该勤于读书,形成逐渐厚重的积累。D项,作者意思是说文学只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并非必不可少。 2.①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炼,使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②从小就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 ③热爱读书,手不释卷,一门深入,坚持积累; ④生活的大书使他获得了丰厚的人生阅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3.①不被欲望捆绑; ②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③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充实; 4.“第一流的文章”说的就是文学,“生命的化妆”是说文学可以使人的灵魂变得美丽和丰富。这句话说出了文学对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比如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丰富人的感情,改善人的气质,加深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等等。(4分)考生在答个人的读书经历时把握住两点即可得分,一是读的必须是文学作品,二是谈对精神成长方面的作用。(4分)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第79期)本期主题:人设【作文导写】【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互联网时代是个社交时代,“人设”一词越来越被大家熟知。该词最早是动漫、游戏中“人物形象设定”的简称,原指登场角色的造型、个性设计,随后延伸到其他文艺创作领域,当前,“人设”跨出专业领域,并逐渐成为网络常用语,指某人的公众形象。从专业术语到网络流行语,再到线下生活的常用语,“人设”的含义、应用范畴不断延伸、扩展并引起热议,有人认为“人设”空洞浮夸,名不副实,有人认为“人设”包含自我要求和自我塑造。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人设”有哪些认识和感想?假如要开一个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看法。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共性任务为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个性任务为: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人设”有哪些认识和感想?假如要开一个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看法。具体而言要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话题为“人设”。关于“人设”可以通过审读材料加深认识并进而确定立意。重点关注热议部分,即“有人认为‘人设’空洞浮夸,名不副实,有人认为‘人设’包含自我要求和自我塑造”。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一立意为否定“人设”,它空洞浮夸,名不副实。也可以立意为肯定人设,通过自我设定确定人生的方向目标,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当然也可以辩证分析,从利弊两方面加以分析论证,亦可完全抛离材料所给的认知,写出自己对人设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只要别偏离“人设”这个关键词即可。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当你活成真实的你,还是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喜欢你的人里面多了很重要的一个人,你会喜欢你自己。”是啊,如果我们活得一点都不开心,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那么生命对于我们而言还有什么趣味呢?所以,实在不用为了别人眼里的人设而框住了自己,遵循自己的内心,让喜欢你的人里面,多一个你自己。【参考立意】1.光鲜的人设还需诚信支撑2.镜头内造“人设”,镜头外丢公德3.不要被“人设”束缚佳作品读最好的人设是真实的自我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最好的人设是真实的自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是谁?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们总是用别人的期待或世俗的愿望作为自己的人设,却忘了最好的人设是自我。有些父母总是会用一些词来形容孩子,比如:笨拙的,调皮的,懂事的……让孩子认为他就是这样的人,却忘却了自己的真性情,我认为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会是迷茫前行。而孩子们也会被动地受到世俗的影响,给自己定义的人设会是:有钱、有势就会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这种孩子进入社会,也是物质的、轻浮的,就像一具被金钱蒙蔽双眼的躯壳。我们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仿佛我们都成为了提线木偶,被人设操控着。完美人设不如“真我”。人们总是在自己的朋友圈,交际圈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完美人设,“努力”成为别人的千篇一律,却忘了自我的个性有趣。令人羡慕的“网红脸”,却是赤裸裸的“照骗”;数不尽的名牌包包,却是一张张网图;来到名胜古迹,却只是拍照打卡,走马观花……像有些明星,外表光鲜靓丽,完美人设呈现在观众面前,背地里小心翼翼,人设崩塌。最好的人设是自我,但自我并不代表特立独行,而是把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看作一道选择题,用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选出答案。向着目标坚定前行!首先要认清自我,每个人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我们需要认清各种颜色,才能绘出人生壮丽的画卷。有的画卷虽色彩单一,却闪烁特殊的光芒,即使是平凡的小人物,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有的虽褶皱,却五彩斑斓,即使脸上爬满皱纹,但也收获了花的绽放;有的虽平整,却有黑无白,即使生活风平浪静,也是苟且偷生,浪费时光……我们不仅要认清自我,还要认清黑白好恶。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即使黑暗笼罩,心灵也要闪烁光芒;即使面对惊涛骇浪,内心也要平静面对;即使遇到诱惑,也要抑制自己的私欲。这样才能认清自我,拥有最好的人设。人生如戏,我们都是这场戏的演员,有的人努力演出“台下人”喜欢的“完美人设”,却暗淡无光,像颗陨落的星星;而有的人虽戴着面具,却演出了自我,像一轮被星星高捧的明月。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人设吗?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哲理故事人人都有奋勇的本能事情发生在2009年12月25日。他是一个商人。这一天,他打算去底特律过圣诞节。于是他登上了美国西北航空公司航班号为253的空客。 飞机已到底特律的上空了,再过20分钟人们就可与自己的亲人相见了。可就在这时,飞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就像有人点燃了炮仗一样。紧接着就有人大声喊:“失火了!失火了!”当时他想到的是:“一定出了重大意外事故!”他定睛一看,果然,就在他的前边不远处,靠近飞机右侧窗户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尼日利亚人,他腿上的毯子正冒着烟。顷刻间,飞机中便浓烟滚滚,那人身上的火也一下子蹿了起来,比他的座位还要高。只见那人神情黯淡,目光呆滞,威猛的火蛇在他身上翻滚着、噬啮着,他却似乎一点儿也不觉得疼痛一样,两眼只是空洞而茫然地盯着前方。他很快明白这是遇到“人弹”了。 这时,整个飞机中已乱成了一团,几乎每个人都在惊恐地尖叫着。说时迟,那时快,他大喊一声:“大家请不要慌张!”就宛若跨栏运动员一般,跨过一个又一个座位,眨眼间就来到了“人弹”前。 这时“人弹”已成了一个火人,裤子已被烧破,其裆部附近的左腿上有一个被绑着的似乎小型的白色的洗发剂瓶已暴露出来。那是爆炸物,正燃烧着,看来随时都可能爆炸! 他已顾不上任何危险了,一把将那东西扯下,火蛇一下子向他的身子扑了过来。“赶快将火扑灭!”他大声说着。直到这时,有一些乘客才清醒过来。有几位乘客与空姐冲上前去,乘客们用饮用水往两人身上浇,空姐拿了灭火器对着两人喷。不一会儿,他们身上的火就被扑灭了。 整个过程头脑都异常清醒的他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一把将“人弹”拉开座位,并用手掐住那人的喉咙,在众人的帮助下,将那人拖到前排头等舱的空位上与其他乘客隔离开。然后又与机组人员脱下了他全身的衣服,检查他身上还有没有其他爆炸物及危险品。随之用手铐把那人铐了起来。至此,一场恐怖事件才宣告平息。 他的英勇事迹被传出后,很快就被网友称为“超级圣诞英雄”。人们说他实在是太伟大了!他的伟大和不凡就在于他胆大心细、反应敏锐、判断准确、处事果敢。这位“超级圣诞英雄”就是时年32岁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小伙加斯帕·斯楚林加,“人弹”是尼日利亚人穆达拉德。 加斯帕在制伏穆达拉德的过程中,身上多处被烧伤,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一些时日。当第二天有记者问到他面对燃烧着的爆炸物为何就不害怕时,他说:“机上的所有乘客以及11名机组人员安然无恙,我还能高兴地活着站在你们面前。这——就是我当时的期盼。再说,相信我,当你在飞机上听到一声巨响,你也会立即产生警觉。所以我立即跳了出来,这其实是一种本能。” 加斯帕的英雄事迹告诉人们:面对一些危及自己生命财产的突发事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奋勇的本能。只是有些人没有想到,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与其他人在“同机飞行”,“小我”常常包含在“大我”之中。拯救了别人的同时,也就拯救了自己。即使不是这样,众人“大我”的生命比自己单个“小我”的生命要重要得多,以“小我”换取“大我”才彰显了一个人高贵的灵魂。小说阅读高 手刘学林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快六十了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修养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谙熟。有时看双方棋艺悬殊太大,便给失利者指点几步,失利者无不茅塞顿开,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一天晚饭后,日光斜照,余热未散,晚霞未成。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园。一群人重重叠叠围成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可怎么也插不进人群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 “谁和谁 ”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困皇城,虽非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说:“舍炮杀士。”老钟看了一会儿,犹犹豫豫照办了。中年汉子落士杀炮干脆利索。孔老说:“进马。”老钟不再犹豫,因为他已看出对方如果不撤车逼马,就有一步高调马死棋。中年汉子果然撤车看马。红帅遂解围。之后过程中孔老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着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 ”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己不平,纷纷怂恿:“孔老,你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可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流如雨,艰难一笑如哭,起身踉跄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 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年。孔老越加出神入化,目光一扫便宏览全局,细察秋毫,棋观十步之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 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人名字。寇克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面对一片真诚的省青年冠军寇克的请求,孔老就是不肯赐教,欺骗寇克说自己搬家,连邻居也蒙在鼓里,这使寇克更觉得孔老不同凡响,是棋界“异人”。 B.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孔老为老钟下棋点步赢了中年汉子,而自己又被中年汉子赢了;一是搬到市郊居住后棋艺大长,被奉为棋仙,却绝不与人对弈。 C.小说以“高手”为题,既点明孔老是棋坛高手,也暗示出围绕在“棋仙”孔老周围的一群人——本土棋王老钟,中年汉子,省青年象棋冠军寇克等都是高手。 D.小说语言简洁精练,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令人深思,如二十几年职位不变,却“自觉政绩不错”,输棋“面如死灰,汗流如雨”,却被尊为“高手”。 E.小说的表层虽然写的都是棋事,但在深层里,棋事可以寓指人事和世事,孔老是点步高手,偶尔下棋却输了,输后彻悟,绝不与人对弈,都令人深思。2.小说第二段开头部分画线的句子中景物、人物的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结尾说孔老是“异人”,在寇克看来,孔老“异”在何处 (6分) 4.孔老输棋后“静卧繁思”,进而“大彻大悟”,他悟到些什么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与解析1.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A、说“连邻居也蒙在鼓里”,不当,从“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这一细节来看,邻居是知道的。C、题目"高手",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主人公孔老是观棋点步的高手,而不是下棋高手,一是指孔老在品味棋事之后终于大彻大悟,是一个由理解棋艺而到理解生活的高手。说“暗示……”也不当。D、“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不当,本文是从正面来塑造人物的,不存在“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的问题。同时“自觉政绩不错”,输棋“面如死灰,汗流如雨”,被尊为“高手”,也不能认为是反话正说.) 2.景物描写:①交代了时间,渲染了当时恬静、悠闲的氛围,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②人物描写:以人物悠然的神态衬托他为老钟点步时的从容自信;③也与他下棋输给中年汉子后的紧张、沮丧形成对照。 3.①孔老擅于点拨,长于指导,令人惊羡佩服;②孔老不留姓名,淡泊名利,飘然若仙;③孔老不肯对弈,闭门谢客,行事之风异于常人。(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4.观点示例:(1)下棋方面:①下棋不同于观棋,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②有的人只能在关键的几步上明白,而很难把握全局,处处清楚明白;③有的人指挥别人可以,自己去做却不一定行。 (2)为人处世方面:①棋事亦如人事,人生至晚年,摆脱官场纠葛,修心养性最为重要;②要有自知之明,坚持“观而不弈”的原则,把观棋当成是修心养性的乐事,力避争强斗胜,这才是“无胜无败,无喜无怒”的棋仙的境界。③在官场上,自己不过是一个仅能指点工作的人,不能独当一面,实际工作能力并不强,谈不上有多大的政绩。 (只要抓住其中一点展开即可。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78.docx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7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