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88-89(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88-89(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第88期)
本期主题:传统文化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上新了 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非凡匠心》等节目所带有的“沉浸”性质,让历史典故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影像,兼具鲜明的主题性、参与的互动性、过程的愉悦性和内容的文化性,让观众们感受到氤氲在古老历史中的文化气韵。
然而,2021年4月,北京市文物局没有批准八达岭古长城沉浸式实景遗产游览项目,认为其对长城整体景观风貌存在一定负面影响。这对方兴未艾的沉浸式文旅提出了一系列思考题。
学校计划举办演讲比赛,你作为班级代表,请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话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近年来沉浸式文旅受到观众普遍欢迎,又因对文物存在不利影响而被质疑。两则材料间的“然而”是审题的重点,这就要求考生思考发展文旅和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考生如果泛泛而谈“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不合题旨的。
2.典型任务的限制。既然是学校计划举办演讲比赛,考生的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写作身份是班级代表,文章体式是发言稿。题目给定的写作话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这个话题受限于材料所谈的“沉浸式文旅”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解题】
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此题目有审题难度,对考生的思维有极大挑战性。首先,材料中的“沉浸式文旅”对考生来说貌似陌生概念,如果考生不会读材料,概念理解可能会出偏差;再者,两则材料间的“然而”是一个审题重点,忽略此就会很难弄清材料间的内在关联;其三,任务部分给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话题极容易让考生忽略材料所谈的“文旅发展”问题,走进“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定式思维,将二元问题变成一元问题。从语料选择看,重在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内容之一。本题目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相关材料
最近,一档全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上新了,故宫》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引发全民关注。《上新了,故宫》打破了大众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文物“活”了起来,既有内容,又有产品,“零距离”走进大众视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文物的温度与文化的内涵。
节目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富含精神文化内涵的文艺产品。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明星嘉宾围绕主题探寻文物的前世与今生,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通过与国内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作,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化”文创产品让“旧文物”焕发“新生机”,实现深层次的“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故”在探寻故宫来知领域,“新”在获得文化新认知;另一方面,“故”在感知文化记忆与历史内涵,“新”在打造全新文创产品。
节目实现故宫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打开了故宫文化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它通过将文物变为文创、文创变为产品的方式,让故宫文化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打通了观众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的新通道。“故”与“新”、“旧文物”与“新创”的平衡实现了观众与古老文明的对话,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优秀文化的弘扬开启了新纪元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传统文化传承要创新,保护要用心。
2.发展文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3.“沉浸式文旅”破坏文化古迹,不可取。
4.让文旅发展与保护和传承文化相得益彰。
……
偏题立意:
1.保护文化责无旁贷。(若材料不涉及文旅发展,则属于话题式写作。)
2.文化之我见。(若材料不涉及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则属于偏跑。)
3.沉浸式文旅很有必要。(不合题旨。)
……
佳作品读
文旅发展应以保护和传承文化为前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保护传统文化,参与文化传承”。
同学们,保护传统文化,呵护我们的民族记忆。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诉说着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论语》《庄子》等一部部传统典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古老坚固的都江堰,展示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因此,我们必须用心呵护,才能让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同学们,文化的“活化石”如何传承?
我们变革传承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下去。
近年来,《上新了 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非凡匠心》等节目所带有的“沉浸”性质 ,采用VR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息等技术突破传统意义的旅游方式,将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结合在一起,让旅游景点呈现全景式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交互体验,让历史典故从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影像,兼具鲜明的主题性 、参与的互动性、过程的愉悦性和内容的文化性,使游客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氤氲在古老历史中的文化气韵。
但是文旅项目的开展要以保护和传承文化为宗旨,不能为文旅而文旅。
2021年4月, 北京市文物局叫停了八达岭古长城沉浸式实景遗产游览项目,认为其对长城整体景观风貌存在一定负面影响。这对方兴未艾的沉浸式文旅提出了一系列思考题。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几千年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普通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在进行旅游产业革新和旅游方式升级的同时,如果对古长城建设的模式和场景呈现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就要坚决反对。所有文旅项目都是如此。
但叫停不是因噎废食,而是考虑新的解决手段。
“数字敦煌”技术,不仅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详细了解敦煌历史,欣赏敦煌精美的雕刻、壁画,还能减少客流,有效保护洞窟文物。与此同时,“数字敦煌”还通过网络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021河南春晚,“唐宫夜宴”节目借助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等文化形式与唐装舞蹈结合,惊艳了国人,也通过社交网络惊艳了世界。传统建筑技艺,国粹京剧,各种传统手工艺品都通过信息技术传播,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数字文旅也许是我们在文旅和保护传承文化之间更好的选择。
同学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散落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古迹,它们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在文旅发展和保护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之间,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然后是传承,之后才是文旅。如果以破坏的方式搞文旅,最终就没有文旅。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人生感悟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我有过很多次独自走夜路的体验。
最早的记忆,是儿时的乡村公路,从外婆家走回自己家。我时常在放学后去给外婆送东西,那时候外婆种了一大片西瓜地,外公在地里搭了一个凉棚,方便守 夜。我很喜欢待在西瓜地里玩儿,热衷于把每一根滕苗下的西瓜都敲一遍,然后装作很在行的样子跟外公报告,哪个西瓜长得好一定很甜,哪个西瓜里面也许是白 心。直至夜深了,我吃完外公挑给我的甜甜的西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回自己家。两公里的距离现在看来并不算太远,但对一个小女孩来讲,是一段特别漫长的路 途,我又走得慢吞吞的,一路贪玩儿,天黑了也没知觉。我的母亲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并不觉得让一个孩子独自走在夏夜的乡间公路上是件需要担忧的事儿,所以她 从来不来接我。我不知该说自己胆子大,还是没心没肺,走在夜幕下,也不觉得害怕,也许是因为夏夜的乡间田野里,有各种各样的虫豸声与蛙鸣,热热闹闹地陪着 我。
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有步行五分钟的路程,每天晚自习后,我背着书包步行回家,起先还与同学结伴,后来觉得一群人嘻嘻哈哈太喧闹,索性找这样那样的 理由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乡间公路旁没有路灯,大多数时间漆黑一片,母亲给我配了一只手电筒,黄色的一束光,投射在宽阔的田野间,微弱,却是给我壮胆的温暖 力量。到了夏夜,我从不打开我的小手电,月色多美啊,萤火虫的光芒多么美啊,根本就舍不得让手电筒的光来打扰它们。
大概是从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独自走夜路。
这些年去过很多地方,领略过无数夜色:青岛海岸边咸湿的夜风与潮声,深夜安静下来的大理古城,喀什热火朝天的夜,被璀璨星光点亮如白昼的十二点的喀 纳斯,香港街头霓虹闪烁如置身老电影场景的夜,十二月的小樽被深雪覆盖宛如童话世界之夜,那不勒斯昏黄路灯下垃圾遍地危险又迷人的夜……
形形色色,风情迥异,却再也没有过儿时与少年时代那种寂静,天地间真真正正只有我一个人。
我走在异乡的夜里,不管寂静还是喧闹,不再是我独自一人。迎面总会遇见跟我一样在夜色里游荡的人,海边深夜跑步的人,古城墙下孤独却又怡然自得地守 着馄饨摊的人,天桥下蜷缩在报纸底下的流浪者,午夜时分提着公文包行色匆匆、神情疲惫的男人,抱着酒瓶蹲在路边把脸都吐白了的女子,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过见 到独行女生便吹响亮的口哨哄然大笑而过的年轻男孩们,或者什么也不干就坐在夜色里发呆的人……
我喜欢在夜色里观察这些夜游的人,猜想他们有着怎样的心事。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那个女人哭得如此伤心,一边快步走路一边掉眼泪?
夜色褪去了白日的明亮与喧嚣,让人变得放松、随意、柔软,但也令人心理脆弱,倾诉与眼泪总是更容易宣泄而出。
迟子建写过一个中篇故事《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讲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为了摆脱悲痛哀伤的情绪,独自远行。她在一个小镇住了下来,遇见了很多人,听 到了很多故事,也目睹了小镇居民们的种种苦难、不公与死亡。她发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一样,一样经历着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那些痛苦,那些煎熬,那些 挣扎,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一样。
而最深、最漆黑的夜,只能靠自己熬过去,等待晨曦到来,等待天慢慢亮起来。
散文阅读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 特别奉献 !”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E.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2.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珊德拉,有人认为是店员。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与解析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无中生有。B招揽生意并非店员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帮助别人治好内心的伤口。D“一直向珊德拉推荐”错;“始终将信将疑”不准确,结尾处珊德拉已经不再怀疑)
  2.①它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由困惑、怨恨到落泪、感恩的心理变化过程;②突出了小说对生命中的荆棘感恩这一主题,昭示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③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大意即可)
  3.①乐于助人(真诚善良)。热情主动地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只是为了赚钱;②勇敢坚强。面对人生中的不幸,不抱怨,不逃避,乐观面对生活;③懂得感恩。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④思想深刻。饱受苦难之后,拥有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富有哲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
  4.珊德拉。①珊德拉这一人物贯穿小说始终;②小说是从珊德拉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③她的遭遇及心理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题;④小说对珊德拉的正面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特别突出。(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店员。①店员是联系小说其他三个人物的纽带;②她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别人的帮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③情节方面,正是店员的帮助,才使珊德拉等人走出了人生的困境;④她别出心裁地用带刺的玫瑰花枝来抚慰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是小说的亮点。(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如将二者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也可酌情给分)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第89期)
本期主题:英雄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司马迁以他机敏深邃的洞察力和匠心独运的文学艺术手法,刻画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班级举行《史记》读书交流会,主题是“我看《史记》中的人物”,以下《史记》人物中哪一位给你感触最深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①孔子②李广③项羽④魏无忌⑤荆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解析】
本题创设的写作情境是常见的班级读书交流会,交流主题是“我看《史记》中的人物”,考生从《史记》所刻画的孔子、李广、项羽、魏无忌、荆轲五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进行写作,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明确;写作任务则是: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文体要求是发言稿。
本题所创设情境贴近考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所选人物身份各异,既有文人武将,又有帝王公子、民间刺客,他们的出身、品性、追求、成就、命运各不相同。材料未对人物进行褒贬和价值评判,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考生写作角度多样、立意多元,有话可说,不易偏题。
佳作品读
永远的英雄,永远的荆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值此《史记》读书交流会之际,我和大家分享,我阅读《史记》后对其中的荆轲这个大写的英雄的一点肤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提高。在我看来,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 刺客列传》里描写了5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业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舞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看重呢 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手高出一筹。荆轲的分量之所以超过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是因为秦王的分量超过被谋刺的四个人的总和。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言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追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已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苟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请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言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13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时代在飞速进步,新时代的我们同样离不开像荆轲一样勇于担当,无畏艰险的英雄,他们是我们新时代的脊梁。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这些英雄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它山之石
“坏事”,其实隐含了美好的礼物
我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就是被朋友陷害来的。当时北京房子不贵,贷款可以贷很高,我钱不多,订了一户小房子,还介绍我一个朋友到同一个小区去买房。 我还告诉她,我订的房子主卧朝北,等有主卧朝南的出来,我就要换。那个朋友非常有钱,她买房不是自住,只是好玩投资。但是没想到小区释出一户主卧朝南的房 子,竟然被她先抢走了。那天早上,小区销售打电话来说有这样一户房子放出来,我说我下午过去,请他留着,没想到下午去的时候,那栋房子已经被其他人签走 了。我当时气疯了,破口大骂那个销售经理,怎么可以这样不守信,明明我说要来买的,他先卖给别人了。但是事情过后,也很过意不去,又痛失自己认为的好机 会,非常伤心。
一个星期后我和朋友偶遇,她不经意地说:“咦,我老公好像在你介绍的那个小区买了一户朝南的房子。”一看我脸色大变,她还假意地说:“哦,你喜欢,你要,那,那,我们换好了。”当时这真的是双重伤害,我很难过,哭了很久。
后来小区又释出一户主卧朝南的房子,我先抢下来,准备退掉原来那一户。结果抢了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一户已经签约,退不掉了。如果我朋友当时没有来 抢,我那时还没有签约,是可以退掉的。OK,现在两户房子在手上,我首付不够,很着急。最后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和父母借了钱。最后的故事你们都应该可以想 象,北京房价上涨,但是,如果你只有一户,你动不了的,因为自己要住。如果有两户,另外那一户就可以处理掉了。这样,我积累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如果当时 不是她这样来搅局,以我的财力,我是不可能买两户的。
好玩吧?!常常看到这样坏事变好事的例子,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有一次在机场,准备值机的时候,有一个人匆匆忙忙地插队在我前面,我一改以往厌恶插队行为的习惯,让他先办,结果,他拿走了最后一个经济舱位子,我就被升舱到公务舱了。呵呵。
有没有发现有些人就是能够把坏事变好事,而有些人就是霉运连连?我觉得这和我们的能量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保持正念和善意,即使坏事出现,也不怨天尤人,而只是埋首做自己该做的事,那么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坏事”里面,其实隐含了美好的礼物。
怎样接受事情的不完美?很简单。就只是承认:我不比老天知道得更多,它一定会给我最好的。这个没有了,也有其他的。有人说这是“臣服”,而我现在更愿意说, 这是“放下掌控”。不再自以为知道什么一定是对的,什么一定是错的。不再自以为自己要的都是对自己好的。当你要的没有来临的时候,你是否能对自己说:既然 没有得到,就表示有更好的在后面?
我现在生活当中,真的没有什么“一定要如此”的事情,我也许有“愿望清单”,希望事情如何发展,但是被教训多少次之后学来的谦卑,和历经太多沧桑之 后得来的智慧告诉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需要像你想的那样发展的。也许就是注定必须如此,没有“为什么”,也许就是有更好的礼物在后头。无论是何者,维持 着谦卑和不掌控的态度,至少能让你的生活更加轻松、没有负担,当然,你也会更加幸福、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小说阅读
山峡中
艾 芜
江上横着铁链作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崖石,激起吓人的巨响。
  两岸蛮野的山峰,好象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一群被世界抛弃的山贼趁着月色住进一座破败荒凉的神祠。
  几个人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咸肉的香味和松柴的芬芳。从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一声声叫骂。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就是本钱。鬼冬哥连连讨好应和,老头子便越发来了兴致,埋怨起小黑牛的笨拙来了。江风大了,江水也大了,像要扫荡这一切,像诅咒我们的存在似的。
  黑夜里,小黑牛痛苦地呓语“我不干了”,老头子皱起眉头。看来,他又要做什么决定了。野老鸭望着汹涌的江水,喃喃道:“该不会出事吧!”
  这时,野猫子——一个油黑蛋脸的年轻姑娘连同笑声挤进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黑暗、沉闷和忧郁,都悄悄地躲去。她手抱着一块木头人儿,一边同众人打趣,一边在老头子——她的父亲面前撒娇。木头人儿的真真假假,引得众人异常开心。
  我不由得想起白天的事,我虽扮演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但竟也与野猫子作了一次农家夫妻,当了一回爸爸。早上,他们叫我装作农家小子,拿着一根长烟袋,野猫子扮成农家小媳妇,提着一只小竹篮,同到远山那边的市集里,假作去买东西。他们呢,两个三个地远远尾在我们的后面,也装作忙忙赶街的样子。野猫子果真厉害,机智从容,灵活多变,狡猾的小商贩哪里逃得出她的手心,一匹上好的布终于得手了。
  半夜,纷乱的足声和嘈杂的低语,惊醒了我。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瞒我的事在发生着了,就凝神听着。忽然听见夜白飞哀求的声音,在暗黑中颤抖地说着:“这太残酷了,太,太残酷了……可怜他是……”
  尾声低小下去,听着的只是夜深打岸的江涛。接着老头子发出钢铁一样的高声,叱责着,小黑牛的呻吟一时间流向神祠之外。夜,愈发阴森凄郁,从壁缝望去,一个人形似的东西被丢进江里。原先就是怒吼着的江涛,却并没有因此激起一点另外的声息,只是一霎时在落下处,跳起了丈多高亮晶晶的水珠,然而也就马上消灭了。
  我明白了,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的命运了。正像老头子说的“在这里,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但他往天那样老实而苦恼的农民样子,却还遗留在我的心里,搅得我一时无法安睡。回忆起小黑牛的往事,他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头,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难道穷苦人的生活本身,便原是悲痛而残酷的么?
  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是默无一语地悄然睡下,显见得这件事的结局是不得已的,谁也不高兴做的。
  次晨醒来,只剩下野猫子和我。她见我不时朝昨夜小黑牛睡的地方了望,便打探似地说道:
  “小黑牛昨夜可真叫得凶,大家都吵来睡不着。”
  “一早就抬他去医伤去了!……他真是个该死的家伙,不是爸爸估着他,说着好话,他还不去呢!”
  她比着手势,很出色地形容着,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一样。
  我冷冷地告诉她昨夜的事全部看见了,野猫子顿时就变了脸色,凶狠地说:“爸爸说的好,懦弱的人,一辈子只有给人踏着过日子的,难道你也想学小黑牛?” 说完,捡起地上的刀随手很结实地一挥,刀身便没入树身三四寸,又毫不费力地拔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午后,从崖上转下来一小队人,正是老头子的对头。
  “糟了!我们的对头呀!”
  野猫子恐慌起来,我却故意喜欢地说道:
  “那么,是我的救星了!”
  野猫子恨恨地看了我一眼,把嘴唇紧紧地闭着,两只嘴角朝下一弯,傲然地说:
  “我还怕么?我们原是作刀上过日子哪!迟早总有那么一天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与她一起扮演了戏,真有点儿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队人过去了事。
  晚上,他们回来了,带着那么多的“财喜”,看清形,显然是完全胜利,但我却不能安睡下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快近午,只我一人独自留着。江涛显得单调些、寂寞些了。但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灰堆旁边的木人儿,与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时,烟霭似的遐思和怅惘,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写于1933年冬,有删改)
  1.文中反复出现的对江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2.小说中野猫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分析“一个油黑蛋脸的年轻姑娘连同笑声挤进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4.小说是如何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的?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与解析
1.①寓示人物生存环境的恶劣;②暗示着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为小黑牛的悲剧命运渲染了气氛;③烘托了文中各个人物的阴郁心情。
  2.野猫子既有被罪恶社会所扭曲的“野性”的一面,又有不曾完全泯灭的“人性”的一面,是一个“人性”与“野性”统一的艺术形象。①刀上过日子,傲然对死亡,狡猾凶狠又机智从容,这体现了她的“野性”;②捧着木头人儿逗笑、和“我”假扮夫妻、放“我”一条生路,这体现了她的“人性”。
  3.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一个“挤”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空间的狭小、气氛的阴郁沉闷和野猫子的活泼开朗。
  4.①小说描写了一群为生活所迫以盗窃为生的山贼的生活,他们原本是一群受社会压迫、失去了正当谋生手段的下层人物,因此不堪受人欺压,选择了反抗之路。但是,又由于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他 们只有铤而走险,过起了流浪和盗窃的生活。②畸形的生活使这伙人的心灵扭曲,性格变得复杂。他们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产物,是一些性格被扭曲的畸形人物。作者正是通过这个人生社会的特殊角落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同时流露出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叹息。③小说表现山贼的生活,但没有将生活简单化,在展示这伙人性格冷酷一面的同时,还努力挖掘出他们性格中残留着的人性善良的一面,对扭曲了这些人心灵的残酷黑暗的社会予以了无情的批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