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某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12月月考 Word版 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某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12月月考 Word版 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高一阶段性检测
化学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有1个正确答案)
1.铜锌合金的颜色酷似金的颜色,所以近来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
A. 测定密度 B. 放入硝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煤油 B.砂土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水
3.镁铝合金可用于飞机制造业,主要是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中的
A.密度较小 B.易导电 C.易导热 D.银白色
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SO2+H2O=H2SO3 B.Cl2+H2O=HCl+HClO
C.3Fe+4H2O(g)=Fe3O4+H2↑ D.2Na+2H2O=2NaOH+H2↑
5、下列物质既能跟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 NaHCO3 ② Al2O3 ③ Al(OH)3 ④ Al
A.①②③④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6.甘油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密度小于1.26 g/mL,沸点约290℃,分离水和甘油最合理的方法是  A.蒸馏       B. 蒸发       C. 过滤      D.分液 7.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钙固体 ③铜 ④蔗糖 ⑤三氧化硫 ⑥熔融氯化钠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⑥     D.⑥ 8.用固体NaOH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时,将固体NaOH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   B.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D.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CO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B.33.6L NH3气体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同温同压下,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
10.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在安全条件下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能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的是:①证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③证明炉子生火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④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现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100mL0.3mol/LNa2SO4溶液和50mL0.2mol/L Al2(SO4)3溶液混合后(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2mol/L B.0. 25mol/L C.0.40mol/L D.0.50mol/L
1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C.Ba(OH)2溶液滴入硫酸铜中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3.某溶液中有①NH4+②Cu2+③Fe2+④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
A. ①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14.对四组无色透明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四位同学各鉴定一组,他们的实验报告的结论如下,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MnO4-、K+、S2-、Na+            B.Mg2+、NO3-、OH-、Cl-   C.K+、H+、Cl-、CO32-             D.Na+、OH-、Cl-、NO3- 15.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制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 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后电解。关于从海水中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21世纪教育网]
C.第④步电解制镁是由于镁是很活泼的金属
D.以上制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16.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   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17.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 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 ;21世纪教育网
  ②2FeCl2 + Cl2 = 2FeCl3 ;
  ③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21世纪教育网
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使Fe2+和Cl-的量减少,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 [Al(OH)4]—
C.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2Fe2++Cl2=2Fe3++2Cl-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 + H++Ba2++OH-H2O+ BaSO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19(10分)
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NaHCO3是制作糕点的常用疏松剂,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此溶液滴在碘化钾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常温下能某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20.(10分)图中方框内区域表示所有的化学反应,大圈内区域表示离子反应,四个小圈分别表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其中A~G分别表示图中不相互重叠的7个区域(B区域已用阴影标出)。请用反应方程式分别对6个区域举出化学反应的实例(如果该实例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例:B:Na2O+H2O=2Na++2OH-;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滤液中的SO4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2)试剂I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加入试剂I后,①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3)试剂Ⅱ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试剂Ⅲ的名称是_________,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2(8分).我国农业因现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高达20亿元之多。为了有效控制酸雨,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21世纪教育网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A.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B.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用氯气消毒的)相混合,pH将变___________,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___。
(2)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流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21世纪教育网
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23.(6分)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医学上常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来制作胃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1)白色结晶状粉末,可缓缓分解;(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3)遇酸或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4)胃酸过多患者服用多见胃胀气,甚至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危险。
乙:(1)与胃酸是中和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3~4小时。(2)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3)可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1)试写出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引起胃胀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试写出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分别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高一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 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沿袭??? B.考试选举??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
3.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C.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4.三省六部制的实现,说明了:( ) A.丞相权力的增大 B.中央结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D.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6.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7.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抗战开端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8.关于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上胜利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标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方案
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1.罗马共和制组成的重要机构不包括:( )
A.保民官 B.执政官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
12.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3.美国的“三权分立”中“三权”不包括:( )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14.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如下原则:( )
①中央集权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民主原则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21世纪教育网
15.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建立是通过:( )
A.《人权宣言》 B.1791年宪法 C.1787年宪法 D.1875年宪法
16.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
17.19世纪中期阻碍德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军国主义传统 B.君主专制制度
C.封建割据形态 D.民族分歧与争端
18.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
A.改变出超地位 B.打开中国市场
C.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D.发展资本主义
19.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
A.英法 B.美俄 C.德俄 D.英美
20.中国现代化运动起步于:(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洋务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1.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22.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2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二十一条”签订
C.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4.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
A.反帝反封建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追求真理的精神
25.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26.在农村,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其核心内容为( )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⑤民主促进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⑤
27.下列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宗旨是唤起合理经济再生,以便使“自由制度”存在
B、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并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C、它采取了较为隐蔽的手段,苏联与东欧没列入计划内
D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28.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经济特区的最大区别是:( )
A.法律制度 B.经济问题 C.社会性质 D.政治体制
29.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B.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亚非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0.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趋势是:( )
A.缓和 B.动荡 C.恐怖主义严重 D.地区冲突不断
3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2.遵义会议( )
A.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D.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3.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34.下列哪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
A.《选举法》和《刑法》
B.《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
D.1982年新《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5.下列哪项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C.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D.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36、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同盟双方对立
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必然导致同盟关系破裂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21世纪教育网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影响了美国称霸
37.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的自身利益
38.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是 21世纪教育网
A.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革命运动
C.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 D.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9.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美国实行“新政”改革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40.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出现不同结果的客观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 B.国际环境的影响
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革命政党的领导
高一历史必修一阶段检测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
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1分)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结合民主革命的主题,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孙中山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南昌起义
周恩来、
贺龙
新民主主义革命
(7分)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42、下面是一幅反映国际关系史上重大历史时刻的图片。观察图片,回答下面问题(12分)
(1)该图片的拍摄时间是 年,具体地点在 市。(2分)21世纪教育网
(2)该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3分)
21世纪教育网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为什么杜勒斯(时作美国国务聊)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21世纪教育网
(4)分析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3分)
4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请回答:
据材料一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归纳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2分)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哪些?(2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2)针对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冷战”持续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3分)
21世纪教育网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高一阶段性测试 2012-12-21
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甘肃酒泉(39°N,98°E)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1日神州八号飞船发射成功,并与天宫一号于11月3日1时36分、11月14日20时进行了两次空中交会对接,从而标志我国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据此回答1—2题。
1.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时,英国伦敦的中国留学生激动不已,当地的区时是( )
A.29日14时 16分 B.29日5时16分
C.29日13时16分 D.30日13时16分
2.从天宫一号发射到与神州八号 “接吻”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 D.滨州地区昼渐短,夜渐长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3—4题。
3.按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4.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是滨州市气象台2012年12月19—21日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材料。据此回答5—6题。
日 期
12月19日
12月20日
12月21日
平均气温(℃)
12
0
-2
气压(百帕)21世纪教育网
1 002.5
1 005.0
1 007.5
天气现象
晴,1~2级偏北风
中雪,6~8级偏北风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5.影响本次滨州市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滨州市 ( )
A. 气温升高,降雪 B. 气温降低,并伴有大风、雨雪天气
C. 气温升高,大雾 D. 气温降低,晴朗无风
读局部洋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回答7—8题
7.图中表示大洋环流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8.图中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的洋流是( )
A、④⑤ B.②⑥
C、①② D.③④
下图是“三种陆地水体转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题。
9.箭头b、d代表的现象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 ( )
A.1~2月 B. 3~4月 C.6~7月 D.9~10月
读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10题。
10.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 )
11.2009年9月21日,全运火炬的传递活动在五岳之首——泰山所在地泰安市举行。下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1中甲地地形形成原因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图2中的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图1中的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图中山脉两侧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脉甲侧自然带的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山脉乙侧的河流有结冰期
C. 图中山脉从成因上属于背斜山 D. 乙侧的气候类型与北京的气候类型一致
14.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D.太阳辐射强21世纪教育网
右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第15题。
15.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21世纪教育网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洪积一冲积平原
17.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18.下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决定乞力马扎罗山南坡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体坡度???? D.山脉走向
20.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北坡高于南坡,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信风带影响南坡降水多???????????B.南坡地势陡峭
C.北坡为阴坡,热量较多??????????? D.北坡纬度低,热量较多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2.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 B.从沿海向内陆
C.垂直地带性 D.随纬度而变化
读某区域风向示意图,回答23题。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B.此时,北冰洋极冰范围最广
C.图中的风主要是来自南太平洋的东南信风 D.图中海洋北部海区洋流为顺时针流向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24—25题。
24.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5.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26.以下各项中,按地带性分布规律,前者对应两种自然带,后者对应两种气候类型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海洋性气候 苔原带 D.地中海气候 热带荒漠带
2011年6月4日,智利南部一座火山开始喷发, 大量的火山灰及石块上冲云霄达10公里并飘至邻国阿根廷南部,导致多趟航班取消,附近3500多人撤离。左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数字表示地质作用;右图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27—28题。
27.图3中的箭头可以表示智利火山喷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8.与图4中地貌景观成因同类的地质作用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右图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岱崮地貌”景观图,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29—30题。
29.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30.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21世纪教育网
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31.渤海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当钻头位于右图中①、②、③层时,能分别探测到(  )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21世纪教育网
32.图中所表示的地形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 )
A.玄武岩分布区 B. 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
33.下列风景名胜与图示景观相似的是( )
A.桂林山水 B.武夷风光 C.黄山怪石 D.华山险峰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34—35题。
34.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
35.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区下沉迅速??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 综合题(共计30分)
36.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各题。
(1) 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 乙是________。
(2)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_________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乙处的地貌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处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则可能埋藏于图中_______(甲、乙、丙、丁)处。
(4)图中水循环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________。
(5)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
(6)图2为图1中某一地区的地貌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A、B两地中的_____地。
(7)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丁四处中选择一处建设隧道,建在何处最为合适?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7.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 漠 带,这种更替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差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A:②→③→④;B:③→⑤→
⑥,填A或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在南美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等陆地自然带狭长的分布在西海岸。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及南美洲南端(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写出图中三自然带的名称:A 、B 、C ,D为温带荒漠带,其分布属于 现象,其影响因素为 。
(2)A自然带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关于其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单选)
A.受纬度影响,向西直通海岸;受地形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
B.受地形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受洋流影响,向北延伸范围更广
C.受海陆影响,向南伸展到30°S附近;受洋流影响,向北延伸范围更广
D.受纬度影响,向西直通海岸;受洋流影响,向北延伸范围更广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南美洲南端(40°S以南)东部地理环境的演变
高一阶段性测试
政治试题
时间 8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5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变动表
2012年1月1日
2012年9月1日
637.4
634.8
由图表可知( )
A.人民币汇率降低,美元贬值 B.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增强
C.美元到中国投资增加 D.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费用降低
2.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 )
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③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④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了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
①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小型微型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④小型微型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是地位不同的市场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下列对公有制认识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公有制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一位父亲深情地对大学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说:“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树立( )
A.自主择业观 B.竞争就业观 C.职业平等观 D.自主创业观
6.下列与投资特点搭配正确的有:( )
①便捷的投资 ②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③稳健的投资 ④规避风险的投资
a.股票 b.储蓄存款 c.政府债券 d.商业保险
A.①a.②d.③c.④b. B.①a.②c.③b.④d.
C.①b.②a.③c.④d. D.①c.②b.③d.④a.
7.下面是张师傅一家的收入情况,其中按劳分配所得是( )
成员
张师傅
妻子
儿子
女儿
工种
中石化职工
个体户
外资企业经理
私营幼儿园教师
收入
1.2万
2万
10万
0.8万
A.1.2万 B. 2万 C.4万 D.10万
8.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2012年9月14日联合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了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为此我国必须( )
A.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财政支农 B.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C.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D.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9.山东省政府近日决定,自2012年3月份起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比去年提高l50元左右。这有利于( )
A.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B.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促使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积极作用
10.广州市政府贯彻节俭办亚运的原则,斥资80多亿元进行地铁、城市高速路和主干道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具体用途看,这些支出属于下列财政支出中的( )
A.经济建设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债务支出
11. 自贡市财政总收入由2002年的13.1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9.45亿元,增长了6.6倍,年均增长25.2%。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可能是( )
① 经济的发展 ② 税收收入的增长 21世纪教育网
③ 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提高 ④ 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欧洲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国家财政支出远远超出财政收入而引起的。从财政收入与支出关系上看,这属于( )
A.财政盈余 B.财政赤字 C.财政平衡 D.税收不足
13.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当天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我国建造航母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说明财政可以  (   )
A.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B.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C.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14.通过2011年1至10月全国财政支出部分与2010年同比一览表可见,国家财政( )
项目
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和就业
同比增加(单位:亿元)
3566
1563
2013
增长率
28.4%
32.5%
22%
A.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支出增加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
C.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地运行 D.促进了社会公平、改善了人民生活
15. 2012年下半年由于我国外需萎缩导致经济低迷,国家加大市场投资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 B.提高税率,减少财政支出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D.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16.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决定从今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上调个税起征点有利于( )
A.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 B.扩大就业,改善各阶层生活福利
C.增加国家税收,完善分配制度 D.调节个人收入,维护社会公平
17.新通过的《车船税法》将车般税分为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排量在1.0升及以下乘用车税负减轻,大排量乘用车税负则大幅增加。按照不同排量实际阶梯式征税主要是为了( )
①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②增加财政收入,刺激经济增长 
③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绿色消费 ④抑制汽车消费,缓解资源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 漫画中的饭店人员中的行为属于( )
A 偷税
B 骗税
C 抗税
D 欠税
19.某县政府为了扩大招商引资,对进驻该县工业园的所有企业在2012年内免征一切税收。这一行为违背了税收的( )
A.固定性 B. 强制性 C. 无偿性 D.多样性
20 20.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在初次分配领域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①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②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④加大中央转移收支力度,保持社会稳定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1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21世纪教育网
①是形成合理收人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③有利于发挥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纽带作用④有利于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
2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
① 扩大内需 刺激消费 ② 统筹城乡发展
③ 更好的发挥市场的作用 ④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
A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B 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C 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新举措
24 漫画《挑战》启示我们“十二五”期间,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投资和出口将继续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②要坚持调整需求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要坚持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同推进 ④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5、2012年l0月1日起,根据国家《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的规定,我国按照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首当其冲的是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四年内完全退出我国市场。这一作法
A.是对市场经济的行政于预,有损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
B.会导致产品单一,不利于我国照明电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C.有利于白炽灯的互补品——各式各样节能灯的快速发展
D.有利于节能减排,加快实现照明行业科学发展和结构调整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分别超过9%和7%。
(1)表一和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1世纪教育网
(2)“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分配不公平”已成为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如何解决分配不公平的问题?(9分)
27. 材料一:十八大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为民生欠账多,政府要动用手中财力去“偿还”欠债、“填平”差距。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21世纪教育网
(1)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6分)
材料二:9月8日,中央财政拨付云南省地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10.5亿元。其中,7.5亿元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及倒损住
房恢复重建; 3亿元用于公路、通讯、电力、水利、农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应急抢修,以及地震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受灾群众临时过渡性住所建设和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支出。同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筹措和合理分配使用财政资金,解决受灾群众衣食住行等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保障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作用的?(6分)
28. 材料一:《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2)》提出,人类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大系统观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新经济发展方式,其实质是改变每个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依据材料,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6分)
(2)、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7分)
材料一??我国2012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下降为7.6%,为3年多来新低。中央政府一再表示国家不会重复2008年时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但2012年7月以来,各地还是密集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据不完全统计,13个省市相继出台了总额12.8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占2011年我国GDP的四分之一,比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总额还多近2.5万亿元。这引发了有识之士对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和政府是否有还债能力的担忧。 材料二??早在1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预言,中国等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的“流汗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技术进步的“灵感方式”获得的,从长期看,将导致经济崩溃。 29(1)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谈谈你对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的认识。(6分) (2)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谈谈保罗.克鲁格曼的预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6分)
高一阶段性测试
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点P()在第三象限,则角在 (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集合{1,2,3}的真子集共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3.函数y=的定义域是( )
A.(,1)(1,+) B.(, +)
C.(,1)(1,+) D.(,+)
4.函数,是( )
A.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B.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D.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5.已知M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若向量=a,= b,则向量等于( )
A.(a-b) B.(b-a)  C.( a+b) D.(a+b)
6.若是△的一个内角,且,则的值为( )
A. B. C. D.
7.要得到的图像, 需要将函数的图像
A. 向左平移个单位 B 向右平移个单位
C.向左平移个单位 D 向右平移个单位
8.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下,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 )
A.   B.
C. D.
9.函数f(x)=-4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
(A)(0,1) (B)(-1,0)
(C)(2,3) (D)(1,2)
10.某厂1998年的产值为a万元,预计产值每年以n%递增,则该厂到2010年的产值(单位:万元)是( )
(A)a(1+n%)13 (B)a(1+n%)12
(C)a(1+n%)11 (D)21世纪教育网
11.已知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2.已知为锐角,且cos=,cos=,则的值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设集合则 。
14,已知ABCD为矩形,E是DC的中点,且=,=,则= 。
15.计算:= 。
16,已知=2,则的值为;的值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14
15 16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解答题(17-20每题12分,21,22每题13分)
17、已知,求,的值。
21世纪教育网
18、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21世纪教育网
19、求不等式>(>0,且≠1)中x的取值范围.
20、已知,求的值.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对于函数
(1)是否存在实数使函数为奇函数?
(2)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2、已知函数(为常数),
(1)若,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时,的最大值为4,的值.
高一阶段性检测
物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以下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B.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2.关于力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产生形变的原因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D.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3.如图所示,某同学朝着列车前进方向坐在车厢中,水平桌面上放有一静止的小球.突然,他发现小球相对桌面向后滚动,由此可判断此时列车正在( )k*s5*u
A.刹车 B.做加速直线运动
C.做减速直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推出,所以一个物体的质量将
A.跟外力F成正比?
B.跟加速度a成反比?
C.跟F成正比,跟a成反比?
D.跟F与a无关
5.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前3s内下落的位移是第1s内下落位移的( )
A.2倍 B.3倍
C.6倍 D.9倍21世纪教育网
6.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推乙物块,使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一起沿水平地面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各物块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 )
A.甲物块受到一个摩擦力的作用
B.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
C.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
D.甲物块与乙物块受相同大小的摩擦力
7.把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分力,下列分解哪种是可能的( )
A.分力之一垂直于F B.两分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都等于F
C.两分力都比F大 D.两分力都跟F垂直
8.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1秒末速度为6m/s,2秒末速度为8m/s。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初速度为4m/s B.加速度为2m/s2
C.任意1s内速度变化2m/s D.第1s内平均速度为6m/s
9.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规定
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s~1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B.在ls~2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
C.在1s~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m/s2
D.在3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21世纪教育网]
10.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受到一个水平推力F1=30N时,其加速度为1m/s2,当受到的水平推力变为F2=60N时,其加速度为( )
A. 6m/s2 B. 4m/s2 C. 3m/s2 D. 2m/s2
21世纪教育网
二、实验题:本题共三小题,其中11、13小题6分;12小题8分,共20分
11.(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
(1)中是 ?
(2)中是
(3)中是
12.(8分)某探究学习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除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 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片和纸带,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
要完成该实验,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和 。
(2)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小车(包括车中砝码)质量M的关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长木板带有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
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1世纪教育网
D.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某小组在实验中得到的两条曲线如图所示.左图的直线不过原点是由于 ;
13.(6分)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画出了几个计数点,还标出了一些计数点间的距离,则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B点的速度为 m/s 。21世纪教育网
三.计算题(计算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有数值计算的必须给出明确的计算结果.共40分)21世纪教育网
14.(10分)我国的高速铁路技术不断创出新的纪录,同时旅客的安全工作更引起了人们的广
泛关注. 假设某次列车在离车站9.5km处开始制动刹车,此时列车的速度为342km/h,列
车匀减速到站并刚好停住.求:
(1)该列车进站时的加速度多大?
(2)列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多少?
15.(10分)一物体受到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如图所示,当拉力F1=42N时,物体向上的加速度a1=4.0m/s2,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求:(1)物体的质量m多大.
(2)物体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2s内的位移和2s末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16(10分).如图所示,已知:OA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0,OB绳水平系在墙壁上。悬挂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
(1)此时OA、OB两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少?
(2)若两绳OA、O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N,为使两绳都
不断,重物的重量G允许的最大值是多少?
17.(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雪橇(包括人)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200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2s撤去拉力F ,雪橇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0。取g = 10m/s2,cos37°= 0.8,sin37°= 0. 6 。求:21世纪教育网
(1)刚撤去拉力时雪橇的速度υ的大小;
(2)撤去拉力后雪橇能继续滑行的距离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阶段性测试 物理答案
1 C、2 ABD、3 B、4 D、 5 D、6 C、7 AC、8 D、9 D、10 B
11、在(1)中是 应记下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即F1和F2的方向
在(2)中是 应依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图
在(3)中是 应将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
12、(1)天平 刻度尺, (2)C (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13、4.60m/s2 0.97m/s
14、解析:(1)列车进站时的加速度为a:
(2)列车减速运动的时间t:
15、解析:(1)设:物体的质量为m,由牛顿运动定律:
得:kg
(2)2s内的位移:m
2s末的速度:m/s
16、解析:(1)节点O受力如图所示:
由共点力平衡:

解得:N,N。
(2)由题意可知,当绳OA不断时,都不断,此时重力为G
N21世纪教育网
17、解析:雪橇受力如图所示:
解得:m/s
刚撤去拉力时雪橇的速度υ的大小:m/s
撤去拉力后雪橇能继续滑行的距离:m
高一阶段性检测 生物试题
时间 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40每题1分,41-50每题2分)
1.同为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精氨酸易溶于水,差异取决于( )
A.两者R基不同 B.两者结构差异太大
C.酪氨酸的氨基多 D.精氨酸的氨基多
2.下列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 )
A.中心体、高尔基体、细胞核 B.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C.线粒体、核糖体、液泡 D.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
3.以下各组细胞结构中,都含有DNA的是 ( )
A.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 B.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C.核膜、线粒体、叶绿体 D.细胞膜、核膜、拟核
4.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DNA片段的组成单体依次是(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
5.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对细胞起 ( )
A.保护作用和交换作用 B.保护作用和吸收作用
C.支持作用和保护作用 D.支持作用和吸收作用
6.肝脏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有机物是( )
A.水 B.脂肪 C.糖类 D.蛋白质
7.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细胞,发现有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由此可判断该细胞可能取自(  )
A.果蝇 B.水稻 C.家兔 D.大肠杆菌
8.下面哪种结构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组成部分(?? )
A.细胞膜??????B.液泡膜?????? C.细胞质??????D.细胞壁
9.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加温使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反
10.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B.氨基酸脱水缩合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有氧呼吸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1.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
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B、CO2进入叶绿体
C、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 D、细胞识别
12.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了(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3.右图所示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间信息交流
D.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14.与细胞膜中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有关的重要结构特点是( )
A.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 B.膜两侧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C.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5.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 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 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16.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或胞吐
17.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21世纪教育网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18.关于右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所示的过程需要消耗ATP,A表示葡萄糖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①②过程均需载体协助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K+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19.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肽键的是 ( )
①胰岛素 ②雄性激素 ③酶 ④Na+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20.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①葡萄糖  ②氨基酸  ③脱氧核苷酸  ④核糖核苷酸
A.①或② B.②或④ C.③或④ D.②和④
21.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存在
D、存0OC~37OC范围内,唾液淀粉酶活性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提高
22.能促进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脂肪酶 B、淀粉酶 C、蛋白质酶 D、DNA酶
23.在植物细胞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酶解破壁法。
你认为普通的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所用的酶应选择( )
A.纤维素酶和淀粉酶 B.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
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麦芽糖酶和果胶酶
24.在过氧化氢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结果应该是(  )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25.除下列哪种因素外,都可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 )
A.强碱 B.强酸 C.高温 D.低温
26.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 )
①是有分泌功能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④酶大都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胆固醇 ⑥酶在代谢过程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27.如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8.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 ℃,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C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21世纪教育网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29.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
A、I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I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I方式进入细胞的
30.活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
A.蛋白质的水解 B.淀粉的水解[21世纪教育网]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脂肪的水解
31.下列有关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DP转化为ATP需要Pi、酶、腺苷、能量
B.人体细胞内储存大量的ATP
C.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D.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 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若它们共产生了18 mol 的CO2,且两种呼吸作用转移到ATP中的能量相等,则它们共分解了多少摩尔的葡萄糖(  )
A.35 B.42 C.24 D.60
34.有氧呼吸产物CO2中的氧和水中的氧(  )
A.都来自于葡萄糖 B.都来自于O2
C.分别来自于葡萄糖和O2 D.分别来自于O2的葡萄糖
35.某植物细胞在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如果释放的CO2量大于吸入的O2量,则此细胞进行的是
A.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 C.酒精发酵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
3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37.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 )
①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②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③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 ④产生的能量太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下图表示细胞内物质转化的部分过程,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H] 主要在线粒体内产生 B.图中①物质是O2
C.用18O标记葡萄糖,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会释放热能21世纪教育网
39.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 )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细胞核、高尔基体、叶绿体
C. 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质基质 D.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21世纪教育网
40.关于马铃薯细胞呼吸中还原剂[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组合中,最准确的是(  )
①只来源于葡萄糖 ②只来源于丙酮酸 ③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⑥用于生成乳酸
A.无氧呼吸:①④ B.无氧呼吸:②⑥ C.有氧呼吸:①⑤ D.有氧呼吸:③④
41.ATP是细胞内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TP在细胞内需要量很大,但是含量很少
B.所有生物的细胞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中,通过热能散失的能量多于储存在ATP中的能量
D.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合成的ATP比糖类彻底氧化分解合成的ATP多
42.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

43.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f~g段上升的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44.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
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45.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约为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46.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是 C、H、O 、N
B.由③可知细胞膜是双层膜
C.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D.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静止不动的
47.图示生物膜中A、B、C、D、E、F表示物质,a、b、c、d表示跨膜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
A、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b物质的吸收
B、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
C、D的结构在细胞膜的内外都有大量分布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选择透过性
48.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制备是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双缩脲试剂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后使用
D.研究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9.图所示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反应生成物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50.为研究蛋白质的消化情况,有人将1mL 5%的人的胃液倒入装有蛋白质胶体、pH为1.5的试管,
然后置于25°C的温水中水浴。下列方法中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的是( )
A.把实验温度升高10°C B.在试管内再加入1mL5%的胃液
C.将pH由1.5调节为7 D.在试管内再加入1mL唾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
51.以下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②中,产生ATP较多的是______过程,请写出ADP转化为 ATP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还有些能量在__________________中没有释放
(4)某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了等量的CO2,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
解的葡萄糖量的比为________。
52.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下图表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______ 。
(2)如果甲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的,则葡萄糖和甘油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
(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____。
(4)请在下面给出的坐标上画出与甲图中③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对应的曲线图: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方式(填序号)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植物细胞线粒体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需要穿过_____层磷脂分子。
(7)与①方式相比,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53.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进行的场所、过程等均存在差异。如图表示细胞部
分结构和功能,据图回答:
(1)图中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阶段,B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
(2) 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4)线粒体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
(5)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54.右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解回答以下问题。
①O点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 。
在O2浓度为b%以下时(不包括O点),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该器官CO2释放与O2吸收两条曲线在Q点重合,其呼吸类型为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该曲线提示的原理,我们在进行果实和种子储藏时,应取氧浓度为____________ 值,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5.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 OC,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
反应物间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 。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
(5)下列图项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56.观察植物、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甲图细胞结构②的功能越复杂,其上的____________种类和数量就越多。K在进
入甲细胞时,
需要消耗细胞质基质以及[ ____________ ](填标号)提供的能量,表明K的
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2)甲图细胞中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 ________ ]
(填标号),“-CO-NH-”形成发生在[ ____________ ](填标号)。
(3)若把甲乙两种细胞放在浓盐水中,出现的现象依次是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高一英语模块检测试题
(必修一M6 & 必修二Ms1-4)
第I卷 选择题(共两部分,共9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50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1世纪教育网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The audience at the concert mainly _____ teenagers.
A. makes up B. consists of C. is made up D. is consisted of
2. Though known _____ a dancer, Molly from Canada is better known _____ her songs.
A. to; as B. for; to C. as; to D. as; for
3.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cities wa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because they are _____ the noisy city life.
A. used to B. tired of C. ready for D. fond of
4. In my opinion, money is very important in a way, but it isn’t _____.
A. anything B. something C. everything D. nothing
5. I am addicted to computers. I spend most of my time ____ the Internet.
A. getting in B. get in C. surfing D. surf
6. Readng is _____ good habit. Stick to it, and you’ll make _____ great progress.
A. a; / B. a; a C. the; a D. /;a
7. —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plan for the holiday?
— _____ I totally agree.
A. It couldn’t be better. B. It couldn’t be worse.
C. Have you got that? D. Is that right?
8. My mother is so crazy _____ dancing that she goes to the ball, dancing every day.
A. at B. about C. in D. for
9. — Have you seen Bob?
— Oh, I saw him _____ home after school when I walked out of the school gate.
A. headed B. heading C. head D. to head
10. — Jean, it’s time to take _____.
— Wait a minute. I’m finishing these mathematics _____.
A. exercises; exercise B. exercises; exercises
C. exercise; exercises D. exercise; exercise
11. A baby might show fear of an unfamiliar adult, but he is _____ to smile and reach out to another baby.
A. unlikely B. probable C. likely D. possible
12. The manager was absent because of illness; _____, the meeting was put off until tomorrow.
A. as a result B. what’s more C. in other words D. by the way
13. The car _____ Mr. Smith was seriously broken in a traffic accident last night.
A. belongs to B. belonged to C. to belong to D. belonging to
14. — Gordon, I want to apply to become an airline pilot.
— _____. I remember you feel sick when you’re on a plane.
A. You can’t be serious B. That’s right
C. That’s a good point D. I couldn’t agree more
15. They we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_____ suddenly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A. as B. after C. before D. when
16. When I met George on a trip to New York, I was deeply _____ with his good manners.[21世纪教育网]
A. hurt B. trusted C. impressed D. moved
17. It was in the small mountain village _____ I spent my childhood happily.
A. who B. what C. which D. that
18. _____ time passed, things seemed to get worse and worse, which was beyond our imagination.
A. If B. As C. Since D. With
19. — Tom has been sent to receive furt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 _____ Everybody thought it would be Jack this time.
A. Really? B. No way! C. Cool! D. Excellent!
20. By the time Jack returned home from England, his son _____ from college.21世纪教育网
A. graduated B. has graduated C. had been graduating D. had graduate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21-40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Jim and his brother lived on the 80th level. When coming home one day, to their 21 , the lifts were not working and they had to 22 the stairs.
After reaching the 20th level, breathless and tired, they decided to 23 their bags and come back for them the next day. They climbed 24 . When they got to the 40th level, Jim’s brother started to 25 . However, they 26 to climb the flights of steps, arguing all the way to the 60th floor.
They then 27 that they only had 20 levels more to climb and decided to stop arguing and continue climbing 28 . They reached their home at long last. Each stood calmly before the door and waited for the other to 29 the door. And they realized that the 30 were in their bags which were left on the 20th floor.
This story is a reflection (反映) of our life. When 31 , many of us are asked to do as 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expect. We 32 get to do the things that we really like and love and are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压力) 33 by the age of 20, we get tired and decide to 34 this load (负担).
Once 35 the pressure, we work harder to realize our dreams. But by the time we reach 40 years old, we find it 36 to realize them and begin to feel unsatisfied and complain, and 37 them. Reaching 60, we realize that we have 38 cause for complaint any more, and we begin to walk the final stage with 39 .
So follow your dreams and 40 for them carefully, never complain and lose your key, and your dreams will come true one day.
21. A. shame B. surprise C. happiness D. disappointment
22. A. clean B. replace C. fix D. climb
23. A. pack B. leave C. carry D. find
24. A. over B. down C. on D. out
25. A. rest B. complain C. work D. explain
26. A. continued B. refused C. forgot D. demanded
27. A. realized B. advised C. hoped D. agreed
28. A. in order B. in peace C. in turn D. in time
29. A. lock B. answer C. close D. open
30. A. tickets B. books C. keys D. phones
31. A. lonely B. sick C. successful D. young
32. A. always B. rarely C. again D. finally
33. A. only if B. so that C. even if D. as if
34. A. take up B. set up C. give up D. put up21世纪教育网
35. A. free of B. tired of C. worried about D. concerned about
36. A. hard B. interesting C. strange D. easy
37. A. accept B. avoid C. share D. lose
38. A. much B. all C. little D. some
39. A. regret B. pleasure C. fear D. danger
40. A. look B. ask C. wait D. prepare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21世纪教育网
A
It was winter, and Mrs Miller wanted to do a lot of shopping. She waited until it was Saturday, when her husband was free, and she took him to the shops with her to pay for everything and to carry for her what she had bought. They went to a lot of shops, and Mrs. Miller bought everything she could think of. She often stopped and said “Look, Peter! Isn’t that beautiful?”
Mr. Miller then answered,” All right, my dear. How much is it?” and he took money out to buy it for her.
It was almost dark when they came out of the last shop, and Mr. Miller was tired. He was thinking about a nice drink by the side of a warm fire at home. Suddenly his wife looked up at the sky and said. “Look at that beautiful moon, Peter!”
Without stopping. Mr. Miller answered at once. “All right, dear. How much is it?” Then he took his wallet(钱包)out of his pocket.
41. Mrs. Miller did shopping .
A. alone B. together with her husband C. every day D. in the morning
42. Mrs. Miller took her husband to the shops because .
A. he liked beautiful things B. he liked to do shopping too
C. she wanted him to pay money D. he was always free
43. Mrs. Miller bought in the shops.
A. a lot of things B. nothing C.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D. a drink
44. Mr Miller the shopping.
A. was very interested in B. liked
C. was thinking about D. was not interested in
45. Mr. Miller .
A. wanted to buy the moon B. did not really know what his wife was saying
C. did not like the idea of buying the moon D. agreed to do it
B
In order to know a foreign language thoroughly(彻底地),four things are necessary. Firstly, we must hear it spoken. Secondly, we must be able to speak it ourselves correctly, with confidence and without hesitation(犹豫). Thirdly, we must be able to read the language and fourthly, we must know how to arrange(安排)sentences in paragraphs(段落), so as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There is no easy way to success in language learning. A good memory is a great help, but it is not enough simply to learn rules by heart from a grammar(语法)book. It is not much use learning by heart long lists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 We must learn words not by themselves, but in sentences. We must learn by using the language. “Learn through use” is a good piece of advice for those who are studying a new language. Practice is very important. We must practise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language whenever we can.
46. The word “confidence” here probably means“ ”.
A. use B. eyes C. need D. no question
47. The writer advises us to .
A. speak and write more B. read more C. speak more D. use a dictionary
48. The first step in learning a language is .
A. reading B. speaking C. writing D. listening
49. Words should be learned in a .
A. dictionary B. textbook C. sentence D. good grammar book
50. “Learn through use” is to say that we must .
A. practise speaking and writing B. learn by using the language
C. learn everything by heart D. remember grammar rules as many as possible
C
Americans eat breakfast and lunch quickly if it is not a social, business or family occasion. The evening meal is usually longer and a time for families to gather together. Rushing through daytime meals is part of the fast pace in America. Another reason for rushing through daytime meals is that many people eat in restaurants that are usually crowded with people waiting for a place so that they, too, can be served and return to work on time. So each one hurries to make room for the next person. As with busy people everywhere there is a real difference between meals that are eaten in a hurry and those that can be enjoyed slowly with friends.
51. What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______
A. What time Americans eat dinner B. Where Americans eat
C. The reason why Americans eat in a hurry D. Which meal Americans eat slowly
52. Americans hurry at meals because ______
A. they are not used to eating slowly
B. they do not like eating outdoors
C. they don‘t have enough time for meals in the daytime
D. they don’t like to eat slowly during their work time
5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least busy time to eat in a restaurant would probable be _.
A. during the busy time B. at lunch
C. at dinner D. at either breakfast or lunch
54.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the Americans ______
A. like eating with friends B. don‘t take a sleep after lunch
C. don’t eat much at lunch D. eat dinner less slowly than lunch
5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mericans ______
A. often hurry in the evening B. are always late for their work
C. eat slower for social and business reasons D. never eat in restaurant in the evening
D
I like watching TV very much for I think it has many advantages(长处). First of all, watching TV is a good rest. After a day of hard work, we need a good rest. Watching TV can make our mind and body not tired any more because of the pleasant music and TV plays.
? Besides, watching TV is entertaining(娱乐消遣).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entertainment, such as sports activities(活动), singing and dancing concerts, plays and films all over the world at every time. It's not possible for us to go to every place to enjoy all the activities within a short time. We need at least over ten hours to fly from New York to Paris, a week by train from Beijing to Moscow and an hour to drive from Queens District to Manhattan District. But within just one second, TV can bring us from an NBA game in New York to a fashion show in Paris by changing the channels.
Most important, watching TV is educational(教育). Our children can learn every kind of subjects through the educational programmes and the special reports on TV, and it's easy for them to learn Chinese from a Chinese teacher in Beijing and to learn Russian lessons from a Russian teacher in Moscow. Even we can learn how to behave well from the TV plays. Meanwhile, a teacher can teach millions of students without a huge classroom.
56.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is????????.
A. TV brings good rest???????? B. The advantages of watching TV?
????C. Today's TV programmes????? D. How to use TV in schools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The writer likes watching TV than others.
B.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programmes on TV in China and Russia.
????C.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entertainment programmes on TV.
????D. It's not easy to drive from Manhattan to Queens District.
58.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watching TV?
 A.?We can learn something useful.???? B. Watching TV is a good rest.
????C. We can see whatever we like.????? D. We can enjoy ourselves.
59.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the writer wants to show???????. 21世纪教育网
 A. TV brings different parts of world in front of us
????B. TV stations send programmes quickly???
C. how to go to different places and enjoy ourselves
D. how long it will take a man to drive to different places
60. The writer writes the text to????????.
 ?A.?persuade us to buy a TV?????????? ? B. tell her ideas about TV
?????C. introduce some TV programmes?????? D. tell us how to learn from TV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三部分,共60分)
第一部分:单词拼写(共10个空;每空1分,满分10分)21世纪教育网
请根据汉语提示或首字母,在横线上写出符合题意的最佳词汇。(每空只填一词)
61. The a____________ parents were waiting outside while their children were tak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高考).
62. More and more ____________ (稀有的) birds appear around us these days.
63. The room was filled with smoke, and it was becoming difficult to _____(呼吸).
64.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the WHO, tobacco is highly a______________ and makes it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stop taking it.
65.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smok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lung c___________.
66. The beauty of the singer’s voice deeply attracted the ____(听众) present at the concert.21世纪教育网
67. Violent(暴力的) programs on TV may have a bad i_____________ on children.
68. To keep ________ (健康的),he takes exercise every day.
69. Don’t be afraid when you are in face of ___________ (危险).
70. All the music he has __________ (创作) is very sweet.
第二部分:完成句子(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请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使句子完整。(注意词形变化)。
71. 我们宁愿减缓发展的速度,也不愿意破坏环境。
We _____ ______ slow down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than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72. 当球迷们看到贝克汉姆的时候,他们如此激动以至于喊了出来。
When the football fans saw Beckham, they got _____ excited _____ they cried out.
73. 母亲轻轻地走了进来,以免惊醒睡着的儿子。
Mother came in quietly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wake her sleeping son.
74. 我19岁,曾经是个吸毒上瘾的人。
I’m 19 years old and I __________ __________ be a drug addict.
75. 我告诉他让他戒烟,他接受了我的建议。
I told him to stop smoking and he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6. 尽管我们输掉了比赛,请不要灰心。
Please don't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though we lost the game.
77. 到她15岁时,她已经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she was 15, she had written three long novels.
78. 第二天,我闯进了一户人家,偷走了一套电视机和一条录像机。
The next day, I ________ _________ a house and stole a television and a video recorder.
第三部分:书面表达(满分30分)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带手机上学。请你根据以下信息写一篇短文,反映这一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好处21世纪教育网
1. 便于和父母及朋友联系。
2. 增加乐趣,丰富学生的生活。
害处
1. 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2. 花费高。
你的看法
……
注意:
1. 词数:100左右;
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文章的开头已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
Today, more and more students go to school with mobile phones. ...
阳信一中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2012.12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代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答读卡和答题纸上交,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
一.(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氤氲(yún ) 引擎(qíng) 投奔(bèn) 青荇(xìng) 抡(lūn)起大棒
B. 脊(jǐ)椎 啾啾(jiū) 倔(jué)强 遴选(lín) 抛头露(lòu)面
C. 铮铮(zhēng) 船舷(xián) 窈窕(tiǎo) 贾人(gǔ) 果实累累(léi)
D. 糙(cāo)米 模(mó)样 愀然(qiǎo) 摒(bìng)弃 霓裳羽衣(cháng)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斑斓 茕茕孓立 舔舐 千篇一律 料料峭峭
B. 质疑 冯虚御风 惊蜇 黄天后土 儒慕之情
C. 剽悍 美轮美奂 融洽 拭目以待 翩翩起舞
D. 寒暄 陨身不恤 废驰 怡然自得 欢欣鼓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网络时代言论相对 和自由,但“自由”不是“由自”,也应有“底线”。因为一条荒谬不堪的谣言,借助于网络和手机,可能会在一夜之间 四方。谣言因为 了部分群体好奇从众心理,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但如果我们多一些独立思考,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能够不为谣言蒙蔽,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的生存空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宽容 流传 迎合 B.宽松 流传 应和
C.宽容 流布 应和 D.宽松 流布 迎合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B.日前,随着荷花的大量盛开,济南大明湖进入“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景时节,前来观赏游览的游客不绝如缕。
C.“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事关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重要力量。
D.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C.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D.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B.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C. 晚年的巴金,虽然长期住院,但仍然文思敏捷,精神健旺,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D. 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21世纪教育网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它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每遇大比之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宋代的书会应不少。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即专门创作和表演某一种伎艺),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书会先生。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是放纵的。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和赚词。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体的创新。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为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学。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正如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建国《宋代书会与词体的发展》,有删改)
7.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C.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D.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21世纪教育网
8.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B.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
C.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鼓子词、小说、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
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
B.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C.书会先生都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
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
三.回忆学过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4分,每小题2分)
10.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帝王之资(凭借)也 B.却(表转折)坐促弦弦转急
C.邂逅(一旦、万一)不如意 D.纵(任凭)一苇之所如
11.选出下列各组中“以”用法项同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举匏樽以相属
B.云无心以出岫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余船以次俱进
???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1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北军二里余 为汉家除残去秽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予之力尚足以入
C. 吾其还也 其孰能讥之乎
D. 为君翻作琵琶行 保为将军破之
13.下列各句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 C.火尚足以明也 ??? D.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衡下车,治威严 ?? 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15.下列各组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B.卿能办之者诚决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顷之,烟炎张天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1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第Ⅱ卷
四.(28分)
17.(10分)翻译下列句子
(1)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分)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3分)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2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雨多极凉冷??
韩淲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4分)
(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19.(10分)名句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
(3)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4)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东船西舫悄无言, 。
(6)夜深忽梦少年事, 。
五.语言运用(12分)
20.下面是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依次填入衔接最恰当序号为 (4分)
11月2日,胡锦涛等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参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登记结束时, ,__ __ 。____ ,____ ,____。__ __,请这两位普查员转达对全国广大普查员的亲切问候。
①胡锦涛对两位普查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②普查员告诉总书记③并关切地了解这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的情况④目前整个登记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⑤从昨天开始,全国共有600多万名普查员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人口普查登记⑥总书记听后感到满意
21.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4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食品添加剂是 。
22.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4分)
(1)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2分)
(2)这幅漫画的主旨是什么?(2分)21世纪教育网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8分)
生死之间 雷抒雁
①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一个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走了,没有了,就像水被蒸发了,永远地永远地从你的身边消失了,消失了。那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抚摸你面颊时,一双枯瘦的手;那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或者让你习惯了的熟悉面孔。没有出现,你会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为孩子们在做晚饭?或者专注地看一幕有趣的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响应。每一间房子都是空的,她不在。
③我不能再走进母亲常年居住的房间,我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一任灰尘去封存。唉,那每一件遗物,都会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割伤你的神经。
④生命怎么会如此奇异?只是因为血缘吗?像通常所说的,我是那个生命体上掉下的一块肉,便血脉相通,情感相连,有了一种切割不断的联结。有形的,以及无形的;可以解释的,以及神秘得难以解释的千丝万缕的联结。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十楼会议室的学习讨论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打的”回到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又打电话过去,想尽快和母亲说话。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⑤推开门,像住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后边一个房间。妈妈呻吟着躺在地上。我看着床上被撕扯的被单,看着母亲揉皱了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一切挣扎都无用。左边身子已经瘫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会变得如此脆弱! 21世纪教育网
⑥我明了那个下午我焦灼、急切、不安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没有听见妈妈的呼喊声,可我的心却如紊乱的钟摆,失去平衡,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去。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告别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走了,随着她,被带走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⑦没有医药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痛。也许只有“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何其难!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血流。那些关于生与死的说教,曾经让我厌恶过,现在却像必不可少的药物。
⑧有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说有一位母亲,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陀,希望能拯救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那被痛苦折磨愚钝了的妇人去了。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找回一粒芥菜子。因为,尘世上没有没失去过亲人的家庭。佛说,你要准备学习痛苦。
⑨痛苦,需要学习吗?是的。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滋生。你得准备,学习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让痛苦“钙化”,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⑩不过,你得忍住泪水。(有删改)
23.文章第一段有何表达特色及其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24.从文章看,作者的哪些叙述可以体现作者与母亲“一种切割不断的联结”? (4分)
25.文章第⑧段叙述了一个宗教故事,请谈谈这段文字的作用。(6分)
26.文章题为“生死之间”,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面对亲人去世的深刻感悟。(6分)
七.作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21世纪教育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