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具体措施;2、知道明朝的经济发展的表现;3、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上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一.明朝的建立2.明朝建立:①时间:1368年 ②都城:应天府(南京)③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④灭元朝时间:1368年 ⑤灭元朝标志:攻占大都明太祖明朝疆域图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背景: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2.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材料二: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举措一:全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3.措施: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在中央目的: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分散兵权作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明朝五大都督府辖区⑴左军都督府:山东、辽东、浙江、⑵右军都督府: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⑶前军都督府:湖广、福建、广东、江西、⑷后军都督府:河北、内蒙古、山西⑸中军都督府:中都留守司(凤阳地区)、河南明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皇帝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秦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废丞相,权分六部门下省中书省举措二:设立特务机构,实行恐怖统治锦衣卫印锦衣腰牌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2.表现:明朝科举考试细则八股文特点=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命题范围:“四书”“五经”答题限制: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答卷格式——“八股文”: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钳制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3.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范进中举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四.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棉纺织业:棉纺织业向北推进丝织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2.手工业景德镇青花瓷丝织品山茶禽鸟图《皇都积胜图》描绘明代北京城商业繁荣的景象(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3.商业《南都繁会图》描绘明朝南京市井情形(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山西王家大院徽州民居朱元璋强化君权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府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经济的发展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明朝的统治思想控制:八股取士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导入.mp4 朱元璋称帝.mp4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