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通用版)202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精讲:第14讲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频考点】(通用版)202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精讲:第14讲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14讲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中考考情分析】
物质的转化和推断是历年来中考常考的有较强区分度的一种题型,是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综合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解题时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提升,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找到突破口,进行假设、推理和论证,或直接确认或排除,最终得出结论,近几年该专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
一、以物质的特殊颜色、俗名为突破口
二、以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三、以特殊条件或现象为突破口
四、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五、以物质的类别为突破口
六、文字叙述性推断题
【考点一】以物质的特殊颜色、俗名为突破口
(1)固体的颜色
白色固体:BaSO4、AgCl、CaCO3、BaCO3、Mg(OH)2、Al(OH)3、Na2CO3、NaCl、、NaHCO3、NaOH、Ca(OH)2。
银白色:镁条、铁丝(纯铁为银白色)、锌粒(汞为银白色液体)。
黑色固体:C、CuO、MnO2、Fe3O4、铁粉。
红色固体:Fe2O3、Cu。
暗紫色:KMnO4(水溶液呈紫红色)
(2)溶液的颜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Cl2溶液、CuSO4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Cl2溶液、FeSO4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
紫红色溶液:KMnO4溶液。
(3)沉淀的颜色
(1)有色沉淀: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
(2)白色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Mg(OH)2、Al(OH)3。
其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主要为碳酸盐,如CaCO3、BaCO3;
溶于酸但没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主要为难溶性的碱,如Mg(OH)2、Al(OH)3。
(4)常见物质的俗名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碳酸钠 苏打、纯碱 Na2CO3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碳酸钠晶体 天然碱、石碱、口碱 Na2CO3·10H2O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CO2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 一氧化碳和氢气 水煤气 CO和H2
氢氧化钠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OH 硫酸铜晶体 胆矾、蓝矾 CuSO4·5H2O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甲烷 沼气 CH4
【典例精讲】
1.(2021·广东·红岭中学二模)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箭头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最常见的溶剂,D、E具有同一种元素,D是一种黑色固体,E是一种红色单质,F是一种蓝色溶液。
请根据推断,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③和④均可以用稀盐酸反应得到F
B.若B、C中混有A,均可以通过浓硫酸除去
C.上述反应过程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D.①和②的反应中固体的现象相反
【答案】A
【解析】A是最常见的溶剂,则A是水;F是蓝色溶液,则含有铜离子(可以是硝酸铜);E是红色单质,则是铜;D是一种黑色固体,且D、E中含有同一种元素,则D是氧化铜;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B能反应产生E铜,则B是氢气;则C是氧气;代入验证,正确。A、根据分析,反应③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铜不与盐酸反应,因为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之后;反应④: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但是F是硝酸铜,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气、氧气中有水分,可以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除去,氢气、氧气不与浓硫酸反应,正确;C、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反应②:铜和氧气加热产生氧化铜是化合反应;反应①: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铜和水,反应③: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都是置换反应;反应④:氧化铜能和硝酸酸反应产生硝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D、反应②:铜和氧气加热产生氧化铜是化合反应,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反应①: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铜和水,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正确。故选A。
2.(2022·贵州·仁怀市周林学校九年级开学考试)推断题: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黑色固体单质,C是常用的灭火的气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B为其氧化物;F为一种比较活泼的常见金属;G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3)请写出金属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答案】(1) CuO ;CuSO4;(2) ;置换反应;(3)制作菜刀
【解析】(1)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黑色固体单质,还原性的物质有一氧化碳、氢气和碳,则A是碳,C是常用的灭火的气体,则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A(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E,则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则F是铁,G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则G是硫酸铜,F(铁)和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且D为红色固体单质,则D为铜,B为其氧化物,则B是氧化铜,代入检验,推导正确;由上分析可知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uO;G:CuSO4;(2)反应④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金属F是铁,常用于制作菜刀。
3.(2022·湖北黄冈·九年级)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甲、乙、丙为单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为液体,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己略去。
试推断:
(1)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C:___________。
C+E→丙+D:___________。
(3)A→甲+B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CO2;(2) ;;(3)分解反应
【解析】根据A与B、D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有过氧化氢和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D为CO2;由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可判断E为CO;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可判断A为过氧化氢、B为水,则甲为氧气,由B分解生成氧气和乙,则乙是氢气;根据C、丙为黑色粉末,C和E可生成丙和D,甲能转化为C,丙可以生成乙,则C为四氧化三铁,丙为铁,代入检验,验证合理;(1)由分析可知,D物质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2)甲→C,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E→丙+D,即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3)A→甲+B,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2022·广东·惠州市大亚湾金澳中英文学校九年级期末)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推断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B→F___________;该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C→B+H___________。
【答案】(1) ; ; ; ;;(2) C+O2 CO2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的澄清;变浑浊;2H2O2H2↑+O2↑【解析】
【解析】据图并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可知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水。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F是二氧化碳。 B与D反应生成F,D是黑色固体,D是碳。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E是硫,G是二氧化硫。C电解生成B和H。所以H是氢气。(1)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B是氧气,化学式。C是水,化学式。D是碳,化学式C。G是二氧化硫,化学式;(2)B→F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O2 CO2,反应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B+H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5.(2022·湖北·浠水县兰溪镇河口中学九年级开学)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相互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经分析推断,A、E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E____。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
【答案】C ; O2 ; ;灭火或用作气体肥料
【解析】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C是二氧化碳,A是黑色固体,能与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A可能是木炭,E可能是氧气,黑色固体B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B可能是氧化铜,则生成的D为铜,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经分析推断,A是木炭,其化学式为:C,E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木炭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或用作气体肥料。
6. (2021·河南洛阳·三模)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一步反应生成,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B俗称纯碱,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D反应生成E时会放出大量热,且E是一种建筑材料,试推断:
(1)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A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则A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H2O ;(2);(3)
【解析】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物质,已知B俗称纯碱,可推出B为碳酸钠,D反应生成E时会放出大量热,且E是一种建筑材料,B能转化为D,可推出D为水,E为氢氧化钙,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可推出C为氢气,A能转化为C和D,且A为酸。(1)由分析可知,D为水,化学式为:H2O;(2)B与E反应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A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可推出A为盐酸,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二】以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最轻(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3)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5)最常用的溶剂是水。
(6)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8)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e。
【典例精讲】
7.(2022·贵州·榕江县第四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A、B、C、D、E为初中教材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B和C反应生成一种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图中“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B属于_____________(选填“酸、碱、盐、单质、氧化物”)。
(2)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E的用途___________(写一种)。
【答案】(1)Fe ;盐 ;(2);灭火
【解析】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可推出A为铁,D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可推出D为盐酸,B和C反应生成一种蓝色沉淀,且B能与铁反应,C能与盐酸反应,可推出B为可溶性铜盐,如硫酸铜,C为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E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E不属于酸、碱、盐、单质,故E可能是氧化物,可能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A为铁,化学式为:Fe;B为硫酸铜,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8.(2021·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二模)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是______(写一个即可),A与E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
(2)B与C反应的现象是______,C与E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3)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1)HCl(或H2SO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Fe)排在氢(H)前(或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2)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3)
【解析】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故A是铁。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是氢氧化钙。物质E可以与铁反应,也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且E可以生成D、D可以与C反应,可以推测E是酸,D是二氧化碳。B既可以与铁反应,也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则B可以是氯化铜、硫酸铜等含有铜离子的溶液。(1)E是某种酸,故E的化学式为HCl(或H2SO4);铁能与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Fe)排在氢(H)前(或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2)B与C反应是氢氧根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现象是:产生蓝色(絮状)沉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3)E→D的反应是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因此化学方程式为:或。
9.(2022·内蒙古乌海·九年级期末)推断题:如图已知A、E、F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B、C、D、E、F六种物质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生成B和C.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如下关系(部分反应及条件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M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F除单质外还可能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由D→B+C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自然界中,通过_____(填变化名称)可将C转化为A。
【答案】 H2O2 CO、CH4 H2CO3= H2O+ CO2↑ 光合作用
【解析】A、E、F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B、C、D、E、F六种物质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是水;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生成水和C,所以D是碳酸,C是二氧化碳,M会生成水,会生成氧气,所以M是过氧化氢溶液,A是氧气,E是氢气,F是碳还可能的物质化学式为一氧化碳、甲烷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1) M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 ;F是碳还可能的物质化学式为一氧化碳、甲烷等,即CO、CH4等。(2)由D→B+ C的反应是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CO3= H2O+ CO2↑;(3)自然界中,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答案为:(1)H2O2 、CO;(2)H2CO3= H2O+ CO2↑;(3)光合作用。
10. (2022·天津滨海新·九年级期末检测卷)A~H八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如下图所示,A是暗紫色固体,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名称:C________,H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B在反应②中起__________作用;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答案】 (1)锰酸钾;二氧化碳 ;(2)2KMnO4K2MnO4 + MnO2 + O2↑ ;(3)催化 ;(4)化合
【解析】(1)A是暗紫色固体,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是水,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H是二氧化碳,D和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G是碳,D是氧气,暗紫色固体A加热会生成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E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锰酸钾;H是二氧化碳;(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 MnO2 +O2↑;(3)B在反应②中起催化作用;(4)反应③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考点三】以特殊条件或现象为突破口
(1)以特殊条件作为突破口
电解:水的电解
高温:高温煅烧CaCO3,C高温还原CuO,C和CO2反应,CO和Fe2O3高温炼铁等;
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和氯酸钾(还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
(2)以特殊现象作为突破口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是CO2、N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CO,固体是C。
产生大量白烟的燃烧——磷燃烧。
发出耀眼白光的燃烧——镁燃烧。
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典例精讲】
11.(2022·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九年级期末)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这些物质中只有A、B由两种元素组成,在空气中E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E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F为紫红色固体。请分析后回答:
(1)E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D→F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Al2O3 ;(2)置换;(3)
【解析】在空气中E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则E是铝,F为紫红色固体,E能转化为F,故F为铜;观察转化关系图,A、D、E均能转化为铜,可以是金属与铜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或者还原氧化铜得到,根据A、B由两种元素组成,A、B能发生反应,C能转化为B,并能与A反应,则A应为氧化铜,B为盐酸,则C为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D为硫酸铜;代入验证正确。(1)E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即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2)D→F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3)A与B反应,即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2022·广东湛江·九年级开学)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D物质俗称苏打,E是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为最轻气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A与B反应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若I为紫红色固体单质,通过对反应②的分析。体现出G物质具有_____性。
【答案】(1)CaO ;放出 ;(2) ;置换反应;(3)还原
【解析】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D物质俗称苏打,D是碳酸钠,E是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碳酸钙,G为最轻气体单质,G是氢气;B和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是水,C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C是氢氧化钙,水和A反应生成氢氧化钙,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F可能是盐酸,J是氯化钙,氢气和H反应生成I和水,H是可能氧化铜,I是铜。代入框图,推理成立。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A是氧化钙,故A的化学式为CaO,A与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该反应放出热量;(2)反应①是水和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若I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反应②的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氢气得到氧气,在氢气为还原剂,故通过对反应②的分析,体现出G物质具有还原性。
13.(2022·江苏泰州·九年级一模)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
(2)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④_______;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___。
【答案】(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作用);(2) ;;
(3)涂漆(或涂油、镀金等,写一点即可);(4)光合作用
【解析】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推出B为H2O2,D为H2O;Y为无色气体且Y有毒,推出Y为CO;A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反应①前后A没有发生变化,B生成C和D,推出A为催化剂MnO2,C为O2;X是最常见的金属,反应②为X在C和D存在的条件下生成E,E为固体氧化物,推出X为Fe,E为Fe2O3;反应③为E与HCl反应生成F,F为黄色溶液,推出F为FeCl3;反应④为E与Y反应生成Z和X,推出Z为CO2;反应⑤为D与Z反应生成有机物,即为光合作用;代入图中,加以验证。(1)反应①前后A没有发生变化,故A物质为催化剂,其作用为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作用)。(2)反应③为Fe2O3与HCl反应生成FeCl3和H2O,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④为Fe2O3与CO反应生成Fe和CO2,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②为Fe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锈蚀,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涂漆、涂油、镀金等(写一点即可)。(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反应⑤为H2O和CO2反应生成有机物,其名称为光合作用。
14. (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和B是黑色固体,C是红色固体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H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3)上述转化体现出A和I两种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1)CaCO3;(2)富氧炼钢(合理即可);(3)还原性;(4)C+2CuO2Cu+CO2↑
【解析】A~I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G是碳酸钙;C为红色固体单质,则C为铜;因为A和B是黑色固体,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C铜和D,同时B和I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C铜,可以确定B中含铜元素,B为氧化铜,那么A为碳, D为二氧化碳;因为D为二氧化碳,和E反应生成G碳酸钙和F,所以E为氢氧化钙,F为水;F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其中I可以和B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C铜和F水,则I为氢气,H为氧气;所以A为碳,B为氧化铜,C为铜,D为二氧化碳,E为氢氧化钙,F为水,H为氧气,I为氢气。(1)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G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2)由分析可知,H为氧气,其用途为医疗急救、富氧炼钢、航空航天等。(3)由图可知,A和I都可以将B氧化铜还原为铜,则A和I都具有还原性。(4)由分析可知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考点四】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1)可以灭火的是CO2;
(2)可以作食品保护气的是N2;
(3)可以作高能燃料的是H2;
(4)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是H2(或CO或C);。
(5)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碳酸钙;
(6)可作补钙剂的是碳酸钙;
(7)胃液的主要成分、能帮助人消化的是HCl;
(8)可作干燥剂的是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浓硫酸;
(9)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氢氧化铝、碳酸氢钠;
(10)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NaHCO3;
(11)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
【典例精讲】
15.(2022·湖北随州·九年级期末)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B是覆盖地球表面约71%的物质,A物质的溶液常用于消毒,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由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B的固体叫做“干冰”,A和C常温下都是气体,则C物质的用途有(只写一条)______,由A→B的反应______(填“一定”或“可能”)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1) O2 ;;(2) 还原剂(合理即可) ;可能
【解析】(1)B是覆盖地球表面约71%的物质,则B为H2O;A物质的溶液常用于消毒,则C为H2O2;A能够转化为C,B与C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O2;A→C的反应为H2O2在MnO2的催化下生成H2O和O2,化学方程式为。(2)B的固体叫做“干冰”,则B为CO2;A和C常温下都是气体,A能够转化为C,B与C可以相互转化,则A为O2,C为CO;C物质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作还原剂,用于工业炼铁;A为O2,B为CO2,A→B的反应,只要是含碳的物质与O2反应都有可能生成CO2,其中C或CO与O2反应生成CO2属于化合反应,而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填:还原剂(合理即可);可能。
16.(2022·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下图中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A是黑色单质,B、C组成元素相同且C可用于灭火,D物质含有金属元素,E常温下是液体,③是分解反应。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CO2;(2)做燃料或冶炼金属;(3);(4)CO2+Ca(OH)2=CaCO3↓+H2O
【解析】A-E是初中化学常见五种物质,A是黑色单质,B、C组成元素相同,A会转化成B,B、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碳,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物质含有金属元素,E常温下是液体,③是分解反应,D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碳酸钙,二氧化碳、碳酸钙都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1)由分析可知:A是碳,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分别为:C、CO2;(2)B是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或冶炼金属;(3)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17.(2021·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一初中九年级三摸)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C可作气体肥料,E是胃液里含有的酸,F俗称苏打。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是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
(3)B—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答案】(1);(2)化合;(3);(4)造纸等
【解析】根据题意 C 可作温室气体肥料,所以 C 是二氧化碳, E 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 E 是盐酸, F 俗称苏打,所以 F 是碳酸钠,碳酸钠和 D 可以相互转化,且 D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 D 是氢氧化钠, E 会转化成 A , A 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 A 是水,水转化成的 B 会与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所以 B 是氢氧化钙。(1)E 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 E 是盐酸故为;(2) E 是盐酸,会转化成 A , A 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 A 是水,水转化成的 B 会与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所以 B 是氢氧化钙。故A→B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一边多,属于化合反应;(3)B 是氢氧化钙, F 是碳酸钠故B—F化学方程式为;(4) F 是碳酸钠,碳酸钠和 D 可以相互转化,且 D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 D 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造纸等。
18.(2021·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A、B、C、D都是我们学过的四种物质,其中两种物质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另外两种物质都属于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
(2)D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由B生成C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答案】(1) ; H2O2 ; H2;(2)供给呼吸(合理即可);(3) 2H2O2H2↑+O2↑
【解析】由图可知,两种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A、B,A反应能够生成B、D,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D为氧气;B(水)那能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则C为氢气。(1)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故填H2O2;C为氢气,其化学式为H2,故填H2。(2)由分析可知,D为氧气,氧气能够支持呼吸,克供给呼吸,故填供给呼吸。(3)由分析可知,B为水,C为氢气,则由B生成C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19.(2020黑龙江哈尔滨)图甲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F都是氧化物E、A、D是酸、碱、盐,炉具清洁剂中含有A,E的浓溶液可做干燥剂,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分别写出A、D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D________。
(2)E的稀溶液与过量的F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炼铁高炉的示意图,a处流出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名称)。炉内产生图甲中气体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OH;Na2SO4 ;(2)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生铁;
【解析】炉具清洁剂中含有A,同时A又是一种碱,因此A是氢氧化钠;E的浓溶液可做干燥剂,E是一种酸,因此E是硫酸;A(氢氧化钠)与D之间能相互转化,同时E(硫酸)能生成D,因此D是硫酸钠;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因此是三氧化二铁,F(氧化铁)和E(硫酸)都能生成B,而B能够与A(氢氧化钠)反应,因此B是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C能够相互转化,同时C和F(氧化铁)能够反应,因此C是一氧化碳。(1)A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D是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2))E是硫酸,F是氧化铁,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后会生成+3价的铁离子,溶液呈显黄色,稀硫酸和过量的氧化铁发生反应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3)高炉炼铁,a是出铁口,b是出渣口,因此a处流出的物质是生铁;在高炉中二氧化碳气体被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20.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CaCO3;(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3)复分解反应 ;(4)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解析】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可知C为氯化钠;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H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A与B反应生成C(氯化钠)、D、E,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A、B可能为碳酸钠、盐酸中的一种,D、E为水和二氧化碳中一种;E、F生成H(碳酸钙)、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氢氧化钙,D为水;B、G生成C(氯化钠)和D(水),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B为盐酸,G为氢氧化钠,A为碳酸钠;A(碳酸钠)、F(氢氧化钙)反应生成G(氢氧化钠)和H(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代入框图 ,推理成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H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2)F为氢氧化钙的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作建筑材料等;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4)反应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考点五】以物质的类别为突破口
1.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单质有H2和O2,化合物有CO2、 CO(有毒)、CH4。
2.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SO2、HCl。
3.常见的固体非金属单质:C、S、P。
4.常见的金属单质:Fe、Cu、Ag。
5.常见的金属氧化物:CuO、CaO、Fe3O4 、Fe2O3。
6.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CO2和CO(气体)、H2O和H2O2(液体)。
7.常见的酸:HCl、 H2SO4(稀释放出大量的热)、H2CO3(不稳定)、HNO3。
8.常见的碱:NaOH、Ca(OH)2、Ba(OH)2。
9.常见的盐:Na2CO3 、CaCO3、 CuSO4、NaCl、AgNO3、NaHCO3、Na2SO4、BaCl2、CaCl2。
【典例精讲】
21.(2021·湖北武汉·九年级二模)已知A、B、C、D、E、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仅限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有关图中物质的推断,有以下说法:
①A→B的转化属于化合反应
②D和E一定能够相互转化
③D、E、F可以同时都是氧化物
④F→E的转化可能是吸热或置换反应
⑤若F为固体单质,则E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⑥若F由两种元素组成,则D、E、F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同一种元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 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①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A是CaCO3,碳酸钙可以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是氧化物,故B 是CaO,A→B的转化属于分解反应,①错误;②若D是H2O,E是CO2,F是H2CO3,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但水不能转化生成二氧化碳,故D和E不一定能够相互转化,②错误;③若D是H2O,E是CO2,F若是氧化物,只可以是CuO或Fe2O3,但D、E、F三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故假设不成立,即D、E、F不可以同时都是氧化物,③错误;
④若D是H2O,E是H2,F可以是HCl,F→E的转化可以是活泼金属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若D是CO2,E是CO,F可以是C,F→E的转化可以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④正确;⑤若F为固体单质,F可以是C,D是CO2,E是CO,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⑤正确;⑥若F由两种元素组成,则F可以是CH4或HCl,D是H2O,E是CO2,故D、E、F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同一种元素,⑥错误;故选C。
22.(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A~F均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与B的元素组成相同,A常温下为液体。C与D的元素组成相同;A、B、C、D的类别相同,C、D、E、F在常温下的状态相同。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F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
反应②:_______。
反应③:_______。
【答案】(1) 可用来灭火,(或可作气体肥料);CH4;(2) 2H2O2H2↑+ O2↑ ;CH4+2O2CO2+2H2O; CO2+C2CO
【解析】A与B的元素组成相同,A常温下为液体,且B→A,则A可能为水,B为过氧化氢。A与B均为氧化物,C与D的元素组成相同,A、B、C、D的类别相同,C与D分别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水、过氧化氢均可发生反应生成水,所以E为氧气,氧气可与一氧化碳反应,氧气可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C、D、E、F在常温下的状态相同,F可发生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则F为甲烷。(1)D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也是一种气体肥料。F物质的化学式为CH4。(2)反应①是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 O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23.(2021·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溱州中学三摸)已知A—H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纯净物,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无色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是一种单质, 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③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答案】(1)MnO2;(2) 2H2O22H2O+O2↑; C+O2CO2;(3)③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H是二氧化碳,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G是一种黑色固体与D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H二氧化碳,故G是木炭。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则在反应中B作催化剂,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无色液体那么F是水,E是过氧化氢溶液。加热A生成三种物质,其中之一是氧气,则A是高锰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锰酸钾,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B是二氧化锰,故填:MnO2。(2)反应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③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填:2H2O22H2O+O2↑;C+O2CO2。(3)反应③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故填:③。
24.(2022·河北·正定县南楼乡中学九年级期末)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F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E:______。
(3)请写出D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
(4)C物质的用途______。
【答案】(1) O2 ;CO;(2);(3)金刚石、石墨;(4)用于医疗潜水等
【解析】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所以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所以D是碳;E、 F组成元素相同,DEF之间转化关系符合碳三角转化,E、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F会与氧气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1)由分析知,C是氧气,化学式为O2; F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2)D→E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碳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金刚石、石墨。(4)C物质为氧气,能支持呼吸,可以用于医疗潜水等。
25.(2022·甘肃·金昌市金川区教育局九年级期末)如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 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常温下为无色液体,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且能相互转化,D能做燃料。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试推断: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3)②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答案】(1) CO ;H2;(2) 2H2O2 2H2O+O2 ↑ ;2CO+O22CO2;(3)化合反应
【解析】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产生的B能够分解产生两种单质,所以可猜想A是双氧水,B是水,则甲是氧气,水能够分解生成氧气和乙,所以乙是氢气,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且能相互转化,D能做燃料,D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D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乙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2)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③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②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6.(2020湖南郴州)下图转化关系中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在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X、Y均为黑色固体,Z为氧化物,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1)写出A、F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在反应①中,物质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O2;(2)Fe2(SO4)3 ;(2)催化作用;(3)
【解析】A、C在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X、Y均为黑色固体,且A与X能转化为B和C,可推出A为过氧化氢,C为水,B为氧气,X为二氧化锰;H为石灰石主要成分,则H是碳酸钙,Z为氧化物,且C能与Z反应生成E,E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可推出Z为氧化钙,E为氢氧化钙,G为氢氧化钾,B能与Y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成D,D能与硫酸反应生成F,F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即生成氢氧化铁,可推出F为硫酸铁,D为氧化铁,Y为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F是硫酸铁,化学式为:Fe2(SO4)3;(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X是二氧化锰,故X的作用是:催化作用;(3)反应⑤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2022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开学考试)A、B、C、E、F分别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物质类别中的一种常见物质,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E俗称纯碱。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__________种。
【答案】(1)水或H2O;(2);;(3)四
【解析】A、B、C、E、F分别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物质类别中的一种常见物质,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故A是水;E俗称纯碱,可推出E为碳酸钠;A能与B相互转化,C能转化为B,C能与碳酸钠反应,C可能是酸,如稀盐酸,B为氢气;C能与F反应,F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可推出F为氢氧化钠,D能与水反应,D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可推出D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A是水或H2O。(2)A→B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F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B→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当然该转化也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C→B:,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A与D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D→E:,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E→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与E反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与F反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E→F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F→E:,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图中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四种。
【考点六】叙述性推断题
28.(2022·湖北·当阳市王店初级中学九年级一模预测)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O42-、Cl-中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u2+、SO42- ;(2) Ba2+ ;(3)Na+、Cl-
【解析】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步骤①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一定不含Ba2+;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步骤②中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①中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但步骤①加入BaCl2溶液后引入了Cl-,所以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l-;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步骤③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由上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无法得出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Na+,则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Na+。(1)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u2+、SO42-。(2)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Ba2+。(3)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a+、Cl-。
29.(2022·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开学考试)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____(填化学式)。
(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______(填标号)。
A、 NaOH溶液 B、 盐酸
C、 酚酞溶液 D、 NaNO3溶液
【答案】(1);(2) K2CO3 ;(3)BC
【解析】取样溶解,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至少含有碳酸钾或氢氧化钾中的一种,另一份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泡,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含有碳酸钾,不含有硫酸钾,加入氯化钡溶液过滤,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钾。(1)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盐酸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两份固体粉末的溶液,一份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至少含有碳酸钾或氢氧化钾中的一种,另一份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泡,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含有碳酸钾,不含有硫酸钾,过滤,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钾,故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碳酸钾,化学式为K2CO3。(3)A、NaOH溶液和碳酸钾、氯化钠均不反应,不能区别,故A不正确;B、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盐酸和氯化钠不反应,可以区别,故B正确;C、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可以区别,故C正确;D、NaNO3溶液和碳酸钾、氯化钠均不反应,不能区别,故D不正确。故选BC。
30.(2022·湖北·黄梅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固体,老师说可能含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X,得到无色溶液A。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
(2)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硫酸镁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液B。根据操作(1)和(2)的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若向滤液B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另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C,向滤液C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的溶质肯定含有___________。
通过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确定了该固体的组成。
【答案】(1)CO2 ;(2)CuSO4、Na2SO4 ;刚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无现象,一段时间之后产生白色沉淀;
(3)NaOH
【解析】(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X,得到无色溶液A,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因为只有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一定不含硫酸铜,因为铜离子在溶液里呈现蓝色,且气体是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2)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硫酸镁溶液,产生沉淀,则沉淀一定是硫酸钡沉淀,因为盐酸过量不可能是氢氧化镁沉淀,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一定不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不能共存,根据操作(1)和(2)的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若向滤液B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会先和稀盐酸反应再和过量硫酸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刚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无现象一段时间之后产生白色沉淀。(3)向滤液C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滤液C中的溶质肯定含氢氧化钠。第14讲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中考考情分析】
物质的转化和推断是历年来中考常考的有较强区分度的一种题型,是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综合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解题时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知识进行整合、归纳、提升,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找到突破口,进行假设、推理和论证,或直接确认或排除,最终得出结论,近几年该专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
一、以物质的特殊颜色、俗名为突破口
二、以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三、以特殊条件或现象为突破口
四、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五、以物质的类别为突破口
六、文字叙述性推断题
【考点一】以物质的特殊颜色、俗名为突破口
(1)固体的颜色
白色固体:BaSO4、AgCl、CaCO3、BaCO3、Mg(OH)2、Al(OH)3、Na2CO3、NaCl、、NaHCO3、NaOH、Ca(OH)2。
银白色:镁条、铁丝(纯铁为银白色)、锌粒(汞为银白色液体)。
黑色固体:C、CuO、MnO2、Fe3O4、铁粉。
红色固体: 、 。
暗紫色:KMnO4(水溶液呈紫红色)
(2)溶液的颜色
蓝色溶液:含 的溶液,如CuCl2溶液、CuSO4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 的溶液,如FeCl2溶液、FeSO4溶液。
黄色溶液:含 的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
紫红色溶液: 溶液。
(3)沉淀的颜色
(1)有色沉淀:蓝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
(2)白色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Mg(OH)2、Al(OH)3。
其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 ;
溶于酸并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主要为碳酸盐,如 、 ;
溶于酸但没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主要为难溶性的碱,如 、 。
(4)常见物质的俗名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碳酸钠 苏打、纯碱 Na2CO3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碳酸钠晶体 天然碱、石碱、口碱 Na2CO3·10H2O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CO2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 一氧化碳和氢气 水煤气 CO和H2
氢氧化钠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OH 硫酸铜晶体 胆矾、蓝矾 CuSO4·5H2O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甲烷 沼气 CH4
【典例精讲】
1.(2021·广东·红岭中学二模)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箭头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最常见的溶剂,D、E具有同一种元素,D是一种黑色固体,E是一种红色单质,F是一种蓝色溶液。
请根据推断,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③和④均可以用稀盐酸反应得到F
B.若B、C中混有A,均可以通过浓硫酸除去
C.上述反应过程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D.①和②的反应中固体的现象相反
2.(2022·贵州·仁怀市周林学校九年级开学考试)推断题: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黑色固体单质,C是常用的灭火的气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B为其氧化物;F为一种比较活泼的常见金属;G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3)请写出金属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2022·湖北黄冈·九年级)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甲、乙、丙为单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为液体,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己略去。
试推断:
(1)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C:___________。
C+E→丙+D:___________。
(3)A→甲+B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2022·广东·惠州市大亚湾金澳中英文学校九年级期末)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推断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B→F___________;该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C→B+H___________。
5.(2022·湖北·浠水县兰溪镇河口中学九年级开学)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相互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经分析推断,A、E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E____。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
6. (2021·河南洛阳·三模)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一步反应生成,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B俗称纯碱,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D反应生成E时会放出大量热,且E是一种建筑材料,试推断:
(1)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A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则A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考点二】以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最轻(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
(3)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5)最常用的溶剂是 。
(6)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 。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8)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
【典例精讲】
7.(2022·贵州·榕江县第四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A、B、C、D、E为初中教材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B和C反应生成一种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图中“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B属于_____________(选填“酸、碱、盐、单质、氧化物”)。
(2)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E的用途___________(写一种)。
8.(2021·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二模)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是______(写一个即可),A与E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
(2)B与C反应的现象是______,C与E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3)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写一个即可)。
9.(2022·内蒙古乌海·九年级期末)推断题:如图已知A、E、F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B、C、D、E、F六种物质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生成B和C.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如下关系(部分反应及条件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M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F除单质外还可能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由D→B+C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自然界中,通过_____(填变化名称)可将C转化为A。
10. (2022·天津滨海新·九年级期末检测卷)A~H八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如下图所示,A是暗紫色固体,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G为黑色固体单质,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名称:C________,H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B在反应②中起__________作用;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考点三】以特殊条件或现象为突破口
(1)以特殊条件作为突破口
电解:水的电解
高温:高温煅烧 ,C高温还原CuO,C和CO2反应,CO和Fe2O3高温炼铁等;
催化剂:分解 和 (还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
(2)以特殊现象作为突破口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是 、 。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 ,固体是 。
产生大量白烟的燃烧——磷燃烧。
发出耀眼白光的燃烧——镁燃烧。
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典例精讲】
11.(2022·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九年级期末)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这些物质中只有A、B由两种元素组成,在空气中E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E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F为紫红色固体。请分析后回答:
(1)E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D→F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2.(2022·广东湛江·九年级开学)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D物质俗称苏打,E是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为最轻气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A与B反应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若I为紫红色固体单质,通过对反应②的分析。体现出G物质具有_____性。
13.(2022·江苏泰州·九年级一模)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
(2)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④_______;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________。
14. (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和B是黑色固体,C是红色固体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H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3)上述转化体现出A和I两种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考点四】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1)可以灭火的是 ;
(2)可以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
(3)可以作高能燃料的是 ;
(4)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是 (或 或 );。
(5)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 ;
(6)可作补钙剂的是 ;
(7)胃液的主要成分、能帮助人消化的是 ;
(8)可作干燥剂的是 、 、 ;
(9)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
(10)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
(11)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典例精讲】
15.(2022·湖北随州·九年级期末)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B是覆盖地球表面约71%的物质,A物质的溶液常用于消毒,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由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B的固体叫做“干冰”,A和C常温下都是气体,则C物质的用途有(只写一条)______,由A→B的反应______(填“一定”或“可能”)属于化合反应。
16.(2022·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下图中A-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A是黑色单质,B、C组成元素相同且C可用于灭火,D物质含有金属元素,E常温下是液体,③是分解反应。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21·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一初中九年级三摸)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C可作气体肥料,E是胃液里含有的酸,F俗称苏打。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是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
(3)B—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18.(2021·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A、B、C、D都是我们学过的四种物质,其中两种物质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另外两种物质都属于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
(2)D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由B生成C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19.(2020黑龙江哈尔滨)图甲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F都是氧化物E、A、D是酸、碱、盐,炉具清洁剂中含有A,E的浓溶液可做干燥剂,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分别写出A、D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D________。
(2)E的稀溶液与过量的F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炼铁高炉的示意图,a处流出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名称)。炉内产生图甲中气体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0.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考点五】以物质的类别为突破口
1.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单质有H2和O2,化合物有CO2、 CO(有毒)、CH4。
2.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SO2、HCl。
3.常见的固体非金属单质:C、S、P。
4.常见的金属单质: 、 、 。
5.常见的金属氧化物:CuO、CaO、Fe3O4 、Fe2O3。
6.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CO2和CO(气体)、H2O和H2O2(液体)。
7.常见的酸: 、 (稀释放出大量的热)、H2CO3(不稳定)、HNO3。
8.常见的碱:NaOH、Ca(OH)2、Ba(OH)2。
9.常见的盐:Na2CO3 、CaCO3、 CuSO4、NaCl、AgNO3、NaHCO3、Na2SO4、BaCl2、CaCl2。
【典例精讲】
21.(2021·湖北武汉·九年级二模)已知A、B、C、D、E、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仅限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有关图中物质的推断,有以下说法:
①A→B的转化属于化合反应
②D和E一定能够相互转化
③D、E、F可以同时都是氧化物
④F→E的转化可能是吸热或置换反应
⑤若F为固体单质,则E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⑥若F由两种元素组成,则D、E、F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同一种元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 D.④⑤⑥
22.(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A~F均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与B的元素组成相同,A常温下为液体。C与D的元素组成相同;A、B、C、D的类别相同,C、D、E、F在常温下的状态相同。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F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
反应②:_______。
反应③:_______。
23.(2021·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溱州中学三摸)已知A—H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纯净物,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无色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是一种单质, 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③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24.(2022·河北·正定县南楼乡中学九年级期末)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F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E:______。
(3)请写出D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
(4)C物质的用途______。
25.(2022·甘肃·金昌市金川区教育局九年级期末)如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 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常温下为无色液体,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且能相互转化,D能做燃料。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试推断: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3)②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26.(2020湖南郴州)下图转化关系中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在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X、Y均为黑色固体,Z为氧化物,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1)写出A、F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在反应①中,物质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7.(2022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开学考试)A、B、C、E、F分别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物质类别中的一种常见物质,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E俗称纯碱。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__________种。
【考点六】叙述性推断题
28.(2022·湖北·当阳市王店初级中学九年级一模预测)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O42-、Cl-中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9.(2022·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开学考试)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____(填化学式)。
(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______(填标号)。
A、 NaOH溶液 B、 盐酸
C、 酚酞溶液 D、 NaNO3溶液
30.(2022·湖北·黄梅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固体,老师说可能含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X,得到无色溶液A。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
(2)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硫酸镁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液B。根据操作(1)和(2)的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若向滤液B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另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C,向滤液C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的溶质肯定含有___________。
通过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确定了该固体的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