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讲 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及物质(或离子)的共存中考考情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特性,通过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来区分一组物质,这一过程叫物质的鉴别,通常用“鉴别”和“区分”来表示。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来确定要检验的物质是某种物质或不含某种成分,这一过程叫做物质的检验。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有时出现在实验探究题中。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类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种物质原来存在的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而物质的除杂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将混入其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度,又称提纯。所谓物质(或离子)的共存,是指物质(或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物质(或房于)相互间结合有没有气体、水、沉淀生成,如果有,就不能共存。一、物质的鉴别二、物质的检验三、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四、物质(离子)的共存【考点一】物质的鉴别(1)鉴别羊毛线、合成纤维线和棉线(采用灼烧法)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有特殊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燃烧,有烧纸味,不结球的是棉线。(2)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真假黄金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也可灼烧,变黑,说明含有铜,是假黄金。(4)过氧化氢溶液和水的鉴别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气泡产生的是水。(5)蛋白质的检验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6)淀粉的检验加入碘水,能使淀粉变蓝色。(7)铵盐与其他化肥的鉴别加熟石灰,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铵盐。【典例精讲】1.(2021·河南中考真题)下列根据某些性质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B.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C.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 D.氧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答案】B【解析】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无此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B、硫酸铵和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均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相同,无法区分,符合题意;C、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故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铜片上留下痕迹,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1·广东中考真题)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 去除铁粉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B 鉴别CO与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C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D 鉴别BaCl2溶液与Ba(NO3)2溶液 分别滴加稀硫酸【答案】C【解析】A、铁粉在加热时容易被氧化,铁粉减少,A错误。B、一氧化碳和氢气点燃火焰颜色接近,不易区分,B错误。C、氯化钠可溶,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C正确。D、氯化钡和硝酸钡都可以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D错误。故选C。3.(2021·海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白酒和白醋 看颜色B 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 加入稀盐酸C 鉴别KNO3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测温度D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答案】C【解析】A、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B、加入稀盐酸,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C、加水溶解,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钾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D、加入足量的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滤,除去了碳酸钙,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1·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用氢氧化钡溶液可鉴别硝酸镁、氯化铁、硫酸钠三种溶液B.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硫酸钾、硝酸铵三种固体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棉线、蚕丝、合成纤维三种丝线D.用燃着的木条可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钡与硝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用氢氧化钡溶液不可鉴别硝酸镁、氯化铁、硫酸钠三种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酸钾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C、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产生特殊的气味,棉线燃烧产生烧纸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不同,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5.(2021·辽宁葫芦岛·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答案】B【解析】A、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故应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不符合题意;B、分别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不变色的是稀盐酸和氯化钠,将另外两种溶液滴加到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能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稀盐酸,剩下的是氯化钠,符合题意;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不符合题意;D、加入过量的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铜,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1·山东中考真题)检验、鉴别、除杂与分离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铵态氮肥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B 鉴别CuO和C 观察颜色C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铜网D 分离MnO2和KCl 用水溶解、过滤、蒸发、烘干【答案】B【解析】A、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可用熟石灰研磨、闻气味进行鉴别,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和碳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符合题意;C、通过灼热的铜网,铜能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与氮气不反应,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可得氯化钾,烘干滤渣可得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2·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辨别硬水和软水——观察透明度B.区分棉线和羊毛线——点燃并闻气味C.鉴别H2SO4和NaCl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比较颜色D.比较Fe、Cu金属活动性——将Fe、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答案】B【解析】A、辨别硬水和软水均是无色,观察透明度不能辨别,应用肥皂水辨别,说法错误;B、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可以鉴别,说法正确;C、稀硫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法错误;D、将Fe、Cu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Fe、Cu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银,不能比较Fe、Cu金属活动性,说法错误。故选B。【考点二】物质的检验1、物质检验的原则(1)检验方法:先简单后复杂,先考虑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2)检验主要是找各物质的特殊现象,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和反应情况等。2、物质的检验方法(1)物理方法①根据颜色: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②根据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NH3。③根据溶解时温度变化: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化学方法①利用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包括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②加入其它试剂,使其出现不同的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取物质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③一般思路:常见物质的检验(1)常见气体的检验: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 木条复燃H2 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CO2 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而冷的烧杯;倒转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H4 点燃,先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更换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火焰呈蓝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NH3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HCl 通入硝酸银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2)、H2O:检验方法: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现象:硫酸铜变为蓝色。(3)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Cl- 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出现白色沉淀SO42- 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HNO3 出现白色沉淀CO32- 加入稀酸溶液,产生气体通人澄清石灰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 加紫色石蕊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小于7。加入少量锌粒 有气泡产生OH- 加紫色石蕊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加入无色酚酞试剂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大于7NH4+ 加入氢氧化钙并研磨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典例精讲】8.(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别O2和N2B.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别CO和CO2C.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织物和棉织物D.用酚酞溶液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答案】D【解析】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方法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方法正确。C、羊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羊毛织物有烧焦羽毛气味,燃烧棉织物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以采用燃烧法鉴别,故C方法正确;D、稀硫酸显酸性,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故D方法错误。故选D。9.(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方法A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硫酸钾 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过滤C 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燃烧,闻气味D 检验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答案】C【解析】A、粗盐提纯,应溶解、过滤,除去杂质,蒸发得到精盐,不符合题意;B、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不符合题意;C、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无此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1·宁夏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A CH4、CO、N2 检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 稀H2SO4、Ca(OH)2溶液、NaNO3溶液 鉴别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C KNO3、NaCl 分离 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D Fe(Fe2O3) 除杂 取样,加入稀盐酸,过滤【答案】B【解析】A、CH4、CO都具有可燃性,都能燃烧,故用燃着的木条无法区分CH4、CO,A不符合题意;B、H2SO4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冒出,Ca(OH)2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观察到由白色沉淀,NaNO3溶液不与碳酸钠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H2SO4、Ca(OH)2溶液、NaNO3溶液,B符合题意;C、分离KNO3、NaCl,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得到NaCl的同时也会得到KNO3,无法分离,C不符合题意;D、Fe和Fe2O3均能和稀盐酸反应,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B 检验CH4中是否混有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D 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答案】D【解析】A、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可除去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均有水雾出现,无法检验是否含氢气,不符合题意;C、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钙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钙,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铜片上留下痕迹,说明黄铜片的硬度大,符合题意。故选D。1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双选)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K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NO3 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B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C 鉴别CuCl2、NaCl、NaOH和H2SO4溶液 不需要外加试剂就可以鉴别D 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Ca(OH)2 滴入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答案】BC【解析】A、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C、观察颜色,蓝色的是氯化铜溶液,将氯化铜溶液与其他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加入蓝色沉淀中,沉淀溶解的是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不外加试剂可以鉴别,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故选BC。13.(2020天津市)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B.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稀盐酸C.检验木炭粉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D.从饱和石灰水中得到氢氧化钙固体,采用降低温度方法【答案】AC【解析】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氮气不能,可以鉴别,故A正确;B、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以除去氢氧化钙,但是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引入了杂质,故B不正确;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木炭不和稀硫酸反应,可以检验,故C正确;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从饱和石灰水中得到氢氧化钙固体,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不正确。故选AC。【考点三】物质的分离与除杂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1) “不增”——不能“引狼入室”指在操作过程中,既要除掉杂质,又不引入新杂质。如NaOH溶液中混有杂质Na2CO3,不能用CaCl2溶液除杂,因为CaCl2+Na2CO3=CaCO3↓+2NaCl,会引入新杂质NaCl,故要用Ca(OH)2溶液。(2)“不减”——不能“玉石俱焚”指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主要成分反应。如NaOH溶液中混有杂质Na2CO3,就不能用稀盐酸除杂,因盐酸和Na2CO3、NaOH都可反应;用适量Ca(OH)2溶液,就能达到只除去Na2CO3,保留NaOH的目的,因为Ca(OH)2与NaOH不反应,而与Na2CO3发生如下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3)杂质应转化为原物质或气体(上天)、沉淀、水(入地)等易分离的物质,即“易分离”。(4)对于固体混合物,除杂后要确保恢复至初始状态方便进行。2.酸、碱、盐溶液除杂技巧(1)被提纯物与杂质阳离子相同(如NaCl中含杂质NaOH),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OH-)不共存的阳离子(H+),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Cl-)组合成除杂试剂(HCl)。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2)被提纯物与杂质阴离子相同(如NaCl中含杂质BaCl2),选取与杂质中的阳离子(Ba2+)不共存的阴离子(S),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阳离子(Na+)组合成除杂试剂(Na2SO4)。发生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3)被提纯物与杂质阴、阳离子都不相同(如NaNO3中含杂质CuSO4),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S)、阳离子(Cu2+)都不共存的阳离子(Ba2+)、阴离子(OH-)组合成的除杂试剂[Ba(OH)2]。发生反应:CuSO4+Ba(OH)2=BaSO4↓+Cu(OH)2↓。3.常用的除杂方法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物理 方法 过滤法 (1)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2)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结晶 法 蒸发 (1)分离溶质与溶剂 (2)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钠固体降温 可溶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不同 从含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物理 方法 蒸馏 分离由沸点不同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石油的分馏等吸收 把混合气体通入一种溶液,其中杂质被吸收 浓硫酸吸收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化学 方法 沉淀法 加入一种试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除去 除去硝酸中的硫酸,可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化气法 加入一种试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盐酸化水法 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水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OH,可加入稀盐酸加热法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 除去Na2CO3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直接加热溶解法 向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液将杂质溶解(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 除去Cu中混有的少量CuO可将混合物放入足量稀盐酸中转化法 通过化学反应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除去CO2中的少量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综合 法 一种方法不能达到目的,可采用几种方法完成 物理方法的综合:主要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等方法的结合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物理与化学方法的综合:当某物质所含杂质不止一种时,可加入几种不同试剂除杂 如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可依次加入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等分别将所含的Na2SO4、CaCl2、MgCl2等杂质转化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最后加盐酸中和4.常见物质的除杂物质 状态 物质 杂质 方法气体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铁CO2 HCl 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干燥O2 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CO CO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H2 HCl、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O2 HCl、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N2 O2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固体 CaO CaCO3 高温灼烧CaCO3 CaO 加入大量的水,过滤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CuO Cu 空气中灼烧Cu 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Cu Fe 磁铁吸引(或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液体 氢氧化 钠溶液 氢氧化钙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氢氧化 钠溶液 碳酸钠 溶液 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氯化钠 溶液 碳酸钠 溶液 加入适量稀盐酸氯化钙 溶液 HCl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过滤水 过氧化氢 加入二氧化锰,过滤硫酸铜溶液 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5.常见离子的除杂酸、碱、盐的除杂,关键是找准杂质离子,并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气体、水除去。杂质离子 除杂方法 举例C 加入H+使之转变为气体或加入Ca2+、Ba2+使之转变为沉淀 NaCl(Na2CO3):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Na+,因此C是杂质离子,可用H+或Ca2+或Ba2+,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Cl-,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HCl或CaCl2或BaCl2溶液S 加入Ba2+使之转化为沉淀 NaNO3(Na2SO4):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Na+,因此S是杂质离子,可用Ba2+,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N,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Ba(NO3)2溶液Cl- 加入Ag+使之转化为沉淀 KNO3(KCl):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K+,因此Cl-是杂质离子,可用Ag+,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N,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AgNO3溶液OH- 加入H+使之转化为水 CaCl2[Ca(OH)2]: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Ca2+,因此OH-是杂质离子,可用H+使之变为H2O,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Cl-,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HCl溶液N 加入OH-,使之转化为气体 KCl(NH4Cl):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Cl-,因此N是杂质离子,可用OH-使之变为NH3,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K+,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KOH溶液某些金 属离子 加入OH-,使之转化为沉淀 NaCl(CuCl2):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Cl-,因此Cu2+是杂质离子,可用OH-使之变为Cu(OH)2沉淀,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Na+,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NaOH溶液两种离子 可用双沉淀法 NaNO3(MgSO4):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无相同部分,因此Mg2+和S都是杂质离子,除Mg2+可用OH-,除S可用Ba2+,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Ba(OH)2溶液14.(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A Cu(Fe)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B CO2(CO) 通氧气点燃C 水(泥沙) 过滤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A、铁和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铜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铜,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然,故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C、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正确;D、碳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正确。故选B。15.(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或用途与分析均正确的是( )操作或用途 分析A 区分蒸馏水与氯化钠溶液两种试剂,可以直接品尝味道 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有咸味B 某新购品牌鞋中放置装有生石灰的小纸袋 生石灰作干燥剂C 在试管中加入5mL水、几滴植物油和4-5滴洗涤剂,振荡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静置后分层 油与水不互溶D 酶是生物催化剂,一般是高温条件下进行催化 温度越高,催化效果越好【答案】B【解析】A、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有咸味,但是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防止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B、某新购品牌鞋中放置装有生石灰的小纸袋,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干燥剂,符合题意;C、在试管中加入5mL水、几滴植物油和4-5滴洗涤剂,振荡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静置后不分层,因为洗涤剂中的乳化剂能将油滴乳化为细小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不符合题意;D、酶是生物催化剂,一般是高温条件下进行催化,但是温度过高,酶会变性,催化效果降低,不符合题意。故选B。16.(2021·湖北荆州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硫酸钾溶液中的氯化钾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B 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将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C 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D 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 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答案】A【解析】A、加入适量的硝酸银,硝酸银能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硫酸钾中混有硝酸钾,符合题意;B、将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钾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可以加入蒸馏水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17.(2021·湖北黄石市·中考真题)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C 氯酸钾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D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答案】C【解析】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所以用蒸发溶剂的结晶方法,当两种混合,谁多用谁的方法.现在氯化钠较多,所以蒸发结晶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氯化钾和氯酸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高温煅烧反而会将碳酸钙变成氧化钙,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18.(2021·新疆中考真题)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 方法1 方法2A 甲烷和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观察现象 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现象B 碳酸钠和硫酸铵 取样,溶解后分别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取样,分别加Ca(OH)2固体,研磨后闻气味C 酒精和白醋 取样,品尝二者的味道 取样后分别点燃,观察现象D 木炭粉和氧化铜 取样,分别加入稀H2SO4,观察现象 观察物质的颜色【答案】B【解析】A、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都发出蓝色火焰,将气体点燃,观察无法区分,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甲烷和一氧化碳都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黑色固体变红,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硫酸铵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不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C、实验室禁止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防止发生危险,错误;取样后,分别点燃,酒精能燃烧,白醋含水较多,无法燃烧,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D、取样,分别加入稀硫酸,木炭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色区分,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四】物质(离子)的共存1.物质共存的条件(1)组内物质均可溶。(2)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或水。2.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1)“酸碱性或pH”条件型:酸性或pH<7,说明溶液中存在H+;碱性或pH>7,说明溶液中存在OH-;(2)“无色”条件型:溶液中没有以下物质或离子:①蓝色:含Cu2+的溶液,如CuSO4、Cu(NO3)3、CuCl2溶液;②浅绿色:含Fe2+的溶液,如FeSO4、FeCl2溶液;③黄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Fe(NO3)3、Fe Cl3溶液;④紫红色:含MnO4-的溶液,如KMnO4;溶液。【典例精讲】19.(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C1﹣、 B.H+、Na+、、C.K+、Ba2+、OH﹣、 D.K+、Ag+、、C1﹣【答案】A【解析】A、四种离子之间不能反应,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B、H+和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Ba2+和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Ag+和C1﹣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A。20.(2021·广西钦州·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无色溶液中:K+、Na+、、B.酸性溶液中:Mg2+、Na+、、Cl-C.pH=11溶液中Zn2+、Ba2+、、Cl-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答案】B【解析】A、K+、Na+、、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但呈紫红色,选项不符合题意;B、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Mg2+、Na+、、Cl-不与氢离子发生反应,且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选项符合题意;C、pH=11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锌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锌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D、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1.(2021·广西中考真题)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A.ZnCl2、KNO3、KMnO4 B.K2SO4、Al(NO3)3、BaCl2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答案】D【解析】A、溶液中含有KMnO4,含有高锰酸钾的溶液是紫色的,此选项错误;B、K2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C、Na2CO3能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Na2CO3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D、Na2SO4、KNO3、MgCl2三者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此选项正确。故选D。2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Na+、H+ B.、K+、C1-、C.Na+、Ba2+、Fe3+、 D.Na+、Mg2+、Al3+、C1-【答案】B【解析】A、pH=13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不共存,A错误。B、各种离子不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可以共存,B正确。C、铁离子溶液中黄色,C错误。D、pH=13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不共存,D错误。故选:B。23.(2021·湖北中考真题)现有一杯含有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下列对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猜测,合理的是( )A.H2SO4、NaOH、NaCl B.KNO3、NaCl、CuSO4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答案】D【解析】A、H2SO4和NaOH会发生中和反应,不可能同时存在,A选项错误;B、题干中说的是无色溶液,而硫酸铜溶液却是蓝色的,B选项错误;C、AgNO3和NaCl或HCl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可能同时存在,C选项错误;D、三种物质均为无色且不相互反应,能共存,D选项正确。故选D。24.(2020山东菏泽)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Fe3+ 、K+、Cl- 、NOB.Ba2+ 、Na+ 、Cl- 、SOC.Na+ 、K+ 、NO、 SOD.H+ 、K+ 、CO、Cl-【答案】C【解析】A、四种离子间不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含有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选项错误;B、四种离子中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即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选项错误;C、四种离子间不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于水后溶液呈无色,选项正确;D、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溶液中不能共存,选项错误,故选C。25.(2020湖北十堰)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Fe2+ OH- B.Na+ Mg2+ OH-C.K+ OH- D.Ag+ Ca2+ Cl-【答案】C【解析】A、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而不共存,选项错误;B、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不共存,选项错误;C、三种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选项正确;D、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选项错误。故选C。26.(2020江西省卷)下列离子能在含有硫酸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Mg2+、 B. Na+、C. K+、OH- D. Ba2+、C1-【答案】A【解析】硫酸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H+、SO4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A、Mg2+、与H+、SO42-,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B、 Na+、与H+、SO42-,四种离子中与H+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 K+、OH-与H+、SO42-,四种离子中H+和O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 Ba2+、C1-与H+、SO42-,四种离子中Ba2+与SO42-,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A。27.(2020青海省卷)在pH=3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Cu2+ K+ NO B. Ag+ Na+ Cl-C. Na+ Ba2+ OH- D. K+ Ba 2+ SO【答案】A【解析】pH=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Cu2+、K+、NO3-与H+相互之间都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Ag+ 、Na+ 、Cl-、H+四种离子中Ag+ 和Cl-能结合生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C、OH-与酸性溶液中的H+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D、Ba 2+和SO42-能结合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故选A。第15讲 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及物质(或离子)的共存中考考情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特性,通过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来区分一组物质,这一过程叫物质的鉴别,通常用“鉴别”和“区分”来表示。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来确定要检验的物质是某种物质或不含某种成分,这一过程叫做物质的检验。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有时出现在实验探究题中。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类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种物质原来存在的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而物质的除杂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将混入其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度,又称提纯。所谓物质(或离子)的共存,是指物质(或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物质(或房于)相互间结合有没有气体、水、沉淀生成,如果有,就不能共存。一、物质的鉴别二、物质的检验三、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四、物质(离子)的共存【考点一】物质的鉴别(1)鉴别羊毛线、合成纤维线和棉线(采用灼烧法)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有特殊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燃烧,有烧纸味,不结球的是棉线。(2)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真假黄金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也可灼烧,变黑,说明含有铜,是假黄金。(4)过氧化氢溶液和水的鉴别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气泡产生的是水。(5)蛋白质的检验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6)淀粉的检验加入碘水,能使淀粉变蓝色。(7)铵盐与其他化肥的鉴别加熟石灰,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铵盐。【典例精讲】1.(2021·河南中考真题)下列根据某些性质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B.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C.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 D.氧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2.(2021·广东中考真题)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 去除铁粉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B 鉴别CO与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C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D 鉴别BaCl2溶液与Ba(NO3)2溶液 分别滴加稀硫酸3.(2021·海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白酒和白醋 看颜色B 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 加入稀盐酸C 鉴别KNO3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测温度D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4.(2021·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用氢氧化钡溶液可鉴别硝酸镁、氯化铁、硫酸钠三种溶液B.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硫酸钾、硝酸铵三种固体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棉线、蚕丝、合成纤维三种丝线D.用燃着的木条可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5.(2021·辽宁葫芦岛·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6.(2021·山东中考真题)检验、鉴别、除杂与分离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铵态氮肥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B 鉴别CuO和C 观察颜色C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铜网D 分离MnO2和KCl 用水溶解、过滤、蒸发、烘干7.(2022·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辨别硬水和软水——观察透明度B.区分棉线和羊毛线——点燃并闻气味C.鉴别H2SO4和NaCl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比较颜色D.比较Fe、Cu金属活动性——将Fe、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考点二】物质的检验1、物质检验的原则(1)检验方法:先简单后复杂,先考虑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2)检验主要是找各物质的特殊现象,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和反应情况等。2、物质的检验方法(1)物理方法①根据颜色: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②根据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NH3。③根据溶解时温度变化: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化学方法①利用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包括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②加入其它试剂,使其出现不同的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取物质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③一般思路:常见物质的检验(1)常见气体的检验: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 木条复燃H2 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CO2 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而冷的烧杯;倒转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H4 点燃,先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更换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火焰呈蓝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NH3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HCl 通入硝酸银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2)、H2O:检验方法: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现象:硫酸铜变为蓝色。(3)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Cl- 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出现白色沉淀SO42- 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HNO3 出现白色沉淀CO32- 加入稀酸溶液,产生气体通人澄清石灰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 加紫色石蕊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小于7。加入少量锌粒 有气泡产生OH- 加紫色石蕊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加入无色酚酞试剂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大于7NH4+ 加入氢氧化钙并研磨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典例精讲】8.(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别O2和N2B.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别CO和CO2C.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织物和棉织物D.用酚酞溶液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9.(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或方法A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硫酸钾 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过滤C 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燃烧,闻气味D 检验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10.(2021·宁夏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A CH4、CO、N2 检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 稀H2SO4、Ca(OH)2溶液、NaNO3溶液 鉴别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C KNO3、NaCl 分离 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D Fe(Fe2O3) 除杂 取样,加入稀盐酸,过滤11.(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B 检验CH4中是否混有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D 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1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双选)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K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NO3 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B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C 鉴别CuCl2、NaCl、NaOH和H2SO4溶液 不需要外加试剂就可以鉴别D 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Ca(OH)2 滴入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13.(2020天津市)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B.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稀盐酸C.检验木炭粉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D.从饱和石灰水中得到氢氧化钙固体,采用降低温度方法【考点三】物质的分离与除杂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1) “不增”——不能“引狼入室”指在操作过程中,既要除掉杂质,又不引入新杂质。如NaOH溶液中混有杂质Na2CO3,不能用CaCl2溶液除杂,因为CaCl2+Na2CO3=CaCO3↓+2NaCl,会引入新杂质NaCl,故要用Ca(OH)2溶液。(2)“不减”——不能“玉石俱焚”指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主要成分反应。如NaOH溶液中混有杂质Na2CO3,就不能用稀盐酸除杂,因盐酸和Na2CO3、NaOH都可反应;用适量Ca(OH)2溶液,就能达到只除去Na2CO3,保留NaOH的目的,因为Ca(OH)2与NaOH不反应,而与Na2CO3发生如下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3)杂质应转化为原物质或气体(上天)、沉淀、水(入地)等易分离的物质,即“易分离”。(4)对于固体混合物,除杂后要确保恢复至初始状态方便进行。2.酸、碱、盐溶液除杂技巧(1)被提纯物与杂质阳离子相同(如NaCl中含杂质NaOH),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OH-)不共存的阳离子(H+),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Cl-)组合成除杂试剂(HCl)。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2)被提纯物与杂质阴离子相同(如NaCl中含杂质BaCl2),选取与杂质中的阳离子(Ba2+)不共存的阴离子(S),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阳离子(Na+)组合成除杂试剂(Na2SO4)。发生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3)被提纯物与杂质阴、阳离子都不相同(如NaNO3中含杂质CuSO4),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S)、阳离子(Cu2+)都不共存的阳离子(Ba2+)、阴离子(OH-)组合成的除杂试剂[Ba(OH)2]。发生反应:CuSO4+Ba(OH)2=BaSO4↓+Cu(OH)2↓。3.常用的除杂方法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物理 方法 过滤法 (1)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2)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粗盐的提纯结晶 法 蒸发 (1)分离溶质与溶剂 (2)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钠固体降温 可溶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不同 从含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物理 方法 蒸馏 分离由沸点不同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石油的分馏等吸收 把混合气体通入一种溶液,其中杂质被吸收 浓硫酸吸收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化学 方法 沉淀法 加入一种试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除去 除去硝酸中的硫酸,可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化气法 加入一种试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盐酸化水法 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水 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OH,可加入稀盐酸加热法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 除去Na2CO3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直接加热溶解法 向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液将杂质溶解(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 除去Cu中混有的少量CuO可将混合物放入足量稀盐酸中转化法 通过化学反应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除去CO2中的少量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综合 法 一种方法不能达到目的,可采用几种方法完成 物理方法的综合:主要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等方法的结合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物理与化学方法的综合:当某物质所含杂质不止一种时,可加入几种不同试剂除杂 如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可依次加入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等分别将所含的Na2SO4、CaCl2、MgCl2等杂质转化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最后加盐酸中和4.常见物质的除杂物质 状态 物质 杂质 方法气体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铁CO2 HCl 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干燥O2 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CO CO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H2 HCl、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O2 HCl、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N2 O2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固体 CaO CaCO3 高温灼烧CaCO3 CaO 加入大量的水,过滤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CuO Cu 空气中灼烧Cu 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Cu Fe 磁铁吸引(或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液体 氢氧化 钠溶液 氢氧化钙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氢氧化 钠溶液 碳酸钠 溶液 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氯化钠 溶液 碳酸钠 溶液 加入适量稀盐酸氯化钙 溶液 HCl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过滤水 过氧化氢 加入二氧化锰,过滤硫酸铜溶液 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5.常见离子的除杂酸、碱、盐的除杂,关键是找准杂质离子,并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气体、水除去。杂质离子 除杂方法 举例C 加入H+使之转变为气体或加入Ca2+、Ba2+使之转变为沉淀 NaCl(Na2CO3):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Na+,因此C是杂质离子,可用H+或Ca2+或Ba2+,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Cl-,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HCl或CaCl2或BaCl2溶液S 加入Ba2+使之转化为沉淀 NaNO3(Na2SO4):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Na+,因此S是杂质离子,可用Ba2+,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N,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Ba(NO3)2溶液Cl- 加入Ag+使之转化为沉淀 KNO3(KCl):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K+,因此Cl-是杂质离子,可用Ag+,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N,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AgNO3溶液OH- 加入H+使之转化为水 CaCl2[Ca(OH)2]: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Ca2+,因此OH-是杂质离子,可用H+使之变为H2O,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Cl-,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HCl溶液N 加入OH-,使之转化为气体 KCl(NH4Cl):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Cl-,因此N是杂质离子,可用OH-使之变为NH3,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K+,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KOH溶液某些金 属离子 加入OH-,使之转化为沉淀 NaCl(CuCl2):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都含Cl-,因此Cu2+是杂质离子,可用OH-使之变为Cu(OH)2沉淀,为了生成有用物质,还需Na+,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NaOH溶液两种离子 可用双沉淀法 NaNO3(MgSO4):对比有用物质和杂质,无相同部分,因此Mg2+和S都是杂质离子,除Mg2+可用OH-,除S可用Ba2+,从而确定除杂试剂为Ba(OH)2溶液14.(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A Cu(Fe)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B CO2(CO) 通氧气点燃C 水(泥沙) 过滤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15.(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或用途与分析均正确的是( )操作或用途 分析A 区分蒸馏水与氯化钠溶液两种试剂,可以直接品尝味道 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有咸味B 某新购品牌鞋中放置装有生石灰的小纸袋 生石灰作干燥剂C 在试管中加入5mL水、几滴植物油和4-5滴洗涤剂,振荡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静置后分层 油与水不互溶D 酶是生物催化剂,一般是高温条件下进行催化 温度越高,催化效果越好16.(2021·湖北荆州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硫酸钾溶液中的氯化钾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B 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将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C 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D 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 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17.(2021·湖北黄石市·中考真题)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C 氯酸钾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D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18.(2021·新疆中考真题)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 方法1 方法2A 甲烷和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观察现象 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现象B 碳酸钠和硫酸铵 取样,溶解后分别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取样,分别加Ca(OH)2固体,研磨后闻气味C 酒精和白醋 取样,品尝二者的味道 取样后分别点燃,观察现象D 木炭粉和氧化铜 取样,分别加入稀H2SO4,观察现象 观察物质的颜色【考点四】物质(离子)的共存1.物质共存的条件(1)组内物质均可溶。(2)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或水。2.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1)“酸碱性或pH”条件型:酸性或pH<7,说明溶液中存在H+;碱性或pH>7,说明溶液中存在OH-;(2)“无色”条件型:溶液中没有以下物质或离子:①蓝色:含Cu2+的溶液,如CuSO4、Cu(NO3)3、CuCl2溶液;②浅绿色:含Fe2+的溶液,如FeSO4、FeCl2溶液;③黄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Fe(NO3)3、Fe Cl3溶液;④紫红色:含MnO4-的溶液,如KMnO4;溶液。【典例精讲】19.(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C1﹣、 B.H+、Na+、、C.K+、Ba2+、OH﹣、 D.K+、Ag+、、C1﹣20.(2021·广西钦州·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无色溶液中:K+、Na+、、B.酸性溶液中:Mg2+、Na+、、Cl-C.pH=11溶液中Zn2+、Ba2+、、Cl-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21.(2021·广西中考真题)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A.ZnCl2、KNO3、KMnO4 B.K2SO4、Al(NO3)3、BaCl2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2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Na+、H+ B.、K+、C1-、C.Na+、Ba2+、Fe3+、 D.Na+、Mg2+、Al3+、C1-23.(2021·湖北中考真题)现有一杯含有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下列对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猜测,合理的是( )A.H2SO4、NaOH、NaCl B.KNO3、NaCl、CuSO4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24.(2020山东菏泽)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Fe3+ 、K+、Cl- 、NO B.Ba2+ 、Na+ 、Cl- 、SOC.Na+ 、K+ 、NO、 SO D.H+ 、K+ 、CO、Cl-25.(2020湖北十堰)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Fe2+ OH- B.Na+ Mg2+ OH-C.K+ OH- D.Ag+ Ca2+ Cl-26.(2020江西省卷)下列离子能在含有硫酸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Mg2+、 B. Na+、 C. K+、OH- D. Ba2+、C1-27.(2020青海省卷)在pH=3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Cu2+ K+ NO B. Ag+ Na+ Cl-C. Na+ Ba2+ OH- D. K+ Ba 2+ S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5讲 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及物质(或离子)的共存(原卷版).doc 第15讲 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及物质(或离子)的共存(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