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B、认识防火灭火的一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C、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燃烧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B、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认识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形成科学的自然观。B、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A、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B、应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问题。三、实验用品:补做演示实验:优化实验:试管(两支)、红磷、白磷、胶塞(两个)、小气球(两个)、烧杯烧不坏的手帕:棉手帕、70%酒精、酒精灯、坩埚钳学生实验:蜡烛(7)、水、棉布、沙子、剪刀、扇子、烧杯、碳酸钠、盐酸。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1、“钻燧生火,以熟荤臊”,配以图片。 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观看图片和新闻报道。 体会燃烧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还要认识到燃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板书】课题1 燃烧和灭火环节二 由“使蜡烛熄灭”的方法猜想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 学生实验,并记录熄灭方法。 各组交流灭火方法。 通过这样一组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最直观的体验。【 【板书】记录学生找到的灭火方法。【过渡】请同学们根据灭火方法推测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尝试说出燃烧的条件。 由此及彼,学生会很容易联想到燃烧的条件。环节三 探究燃烧条件。 【学生实验】燃烧的条件。 【演示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动手实验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 (1)为什么试管处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2)如何让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3)热水的作用是什么? (4)请你分析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小组讨论。学生解答问题。 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总结】燃烧的条件。 【情境资料】市场上所谓包治百病的“火疗”的原理即“烧不坏的手帕” 【小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归纳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关系。 完成表格总结归纳燃烧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分析原因 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环节四 安全教育 【过渡】燃烧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燃烧也是如此,由于人们使用不当常常引发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 【资料】泊头重大火灾数据 加强防火知识教育,使学生深切明白,防火更重要。【提出问题】在你家里哪些地方存在火灾的隐患?采取什么措施预防? 【总结】防火重于泰山,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电线插座勤检查。2.离家要把气电断 。3.烟头火柴不乱扔。4.预防明火引火灾。组内讨论 组间交流【过渡】尽管我们很小心的防火,但是有时候防不胜防,可能会引起失火。一旦失火,不要惊慌。因为着火的前几分钟,火势很小,还能控制。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机来灭火,否则,火势变大,就很难灭掉。所以着火初期,我们要坚决的灭火。 使学生知道遇到火情先判断大小,再采取恰当的措施。【提出问题】油锅着火、电器着火、液化气罐着火,怎么灭火? 学生回答。 对前面学习的灭火知识进行一个小检测。【过渡】当我们错过灭火的最佳时机,火势已经很大,我们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实验,它能给你什么启示? 【演示实验】1、用烧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 2、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干湿棉花。 观看实验, 讨论交流 通过防火——灭火——逃生,三个环节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其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普及消防知识。【总结】各种情况逃生办法。【温馨提示】最好在家中备好四件“宝物”: 1.家用灭火器; 2.防烟面具; 3.逃生绳或高空缓降器; 4.应急灯。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遇到森林、草原火灾、乘坐交通工具失火的逃生自救措施。(灭火的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缺一) (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五、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