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3、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4、掌握灭火的常用方法;5、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关于火的图片;教师: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火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但是,它有“功”也有“过”,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关于火的知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燃烧和灭火。多媒体展示镁条、铁丝、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提问:这些物质在燃烧时都具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发光、发热、化学变化)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和归纳,从而引出燃烧的定义。1、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7-1的录像,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思考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思考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4】综上所述讨论,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作答,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三者(2)氧气(或空气); 缺一(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不可!练一练: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可燃物一定是液体C.可燃物一定是固体 D.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2、用酒精灯发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B.纸不是可燃物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 D.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三)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实例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实例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之;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实例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学生讨论与交流,并作答;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3、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 三者只需其一即可(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游戏问答】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杯水车薪;练一练:1、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油着火,用水浇灭B、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D、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为预防发生火灾事故,2012年春节、元宵节期间许多城市禁售、禁放孔明灯。在火灾事故中孔明灯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B、供给氧气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纸火锅”安然无恙,其原因是 ;熄灭火锅酒精炉火焰常用的方法是盖灭,其原理是 。(四) 总结与回顾。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1、可燃物 1 、隔离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 2 、隔绝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3 、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五、课堂小测。六、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着火点。3、灭火的原理:(1)隔离可燃物;(2)隔绝空气;(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