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在第一节《绪言》时,我们就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结构是化学研究的其中一个内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微观世界,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缉毒犬多兴工作时的视频。)当缉毒犬多兴找到带有毒品气味的毛巾时,有没有看到这些毒品气味的物质进入到它的鼻孔呢?为什么?学生回答:没有,因为他们太小了。大量的事实证明,物质是由一些微小的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构成的,我们称它们为微粒。分子和原子就是这种肉眼看不到的粒子。因此,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板书三角关系)(利用图片展示微观粒子)现在通过先进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比如苯分子、碳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分子的基本特征过渡: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什么特征呢?(1)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由此可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过渡:让我们通过实验继续探究分子的特征。探究实验一:分子运动现象(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酚酞变色了吗?说明水能使酚酞变色吗?学生回答:没有。不能(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学生回答:烧杯A中溶液变红,烧杯B中溶液没有变色。学生回答:烧杯B中氨分子进入烧杯A中,形成的氨水使酚酞变红色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拓展实验一: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较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还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酒精与水混合视频),为什么50+50<100?学生回答: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拓展实验二:分别用注射器压缩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哪个更容易被压缩(由一名学生来进行实验)学生回答:空气更容易被压缩。学生回答:说明气体物质分子间隔较大,易被压缩,液体物质的分子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没错,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的间隔最大,液体分子的间隔次之,固体分子的间隔最小。(4)小结分子的特征。(5)练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学生回答: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分子的不断运动着分子在不断运动着,而且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越快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过渡:分子已经很小了,它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并且我们还看到,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氧分子和氢分子;有些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过渡:接下来,让我从分子的角度去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讨论一:请同学们2-3人小组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过氧化氢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引导:宏观上看,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过氧化氢分解是化学变化。引导:其实这道题就是希望同学们利用水的蒸发和过氧化氢分解这两个例子,从分子的角度去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不同。讨论之前先让我们来看水的蒸发和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动画。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水的蒸发):反应前后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了。也就是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教师小结(过氧化氢分解):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它们从新组合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反应物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而生成物水和氧气分别是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也就是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物质的分子讨论二: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吗?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学生回答:化学变化。分子发生变化,原子没有。归纳总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而这些变化后的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是原子的概念。板书设计:练习:1.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的是( C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2.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B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3.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D )A.氢元素和氧元素 B.氢原子和氧原子C.氢分子和氧分子 D.过氧化氢分子分子原子分成物质构成构成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