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 作业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作业(一)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领域 习惯 花圃 石蕊二、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1.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3.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4.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能力提升】三、补充词语,按要求选词填空并造句。无( )有( ) 追根( )( )见( )知( ) 锲而( )( )1.学习要有________的精神,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2.只要你________,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3.晓红遇到不懂的题目都会虚心请教老师,________问个明白4.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条件关联词造句)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结合全文,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交流你受到的启发。含义:启发:【综合运用】五、拓展应用。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写了几件事来证明这个观点。2.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微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列举几个。【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yù guàn pǔ ruǐ二、1.锲而不舍 2.司空见惯 3.见微知著 4.无独有偶三、无(独)有(偶) 追根(求)(源)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1.锲而不舍 2.见微知著 3.追根求源4.略。四、1.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中心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含义:从三个科学发现的故事可以看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启发:只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就能发现真理。五、1.(1)波义耳通过紫罗兰遇盐酸变色制成石蕊试纸;(2)魏格纳从海岸线的凹凸、蚯蚓的分布,提出“大陆漂移学说”;(3)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推断出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2.略。第 1 页 共 3 页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作业(二)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选字组词:搜 艘 瘦( )集 ( )弱 一( )船版 饭 返( )回 吃( ) ( )权阶 价 介( )级 ( )值 ( )绍捕 圃 围( )捉 花( ) ( )绕按要求完成。1.近义词填写。疑问——( ) 司空见惯——( )敏锐——( ) 无独有偶——(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能力提升】三、理解句子,判断对错。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1.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 )2.说明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但是特别神秘。( )3.只要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发现真理。( )【综合运用】四、课内阅读。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1.“?”代表课题的______一词,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课题的______一词,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样写的好处:3.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搜 瘦 艘 返 饭 版阶 价 介 捕 圃 围二、1.疑惑 屡见不鲜 敏感 成双成对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锲而不舍: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三、略。四、1.问号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真理 解决疑问,发现真理生动、直观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示例: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坚持拼搏、奋斗,在风雨中勇往直前,就能获得成功。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畏难,走荒野、入森林、到田间、查资料、想办法,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为自己的志向努力奋斗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 作业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作业(三)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1.那些在科学lǐng yù( )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疑问,最终找到真理。2.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波义耳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常用的shí ruǐ( )试纸。3.雨后,我习惯到huā pǔ( )走一走,看水珠jiàn luò( )在花瓣上,看qiū yǐn( )怎样松土。【能力提升】选词填空。机会 时机 机遇 良机1.科学领域里这种“偶然的( )”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2.一个人的成功,源自于自身的努力,而不是等待什么天赐( )。3.( )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4.青少年时代是我们学习的好(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2.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缩句)【综合运用】四、课外拓展阅读。从小就爱问“为什么”爱迪生是人类科学技术史上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那么,爱迪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 在他身上,可以发现远大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他曾说过:“所谓天才那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可见他的成功与他强烈的事业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离不开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小时候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8岁时在学校读书,因爱提问题惹恼了老师,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学校以“头脑愚笨不堪教化”而赶出了校门,从此再也没有进过任何学校接受正规化教育。开始时,爱迪生是在母亲指导下自学;12岁时,他为了能到一家大型图书馆读书学习和免费阅读报刊,在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从此便开始了他边谋生一边学习的生涯。遇事爱问“为什么”,这是爱迪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开始。在一般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供他们游玩的场所,但在爱迪生眼里,它是一个个问题的迷宫。如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密,等等,他便在心里琢磨?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下雨之前就会打雷打闪呢?雷的声音和闪电的亮光是怎么来的呢?爱迪生从小就发爱动脑筋,发现什么不明白的事情,碰上他觉得应该明白的事情的道理,他的问话就会多起来,而且这些话中都是一个内容:为什么 正是这种从小就爱思考、动脑筋、永不满足的性格,使他逐渐走上了科学的发明创造之路,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认真阅读短文我们知道爱迪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 2.你知道爱迪生有什么样的性格呢?【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三)1.领域 司空见惯 2.石蕊 3.花圃 溅落 蚯蚓二、1.机遇 2.良机 3.机会 4.时机三、1.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2.研究成果成为重要依据。四、1.在他身上,可以发现远大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他的成功与他强烈的事业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离不开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小时候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教案一、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理清课文的中心论点,在本课中,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写法特点,了解论证方法,并从中见微知著,学会独立思考,学习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从三个事例中理解课题的含义。2.结合生活现象,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仿写一段话。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写法导读,理解论点的提出依据。迁移运用,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交流阅读启示,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词语认读:朗读字词,教师纠正读音错误,并要求学生找出科学专用词语。2.内容概括:梳理写作顺序和内容。明确结构:课文的观点、论证方法和观点的总结。(二)研读课文1.导读提示:(1)交流探讨:每个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抓重点词句,体会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表达方法。2.自主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知“?”“!”代指的内容,理解这样写的好处。3.默读第3自然段,学生分组交流探讨“?”和“!”分别代表的内容。4.小贴士:介绍石蕊试纸。5.信息梳理: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整理魏格纳和阿瑟林斯基两个例子。6.交流总结:明确三个事例的写作顺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真理。7.朗读第6-7自然段,找出关联词“只要……就……”,明白其所叙述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写法上理解段落。8.出示重点语句,理解真理的发现所需要具备的精神。9.结合全文,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生小组交流受到的启发。10.表达方法:课文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学以致用: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三)课外拓展1.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列举在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微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2.阅读链接:阅读文章,找出文中阐述的一个观点,以及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而列举的事例。(四)课堂小结1.总结归纳写作顺序: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2.我的收获:(1)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2)表达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3)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词句。(4)交流:阅读课文,说说你的启发。(五)随堂小测一、选词填空。 机遇 良机1.科学领域里这种“偶然的( )”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2.一个人的成功,源自于自身的努力,而不是等待什么天赐( )。(六)板书设计(七)布置作业1.积累: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分享你的启发。2.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感兴趣的科普论说文。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能从三个事例中理解课题的含义。2.结合生活现象,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仿写一段话。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写法导读,理解论点的提出依据。迁移运用,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表达方法。【学习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交流阅读启示,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知识构建【素养储备】列举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并说说他们做出了哪些贡献。【自主学习】1.内容概括:(1)提出观点:(2)列举事例论证观点:①②③(3)总结观点:2.补充完整表格:人物 “?” 把“?”拉成“!”的过程 “!”魏格纳阿瑟林斯基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注音组词。域( )________ 惯( )________盐( )________ 搜( )________版( )________【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朗读第2自然段:“?”代表课题的______一词,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课题的______一词,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略。【自主学习】1.(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 ①波义耳通过紫罗兰遇盐酸变色制成石蕊试纸。②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③阿瑟林斯基从睡觉时眼珠会转动推断出与做梦有关。(3)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2.人物 “?” 把“?”拉成“!”的过程 “!”魏格纳 1.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的凸凹部分相互吻合是巧合吗?2.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也有,美国西海岸却没有? 认真研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系统整理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阿瑟林斯基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进行反复的观察实验 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知识训练【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域(yù)区域 惯(guàn)习惯盐(yán)盐水 搜(sōu)搜集版(bǎn)版本【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代表课题的问号一词,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代表课题的真理一词,指的是解决疑问,发现真理。这样写的好处:生动、直观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 教案一、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证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掌握生字,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主要内容。2.会写“域、惯”等12个生字,积累“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初步理解课文提出的观点。【教学难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话题激趣:引入华罗庚的名言,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理,如何获得真理”?2.揭示课题:(1)“真理”的含义;(2)明确课文的体裁、中心论点、作者;(3)预测:发现真理的条件,如何论证论点。3.走近作者:叶永烈。(二)强化运用1.预习检查:(1)这篇课文要说明的观点:_____________。(2)文中列举了____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3)有疑问的地方,请提出来交流。2.生字展现:要求:读准字音,在词语中认读生字。3.重点生字提示:域、惯、盐、搜、版。要求:观察生字结构,辨字组词,名言、歇后语、成语积累,拓展运用。4.词语理解: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三)整体感知1.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适当加快速度。(2)按照承接词的顺序:先写……接着写……再写……概括主要内容。(3)标示课文的中心论点,说说列举的几个事例,文中批注。2.结构顺序:要求学生批注写作顺序,根据顺序划分段落。3.写法特点:体会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的作用。4.感知事例:明确课文写了三个故事来证明“科学发现”。(四)课堂小结1.我的收获:(1)我积累的四字成语有________。(2)作者通过这篇课文要说明的观点:______。(3)列举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______。(4)用自已的话说说主要内容。(五)随堂小测1.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无( )有( ) 追根( )( )见( )知( ) 锲而( )( )学习要有________的精神,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六)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书写积累生字新词。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 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主要内容。2.会写“域、惯”等12个生字,积累“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阅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初步理解课文提出的观点。【学习难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说一说什么是真理,如何获得真理?2.作者信息: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1.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在田字格中写下本课生字,并标注拼音:( ) ( )( ) ( )( ) ( )( ) ( )( ) ( )( ) ( )2.解释下面的词语并抄写在田字格中: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3.写下你不懂的词语并在词典查找相关意思:( ):( ):( ):( ):(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文中出现的四字成语有:2.作者通过这篇课文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3.列举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略。姓名:叶永烈主要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国福尔摩斯》《十万个为什么》等。【自主学习】1.课题:《表里的生物》2.体裁:议论文3.略。知识训练【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略。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①波义耳通过紫罗兰遇盐酸变色制成石蕊试纸。②魏格纳从海岸线的凹凸、蚯蚓的分布,提出“大陆漂移学说”。③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推断出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业1.doc.do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业2.doc.do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业3.doc.do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 学案.doc.do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 教案.doc.do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学案.doc.do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教案.do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