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第一框 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第四课,包含两个框题内容,第一框题“时代的主题”和第二框题“挑战与应对”,主要阐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内涵、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现状、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障碍。两个框题的侧重点不同,第一框题侧重于阐述和平与发展问题本身,第二框题侧重于和平与发展问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只有全面深入了解第一框题内容,弄清楚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基本内涵、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第二课时的内容。2、学情分析。学生经过高一历史课的学习以及自己的见闻,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内涵、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教学内容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其他理论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高中生的思维活跃,热衷关注时事热点,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本课设置的“时代之问、时代之辩、时代之思”等议学活动会比较感兴趣。经过前期的学习积累,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素养,能够对探究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思维深度还有所欠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等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适时点拨。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引述有关资料,全面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知识目标:识记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把握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核心素养目标:(1)增强政治认同:通过列举中外实例,在对比中感受生在中国是何其幸运,增强学生对国家制度优势的政治认同。通过观看叙利亚战争的视频,直观感受战争的危害,感悟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虽然和平是时代的主流,但当今世界仍不安宁,局部冲突和战乱依然存在。通过中外横向比较以及对中国发展历史的纵向比较,体悟生在和平发展的时代是何其幸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树立科学精神: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政治等多学科知识,驳斥“国强必霸”的错误言论,深入理解发展是和平的基础,明确发展只是为和平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否有利于和平,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根本上取决于国家奉行的外交政策。通过列举大量丰富的时事,明确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经济越发展对世界和平的贡献越大,从而培养理性思维、树立科学精神,更加坚定我国走的和平发展道路,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3)加强公共参与:通过角色模拟,对中俄视频会晤的相关内容深入剖析,全面把握这一时事热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明确中俄双方的会晤顺应了时代主题,符合中俄双方的共同利益,深刻理解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多方面因素,感悟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角色模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增强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引述有关资料,全面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本课时内容时事热点丰富,课前分小组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和平与发展的时事,教师加以整理归纳,挖掘其中的探究资源,以此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是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采取“活动型”教学方式,围绕“议题”开展学习活动,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的方式,以“从和平发展的中国看时代主题”为议题,设置了三个议学活动“时代之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时代之辩——国强必然称霸?”、“时代之思——世界局势下的大国担当”,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内涵、现状,深刻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培养学生“解释与认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从知识脉络上看教材对相关内容的阐述较为简略,如对“发展是和平的基础”的阐述不够详细、深入,对相关观点可能造成的理解偏差没有强调到位,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发展一定会带来和平。另一方面,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本身比较复杂,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情境能够同时包含这些因素,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此外,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不止教材列出的三点,教学中还应补充完善其他内容。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分成小组,搜集、了解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西方国家对此采取的态度,国内、国际有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时事。2、教师收集整理学生搜集的素材,深入挖掘其中的探究资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感受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素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增添课堂探究动力,师生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二)探究过程:1、议题导入:播放歌曲《万疆》视频,并简要介绍歌曲基本信息。《万疆》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发起的一首国风作品。其是一首由李姝作词,刘颜嘉作曲,李玉刚演唱的歌曲。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何其幸,生于你怀”,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生1:我认同。在世界疫情流行的当下,作为中国国民还能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是何其幸运、何其幸福!生2:我认同。日前河南郑州遭遇百年一遇的巨大洪涝灾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社会各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如鸿星尔克市值3亿捐款5000万、郑州市民免费为救援官兵送饭送水、明星还有直播带货的主播纷纷捐款捐物。南京疫情发生以来,“苏大强”合体,全省十二个市对口支援南京各个区,展现了江苏力量。生3:世界上其他国家疫情严重,尤其是印度,目前死亡人数已经突破400万,疫苗非常紧张。我们免费为国民接种疫苗已达14亿多人次,还向其他急需疫苗的国家捐赠疫苗。教师总结:无论我们遇到什么灾难和困苦,我们都能得到国家的庇护,最终化危为安,这都是因为我们生在和平发展的中国,生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时代的主题”,从和平发展的中国看时代主题。[设计意图]播放歌曲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列举实例印证歌词内容,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中国、生在和平发展的时代是何其幸福,从而引出“时代的主题”以导入新课,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议学活动:议学活动1:时代之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问题情境:播放视频——经典人文地理《叙利亚之痛》学科任务:有人说“这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结合刚才的视频,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生1:战争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千上万人失去生命、流离失所,到处一片废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生2:叙利亚战争表明,当今世界仍不安宁,战争和冲突仍然存在,但这种战争和冲突是局部的、区域性的,二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没有发生,总体来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生3:我认为对于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辩证去看,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战争和贫穷依然存在。以我国为例,我们之所以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根本上得益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教师总结:视频《叙利亚之痛》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共同愿望。二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我们要明确和平与发展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贫穷和饥饿在有些发展中国家还比较普遍。我们生活在和平发展的中国,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对于那些还在饱受战乱之苦、正在挨饿的人们来说,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时代的主题”。[设计意图]观看叙利亚战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危害,感悟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通过中外对比,辩证分析这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学生对我国国家制度、发展道路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议学活动2:时代之辩——国强必然称霸?问题情境:播放中国GDP增长动态图视频。视频显示,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彼时国内生产总值为826亿元。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195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约1000多倍。学科任务:小组合作交流并回答问题。面对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某些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散播“国强必霸”的言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驳斥这一谬论。(提示:可以跨学科、跨模块分析。要求言简意赅、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生1:“国强必霸”是某些西方国家自己的行为逻辑,这些国家在国家强盛以后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这些国家经济越发展,对世界和平的危害越大,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的贡献越大。生2: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说,我们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生3:我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能力与担当。教师总结:“国强不必然称霸”,一个国家是否称霸从根本上说,是由这个国家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如果其他国家都能像我国一样推行和平外交政策,那么,这些国家经济越发展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所以,发展只是为维护和平奠定物质基础,发展不必然有利于和平。[设计意图] 让学生驳斥错误观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驳斥错误言论,需要学生综合调运历史、地理、政治等多学科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调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更加坚定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议学活动3:时代之思——世界局势下的大国担当问题情境:展示“中俄首脑视频会晤”的图片新闻,中俄双方决定延期《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学科任务:中俄会晤后,我国外交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你就中俄双方的这次会晤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将学生分成中外记者两个小组,由班级推选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生1:(扮演外国记者)请问中俄双方为什么要决定延期《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一决定有何影响?生2:(扮演外交部发言人)中俄双方决定延期《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中俄双方的共同利益。中俄两国因历史地理因素,早就形成了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俄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国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延期《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生3:(扮演中国记者)前不久,美俄双方领导人也举行了会晤,这两次会晤传递哪些信号,对中、俄、美三国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生4:(扮演外交部发言人)美俄双方会晤已经结束,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拜登总统企图联合俄罗斯共同对抗中国,但中俄之间友好合作的关系不会动摇。中俄决定延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可以确保中俄间有一个平稳关系,共同对抗西方。中俄双方经济上互助,可以减少西方经济压制影响,以此为基础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两次会晤表明,未来中俄美三国之间更加相互制衡,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教师总结:在当今时代主题下,中俄双方的会晤,彰显了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中俄双方延期《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一决定,不仅对中俄双方有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谈判和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等等,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明确,除了教材列举的这几点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如二次世界大战的危害,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也使各个国家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等等,我们要全面把握这一问题。[设计意图]将时事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识,深入理解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在角色模拟中,感受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3、议学总结:(再次回放歌曲《万疆》视频),展示歌词“难同当福共享挺立起了脊梁,吾国万疆以仁爱,千年不变的信仰”。教师总结:学习本节课内容,再此欣赏这首歌曲,看似朴素平和的词句,字字直戳心底,自有千钧之力。“难同当福共享,挺立起了脊梁”,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吾国万疆以仁爱,千年不变的信仰”,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国从未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我们将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经历了岁月变迁,悲喜沧桑,华夏大地仍于霞光中绽放出耀眼光芒。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生在和平发展的中国,我们何其幸运!生在和平发展的时代,我们何其幸福!习主席的讲话充分说明,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也应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播放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音频,在习主席讲话中结束本课教学)[设计意图]与课堂导入前后呼应,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深刻领悟歌曲的意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回扣本课主题。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坚信党领导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附:板书设计: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是和平的基础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