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六课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北宋建立的背景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建立者:时间:都城:事件:赵匡胤(宋太祖)960年东京(开封)(开封=东京=汴京=汴梁)(一)、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二)、北宋的统一1、统一方针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先南后北”的策略,先后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宋宋960年2、统一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从这两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北宋的统一有什么特点?3、特点:北宋消除南方割据政权,但并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出现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看图学史(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皇上你为何睡不安宁呢?”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杯酒释兵权”雪夜访普图太祖-赵匡胤丞相-赵普宋太祖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材料研读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权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将领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强化中央集权措施军队驻防地C军队驻防地A军队驻防地B秦朝三公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中央权力分配(2)行政上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强化中央集权措施:中央上①分化事权,削弱宰相权利(设副相)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宋代汉—唐(2)行政权(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强化中央集权措施: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为防止知州权利过大难以控制,实行三年一换制度③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利。地方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强化中央集权措施:(3)财政权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积极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消极影响: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员冗滥,财政支出庞大。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唐朝武将宋代文臣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谚语读漫画思考问题:在北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重文轻武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措施: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知识拓展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材料一: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材料二: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武举人数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图说历史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1万1. 7万2. 4万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图说历史91万126万北宋禁军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116万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图说历史二、重文轻武的政策3、影响(结合P30相关事实)①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②导致办事效率低下;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冗官、冗费、冗员)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积极影响:消极影响:重文轻武著名历史学家、《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先生就曾经惋惜地说道:如果( ?)变法成功,可以把中国历史一口气提前1000年。无独有偶,美国罗斯福新政参照了( ?)变法,大获成功,使美国摆脱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变法吗?知识拓展1、背景:①政治危机: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②财政危机:战败赔款、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③社会危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王安石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时间:3、人物:4、目的:宋神宗王安石5、措施:三、王安石变法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6、成效:三、王安石变法材料一:(改革后)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文献通考》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7、结果:三、王安石变法变法派内部分裂,保守派强烈反对。保守派人才济济,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1085年,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司马光王安石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课后活动本课小结北宋的政治建立集权文治变法——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控军权削相权控地方——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三年换防——多人、多机构兵:收精兵钱:取消收税特权、设转运使权: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重文轻武——重用文官、发展科举——武将权力受限——王安石变法目标:富国强兵结局:最终失败强干弱枝图说历史【我眼中的北宋】政治:北宋实行文人治国。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宋朝苛捐杂税众多,农民起义不断,但从未出现过地方割据的内乱,在历史上延续了300多年。经济:北宋经济发展迅猛,无论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北宋政府国库异常空虚,到后期甚至入不敷出,只能加强剥削。文化: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中国历史很多重大发明都出现在北宋。文学艺术方面,北宋更是名人辈出,登峰造极。军事:北宋时期军队数量为历朝之最,最高时突破百万。但与少数民族对抗过程中,北宋长期处于劣势,不断求和、缴纳岁币。【我眼中的北宋】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镜头四拓展提升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学完了本课,你会如何评价北宋的政治?拓展提升课堂检测1.(2021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政权的是A.朱温 B.赵国胤 C.元昊 D.赵构2.(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A.纸上谈兵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BC3.(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北宋初期,宋太祖把原来由武人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宋太宗时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体现北宋的政治特点是A.无为而治 B.外重内轻 C.君弱臣强 D.重文轻武D课堂检测4.(2021年成都中考真题)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1.mp4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0000.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