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你心目中的英雄木 兰 诗北朝民歌郭茂倩(1041—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自幼受诗礼熏陶,熟知音律,善篆隶,才气非凡,对诗歌兴趣极浓厚,以编纂《乐府诗集》百卷扬名后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书中《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后人合称“乐府双璧”。作者简介《乐府诗集》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1、语言朴实自然。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素,叙事同抒情结合,感情真摰动人。2、押韵灵活。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3、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声情毕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4、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5、排偶句。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6、回环往复,音韵和谐。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回环往复,形象鲜明,音韵和谐,文字活泼,正是民歌的本色。这首诗与北魏与柔然之间所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柔然,四世纪中,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经常骚扰北魏。据历史记载,从公元407年到493年的80多年间,双方发生的大战役就有15次之多。北魏因此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后来又灭夏国,灭“北燕”,灭“北凉”,结束了从304年开始的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大乱,中国北部重新统一。这次战争是进步的,符合人民的愿望。诗中的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敌人凯旋还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人民的传颂和赞扬。唧唧( ) 机杼( ) 军帖( ) 可汗( )鞍鞯( ) 辔头( ) 鸣溅溅( )鸣啾啾( )燕山( ) 胡骑( ) 戎机( ) 朔气( )金柝( ) 扶将( )阿姊( ) 磨刀霍霍( )红妆( )策勋( ) 十二转( )著( )我旧时裳( ) 傍地( )jīzhùtiěkè hánjiānpèijiānjiūyānjìrónɡshuòtuòjiāngzǐhuòzhuāngbàngzhuǎnzhuóchángxūn基础知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朗读课文听读课文朗读指导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二一二”节拍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二三” 节拍木兰/当户/织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二二一”节拍朗读课文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 /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朗读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织布机发出的声音疏通文意叹息声对着门又但当涉猎卿今当涂掌事木兰当户织(对着)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应当)(掌管,主持)只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军中的文书表示很多,不是确指父亲买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疏通文意愿意为了省略句思念想的是什么古今异义复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集市早晨辞别互文:木兰到各处集市备办鞍马等战具。疏通文意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一词多义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买)(集市)互文,排比(推托)(辞别)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争越过北方铠甲疏通文意互文互文:将士们身经百战,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记功有余疏通文意问(木兰)想要什么希望赶马快跑年与时驰愿驰千里足一词多义(疾行)(赶马快跑)顶真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愿意)(希望)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外城扶持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同“贴”穿疏通文意互文: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昨夜见军贴对镜帖花黄一词多义(文书)(同“贴”)古今异义全,都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动弹眯着眼靠近、临近疏通文意跑怎么古今异义复沓又叫“复唱”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的效果。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发,说的是一件事。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同“贴”归纳总结二、古今异义2.卷卷有爷名古:父亲 今:爷爷3.出郭相扶将古: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1.木兰当户织古:门 今: 人家、门第4.双兔傍地走古:跑 今:行走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买集市三、一词多义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愿意希望愿驰千里足年与时驰赶马快跑疾行,指迅速逝去归纳总结但当涉猎卿今当涂掌事木兰当户织应当掌管,主持旦辞爷娘去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别推托对着归纳总结四、特殊句式省略句愿为市鞍马归纳总结请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替父从军亲人团聚讴歌英雄停机叹息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辞官还乡整体感知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内容探究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清)沈德潜《古诗源》事奇语奇内容探究事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功劳大,赏赐多内容探究语奇请自选语句,从句式、修辞、音韵等方面体会诗歌的魅力。运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写花木兰从军前的准备忙碌而井然有序,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写出了战事的紧迫,表现了木兰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内容探究语奇运用复沓和长短句相间的手法,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离家越远思亲越切。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和心情的急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内容探究语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身跨战马,矫健雄姿,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英雄气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内容探究语奇这两句运用景物描写(对偶),描写了边塞夜景。生动形象的写出战地生活艰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内容探究语奇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衬托了木兰的英勇、机智、善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内容探究语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木兰回家时家人忙碌的情景,烘托了家中的欢乐气氛。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内容探究语奇运用了排比、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表现了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内容探究语奇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内容探究语奇内容探究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比较阅读,领悟木兰魅力内容探究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水浒传》第27回比较阅读,领悟木兰魅力内容探究人奇阿爷无大儿……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爱国,孝顺,勇担重任准备有条不紊——果敢、迅速的行动请结合本文,分析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征途漫长,战争残酷,战地生活艰苦——勇敢、坚毅英雄气概内容探究人奇唧唧复唧唧……唯闻女叹息流水鸣溅溅,胡骑鸣啾啾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埋头织布——勤劳、忧国忧民、孝顺踏上征途——思亲念家,关爱父母请结合本文,分析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屡建奇功,拒绝高官厚禄——不求名利、热爱亲人内容探究人奇开我东阁门……对镜帖花黄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装束的喜爱,表现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请结合本文,分析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女儿情态出门看火伴……不知木兰是女郎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反衬木兰的得意与自豪——机智、谨慎花木兰的形象特点: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勤孝忠勇智女儿情态英雄气概详略好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性格的颂扬,所要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整体感知《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辞高官,返回家园。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是人民理想的化身,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显得尤为可贵。课堂小结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说说你知道的其他巾帼英雄,与同学们交流。拓展延伸【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拓展延伸【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秋瑾】近代革命家、作家。浙江绍兴人,别号鉴湖女侠。生于福建,曾随父旅居台湾、湖南。庚子事变之后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加入同盟会,成为激进的革命活动家。后参与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7月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容就义。1913年,孙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题赠"巾帼英雄"匾额。木兰诗出征参战→历尽艰辛,转战沙场代父从军交代身份,揭示忧虑说明原因,决心应征积极准备,踏上征途辞官归乡谢辞高官,功成身退喜归故里,重著旧裳以兔为喻,解释原因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机敏活泼不慕名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