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化学 课题溶解度师生互动时间 设计人丁 浩 班级九⑴、⑵ 序号2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2.认识溶解度曲线。 3.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认识溶解度曲线,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教学难点 溶解度曲线教学(具)准 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时间分配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课: 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我们如何比较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3分钟 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思考预习案: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 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2、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它的含义是 。3、溶解度曲线是 随 变化的曲线,应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 时的溶解度。 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时间分配学生活动预习案:4、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 和一定 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 时的 。5、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随温度的升高而 。 学生预习,独立完成。探究案溶解度讨论: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用的水都是20 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2、展示:学生展示讨论结果。3、设问: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4、阅读:学生阅读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5、强调: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要点: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里;③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克。6、问题: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是什么?7、阅读:学生阅读教材资料“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二.溶解度曲线1、活动:绘制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教材表9-1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2、观察: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各物质的溶解度有何特点?3、活动:从溶解度曲线上查找几种物质在20℃时和80℃时的溶解度。 30分钟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时间分配学生活动探究案: 4、问题:溶解度曲线上两条曲线的交点有何意义? 三.气体的溶解度 1、阅读:学生阅读气体溶解度的含义。 2、讨论: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3、联系:养鱼池的增氧。本节小结: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的溶解度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总结 检测案: 1、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叙述必须指明 ( )①温度 ②100g溶剂 ③100g水 ④溶液已饱和 ⑤溶质已溶解的质量 ⑥溶液的质量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2、下列方法能够增大KNO3溶解度的是 ( ) A.增加溶质 B.升高温度 C.增加溶剂 D.降低温度 3、10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180g,在100℃硝酸钠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比正确的是 ( ) A.溶质:溶剂=9:14 B.溶质:溶液=5:14 C.溶剂:溶液=14:5 D.溶质:溶剂:溶液=9:5:14 4、下列措施一定能使熟石灰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 ) 8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时间分配学生活动检测案A.增加水的质量 B.降低温度 C.增加熟石灰的质量 D.升高温度 5、在30℃时,50克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克,在6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克,则 (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6、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硝酸钾溶液100克、200克,若各蒸发5克水,再恢复到20℃后,两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 (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 畅谈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本节课你还有哪些困惑:课后反思 课后作业一类:精练21页9题22页2题23页7题二类:23页8题板书设计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