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的定义,了解人类特有的信息有哪三种。(2)、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发现这些工具的优缺点。(3)、通过实验了解电报机与接收机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看网了解信息传播过程和传播工具的发展。(2)、通过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制作能力和思考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敢于否定权威和阐述自己新见解的精神。(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四、教学难点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一些例子来说明信息无处不在,放映图像(学生上课举手、汽车转向灯亮、电话铃声响、电视广告等)师:我们学校有许多名学生,为什么刚才所有的学生都不约而同的一起进入教室呢? 学生回答:因为上课铃响了,上课时间到了。教师继续讲解:对,刚才的铃声就是在向我们传达上课时间到了,同学老师都应当回到教室上课的信息,其实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是怎么传播的。(二)讲授新课一、信息及信息传播问: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你所获得的信息吗?动物们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启发学生回答诸如见面问候,红绿灯,鸡鸣狗吠等,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问:那什么叫信息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0“信息快递”回。教师板书: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讲:任何信息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体现出它的实际意义。问:你知道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蚂蚁呢?老师启发学生讨论回答出:蜜蜂是通过不同姿势的飞舞,蚂蚁是靠它那灵敏的触角来传递信息的。问:人类又是怎能样来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讨论,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语言、手势、表情、颜色、符号、图像等。讲:而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有的信息有三种:语言、符号、图像(板书)。讲: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 引导学生观看五幅图片并讲解每一次的作用: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由于人脑容易遗忘事情,一旦遗忘,信息就取不出来了。为了长期存储信息,如记数、记事等,就要创造一些符号代表语言,经过多少年代的发展,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并固定了下来。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与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磁波的应用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二、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问: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实际意义呢?生:不是的。问:那怎么才能让信息有实际意义呢? 学生讨论后得:信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意义。进一步追问:同学们知道早期人类是如何传传递信息的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1图 17-2的四幅图,说出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传播信息的工具?回答: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再介绍一些早期的传播工具:海军用的手旗、灯光、擂鼓、鸣金等。 让学生阅读课本P64“生活、物理、社会”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三、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设计要求: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分别在自己一方按下开关时,对方一侧的电灯就会发光。指导学生看图17-6,先把它改画成电路图。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是一个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这个图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能,学生分组活动。参照课本上的莫尔斯电码指导学生发“电报”,等学生发完后问:这种有线电报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问:请设想一下应该怎样传播信息才更加合理(三)重难点精讲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信息与信息传播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六、板书设计信息与信息传播1、信息与信息传播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有的信息有三种:语言、符号、图像。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信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意义。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3、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七、作业布置1、同步练习册2、预习下节到学案八、教学反思通过信息与信息传播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以及信息的传播。之前我先要求学生预习并补充课本上的信息与信息传播的有关知识,上课时让学生展示。上课时我就告诉他们如果表现好的,学生还上网搜索了图片,视频,小故事等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学生从来没有这样兴奋过。这一节课也让我感到原来物理课也能如此有魅力。其实我明白真正的原因是以往我们都没有让孩子去说去操作,动手实验,去上网,学生就会觉得乏味,只是听着那些似懂非懂的科学道理及科学概念,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去切身的体会,一会儿就忘光了。因而我体会到要使物理课上得有效,应多动手,多观察,多实验,有切实的体验。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瑕疵,或者有的地方设计的还不够完美,但是学生的反响还不错,学习的情绪很高。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去,让我们的学生学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把我们的学生向热爱学习、发现学习、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