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试题
理科化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内容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潮汐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2.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
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①4P(白磷,s)+5O2(g)===2P2O5(s) ΔH=-a kJ/mol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
A.ab D.无法确定
4.在2A + B 3C + 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B(g) 2C(g),
在温度为T1和T2时,产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21世纪教育网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6.1mol CO2和2mol H2的混合气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可建立下列平衡:CO2+H2CO+H2O,此时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是0.6mol,若在相同条件下将H2改为4mol,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
A、0.4mol B、0.6mol C、0.9mol D、1.2mol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不一定会破环平衡状态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状态
C.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停止
D.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总是向正方向移动
8.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正反应放热)。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21世纪教育网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4分)
9.(12分)根据下列叙述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常温常压下,0.5molCH4在O2中完全燃烧,放出445.16kJ的热量,写出表示CH4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是1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0.(17分) 在化学反应中,能引发化学反应的分子间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这些分子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右图,然后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1)图中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2)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II)与实线(I)相比,改变的条件是 ,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原因是 。
(3)已知 C(s) + O2(g)= CO2(g);ΔH=-393.5 kJ/mol
CO(g) + O2(g)=CO2(g);ΔH=-283.0 kJ/mol
请写出C(s)与O2(g)反应生成CO(g)的热化学方程式 。
11.(22分)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
c3 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
(5)四组实验中,平衡常数大小关系K1 K2 K3 K4(填>、=、<)。
21世纪教育网
12.(13分) 将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
CH4(g)+H2O(g) CO(g)+3H2(g),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
21世纪教育网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试题
化学答案
一、客观题:1~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7~8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C
B
D
C
AB
BC
二、主观题:
9.(12分)
(1)CH4(g)+ 2O2(g)= CO2(g)+ 2H2O(l);ΔH=-890.32 kJ/mol (4分)
(2)S(s)+ O2(g)= SO2(g);ΔH=-296.8 kJ/mol (4分)
(3)N2(s)+ 3H2(g)= 2NH3(g);ΔH=-92 kJ/mol (4分)
10.(17分)
(1)放热 (3分)
(2)催化剂 (3分) 无/没影响(3分) 21世纪教育网
反应热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始态有关/催化剂只改变活化能(4分)
(3)C(s)+ O2(g)=CO(g)的ΔH=-110.5 kJ/mol (4分)
11.(22分)
(1)0.013 (4分)
(2)1.0 (2分)
(3) >(2分) > (2分)21世纪教育网
(4)吸热(2分)升温,A平衡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向吸热。(4分)
(5)= (2分)= (2分) <(2分)
12. (13分)21世纪教育网
CH4(g)+H2O(g)CO(g)+3H2(g)
c0 a a 0 0 21世纪教育网
△c 0.10 0.10 0.10 0.30
ct a-0.10 a-0.10 0.10 0.30(列对3步式,4分)
由平衡常数表达式:0.10×0.303/(a-0.10)2=27(3分)
解之得:a=0.11 (3分)
平衡转化率:0.10/0.11=91% (3分)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
文科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部分,共4页,全卷二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用时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2.右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6.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7.隋唐时代开始实行的科举制是一种较为完备的选官制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假如你是盛唐学子,想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你需要准备的书籍有( )
A.《道德经》 B.《四书章句集注》
C.《春秋》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名论,均以( )
A.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B.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C.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D.研究天人关系为出发点
9.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蔚然大宗 B. 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发展 D.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10.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D.宇宙便是吾心
11.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 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
A.经世致用思想 B.自由平等思想 C.唯物辩证思想 D.民主法治思想
1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黄宗羲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14、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存天理,灭人欲
C.主张“致良知” D.提出“工商皆本”
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17.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21世纪教育网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泰格拉
18、“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
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
19.“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下列表述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肯定人的价值,崇尚理性与科学B.提出对未来社会的一整套政治构想
C.对天主教会腐朽进行猛烈地抨击D.提倡自由平等,主张发展个性
20.据说罗马城内有个“圣梯”,凡人攀爬一番,就可赦罪。路德爬到中间便退了下来,人问其故,他答道:“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不在于表面礼仪”。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路德认为人得救与否不能靠善功、圣礼
B.路德认为人得救与否关键在“人”本身而不在“神”
C.路德认为攀爬圣梯是表面礼仪,应到教堂找神父悔改才能得救
D.“信仰得救”是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21.合肥某高三同学在课外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遇到了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x x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x x”必定是 ( )
A .知识 B.信仰 C.理性 D.权利
22、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过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其中,贯穿始终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种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禁欲主义 C.享受主义 D.民族主义
23.很多游人在法国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恰当的是 ( )
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B.“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D.“你所作的《神曲》,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24.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题52分)
25.(29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一一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4分)
(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以文艺复兴时期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4分)
(3)孟德斯炮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蓝图?(6分)
(4)结合近代美国(或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上述主张的?(5分)
(5)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8分)
26.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共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4分)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2)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史实说明宋朝的科技“已呈巅峰状态”。(3分)
材料三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6分)
材料四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8分)21世纪教育网
(5)从古代科技发展中,你觉得对振兴现代科技有何启示?(2分)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
文科历史答案
1-5:ABABB 6-10:ACACD 11-15:BABDD 16-20:AAABC 21-24:CADB
25.29分
(1)普罗泰戈拉(普罗塔戈拉);他的学说强调了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重要标志。(4分)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分)举例:《十日谈》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讴歌人性的思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4分)(答出其他作品也可。)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学说;卢梭(《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建立共和国。(6分)
(4)美国资产阶级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共5分。答出美国或中国其中之一即可。)
(5)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倡导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8分)
26.23分21世纪教育网
(1)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2分)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任一点即可得2分)
(2)说明: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使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3分)21世纪教育网
(3)标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2分)条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
(4)政治:明清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文化专制、“闭关”政策)(2分)
经济:明清自然经济占主导,限制了生产力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动力(2分)
思想:“重道轻器”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科技发展(2分)
自身:科技结构本身的缺陷(实用性、经验性)(2分)
(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5)启示: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政府要高度重视,创建良好的学术氛围。(任一点即可得2分)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
地理(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全卷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的相关的区域内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合理描述区域特征的是
A.区域是自然形成的而非人为划分的
B.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但是没有明确的边界
C.所有的区域之间都有严格的界线,例如省份的划分
D.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建设了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右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2年 10月29日飓风“桑迪”席卷美国东岸,并引发了洪水。纽约政府相关部门展开了一系列救援行动。据此回答:
4.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鱼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温和多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6.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劳动力数量的不断减少 D.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约有5万平方千米。据统计,这些沙漠化土地有85%是由于滥垦、滥牧与滥伐森林所造成的;10%是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中破坏林草所造成的; 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回答7-10题。
7.我国沙漠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 ( )
A.华南、华北和西北地区 B.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
C.华北、西北和中南地区 D.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8.近几十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成因是 21世纪教育网 ( )
A.由于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所致 B.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
C.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 D.由于大面积的污染所致
9.面对土地的沙漠化,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 )
A.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兴修防护林
B.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草场轮牧制度
C.草原地区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D.在沙漠化地区兴修水利,发展粮食生产,向沙漠进军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右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10题。
10.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A.A→B→C B.B→C→A
C.B→A→C D. C→A→B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1-12题。
1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21世纪教育网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回答13-14题。
13.上图是“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14.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读X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第15题。
耕地
草地
荒地
林地
其他
1980年
55.0%
4.9%
15.4%
19.8%
4.9%
2010年
40.2%
6.2%
1.3%
44.1%
8.2%
15. 该表表明1980~2010年X河流域
A.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B.径流季节变化变大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层变薄
16.随着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青睐,淮河沿岸地区某村民组在本村稻田里,采用“稻鸭共作”新型稻田种养模式,水稻和鸭子实现双丰收。下列有关“稻鸭共作”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 ④可以在全国大城市郊区推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18.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21世纪教育网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9—20题。
19.该地区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是因为
具有( )
A.光热资源优势
B.交通优势
C.土地资源优势
D.劳动力优势
20.该地区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控制人口增长 D.改良土壤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至此我国共有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六个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有多个国家与之接壤。图12为我国六大经济特区分布图。
材料二:图13a:新疆南部(南疆)地区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
图13b:海南岛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
图13c:13a图中M古城遗址附近古河床沉积物剖面图。四个时期古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的排列特点是:②>④>③>①
(1)喀什经济特区位于我国的 (省),同其他经济特区相比,在海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该省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气候。(6分)
(2)由材料一可知,近年来喀什经济特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是
。(4分)21世纪教育网
(3)根据材料二,古河床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图13c)可以推测M古城地区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期是 (填序号),目前,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10分)
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峡河段,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库之一。三峡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处,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 2003年开始通航,首期发电于2009年全部竣工。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助于稳定的农业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平原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下表是有关两个商品粮基地的数据对比: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
太湖平原
总人口(万人)
256
1196
农业人口(万人)
238
1062
耕地(万公顷)
113
90.5
粮食总产量(万吨)
769
7405
粮食耕地(万公顷)
180
630
人均粮食(千克)
688
529
粮食产量(千克/公顷)
2385
8445
农业人口耕地占有量(公顷/人)
0.33
0.09
稳产高产农田比重(%)
3
68
积温(℃)
200—2500
5000
无霜期(日)
125
225
年降水量(mm)
450
1650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有______、 等(4分)。
(2)试根据材料一分析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可知两大商品粮基地中,水热条件较好的是 ,其气候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6分)
(4)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太湖平原耕地面积比三江平原小,但粮食总产量是三江平原的近十倍的原因。(6分)
21世纪教育网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
地理(文综)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CCA 6-10 DDCDD 11-15 CABCC 16-20 BDACB
二、综合题21世纪教育网
20.
(1)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分);深居内陆(2分);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
(2)边境线长;邻国多(4分)21世纪教育网
(3)②时期(2分);土地荒(沙)漠化(2分),
合理利用水资源;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控制人口增长等(答案合理酌情给分)(6分)。
21世纪教育网
21.
(1)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旅游等(任意两个答案得4分)(4分);
(2)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长江流域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4分)
(3)太湖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6分)
(4)太湖平原水热条件好(2分)稳产高产农田比重高(2分)一年可以耕种两次(2分)
21世纪教育网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级试题
政治(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全卷三大题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云南丽江故城 ②四川九寨沟风景区
③学生会举办演讲会、辩论会 ④小明参加村委会选举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③④
2. (2011·汕头模拟)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兔”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 )
①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2011·长沙模拟)有种说法是“十个福建人,一人念‘茶经’”。这其中,安溪乌龙茶功不可没,“中国茶都”就是对它们最好的赞赏。实践表明,利用茶都优势,发展茶文化旅游,把茶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和谐与进步。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茶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茶文化提升了文化品味,决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 (2011·温州模拟)2010年12月7日,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山西13家文化企业找到合作伙伴,签订合作项目,签约总额达15亿元。这表明( )
A. 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文化生产力在现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D.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5、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物质力量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以“推动网络媒体新跨越 促进网络文化大繁荣”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11月21日在武汉隆重开幕。回答6题。
6.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5亿,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互联网
①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②以有形强制的方式影响人们生活
③对经济政治和个人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催生了新的传播方式和产业形态
A.①② ????? ? B.③④ ?????? ?C.②③ ???? ? D.①④
7.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A.①② ????? ? B.③④ ?? ???? ?C.②③ ? ????? D.①④
8、 (2011·中山模拟)2011年1月20日,在胡锦涛访美期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播放,引起美国热烈反响。这表明( )
A.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 文化发展决定社会发展
C. 文化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9.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应该保护和弘扬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从一个侧面表现了( )
A.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B.不同的文化对个人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1.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
A.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12.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没有四大文明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于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的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
13.一年一度秋风尽,又到中秋佳节时。每逢此刻,无论是天南海北,相聚与别离,把酒望月,皎洁的月光无不牵起世人无尽的遐想,浓浓的乡思。甜美的月饼不仅能带来片刻的唇齿快意,也是一盏回味悠长的文化清茶。这说明(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每个人都不能回避传统文化的影响
C.传统文化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D.庆祝民族节日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制度 ③科学技术 ④思想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 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
①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
④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展示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6.以下分别是2002年釜山亚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大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先进文化具有时代性
17.下列哪种传统文化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传统习俗 ?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8.“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19、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0.?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21、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这主要体现了
①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是中华文化生态观的重要理念
③文化多样性就是指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2.“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看,强调了( )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D.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23.由女建筑师珍妮·甘领导的建筑事务所为芝加哥设计的82层“水楼”(Aqua)建成,这是迄今为止由女性建筑师领导的事务所设计的最高建筑物。这幢外表呈现波浪形的建筑物,带来了摩天楼设计的新方式,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摩天楼的设计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4.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文化部已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文化系统第一个人才发展规划。国家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是基于( )
A.先进文化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C.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D.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25、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这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②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趋同
③尊重文化多样,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
④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不同文化实现共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27.著名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8.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
A.具有差异性 B.具有包容性 C.具有民族性 D.具有地域性
29.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外在特征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 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睦相处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
30、(2010年广东高考)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20分)
材料一:近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年 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1680
1921
2270
2151
2524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
6.5
6.2
6.4
5.6
5.6
注:国际上对“支柱产业”的界定,一般是指产业增加值占GDP总值5%以上的产业。
材料二:2010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1)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会对人产生重大影响,请问“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何特点?(4分)
(2)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关知识,说明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性。(16分)
21世纪教育网
32、(20分)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随着社会的发展,谈谈你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4分)
21世纪教育网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6分)
21世纪教育网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级试题
政治(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D
C
C
D
C
A
B
C
B
C
A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D
B
B
B
D
C
B
A
D
D
C
C
31、答案
(1)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4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设文化强省有利于促进广东和谐发展。(4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文化强省有利于促进广东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文化强省有利于提高广东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4分)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化强省有利于促进广东人民的素质全面提高。(4分)
21世纪教育网
32、(1)①取其精华,去取糟粕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2)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明清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16分)
广东二师附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文科数学(问卷)
说明:1、本试卷共20题,共6页,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在答卷前,请填写好装订线内姓名、学号等栏目。
3、请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满分50分)
1、已知全集U={0,1,2,3,4},M={0,1,2},N={2,3},则( )
A.{ 3 } B.{ 2 } C.{ 2,3,4 } D.{0,1,2,3,4}
2、函数的定义域是 ( )
A.[0,) B.(0,) C. D.
x
0
1
2
3
y
1
3
5
7
3、已知x,y之间的一组数据如下表,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必经过点( )
A.(2,2) B.(1.5,0)
C.(1.5,4) D.(1,2)
4、先后抛3枚均匀的硬币,至少出现一次正面的概率为( )
A. B. C. D.
5、“”是“”的( )21世纪教育网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给出系列函数①,②,③,④,其中是偶函数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右边的框图的功能是计算表达式的值,
则在①、②两处应填入( )
A. B.
C. D.
8、从装有个红球和个?虻目诖?谌稳「銮颍?敲椿コ舛?欢粤⒌牧礁鍪录?牵? )
A.至少有一个?蛴攵际屈球 B.至少有一个?蛴攵际屈球
C.至少有一个?蛴胫辽儆懈龊烨? D.恰有个?蛴肭∮懈鳇球
9、函数在以下哪个区间内一定有零点( )
A. B. C. D.
10、给出以下三个命题:
①若,则或;②在ABC中,若,则;
③在一元二次方程中,若,则方程有实数根。
其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全都是真命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二.填空题 (每小题5分,共4题,满分20分)
11、命题“”的否定为 ;
12、为了了解某地区高三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查了该地区100名年龄为17.5岁~18岁的男生体重(kg),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根据上图可得这100名学生中体重在的学生人数是
13、已知函数 则满足的值为 。
14、一射手对同一目标独立地进行4次射击,已知至少命中一次的概率为,则此射手的命中率是
三.填空题 (共6题,满分80分)
15、(12分)对甲、乙的学习成绩进行抽样分析,各抽门功课,得到的观测值如下:
问:甲、乙谁的平均成绩最好?谁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
21世纪教育网
16、(12分)已知命题:关于的方程无实数解;命题:函数是增函数,若为真,为假,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7、(14分)某连锁经营公司所属5个零售店某月的销售额和利润额资料如下表
商店名称
A
B
C
D
E
E
销售额x(千万元)
3
5
6
7
9
9
利润额y(百万元)
2
3
3
4
5
画出散点图.观察散点图,说明两个变量有怎样的相关性。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利润额y对销售额x的回归直线方程.
当销售额为4(千万元)时,估计利润额的大小.
参考公式:回归直线的方程是:,
其中对应的回归估计值.
分组
频数
频率
20.5~22.5
22.5~24.5
24.5~26.5
26.5~28.5
28.5~30.5
合计
18、(14分)在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32支球队中,随机抽取20名队员,调查其年龄为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填写下面的频率分布表;
(2)并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现在要在这20名队员中,年龄符合20至24岁的,再选取2名队员参加访谈,求这2名队员年龄是23或24岁的概率。
19、(14分)已知关于的方程
若是从0,1,2,3四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是从0,1,2三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若是从区间中任取的一个数,是从区间中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20、(14分)已知是实数,函数,如果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求的取值范围。
广东二师附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文科数学(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答案填涂在答题卡)21世纪教育网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得分
11 12
13 14
三、解答题(共80分)
广东二师附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文科数学答案
1-5 ADCDA 6-10 BCDBB
11、 12、40 13、2或3 14、
15、解: ……2分
…21世纪教育网…4分
21世纪教育网……8分
…………10分
∵ …………11分
∴ 甲的平均成绩较好,乙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 …………12分
16、解:由于关于的方程无解
故………………………………………………3分
又因为是增函数,所以………………6分
又由于为真,为假,可知和一真一假……………………7分
(1)若真假,则……………………………9分
(2)若假真,则……………………………11分
综上可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12分
17.解:(1)略……………3分
(五个点中,有错的,不能得2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的,至少得1分)
两个变量符合正相关 ……………4分
(2)设回归直线的方程是:,
……………6分
∴
……………10分
∴y对销售额x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12分
(3)当销售额为4(千万元)时,利润额为:
=2.4(百万元) …21世纪教育网……14分
分组
频数
频率
20.5~22.5
2
0.1
22.5~24.5
3
0.15
24.5~26.5
8
0.4
26.5~28.5
4
0.2
28.5~30.5
3
0.15
合计
20
1
18解: (1)
……3分
(2)
……7分
(3)年龄符合20至24岁的队员共有5人,设20至22岁的队员为1、2,22至24岁的队员为a、b、c,再选取2名队员参加访谈可能出现的结果有20种,分别为:
y
x
1
2
a
b
c
1
(1,2)
(1,a)
(1,b)
(1,c)
2
(2,1)
(2,a)
(2,b)
(2,c)
a
(a,1)
(a,2)
(a,b)
(a,c)
b
(b,1)
(b,2)
(b,a)
(b,c)
c
(c,1)
(c,2)
(c,a)
(c,b)
………………10分
设事件A为“被抽取的2名队员年龄是23或24岁”,则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有6个,分别为:
(b,a)、(c,a)、(a,b)、(c,b)、(a,c)、(b,c)……12分
…………………………………………………13分
答:被抽取的2名队员年龄是23或24岁的概率为 ………14分
19、解:设事件A为“方程有实根”,当时,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为,即 ……………2分
(1)基本事件共12个:(0,0),(0,1),(0,2),(1,0),(1,1),(1,2),(2,0),(2,1),(2,2),(3,0),(3,1),(3,2),
其中第一个数表示a的取值,第二个数表示b的取值 ……………4分
事件A中包括9个基本事件, …21世纪教育网……6分
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8分
(2)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 …………9分
构成事件A的区域为, …… …10分
如图为阴影部分: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12分
………14分
21世纪教育网
20、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试题
高二理科数学
第Ⅰ卷(问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满分50分)
1.下列命题既是全称命题又是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所有的二次函数都有零点;②;③有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A.0 B. 1 C. 2 D. 3
2、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解机动车驾驶员(简称驾驶员)对某新法规的知晓情况,对甲、乙、丙、丁四个社区做分层抽样调查。假设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为,其中甲社区有驾驶员96人。若在甲、乙、丙、丁四个社区抽取驾驶员的人数分别为12,21,25,43,则这四个社区驾驶员的总人数为( )
A、101 B、808 C、1212 D、2012
3、已知x,y之间的一组数据如下表,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必经过点( )
A.(2,2) B.(1.5,0) C.(1,2) D.(1.5,4)
x
0
1
2
3
y
1
3
5
7
4、“”是“”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先后抛3枚均匀的硬币,至少出现一次正面的概率为( )
A. B. C. D.
6、焦点在y轴上,且的椭圆标准方程为( )
A、 B、 C、 D、
7.已知椭圆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 则的值为
A. B. C. D.
8、右边的框图的功能是计算表达式的值,
则在①、②两处应填入 ( )
A. B.
C. D.
9、从装有个红球和个?虻目诖?谌稳「銮颍?敲椿コ舛?欢粤⒌牧礁鍪录?牵? )
A.至少有一个?蛴攵际屈球 B.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
C.至少有一个?蛴胫辽儆懈龊烨? D.恰有个?蛴肭∮懈鳇球
10、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为底面的中心,在正方体内随机取一点,则点到点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每小题5分,共4题,满分20分)
11、下图是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则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 __.21世纪教育网
12、方程,表示双曲线,则m的取值范围是 。
13、椭圆的焦点为,点在椭圆上,若,则_________;的大小为__________.
14、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个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下图甲,在样本的20人中,记身高在,的人数依次为、、、.图乙是统计样本中身高在一定范围内的人数的算法流程图,由图甲可知甲、乙两班中平均身高较高的是 班;图乙输出的 .(用数字作答)
图甲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
高二理科数学答卷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题,满分20分)
11、 12、 13、 , 14、 ,
三、解答题 :(共6题,满分80分)
15.(本小题满分12分)在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32支球队中,随机抽取20名队员,调查其年龄为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填写下面的频率分布表
(2)并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据此估计全体队员在哪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分组
频数
频率
20.5~22.5
22.5~24.5
24.5~26.5
26.5~28.5
28.5~30.5
合计
21世纪教育网
16、(本小题满分12分)若命题:“,关于的不等式都成立”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17、(本小题满分14分)设椭圆C: 过点(0,4),离心率为
(Ⅰ)求C的方程; (Ⅱ)求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被C所截线段的中点坐标。
21世纪教育网
18、(本小题满分14分)某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三个兴趣小组,为了对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用分层抽样方法从,,三个兴趣小组的人员中,抽取若干人组成调查小组,有关数据见下表(单位:人)
兴趣小组
小组人数
抽取人数
24
36
3
48
(1)求,的值;
(2)若从,两个兴趣小组抽取的人中选2人作专题发言,求这2人都来自兴趣小组的概率.
21世纪教育网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2,已知的坐标为,过点的直线与轴交与点,过点的直线与轴交与点,且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4,设点是线段的中点,求点的轨迹方程.
20.(本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且经过点,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以线段为直径作圆,圆心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圆与轴相交,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设是圆上的动点,当变化时,求的最大值.
21世纪教育网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理科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BBDAD BCCDB
二、填空题:
11)27 12)(-3,5) 13)2(2分),(3分) 14)乙(2分),18(3分)
三、解答题 :(共6题,满分80分)
15. (本小题满分12分)解: (1)
分组
频数
频率
20.5~22.5
2
0.1
22.5~24.5
3
0.15
24.5~26.5
8
0.4
26.5~28.5
4
0.2
28.5~30.5
3
0.15
合计
20
1
…………5分
(2)
………10分
(3)估计全体队员在24.5~26.5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 ………12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若命题:“,关于的不等式都成立”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解:
当 ………2分
当不等式成立; ………4分
当时,不等式为,对不等式不恒成立; ………6分
当时,有 解得 21世纪教育网…10分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12分
17、(本小题满分14分)设椭圆C: 过点(0,4),离心率为
(Ⅰ)求C的方程; (Ⅱ)求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被C所截线段的中点坐标。
解:(Ⅰ)将(0,4)代入C的方程得?∴b=4 ………2分
又 得即,?∴ ………4分
?∴C的方程为 ………6分
(?Ⅱ)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 ………8分
设直线与C的交点为A,B,将直线方程代入C的方程,
得,即, ………10分
解得,, ………12分
AB的中点坐标, ,即中点为。…14分
18、(本小题满分14分)某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三个兴趣小组,为了对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用分层抽样方法从,,三个兴趣小组的人员中,抽取若干人组成调查小组,有关数据见下表(单位:人)
兴趣小组
小组人数
抽取人数
24
36
3
48
(1)求,的值;
(2)若从,两个兴趣小组抽取的人中选2人作专题发言,求这2人都来自兴趣小组的概率.
解:(1)由题意可得,, …………2分
解得,. …………4分
(2)记从兴趣小组中抽取的2人为,,从兴趣小组中抽取的3人为,,,
…………6分
则从兴趣小组,抽取的5人中选2人作专题发言的基本事件有,,,,,,,,,共10种.
…………10分
设选中的2人都来自兴趣小组的事件为,则包含的基本事件有,,共3种. …………12分
所以.
故选中的2人都来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14分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2,已知的坐标为,过点的直线与轴交与点,过点的直线与轴交与点,且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4,设点是线段的中点,求点的轨迹方程.
解:设, -------1分
则 ---------3分
则有------------5分 21世纪教育网 ----7分
因为 -----------9分
所以 且 ---------13分
故点的轨迹方程为 且 ----------14分
(本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且经过点.直线与 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以线段为直径作圆,圆心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圆与轴相交,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设是圆上的动点,当变化时,求的最大值.
解:(1)依题意得:, -----1分 且经过点
所以 --------3分
即椭圆的方程为. --------4分
(2)由题意知.
, --------5分
所以圆的半径为. ----------6分
因为圆与轴相交,且圆心到轴的距离, ----------7分
所以,
即实数的取值范围. -----------8分
(3)圆的的方程为.
因为点在圆上,所以. -----------9分
因为, ----------10分
故只需求的最大值. -----------11分
(时,等号成立). --------12分
法一:设,则,
当,即,且时,取最大值2. 21世纪教育网 ------14分
二师附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测试 高二理科物理题
第I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答案是对的,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一个以点电荷Q为中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的电场强度都相同
B.公式中的Q是放入电场中的检验电荷的电量
C.公式E=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D.在公式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大小
2.下列哪些做法不是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
A. 印染厂保持适当的湿度
B. 油罐车运油时要装上一条拖地的金属链
C. 在地毯中夹杂0.05mm~0.07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
D. 做静电实验时,实验室要通气,以避免空气中有过多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各种离子
3.右图为点电荷a、b所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为异种电荷,a带电量小于b的带电量
B.a、b为异种电荷,a带电量大于b的带电量
C.a、b为同种电荷,a带电量大于b的带电量
D.a、b为同种电荷,a带电量小于b的带电量
4.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电荷由静止从P点运动到Q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增大
B.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D.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减小
5.真空中甲、乙两个固定的点电荷,相互作用力为F,若甲的带电量变为原来的2倍,乙的带电量变为原来的8倍,要使它们的作用力仍为F,则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 )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6.根据电阻定律,电阻率对于温度一定的某种金属来说,它的电阻率( )
A.跟导线的电阻成正比 B.跟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跟导线的长度成反比 D.由所用金属材料的本身特性决定
7.一个标有“4V 0.7A”的小灯泡,所加的电压U由零逐渐增大到4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在图中符合实际的是( )
8.用电压表检查图示电路中的故障,测得Uad=5.0 V,Ucd=0 V,Ubc=0 V,Uab=5.0 V,则此故障可能是( )
A.L断路
B.R′断路
C.R断路 21世纪教育网
D.S断路
二、双项选择题 (全对6分,漏选3分,错选0分,共30分)
9.一带电量为q的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该点场强大小为E,则下面能正确反映这三者关系的是( )
10.图中是某种静电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电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中央的两侧.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右侧
B.电场力对矿粉做正功
C.带负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
D.带正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小
11. 如右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M、N与一电源相连.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电的小球P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A.电容变大 B.小球向下运动
C.电容变小 D.小球向下运动
12.某电源当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为3.0V,接上8Ω的负载电阻后其路端电压降为2.4V,则可以判定该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分别为( )
A.E=3.0V B.r=2Ω
C.E=2.4V D.r=8Ω
13.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向 b端移动时,正确的说法是
A.伏特表 V的读数减小
B.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
C.安培表A的读数减小
D.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本卷答案做在答卷上
三、实验题(共10分)
14.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Rx(阻值约4 Ω,额定电流约0.5 A);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
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约0.2 Ω);
电流表:A2(量程3 A,内阻约0.05 Ω);
电源:E1(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E2(电动势12 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 Ω);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源应选________(均填器材代号),
③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
四、计算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示意图、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用长L的绝缘细线拴住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线的另一端拴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开始时把小球、线拉到和O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点(线拉直),让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当摆线摆到与水平线成90°角到达B点时,球的速度正好为零.求:
(1)小球带何种电荷(写简单原因)
(2)B、A两点的电势差;
(3)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21世纪教育网
16.如图所示,已知R1=5Ω,R2=6Ω,电动势为6V,内阻1Ω,则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
求:①电流表的读数为多少?
②电压表的读数为多少?
③电阻R2上的电压U2多大?
④电阻R1上消耗的电功率多大?
21世纪教育网
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物理 标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A
C
B
D
B
C
BC
BD
BC
AB
BC
14.(1)读数应为 1.770 mm. ( 1.768-1.772都给分)
②选 A1 、选 E1 (均填器材代号)(每空2分)
③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4分)
四、计算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示意图、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1)因重力使小球加速下落,电场力使小球减速,小球受力向右,所以小球带正电荷。
(3+3分)
(2)据动能定理:mgh-qUAB=0 (3分) 21世纪教育网
B、A两点的电势差; UA= (3分)
(3)在匀强电场的场强: E=U/d (3分)
E= (3分)
16 ①电流表的读数 I==0.5A (5分) 21世纪教育网
②电压表的读数 U=E-Ir=5.5V (4分) 21世纪教育网
③电阻R2上的电压U2 =I R2=3V (4分)
④电阻R1上消耗的电功率P1=I2R1=1.25W (5分)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试题
生物(理科)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全卷三大题3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7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红绿色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 色盲遗传表现为交叉遗传
C 女性色盲所生的儿子必是色盲 D 外孙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外祖父
2.在下列遗传系谱中,能肯定只能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
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是纯合体。请选出“鉴别保存纯合体抗锈病小麦”最佳方案
A 甲×乙 B 甲、乙分别与隐性个体杂交
C 甲×甲、乙×乙 D 甲、乙分别自交后再回交
4.遗传二大基本规律发生在
A 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B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
C 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D 子一代自交,产生子二代时
5.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环境变化
6.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B 花粉粒发育形成的花粉植株是单倍体
C 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是单倍体
D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 B 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C 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 D 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往往同时突变
8.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98%的甲虫死了,约2%的甲虫生存了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
A 有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个体存在 B 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
C 约有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 D 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个体
9.长期接触X线的人群,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主要原因是
A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B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C 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D 生殖细胞发生了基因交换
10.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D.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
1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 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细胞外液
C.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D. 细胞内液
1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内环境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1世纪教育网
13.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不包括下列哪一组成系统
A.神经系统 B.反馈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免疫系统
14.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重吸收 D.抗利尿激素促进尿液形成
15.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 B.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 D.细胞内酶的活性下降
16.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17.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方向的,其根本原因是
A.只有感受器下能感受刺激 B.只有效应器能够接受神经冲动
C.冲动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 D.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18.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淋巴因子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抗体
19.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2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
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21.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2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胰岛素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是相同的 B. DNA连接酶能把两个黏性末端经碱基互补配对后留下的缝隙“缝合” C.通过检测,大肠杆菌中没有胰岛素产生则可判断重组质粒未导入受体菌 D.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胰岛素时,用于转录的模板链是相同的
23.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
A.若X表示B细胞的增殖、分化,则①可代表淋巴因子的作用
B.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代表出生或迁入
C.若X表示血糖,则①②代表的激素有拮抗作用
D.若X表示垂体,则①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②可能代表甲状腺激素
24.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 (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突变,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C.用进废退的结果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的综合作用
25.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
A.24%、72% B.36%、64% C.60%、40% D.57%、43%
26.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阻止了种群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27.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杀死大豆田中单子叶杂草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28.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的①~④的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A.←↑→↑ B.←↑↑→ C.→→↑→ D.→↑←↑
29.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种群特征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种群的出生率
B.生殖隔离的产生,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
C.调查昆虫卵的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直接因素
30.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人体饥饿时会大量分泌胰岛素以维持血糖水平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漏选2分,共16分):
31.下列有关遗传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RNA可以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B.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生物体内每种密码子均对应多种氨基酸
D.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32.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火炬手(身背氧气瓶)携带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奇迹。请从人体体温调节角度分析下列符合当时火炬手的体温调节状况的是
A.皮肤血管血流量上升 B.身体耗氧量上升
C.肾上腺分泌量上升 D.汗腺分泌量上升
33.右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2)及其上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A(或a)与B(或b)可发生自由组合
C.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D.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34.取两组健康成年小鼠,一组切除垂体,一组不做处理(对照),则实验组小鼠
A.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 B.排尿量增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D.生长激素先下降后上升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24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35.(5分,每空1分)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 抗病(R)对易感病(r)是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在图甲所示杂交过程中,植株F1所结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将会产生基因型为 . 的花粉,将这些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后再用 试剂处理,所得全部植株中能稳定遗传并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理论上占 , 此育种方法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 。(2)若将图甲中F1与另一水稻品种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乙所示,由此判断丙的基因型是 。
36.(5分,每空1分)获得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偃麦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了。下图示意他们育种的主要过程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杂种种植后性状一定会出现 。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要获得具有 的性状,能够 遗传的小麦新品种。(2)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候条件起到了 的作用 。(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事实,突破了 。
37.(5分,每空1分)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息,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甲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⑴胰岛A细胞能分泌???? ??,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
。21世纪教育网
⑵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 反射,②结构位于?????? ???????????? 。
⑶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 。
21世纪教育网
38.(5分,每空1分)肝脏是人体内的巨大的“化工厂”,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1)肝脏里有一种数量较多的枯否氏细胞,它能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这种免疫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其中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是乙型肝炎病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感染率高达60%。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它能侵入人体的肝细胞并在肝细胞内增殖。但HBV不直接损伤肝细胞,乙肝患者肝组织受损伤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的。机体在清除HBV的同时,常常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这一反应属于免疫失调所引起的____________病,此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健康人饭后半小时,血管A端与B端相比,血糖浓度较高的是血管A端,此时胰岛分泌的激素_____________分泌量增多。
21世纪教育网
39.(4分,每空1分)请回答下列有关赤霉素的问题:
(1)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明显变短。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在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________的部位。
(2)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________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________(A点、B点、C点)。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试题
生 物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A
A
A
A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C
B
C
C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D
C
B
C
D
C
D
题号
31
32
33
34
答案
AD
BC
BD
BC
35. (16分,每空2分)21世纪教育网
(1)DR、Dr、dR 、dr 秋水仙素 1/4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Ddrr
36.(5分,每空1分)(1)性状分离 高产、抗病性强 稳定 (2)(自然或定向)选择 (3)不同物种间存在的生殖隔离(或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1世纪教育网
37.⑴胰高血糖素? 血糖含量降低 ?⑵非条件 下丘脑 ⑶肝脏
(1)非特异性 细胞膜上具有糖蛋白(2)自身免疫 效应T细胞(3) 胰岛素
39.(4分,每空1分)(1)分裂间 生长旺盛 (2)抑制 B点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级试题
英 语
本试卷分八部分,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一、听力(共两节,满分15分)
第一节 听力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每段材料播放两遍。各段后有几个小题, 播放前每小题有5秒钟阅题时。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请根据各段播放内容及相关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第1-2题。
1. Where was the job advertised?
A. On TV. B. In the magazine. C. In the newspaper.
2. Which job is the woman interested in?
A. Interpreter. B. Secretary. C. Teacher.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第3-5题。
3. What w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Jim in the past?
A. Relative B. Classmate C. Colleagues.
4. Where does the man live?
A. In San Francisco. B. In New York. C. In Hawaii.
5. What is the woman?
A. A film actress. B. An art director. C. A magazine editor.
听第三段独白,回答第6-8题。
6. Whom were the early zoos built for? 21世纪教育网
A. Students. B. Kings and queens. C. Some rich people.
7.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Garden of Intelligence?
A. It was built in Egypt. B. It was about 3,000 acres. C. It was named by an emperor.
8. Why did ancient Greeks build zoos?
A. To get fun. B. To study animal and plant life. C. To keep some rare animals.
听第四段对话,回答第9-10题。
9. How long was the man’s flight from Beijing to Tokyo?
A. About 5 hours. B. About 4 hours. C. About 3 hours.
10.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during the man’s flight in Japan?
A. Cloudy. B. Snowy. C. Rainy.
第二节 听取信息(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一段对话,请根据题目要求,从所听到的内容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填入答题卡 标号为11—15的空格中。听录音前,你将有10秒钟的阅题时间。录音读两遍,你将有60秒钟的作答时间。
clothes
Reason for not being chosen
The black dress
Betty’s wearing the same dress.
The___11._______dress
The girl hates the colour.
The white blouse
It’s 12.__________________
The green shirt
It’s 13.___________________
The red jeans
They are 14._________________
The flowered 15._______
It makes the girl look too fat.
二、语法填空 (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16--20的相应位置上。
First aid is the kind of help 16 (give) to someone who falls ill 17 gets injured before a doctor can be found. Of course, the illness or injury is not serious. Now let’s talk about first aid 18 burns. You have three layers of skin that protect yourself 19 diseases, poisons and the harmful rays from the sun. Your skin also 20 (give) you your sense of touch. First aid is a very important step in the 21 (treat). People can get burned by many things, such 22 hot liquids, steam, fire, radiation, the sun, electricity.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burns, 23 are called first degree, second degree and third degree burns, 24 (depend) on which layers are burned. Different degree burns can be treated 25 a different way. Let’s keep these things in mind.
三、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26—40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oday is Friday, the 29th of June. Paul told me something exciting this morning: his father helped the police catch a 26 yesterday!
When Paul was waiting for the 27 with his father across the river, he heard some people arguing 28 . He looked around and saw two women and a big man 29 each other. When Paul’s father asked what was going on, one of the women said they were tourists and three young men 30 her friend’s purse when they were buying postcards in a bookstore. The other two had run away, but they 31 the big man closely.
When the ferry arrived, the big man hurried onto the ferry and the two tourists went 32 after him. Paul was angry. He wanted to go up and help the two women. But his father said he didn’t want to take that ferry. Paul felt rather 33 because he thought his father was afraid of the big man and unwilling to help others!
What Paul saw next changed the 34 of his father. His father hurried to a nearby ice-cream store and used their phone to 35 110. He reported the robbery to the police and gave some 36 details about the robber, the tourists and the ferry.
When they 37 off the next ferry, Paul saw three 38 around the big guy in handcuffs(手铐)…. While Paul was telling me the story, he seemed very 39 . He said he h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is father. Although he looked 40 , he was a real hero.
26. A. robber B. theft C. tourist D. murderer
27. A. bus B. ferry C. ship D. boat
28. A. kindly B. angrily C. closely D. loudly
29. A. shouting at B. fighting against C. debating with D. talking with
30. A. noticed B. stole C. seized D. cut
31. A. caught B. sought C. followed D. surveyed
32. A. abroad B. back C. home D. aboard
33. A. angrier B. sadder C. tougher D. tenser
34. A. feeling B. idea C. action D. belief
35. A. call B. telephone C. ring D. dial
36. A. useful B. careful C. fearful D. terrible
37. A. turned B. set C. got D. took
38. A. women B. fellows C. policemen D. tourists
39. A. delighted B. proud C. confident D. reliable
40. A. outstanding B. great C. scared D. ordinary
四、阅读(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n 1977 , a dead author of detective stories saved the life of a nineteen-month-old baby in a most unusual way. The author was Agatha Christie, a gentle married lady and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writers of detective stories in the world. 21世纪教育网
In June 1977 , a baby girl became seriously ill in Qatar (卡塔尔) , near Sandi Arabia(沙特阿拉伯) . Doctors were unable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her illness, so she was flown to London and sent to Hammersmith Hospital. A team of doctors hurried to examine the baby only to discover that they, too, were puzzled by the very unusual signs of illness. While they were having a discussion about the baby's illness, a nurse asked to speak to them.
“Excuse me,” said Nurse Marsha Maitland, “but I think the baby is suffering from thallium poisoning(铊中毒) .”
“What makes you think that?” Dr. Brown asked. “Thallium poisoning is very rare.”
“A few days ago, I was reading a novel called ‘A Pale Horse' by Agatha Christie,” Nurse Maitland explained. “In the book, somebody uses thallium poison, and all the signs are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baby' s . ”
“You are very careful and you may be right,” another doctor said. “we’ll carry out some tests and find out whether it' s thallium(铊) or not.”
Tests showed that the baby had indeed been poisoned by thallium. Once they knew the cause of the illness, the doctors were able to give the baby the correct treatment. She soon recovered and was sent back to Qatar. Later on it was proved that the poison might have come from an insecticide(杀虫剂) used in Qatar.
41.Who first suggested the correct cause of the baby's illness?
A.A Doctor in Qatar. B.Nurse Maitland.
C.Dr. Brown. D.Agatha Christie.
42.Why was the baby sent to London?
A.She was a British girl whose parents were working in Qatar.
B.The hospitals in Qatar were full at that time.
C.She was the daughter of a doctor in one of the places.
D.The Qatar doctors were not sure they could cure her.
43.As far as we can tell from the passage, Agatha Christie_________
A.had never even met this baby.
B.had spent a long time as a police officer.
C.visited the baby in the hospital at Hammersmith.
D.gave Nurse Maitland some advice on the phone.
44.Nurse Maitland spoke to the doctors
A.when she heard them discussing the possibility of thallium poison.
B.because she could see that the doctors had made a mistake.
C.to suggest a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patient' s illness.
D.after she had read about a horse which had been poisoned.
45.What did the doctor think of the suggestion which Nurse Maitland made?
A.They were very quick to agree with her.
B.They were unhappy over her interruption.
C.They said that she was wrong because thallium poisoning is very rare.
D.They thought it was a possibility worth considering.
B
For years and years people have been saying that the rail ways are dead. “We can do without railways”, people say as if motorcars and planes have made the railways unnecessary. We all keep hearing that trains are slow, that they lose money, and that they’re dying. But this is far from the truth. In these days of expensive oil, the railways have become highly competitive with motorcars and planes. If you want to carry people or goods from place to place, they are cheaper than planes. And they have much in common with planes. A plane goes in a straight line and so does a railway. What is more, it takes you from the heart of a city into the heart of another. It doesn’t leave you as a plane does, miles and miles from the city center. It doesn’t hold you up as a car does, in endless traffic jams. And a single train can carry goods which no plane or motorcar could ever do.
Far from being dead, the railways are very much alive. Modern railway lines give you a smooth, untroubled journey. Where else can you eat well, sleep in comfort, feel safe and enjoy the scene while you are traveling at speed at the same time? And we are only at the beginning,for we have just entered the age of superfast trains(超速列车). Trains are traveling at 150 miles an hour and more. Soon we will be wondering why we spent so much on motorways we can’t use because we have not enough money to buy the oil and planes we can’t fly in for the same reason.
46. Some people think the railways are unnecessary for many reasons except that _____ .
A.planes and motorcars have taken the place of trains
B.oil is expensive today
C.trains are slow
D.always lose money
47. the writer’s idea seems to be that _____ .
A.we can do without railways
B.trains have much in common with motorcars and planes
C.motorcars and planes are not as good as trains
D.trains are as good as motorcars and planes
48.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_____.
A.It is cheaper to travel by train than by plane
B.The railway station is usually at the center of a city
C.When you get off the plane you will find yourself right in the city center
D.No motorcar or plane can carry as many goods as a train does
49. The writer thinks that the railways, far from being dead, are very much alive because _____.
A.we can have a smooth and untroubled journey
B.we’ll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fly in planes
C.we can now travel in super-fast trains
D.all the above
50.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may be _____ .A. Not the End , but the BeginningB. Which is the Best: Train, Motorcar or PlaneC. Trains Are More Competitive than Motorcars or Planes D. Oh, Super-fast Trains
C
A local government in Eastern England is starting a new plan for getting children to and from school. This could end the worries of many parents fearful for their children's safety on the roads.
Until now the local government have only been prepared to provide bus services for children living more than three miles from their school, or sometimes less if special reasons existed. Now it has been decided that if a group of parents ask for help in organizing transport they will be prepared to go ahead, as long as the arrangement will not lose money and children taking part will be attending their nearest school.
The new plan is to be tried out this term for children living at Milton who attend Impington School. The children live just within the three-mile limi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said in the past that they would not undertake to provide free transport to the school. But now they have agreed to offer a sum of money for a bus service from Milton to Impington and back, a plan which has the support of the school's headmaster.
Between 50 and 60 parents have said they would like their children to take part. Final calculations have still to be carried out, but a government official has said the cost to parents should be less than £20 a term.
They have been able to arrange the service at a low cost because there is already an agreement with the bus company for a bus to take children who live further away from Impington. The same bus would now just make one more journey to pick up the Milton children. The official said they would get in touch with other groups of parents who in the past had asked if transport could be provided for their children, to see if they would like to take part in the new plan.
51.What is the aim of the plan?
A. To prevent the students' road accidents. B. To relieve the traffic pressure.
C. To save time for the parents and students. D. To help the parents save money.
52. How can the local government arrange the new bus service at a low cost?
A. By letting the bus run in the morning only.
B. By limiting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C. By getting the support from the headmaster.
D. By linking the new bus service with the existing one.
53.The new bus service will be paid for by _________
A. the parents . B. the local government
C. the bus company D.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arents
5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possible if the plan is carried out?
A. The bus company will make much more money.
B. The children can choose whatever school they like.
C. The parents can get rid of their worries.
D. The students in Impington School can have free bus rides.
55. This passage is most probably _________ .
A. a personal letter B. an advertisement C. a headmaster's report D. a newspaper article
D
"Aw, isn't it cute?"
That, right there, is the officially accepted response to any animal contact the world over. Animals are cute. They're there to be photographed, loved, and occasionally fed. But you know what? Not all animals are cute, or lovely, or even nice. Some of them are a real pain in the neck.
When you travel, you come into contact with all sorts of animals you’ve never heard of before. Some of them are amazing creatures that you'll talk about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Some of them are just annoying. So, at the risk of causing anger among animal lovers around the world, here are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annoying animals.
Vervet monkeys, South Africa
You'll immediately notice two things about Vervet monkeys: they have a bright blue bottom; and they'll steal any food that's not locked in a bank safe. I recently spent some time in South Africa, and watched as monkey after monkey dived in from the trees and stole everyone's food. Get your own food, Vervets! My sandwich was expensive!!
Kea parrots, New Zealand 21世纪教育网
I have never seen one of these birds before but from what I've been told they are more annoying than a spoilt kid. From biting the paint off your car doors to stealing people's passports, Keas are probably the most curious, and therefore annoying, animals in the world. And they're New Zealanders. That makes sense!
Kangaroos, Australia
Another well-known food-stealer, kangaroos are loved by tourists, eaten by Australians, and generally enjoy making trouble for others. Go on a camping trip anywhere in Australia, and watch how long your bags of food last. Turn your back for 15 minutes and the camp will look like thieves have turned the place upside down.
Grizzly bears, USA
They look pretty cute, grizzly bears. You almost want to go up and give them a hug. Unfortunately, it wouldn't end well. In fact, one of the world's most huggable creatures is also the one most likely to kill you just because it can. Oh, and it'll steal your picnic basket, too.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tone of the passage?
A. Humorous. B. Angry. C. Sad. D. Frightening.
57. The author uses the underlined expression “pain in the neck” to suggest ____________.
A. these animals may bite you on the neck
B. these animals may cause some serious illness
C. people should be fearful of these animals
D. these animals can cause people a lot of trouble
58. In which part of the newspaper would you probably find this passage?
A. International. B. Travel. C. Environmental. D. Opinion.
59. Which of the animals is the most dangerous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A. Vervet monkeys. B. Kea Parrots. C. Kangaroos. D. Grizzly Bears.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When people see the cute animals they might take photographs of them.
B. Sometimes people will feed the cute animals.
C. Spoilt kids are not annoying at all.
D. Australians eat kangaroos.
五、单词拼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汉语提示拼写出该词的恰当形式,每空只填一个单词。
61. He evaluated all the evidence before drawing a _________________(结论).
John Snow wanted to face the __________(挑战) and solve this problem.
She was ________ (高兴)at receiving so many letters presents.
Farmers __________(集中精力于)on keeping their soil rich and free of disease.
She ______(折叠) the letter and put it into her pocket.
Hit by a ______________(缺乏) of fresh air, my head ached.
Wang Ping, my friend and ___________(导游), gave me some green tablets which helped a lot.
The chief editor read the front page article and 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 it.
He slowed the bleeding by ____________(运用,使用) pressure to the wounds until the police and ambulance arrived.
He found that the water came from the river ___________(污染) by the dirty water from London.
六、选词组填空(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在方框中选出恰当的短语,填入每个句子的空白处。
apart from, consist of, take the place of , take up, a number of, depend on, so as to, in place
71. ____________Lucy and Tom, I have two more close friends at school.
72. Please take the piano out, it __________too much room.
73. When I was in this school, the football team ______________ a coach, a doctor and 20 footballers.
74. I like to have everything _____________.
75. TV set can never 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cinema.
七.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请根据中文提示完成下列句子。21世纪教育网
76.专家提出的计划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The project ______ ________ _______experts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government.
77.只有愿意发挥想象,你才能读得进这本书。
________ ________ you are willing to use your imagination ________ you be able to become absorbed in this book.
78. 很遗憾我不能阐明我的立场。
It’s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I cannot clarify my position.
79. 她指责比尔对她说谎,但这无法让其他人相信。
She ____________ Bill _______ __________ to her, but failed to convince others of it.
80. 值得称赞的是,史密斯先生愿意无私帮助我们完成计划。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Mr. Smith selflessly offered to help us with the project.
八.写作(共15分)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之一,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最大的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伦敦的气候多雨雾,故有“雾都”之称。 伦敦面积达1,580平方公里,人口800万。包括2012年第三十届奥运会,伦敦共举办过三届奥运会。
【写作要求】
1. 文章须包含所有内容;21世纪教育网
2. 词数100—120。
【评分标准】
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级试题
英语答案
一、听力(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5. C A C A B 6-10. B C B C A
11. pink 12. dirty 13. old-fashioned 14. so old 15. dress
二、语法填空 (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16. given 17. or 18. for 19. from / against 20.gives 21. treatment 22. as
23.which 24. depending 25. in 21世纪教育网
三、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26-30. ABDAB 31-35. CDABD 36-40. ACCBD
四、阅读(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41-45. BDACD 46-50.BDCDA 51-55 ADDCD 56-60 ADBDC
五、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21世纪教育网
61.conclusion 62.challenge 63. delighted 64. concentrate /concentrated
65.folded 66.lack 67.guide 68.approved 69.applying 70.polluted
六、选词组填空(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71. Apart from 72.takes up 73. consisted of 74.in place 75. take the place of
七.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76.put forward by 77.Only if will 78.a pity that 79. accused of lying 80.To his credit
八.写作(共15分)
London, which lies on the river Thames and in the southeast of England, has an area of 1,58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population of 8 million. As the capital, it is the center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for the United Kingdom. There is the largest port and most important industrial area in London, which makes it one of the biggest international modern cities in the world. It rains often and fogs in most of the days, so it is known as the Capital of Fog. London has hosted Olympic Games for three times, including the 30th Olympics in 2012. 21世纪教育网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级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考生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
A.渣滓(zǐ) 缴械(xiè) 琐屑(xiè) 自给自足(jǐ)
B.角逐(jué) 瞭望(liào) 毗邻(pí) 睚眦必报(zì)
C.粗犷(ɡuǎnɡ) 歼灭(qiān) 悼念(dào) 恪守不渝(kè)
D.干瘪(biě) 拙劣(zhuō) 战栗(lì) 海市蜃楼(shè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B.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筚生辉。
C.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虎妈”、“狼爸”引发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对孩子爱一点还是严一点,是穷养还是富养,不同的家庭不约而同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B.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设计充满了想象力。C.针对广大百姓关注的住房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D.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册封琉球国记略》原件,是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的最新明确证据,公布以来,在海内外影响巨大。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种所谓幽默的态度,真正的幽默恰恰是从平凡渺小里发掘价值。 ; 。 。 。幽默是冷隽,然而在冷隽的背后与里面有“热”。
①以深的角度窥探“平凡渺小”的,则发现它里面未尝没有宝藏
②以高的角度测量那“煊赫伟大”的,则认为它不过如此
③一种愉悦、满意、含笑与超脱,支配了幽默的心襟
④幽默不是漫骂,也不是讥刺
A.④③①②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21世纪教育网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亡去不义 亡:逃跑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拼力厮杀
C.秦时与臣游, 游:交游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6.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所以遣将守关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3分)
A.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王默然不应
C.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项王默然不应
8.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C.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D.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21世纪教育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题。(10分)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9.断句和翻译
(1) 用“/”给文段中的划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2)翻译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7分)
①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3分)
②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如梦令①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⑴该词精于炼字。请赏析“紧”字的妙处。(3分)
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21世纪教育网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李密《陈情表》)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 (李密《陈情表》)
(4)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8小题,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
体 贴
——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 “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有删节)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C.“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E.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人我不二”“天人合一”等概念将失去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13.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3分)
A.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B.中医的“望、闻、问、切”。
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14.请概述本文所阐述的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见解。(4分)
15.为什么说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4分)
21世纪教育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5分)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 凝)
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⑥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21世纪教育网
⑦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⑧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⑨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⑩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⑾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⑿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16.下列对标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你”指的是不期而遇的那位和文中的“我”。
B? 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亲切感。
C? 大雾是一种消除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阻隔的象征。
D? “得意忘形”表明“你”已处在自我陶醉的境界中。
E? 标题陈述的事实意味深长,激发了读者遐想与思考。
17、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叠词的表达效果是什么?(3分)?
18、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 (3分)
19、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4分)
四、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0.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6分)
21.?“亲”即“亲爱的”一词的简称,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后逐渐在网上走红。2011年高考结束,南京理工大学用“淘宝体”向被其录取的学生发出了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此后,?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现这样的招聘广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亲,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亲,英语交流顺溜不?……”可见“亲”字火到了什么程度。 请结合上述语段,对“亲”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阐明两点理由。要求态度鲜明,语言简洁,不超过80字。(6分)
五、本大题1小题,60分。21世纪教育网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二级试题答案
语 文
1、答案:C
命题目的: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其中“歼灭”的“歼”应读为“jiān”。
2、D
3、B(A. 表意不明。“肯定的回答”并没有指明是爱还是严,是穷养还是富养。C. 成分残缺。“满足”后应加上宾语“需求”。D. 结构混乱。前面主语是“研究人员”,后面变成了“文献原件”,应把“了”改为“的”。)
4、B(②①两句在语义上构成一种转折关系,②应该在前。从“幽默是冷隽”可知上句应接“幽默不是漫骂,也不是讥刺”。)
5、B(戮力:合力)
6、D(所以:……的原因)
7、B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是沛公向张良询问办法时所说的话,不能表现其“善于应变”的个性;“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只能表现项羽的“胸无城府”和“轻信寡谋”的特点,不能表现其“优柔寡断”的个性)
8、C(A刘邦不是被项伯的义举所感动才与他结拜,而是为了拉拢他。B项羽听了刘邦的辩解后,以为刘邦忠于自己,只是有小人挑拨离间,两人才产生很深的误会;没有“不计前嫌”之意。D项伯保护刘邦不是为了“主持公道”,而是因为鸿门宴之前他已与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
9、(1)断句:21世纪教育网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每划错3处扣1分)
(2)翻译:21世纪教育网
①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获这十七人,全都砍头,把头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外。(4分)(“列”、“植”各1分,省略“于”1分,大意1分)
②郭晞拜了两拜说:“承蒙您用大道理开导我,恩情真大,我愿意率领部下听从您。”(“再拜”、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大意1分)
10、(7分)
(1)“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字意1分,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亦可)该字以动衬静(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写出手法或者写出渲染怎样的氛围,其中一点给1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情感1分)。
(2)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该句乐景衬哀情(手法1分,写到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的任何一个皆可),用门外的喧闹之景(景物特征1分,答道“喧闹”或与之接近的词语即可。)反衬门内之凄清,将诗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门外马嘶人起”暗示了诗人孤独凄凉的贬谪生活又将开始,含蓄地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怨愤之情。[情感2分,身心俱疲(疲累倦怠、孤苦凄凉等)1分,无奈与怨愤(或无奈与厌倦)1分。
11、(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21世纪教育网
(3)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4)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BE(B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将原文的主语“医生”偷换成“我国的中医疗法”。E项,原文“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是或然、可能判断,“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是必然、肯定判断。)21世纪教育网
13、A(A项“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
14. (4分)
中方:“体贴”自然,视其为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
西方:视其为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
评分标准:中方观点2分,其中“‘体贴’自然,视其为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1分,“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1分。
西方观点2分,其中“视其为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1分,“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1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意思相近,也可得满分。
15. (4分)
(1)因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
(2)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3)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4)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评分标准:四个要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二点得4分。
16、( A )( C )(5分,选对一项得2分)
17、突出了大雾使枯草呈现出霜花簇拥的美丽,? 并有一种音韵美??(3分,每答出一点2分,答出2点3分)
18、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3分,每点1分)
19、朱自清独处在月夜下的荷塘边,获得了心灵上片刻的自由与宁静。?(2分)?? 这与大雾使作者获得心灵的自由类似(2分)??(4分,每点2分)
20、答案示例:参考答案: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颗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21、示例:
赞同。⑴沟通上的亲近:语气更亲切,更有亲和力,拉近了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
⑵表达上的简洁:其简便、快捷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网络交流。
反对。⑴表达不得体:“亲”是私密性的称谓,用在正规严肃的语境中,显得不庄重。⑵信息的模糊性:对不熟悉这种称呼的人而言,“亲”的使用会影响信息的可信度。
⑶表达上的不规范:这种表达的过度简省,对语言的规范性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辩证。看场合:非正式场合,如网上交易,这样表达更显亲切,便于达成交易;严肃语境,如外交部的招聘广告,这样使用显得不庄重。看对象:如相对而言,年轻人较年老者更容易接受。
(能形成两点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写出一点理由得3分,写出两点得6分。两点理由意思重复只记一点的分。表达有语病和错别字酌情扣分,超字酌情扣分。)
22、材料解读:此材料是一则显豁类材料。虽然弟子提出的意见其实是错误的,但是,表演大师并没有当面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一点,而是认真接受了弟子的建议,这种“虚心”正是对弟子的莫大肯定和鼓舞。因此,此材料的核心是大师回答旁观者的那段话:要保护和鼓励弟子的细心、热心。所以,作文的最佳立意应该是围绕着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细心、热心来表述。
此材料不宜空洞地、孤立地以“尊重”作为最佳立意,更不能把表演大师做人虚伪作为立意。
立意:21世纪教育网
(一)从表演大师的角度立意:
1、“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
——教育就是关爱与鼓励;
——尊重他人是一种良好的素养。
2、“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细节决定成败。 21世纪教育网
3、“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教育需要讲究艺术性。如错误未必都要“及时”纠正,要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慢慢改正,静静等待花开的声音。
——对待年轻人的错误,除了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外,宽容和仁慈的爱心也是令他们走上人生成功之路的辅助之一。
——教育就要善于扬人之长。
——弟子关注的是师傅,而师傅关注的是艺术。关注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不同,那么效果自然也不同。
——要善待他人(学生)的热情;要鼓励他人(学生)的热心;要保护他人(学生)的细心。
(二)从弟子的角度立意:21世纪教育网
年轻人要细心,要有满腔的热情,但也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全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