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深情》教学设计【教学课时】一课时内容】欣赏《深情》【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能对印度的民间音乐产生兴趣。2、在聆听中加强对印度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二、知识与技能:1、能感受到西塔尔独有的音色以及印度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2、学念印度传统音乐常用的十六拍节奏圈——汀塔拉,体验印度传统音乐的节奏规律及特点。3、认识音乐家拉维·香卡和耶胡迪·梅纽因。三、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比较、分辨和讨论的方法欣赏乐曲,感受两种乐器美妙的音色体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学重点】感受西塔尔独有的音乐特色以及印度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教学难点】能用印度传统音乐十六拍节奏圈——汀塔拉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部分1、聆听小提琴和西塔尔的音乐片段师: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共度愉快的四十分钟。新课开始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两段乐曲,并且来说一说分别是由哪两种乐器主奏的?2、介绍小提琴和西塔尔师:小提琴是西洋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流传于世界各国,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西塔尔流传于北印度,是印度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拨弦乐器。它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十分丰富,特别善于演奏装饰音和滑音,多用于北印度古典音乐的独奏和伴奏。3、介绍乐曲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当这两种具有不同时代背景的乐器进行音乐碰撞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1963年,在英国爱丁堡音乐节上,印度世界级西塔尔演奏大师拉维·香卡携手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大师梅纽因进行了一次被称为“东方与西方相遇”的西塔尔琴与小提琴的二重奏表演,演奏的乐曲正是拉维·香卡根据印度古典音乐中的“早晨的拉格”所创作的《深情》。4、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充满异域风情的乐曲《深情》。三、新授部分1、初次聆听师:请同学们完整聆听全曲,注意聆听两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并感受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2、师生讨论师:乐曲的速度由慢到快,特别是开始部分是一种类似引子、速度较慢、节奏自由的散板,印度古典音乐称之为“阿拉普”。我们一起来听一听。3、分段聆听(1)开始部分——阿拉普师: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感受西塔尔和小提琴在演奏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A.学生聆听B.师生讨论①图片选择问:这一段描绘的是哪一幅图的情景?②师讲解师:为什么同学们共同想到了神秘的印度寺庙?那是因为在西塔尔的引奏下,小提琴奏出了雄浑有力的旋律,紧接着西塔尔也奏出与小提琴相应和的曲调,两者形成了问寻式的关系。随后小提琴和西塔尔共同奏出了委婉曲折、发自内心的音调,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古印度神秘的阿陀石窟中,聆听虔诚的印度人向神祗诉说他们苦难的生活。(2)第二部分——汀塔拉节奏圈师:第二部分加入了一种打击乐器,同学们注听一听是什么乐器?乐曲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A.学生聆听B.图片选择问:这一段描绘的是哪一幅图的情景?(古印度寺庙中的舞女在婆娑起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坦布拉鼓悄悄地进入了音乐中,使乐曲变得活泼而生动。)C.介绍坦布拉鼓和汀塔拉节奏圈①图片展示坦布拉鼓并聆听师:坦布拉鼓是可调节音高的一对鼓,是北印度古典音乐中主要的击奏乐器。我们来听听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跳跃而灵动)②介绍汀塔拉节奏圈并读一读师:第二部分音乐展示了北印度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塔拉”(节奏)。我们来看下这个汀塔拉节奏圈有什么特点?(汀塔拉节奏圈是由十六个拍子组成,是一个“4+4+4+4”的节拍结构。)我们来听一下。③跟着音乐拍节奏,感受汀塔拉节奏圈师:我们跟着音乐来拍一拍汀塔拉节奏圈。(3)第三部分——飞速竞奏师:印度古典音乐在合奏中多为跟腔式,特别是后半段凸显出小提琴和西塔尔互为跟腔、模仿的关系,小提琴虽然模仿西塔尔的演奏,却仍然保持着自身的特点,并且在即兴演奏中充满了印度古典音乐的灵性和意境。我们一起来听一听。4、介绍拉维·香卡和梅纽因师:拉维·香卡是闻名世界的西塔尔演奏大师,他用优美的西塔尔琴声征服了全世界,把印度音乐传遍全球。他精通西塔尔琴演奏中的每一方面,敏捷的手指展示了辉煌、不可思议的技巧,并能运用喜悦、精巧的风格展示印度古典音乐拉格华丽的结构。可以说拉维香卡的琴声在印度音乐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耶胡迪·梅纽因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他所演奏的曲目几乎囊括从古典到现代的所有小提琴作品,被称为是小提琴音乐“权威的诠释者”。晚年的梅纽因活跃在指挥家舞台上,同时致力于音乐教育。5,欣赏演奏视频师:让我们通过两位世界音乐大师当年的演奏视频,感受这场伟大的世纪合作。四、结束教学师:看完精彩的表演,相信同学们都感受到了音乐无国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两位大师用生命的表达对音乐真挚的情感。请记住拉维·香卡和耶胡迪·梅纽因。五、师生告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