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部编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内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重要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教学目标】1、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方针。2、引导学生利用既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教育学生理解和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和政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法治意识: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措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能说出几个?学生思考列举:教师: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凝聚在一起的56个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我国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幕: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议题一: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五十六个民族服饰》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灿烂的文 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谈谈你对习总书记这些论述的理解(从我国的民族格局的特点、表现、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第象度思考)。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1)民族格局特点: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 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3)各族人民的贡献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②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我国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探究活动二:地图分析探究问题:从上面地图中你能看出我国行政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吗?学生回答:中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继续探究:这些省级行政区与中央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专家点评:国家主权的基本特征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第二幕: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全国人大代表阿生青:加大资金投入 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埃塞俄比亚民族冲突》探究问题:1、观看下面两个视频,提取视频关键信息,比较我国与埃赛俄比亚两国现状,分析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从中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为什么?我国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3、我国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阿生青为什么提出要加大资金投入 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从中总结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方针之间的关系?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发生变化的原因①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全,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作用,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之一)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三者的关系探究活动四:阅读材料《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个仫佬族自治县的小村寨居住着仫佬、壮、苗、汉等六个民族,有林、彭、周、郑等十个姓氏,讲着不同语言的七十多户乡亲和睦相处。探究问题:材料中反映我国的民族分布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特点是怎样的?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3、族区域自治制度(1)必要性: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传统与现实特点也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之二)探究活动五:观看视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分析解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 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知识拓展:比较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自治权思考∶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可以归纳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制度的前提和特点吗?(6)前提和基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7)特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探究活动六:阅读材料《 56个民族服饰表演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上演》—场名为“多彩中华”的中国56个民族服饰表演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上演。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服饰,令巴黎观众赞叹不已。一位观众说:“过去我们了解京剧、武术等中华文化,但没想到中国有那么多民族那么丰富多彩的文化。”探究问题:结合材料谈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意义:①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②作用: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知识整合: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由我国国体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权益。(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全,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3)由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历史传统和现实特点决定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P59)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61)(4)为更好贯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的需要: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需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制度保障。(P61)(5)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P63)议题二: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究活动七:阅读材料《在新疆制造动乱,美国蓄谋已久》美国财政部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借口,对两名中国官员实施制裁。而就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布这条消息的推特评论区,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让我们对比一下美中两个国家打击恐怖主义不同的方式∶美国狂轰滥炸,让3700万穆斯林流离失所;中国通过教育、创造就业、扶贫脱贫来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针对H&M等品牌抵制新疆棉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5日回应说,所谓中国新疆地区存在强迫劳动,完全是子虚乌有,纯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玷污。他还表示,欢迎外国企业到新疆实地考察。高峰是在商务部当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日前, H&M等品牌关于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引发网友不满,多个平台也纷纷下架相关品牌。对此,高峰说,我们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新疆事务和中国内政。探究问题: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和对我国民族进行的分裂活动,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民族问题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9)要求:① 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第三幕: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议题三:如何看待我国的宗教政策?探究活动八:观看视频《反华势力挑拨西藏、新疆等地区的民族关系》探究问题:通过视频分析近年来外部反华势力通常以什么为切口挑拨西藏、新疆等地区的民族关系吗?这给我们处理好民族问题怎样的警示?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以宗教为切口,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宗教问题!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信与不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种类: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③派别: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④时间: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权责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③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③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④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本课小结:比较我国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与民族方针民族关系 民族方针 民族政策区别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联系 ①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民族政策实施的客观基础。我国的民族方针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制定和实施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对方计的具体落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