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移徙和冲击,实际上两个世界以暴力为载体的文明的交流,游牧民族将其独有的马匹和战车文化传播给农耕民族,而农耕民族则以先进的文化影响游牧民族,使之逐渐开化。——许序雅《世界文明简史》——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形成与交流古西亚文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哈拉巴文化:古希腊文明——克里特文化:一、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第一次相遇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①向西:公元前2000年,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希腊人;②向南:公元前17世纪,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赫梯人;③向东南——西亚:公元前6世纪,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波斯人;④向东南——南亚: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雅利安人;①③②④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城邦文明1、希腊: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马匹、战车文化线形文字B国家的产生铁器铁器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更高水平,在希腊的具体条件下,它给予农业积工业生产影响之大更是难以估量。像希腊那种山多地薄的情况,只有铁器才使农业生产出现一大突破。当时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耕地的开垦,不仅迈锡尼文明原有的平川耕地多半荒芜,需重新开垦;更多的是随着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而遍布希腊各地的新村新居需要伐树开荒,辟丘陵山坡为田亩。无论生熟荒地,盘根错节的灌木丛和土石相杂的坚硬坡地,非有铁斧铁锄不能见效,这正是青铜时代希腊耕地开发还受较大限制的一个原因。现在有铁斧砍伐林莽,铁锄破土挖掘树根,荒地得以开垦,希腊农业生产就取得了超过青铜时代的进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2、赫梯: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公元前1595年卡迭石之战铁器文字楔形文字赫梯文字文明联结的纽带和桥梁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及最后和约的签订在世界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个不同地区的强国(埃及在北非,赫梯在小亚细亚,双方相隔千里之遥)为了争夺彼此国境外的一个重要地区的霸权和划分势力范围而长期进行的战争与交涉。同时,周围其他大国如米坦尼、亚述巴比伦尼亚也在不同程度上先后卷入这场复杂的军事外交斗争之中。这也标志着在公元前2000年代后半期,东地中海一带的各文明古国之间关系已经日益密切,开始打破孤立、闭塞、隔绝的状态,逐渐有机地联结起来。——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3、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波斯: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文明联结的纽带和桥梁4、印度: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思考点】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在不同地区产生了新的人群。如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等。(2)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出现了马拉战车。(3)提高了生产力,冶铁技术传播开来。(4)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5)促进早期区域文化的交流。铁器的广泛使用和传播,不仅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不仅踧踖了社会经济更加迅速的发展,而且对政治和军事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铁器时代为大规模的战争提供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更为锐利的武器,因而战争的规模也更大。——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二、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第二次相遇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早期入侵到公元前6世纪时就已经结束了。在扩大了文明区域之外,在亚欧大陆的北部,仍然有许多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他们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例如在秦汉帝国的西北边境的匈奴人,在罗马帝国东北边境的日耳曼民族,以及在中亚草原上的阿兰人、大月氏人等。他们在两个大帝国之间广阔的草原上来回游动,哪边衰弱而有利可图,他们就往哪边倒;哪边强盛了,他就向相反的方向游动。由于秦汉帝国不断地向西扩张,不断地主动攻击匈奴,所以使得匈奴掉头逃窜。结果呢,就引起整个亚欧大草原上,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赵林《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亚洲(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贵霜帝国时期的佛像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而言。贵霜帝国成为佛教的中心佛教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亚洲(3—6世纪):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亚洲(7—8世纪):亚洲(7—8世纪):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除此之外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发展还有哪些影响?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欧洲(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以畜牧和打猎为生。3世纪以后,部分日耳曼人开始以雇佣兵的身份移居罗马帝国。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后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随后,日耳曼人其他部落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相继进入罗马帝国境内。476年,日耳曼雇佣军废除了西罗马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3—6世纪):三、两大世界相遇后的亚欧文明希腊两河流域印度波斯赫梯贵霜帝国阿拉伯帝国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交流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移徙和冲击,实际上两个世界以暴力为载体的文明的交流,游牧民族将其独有的马匹和战车文化传播给农耕民族,而农耕民族则以先进的文化影响游牧民族,使之逐渐开化。——许序雅《世界文明简史》。两个世界文明交流的结果,使游牧世界越来越小,农耕世界越来越扩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