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依据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框。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己”和“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控制好自己的心理冲动”“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三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2.内容解析
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学会独立思考”。本目从思想成长的意义出发,围绕“独立意识”这一主题,说明独立思考的表现,并通过辨析如何正确认识“独立”,引导学生理解独立思考的内涵。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思想的发展变化促进我们成长。其二,青春期的独立思考表现为具有独立见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不再人云亦云,这才是青春应有的思想状态。其三,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第二目“培养批判精神”。本目围绕批判精神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辨析。批判精神与独立思考是紧密相连的,但是批判精神不仅是独立思考的表现,而且对于解决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需要批判精神。其二,批判精神作用大,批判性思维有技巧。
第三目“开发创造潜力”。创造是青春最靓丽的风景,这是因为创造能够体现青春活力,展现青春朝气。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具备创造潜力,而创造潜力需要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实现。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青春蕴含着创造力。其二,青春的创造多姿多彩,意义非凡。其三,创造的根基是劳动实践。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独立思考的表现;学会独立性思考知道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2.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精神。
3.积极开发创造潜力;培养创造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精神。
教学难点: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精神。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环节二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畅所欲言 畅想一下 青春是什么? 根据图片,发挥想象力,畅想青春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青春的不同内涵进行解读和畅想,为学习本课知识作铺垫。
概括明确:青春是美好的,我们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环节三 探究新知——学会独立思考 探究1: 思想的发展变化促进我们成长 各抒己见 阅读下列名人名言,谈谈对你的启发 阅读名言,思考与回答问题,并听取教师讲解 通过阅读名言,并对名言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哲学的高度解读思维成长对人的意义。
图文展示 教师展示帕斯卡尔名言
概括明确:人的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但人类的高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思想使我们强大。
探究2: 青春期思维的独立性 观看视频 教师展示视频《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 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教师抛出问题链,引导学生认识到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
想一想 (1)空间站内部是什么样的? (2)人在空间站中为什么会“飞”起来? (3)空间站中洒落的水滴为什么是水珠状的? (4)看完视频,你有这些疑问吗?进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与分享
概括明确: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这是青春应有的思想状态。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
探究3: 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 分组讨论 “独立”之我见(四种观点) 分组,讨论与分享观点 通过对“独立”的讨论,澄清独立思考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
教师点拨 教师解读四种观点 观看文字解读,听取讲解
概括明确: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环节四 探究新知——培养批判精神 探究1: 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需要批判精神 阅读反思 教师展示新闻材料“现在的小朋友都太专业了!” 阅读新闻 通过阅读新闻材料,学生了解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表现,在教师对批判性思维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具有批判精神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更具有智慧的质疑和建议。
提问: (1)你有过类似的发现吗?说说你的发现。 (2)这两个案例给我带来什么启示呢? 讨论与分享
教师点拨 教师展示图文资料 观看图片与文字解读
概括明确:批判性思维,表现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探究2: 批判精神作用大 报道后续 教师展示新闻后续报道 阅读新闻后续报道 通过对新闻后续报道的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批判性思维是在发现、提出、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所得到的成就感中,获得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不断促进自己进步和成长。
提问: (3)结合这两个案例,谈谈思维批判性的作用。 讨论与分享
概括明确: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探究3: 批判性思维有技巧 情境探究 教师展示情境探究材料 填空 通过情境探究,还原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景,在讨论和分享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批判”,正确运用批判性思维。
提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 讨论与分享
概括明确:批判性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环节五 探究新知——开发创造潜力 探究1: 青春蕴藏着创造力 手工创意大赛 “变废为宝”:创意设计制作 手工制作 通过手工创意大赛,教师引导学生敢于尝试,通过实践开发创造潜力,让创造潜力成为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推动力,不负青春韶华。
展示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示 展示手工作品
图文展示 青春蕴含着创造力 观看图片与文字解读,听取讲解
概括明确: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藏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探究2: 青春的创造多姿多彩,意义非凡 判一判 你认为下面这些同学的表现是创造吗 为什么? 阅读材料,讨论与分享 通过判一判及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一是正确理解创造,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不是墨守成规;二是创造植根于生活经验,存在每个人身上,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并根据科学实践和推理形成新的认识,收获新的方法。
图文展示 多姿多彩的创造(六组图文资料) 观看图片与文字解读,听取讲解
概括明确: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探究3: 创造离不开实践 社会问题我关注 展示视频《中学生施源发明新型湿垃圾分类袋》 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的创造具有广阔前景,可以激发学生用更为智慧的方式创造生活,实现人生梦想,推动国家富强、世界进步。
提问: (1)上述案例启示我们要开发什么思维? (2)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开发这种思维?(请列举实例加以说明) 讨论与分享
概括明确:开发创造潜力,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 总结提升:通过教师寄语形式升华主题。
五、课堂练习
1.在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下列同学的表现属于思维独立的是( C )
①学习中遇到问题,小琪与同学讨论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②小明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寒假学习生活,不让父母操心
③小悦做什么事都我行我素,不听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建议
④小浩把很多精力用在穿着和发型打理上,认为这叫“酷”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①我们要有批判精神
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③要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
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3.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到了“拓荒牛”。他说,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应比喻为“拓荒牛”。下列行为有助于成为“拓荒牛”的是( C )
A.事事质疑
B.人云亦云
C.开发创造潜力
D.一味追求独特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搜集与观看视频《五步法教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批判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