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1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及应对策略必修1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萃取分液萃取分液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Fe(OH)3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离子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氯水的漂白作用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氯气与水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卤素离子的检验SO2的漂白性NH3的喷泉实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Al+CuSO4 ——Mg+O2 ——Cu+AgNO3 ——Mg+HCl ——Na的物理性质Na的燃烧Na与H2O反应Al与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的反应NaHCO3、Na2CO3的性质Al2(SO4) +NH3·H2O —Al(OH)3+HCl— Al(OH)3+ NaOH —FeCl3+ NaOH ——FeSO4+ NaOH ——FeCl2+KSCN ——FeCl3+KSCN ——FeCl3+Fe ——必修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名称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实验(钠与水、钾与水)卤素单质的氧化性比较钠与氯气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实验—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原电池工作原理实验铝与盐酸反应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和酸碱中和实验生石灰溶于水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氯化钙和硫酸钠反应铝热反应石蜡油分解实验乙烯性质实验乙醇的氧化实验酯化反应甲烷的取代反应乙烯的性质苯的性质苯的性质乙醇的性质乙醇的性质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选修3、4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反应热的测定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建议《必修一》增加复习实验:(一)过滤和蒸发实验实验名称过滤和蒸发实验目的掌握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和药品草木灰、水、漏斗、滤纸、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等改进之处草木灰代替粗盐水改进理由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比粗盐水的过滤和蒸发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二)胶体的电泳实验实验名称胶体电泳性质实验实验目的让电泳性质直观化,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实验仪器和药品U形管、石墨电极、直流电源、导线、铁架台、铁夹、Fe(OH)3胶体实验装置图略实验应用室内除尘 (三)氯气与水反应实验名称氯气与水的反应实验目的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原理和氯水的成分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新制氯水溶液、碳酸氢钠粉末、稀盐酸。实验步骤取20-30mL的氯水,置于大试管中,加入0.2g的NaHCO3,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氯水颜色褪去。充分振荡试管后,静置,等基本上无气泡后,将试管放在幻灯机前光照,观察现象。添加理由分析现象可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次氯酸光照易分解这三个结论。 (四)卤素离子的检验实验名称卤素离子的检验实验目的掌握卤素离子的性质及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NaBr溶液、KI溶液、HNO3溶液、AgNO3溶液实验步骤取NaBr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NO3溶液,再加AgNO3溶液。取KI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NO3溶液,再加AgNO3溶液。添加理由分析现象可得出:Cl—、Br—、I—遇酸化的AgNO3溶液都能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且沉淀颜色逐渐变深。改进的实验:(一)胶体的制备实验名称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目的了解胶体制备方法,增加对胶体的感性认识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小烧杯、玻璃棒、沸水、FeCl3饱和溶液实验装置原理图图略改进之处温度改为70度左右,FeCl3饱和溶液的量定为2-3滴改进理由胶体制备的成功率高,效果好 (二) 硅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名称硅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实验目的掌握硅酸的弱酸性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饱和Na2SiO3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改进之处再加一个制取CO2的装置,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改进理由添加制取CO2的装置后,学生能更直观掌握HCl、H2CO3、H2SiO3的酸性强弱比较。(三)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名称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目的掌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质实验仪器和药品大试管、石蕊试液、浓硫酸、铜丝、试管夹、酒精灯、碱石灰改进之处铜丝自由抽动控制反应,碱石灰用以除去污染气体SO2改进理由更快捷,现象更明显建议必修二添加复习实验: (一)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名称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认识反应的实质实验仪器和药品铁架台、铁夹、试管、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无水乙醇、钠、小烧杯实验装置图略 (二)淀粉与碘的反应实验名称淀粉与碘的反应实验目的认识淀粉的性质实验仪器和药品马铃薯、碘水实验装置图略 改进实验:酯化反应实验名称酯化反应实验目的掌握酯的生成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铁架台、铁夹、试管、导管、浓硫酸、乙酸、乙醇实验装置原理图图略改进之处加入沸石,除去乙醇(方法略)改进理由防止暴沸,乙醇本身有香味干扰实验 甲烷的取代实验实验名称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目的了解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条件与现象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高锰酸钾,浓盐酸,甲烷等。改进之处用高锰酸钾浓盐酸代替氯气,用日光灯光代替镁带燃烧。改进理由复习已有知识,减少环境污染,方便实验操作。苯的性质实验名称苯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苯的结构的稳定性。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苯,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改进之处删除苯的溴化,苯的硝化实验。改进理由降低实验要求难度。 乙醇的性质实验名称乙醇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乙醇的性质。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烧杯,酒精灯,乙醇,钠,铜丝,乙酸等。改进之处改进装置。改进理由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五) 原电池工作原理实验实验名称原电池工作原理实验实验目的模拟科学家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铝条、铜片、稀HCl、铝片、灵敏电流汁、烧杯、剪刀实验装置原理图图略改进之处Zn片换成Al片,硫酸换成盐酸改进理由盐酸对反应起催化作用,铝片比Zn片更便宜 (六) 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实验名称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实验目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体验成功喜悦实验仪器及药品玻璃棒、石墨棒、Zn片、铜片、蕃茄2只、苹果、Fe2(SO4)3固体、无水乙醇、烧杯、音乐贺卡、水改进之处①将手电筒换成音乐贺卡 ②增加玻璃棒 ③增加Fe2(SO4) 3固体、水等仪器及药品乙醇改进理由①玻璃棒是非导体 ②Fe2(SO4) 3固体中无自由移动离子,但在水分子作用下会产生自由移动离子 ③音乐贺卡是来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兴趣。选修四添加实验:实验名称CuCl42-与〔Cu(H2O)4〕2-之间的转化实验目的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仪器和药品饱和CuCl2溶液,蒸馏水,食盐,小烧杯、实验过程略第二节 近五年高考对考查点分布统计(山东)题号与分值总题量题数比例总分值分值比例2007年29(2)、30(16)220%1820.5%2008年30(16)110%1820.5%2009年10(4)、30(16)220%2025.6%2010年14(4)、29(2)、30(16)330%2228.2%2011年15(4)、29、①②(4)、30(14)440%2228.2%内容分布表题号与分值 内容分布 2007年29(2)、30(16)原电池、气体(CO、CO2、NH3、NO2等)的制备、分离、干燥2008年30(1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电解饱和食盐水、H2、Cl2的制备2009年10(4)30(16)Cl2收集、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和提纯(CuSO4·5H2O制备、NH3制备、Fe3+检验)2010年14(4)、29(2)、30(16)浓硫酸稀释、溶液配制、酸碱中和滴定、SO42-的检验、电化学腐蚀、FeSO4·7H2O和聚铁的制备,SO2的制备2011年15(4)、29、①②(4)、30(14)电镀、仪器洗涤(Na、S)、原电池、CaCl2、Br2的制备、分离、提纯;CO2的制备,实验的设计(比较酸性强弱顺序)第三节 实验命题的趋势 分析近几年的《考试大纲》和高考实验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化学实验考查具有如下的特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合理选择实验用品(仪器和药品)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要正确选择实验用品,首先必须明确实验仪器的用途。对实验仪器装置用途的复习,应该把仪器装置置于具体的实验情景中,通过下面三个层次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可有效提高复习效益。1、中学化学实验中,许多仪器具有相同的功能,如作量具的仪器有量筒、量杯、容量瓶、滴定管,用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蒸馏烧瓶、蒸发皿、坩埚,等等。复习时,应将具有相同使用功能的仪器放在一起归类复习。但是,复习时只掌握到这个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们虽然都可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但精度不同;都可用于加热,但加热方法不同(有的直接加热,有的间接加热)。复习时不仅要总结,而且要置于具体的实验情境中对比分析、突出特点和规律,牢固掌握。2、中学化学实验中,不少实验使用到同一种仪器。复习时,必须把使用同一仪器的多个实验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其中的道理,就能够较好地掌握该种仪器的用途。例如,制取乙烯的实验、制取硝基苯的实验、石油分馏实验等都要用到温度计,但由于要测定温度的物质或环境不同,因此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也不同。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提高复习效率。3、一些实验过程要多次用到同一仪器或装置,由于该仪器或装置处于不同的实验阶段和位置,其作用也有所差异。比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在粗盐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过程三次用到玻璃棒,由于玻璃棒所处的实验阶段不同,所作用也不同。在复习过程中也必须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从而对仪器的功能(用途)做到系统的掌握。第二、深入挖掘、分析研究,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第三、重视仪器装置功能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创新能力考查是2011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此类试题往往关注药品的创新使用、仪器使用功能的拓展、实验操作方法的改进和实验新途径的开辟等。这就要求在实验复习过程中重视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专题总复习中,应从以下两个角度重视仪器装置使用功能的开发,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1、在操作上作研究,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用途上的创新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操作或对常规的实验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的拓展。例如,相同的收集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可开发出不同用途:(1)用作排气集气装置;(2)用作排水集气装置;(3)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4)可用作安全装置;(5)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6)可以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7)可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8)可以用作反应器等等。复习时中应该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开发、研究,实现仪器创新使用。 2、对常规仪器进行组装或改进,实现常规仪器使用功能上的创新。在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中,常常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指定的一些常规的仪器,通过对常规仪器的组合或改装,设计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以此考查考生“对试题所给的单件仪器或小的装置先行识别,然后再装配成整体装置”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启普发生器原理实验装置、防止倒吸装置的创新设计。象这样对仪器功能的开发与拓展,实际上也体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总复习时,要抓住实验装置的原理,组织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第四、研究课本实验,挖掘内涵,提高应试变通能力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具有“回归基础,在教材中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特点,这就为总复习指明方向和方法。在总复习过程中,必须重做(看)中学阶段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课本实验:1、粗盐提纯、萃取与分液、中和滴定(含标准液配制)、石油蒸馏等操作实验2、氨气、氢气、氯气、乙烯、乙酸乙酯等制取实验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理论实验4、氯气、硫酸、硝酸、铝和铁及其化合物、乙醛等物质的性质实验通过重做(看)以上实验,进一步巩固实验基本操作以及掌握物质制备、物质性质和化学理论研究(探究)等实验的实验技术和要领。当然,重(看)做这些实验并不是简单重复地做(看)一遍,而是要求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审视已做过的这些实验。具体地说,就是要重做(看)这些实验时,要求对每个重做的实验做到 " 一个了解、五个会 " 。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学会控制条件、学会使用仪器、学会观察分析、学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以及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同时还要培养七种意识,即:①动手操作意识;②安全意识;③规范化意识;④环保意识;⑤质量意识;⑥定量意识;⑦创新、质疑意识。如:对氨气制法及喷泉实验的复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回顾:(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实验原理、操作原理、收集原理;(2)能否用NH4NO3、NaOH固体共热制氨气?为什么?(3)有人提出可以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制取氨气,为什么?请设计一个用上述药品制取氨气且可控制产生氨气速度的实验装置。(4)用某装置吸收尾气,可以防止氨气倒吸,为什么?(5)指出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引发喷泉?(6)若“喷泉”实验中烧瓶的体积为250mL,导管长35cm,胶头滴管中水的体积为0.5mL。要是“喷泉”实验能够成功,在常温常压下,烧瓶中气体的溶解度至少要多大?等等。第五 研究2011年高考实验热点,增加对高考的预测性 201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分析今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不难发现在实验试题比重加大的前提下有六大热点值得关注,现加以简约评析,以供读者参考。热点一、实验基本操作B.用量筒量取20 mL0.500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 mol·L-1H2SO4溶液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评析:基本操作类试题是历年必考内容,年年考年年有新意。平时复习需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本题以pH试纸试用、常见气体制取、溶液配制、除杂中的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答案:D热点二、反应原理模块知识与实验分析相结合例2.(2011江苏高考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B.图6表示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D.图8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评析:本题以反应原理内容为考查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酸碱中和滴定、溶解度曲线、平衡转化率等角度的理解能力。是基本理论内容的综合。高三复习要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答案:C热点三、有机知识考察与实验操作与物质制备相结合例题3.(2011浙江高考28)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2FeCl3+2FeCl2+2HCl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浓度较高C.溶质溶解度较小 D.缓慢蒸发溶剂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滤液(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___。(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用滤液(即饱和溶液)洗涤容器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4)趁热过滤除不溶物,冷却结晶,抽滤除可溶杂质。(5)对照反应开始斑点,下面斑点为反应物,上面为生成物,45min反应物基本无剩余。答案:(1)三颈瓶 球形冷凝器(或冷凝管)(2)AD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 加入晶种(3)小于 D (4)趁热过滤 C热点四、新课标“实验探究”首次涉水考查?例4.(2011福建高考25)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析:新课标实行以来,各地模拟探究类试题很多,但真正见于高考的并不多。这类题无疑给下一步复习指出了一个新的探究方向。(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较基础。Al(OH)3+OH-=[Al(OH)4]-或Al(OH)3 +OH-=AlO2-+2H2O(2)生成的是NaAlO2溶液,通入CO2气体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NaHCO3,答案:(1)Al(OH)3+OH-=[Al(OH)4]-或Al(OH)3 +OH-=AlO2-+2H2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沉淀溶解; (3)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CO2+Ba(OH)2=BaCO3↓+H2O (5)c、d (6)25% (7)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或其他合理答案)热点五、演示实验改进引进高考例5.(2011广东高考2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浓H2SO4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评析:改进演示实验是老师教学中经常进行的一项探究活动,但用于高考试题中却是对(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 (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O3-+ =MnO2+Cl2↑+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 、 、 ,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 (写化学式)。(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g MnO2,并收集到0.224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 mol NaClO3评析:历年高考中不乏对“创设实验”的考查。这种新情境有其局限性,但它涉及的必程式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可计算出需要NaClO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答案:(1)MnO和MnCO3;(2)5Mn2++2ClO3-+4H2O=5MnO2+Cl2↑+8H+;(3)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NaCl;(4)0.02mol。第六、加强实验的规范性和程序性的要求,回归课本,落实基础和提升能力临近高考的最后一个多月,如何制定出能够很好“链接”高考本质的实验复习策略,除了上述对新考纲、新教材和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今年各地模拟考试题中的实验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感悟试题考查的意图和新课标理念下实验改革的新方向外,还必须加强实验的规范性和程序性的要求,回归课本,落实基础,精练。这有利于加强备考针对性.提升自己后高实验复习的效果,提高自己的高考成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