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单元检测知识点回顾认识身边的数据数据是描述事物状态的原始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单纯的数据不能表达具体的含义,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赋予其具体的情境后,这些数据就成了有意义的信息。信息是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是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掌握。知识是人类求知活动的结晶、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阶段:数据—信息—知识。数据是对事务属性的客观记录,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数据的来源分为两类: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数据的收据方法: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数据的计算数据计算的几种方式:人工计算、电子表格、软件计算、编程计算等。电子表格软件(WPS)计算常用函数:☆函数 SUM AVERAGE COUNT MAX MIN功能 求和 平均值 计数 最大值 最小值电子表格软件计算常用的计算操作: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排序、筛选、统计、最值、分类汇总等。解决“鸡兔同笼”可采用的方法:假设法、抬腿法、公式法、列表法和方程法。公式法:兔的只数=总脚数÷2-总头数;鸡的只数=总只数一兔的只数。章节练习一、填空题古人将文字、符号等内容写在竹简上,主要体现了信息特征中的_____。A. 可加工性C. 时效性B. 真伪性D. 载体依附性2.学校把运动会举办的通知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要求运动员自行查看,这体现了信息的___________。A. 载体依附性C. 时效性B. 共享性D. 价值性3.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多选)。A. 数据C. 学问B. 信息D. 知识按照获取数据的渠道,可以将数据分为两类: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以下方法获取的是直接数据的是_________。写论文查阅资料B. 浏览教育局网站C. 完成科学实验D. 观看自媒体短视频在WPS中,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能够更加直观清楚。比如在分析一年12个月份中每个月的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规律时用_______最为恰当。柱状图 B.折线图 C.饼图 D.雷达图有以下电子表格,需要求出学生总分的平均分用到的公式是___________A. =AVERAGE (F2: F11)B. =AVERAGE (F2, F11)C. =AVERAGE (F1:F11)D. =AVERAGE (F1, F11)7.分析一年12个月内每个月降水量在全年所占百分比时用________最为恰当。A.柱状图 B.折线图 C.饼图 D.雷达图8.小T编写了Python程序,根据输入的体重和身高计算BM值并显示是否超标。王明体重90kg,身高180cm。其中“体重90kg”“身高180cm”是对王明体重身高的符号记录属于________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智慧9.以下关于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纯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B.数据经过解释产生的意义可以称为信息。C.信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D.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信息,所形成的知识也是相同的。10.关于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字、文字、音频、视频都属于数据B.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属于间接数据C.有的数据是固定不变的D.空气中的湿度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收集二、判断题11.数据也会过时,过时了的数据没有任何价值。(____)12.数据是现实世界原始事物现象的运动过程,是信息的载体。(_____)13.人们用数据记录自然现象与社会发展,数据可以用来描述不同事物的特征。(_____)14.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不能用计算机进行加工。(_____)参考答案:1.D 2.B 3.ABD 4.C 5.C 6.A 7.C 8.A 9.B 10.B11.F 12.F 13.T 14.F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