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专题复习(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4: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专题复习(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九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4.专题: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 第 1 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复备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良法善治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建设法治政府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5.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收府的行政权。 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上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
教学 目标 一、学习方法指引 二、高频考点呈现 三、习题专练
教学 重点 一、学习方法指引
教学 难点 二、高频考点呈现 三、习题专练
核心 素养 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
课型 新授课 有无课件 有 其它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复备
一、学习方法指引 1. 该专题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程序、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等,对这些概念重在理解,应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事例和自身的生活经历,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平等、公平、正义的要求。 2.“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是本专题内容的核心,也是统领本专题内容的灵魂。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明确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既是概念也是理念,既是知识更是价值,要紧扣法治要求,清楚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与法治(法律)的关系。 3.复习时,我们既要关注国家政策层面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措施及制度建设,也要关注社会生活层面体现平等、公平、正义的事件和现象,能够解释这些事件或现象并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高频考点呈现 1.法治: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九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厉行法治,要求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厉行法治,要求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7.树立法治意识,践行法治精神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 遵守和服从。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要积极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 贡献。 8.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习题专练 1.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考试作弊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考试作弊从违规违纪上升到违法层面( ) ①使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了法律保障②体现了法治建设的要求 ③能更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社会公正④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题指导〗该题的综合性比较强,4个选项分别涉及受教育权、加强法治、社会公正、诚信建设4个方面,考查考生多角度综合分析生活的能力。考试作弊从违规违纪上升到违法,使治理考试作弊有了法律依据,做到了有法可依,体现了法治的思维。从道德角度考虑,考试作弊行为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破坏了正常的考试秩序和规则,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是种非正义的行为〖答案〗D 〖解题指导〗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观念,司法机关应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机关和个人的干扰;国家行政机关应依法行使职权,不得干扰司法机关的工作;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求不能有法外之人,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 法律的制裁 〖答案〗D 2.某县国税局两名工作人员涉嫌违法交由司法机关处理期间,该县国税局领导以单位的名义,开具两人工作业绩突出的证明,建议法院从轻处罚对于这一建议,法院应该( ) A.采纳,因为公民平等地享有建议权 B.不采纳,因为法院不受国税局管辖 C.采纳,因为法院和国税局都是国家机关 D.不采纳,因为法院应独立地依法作出审判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在开庭!”随着法官的一声令下,某法院刑事审判庭开庭了。下面是庭审实录节选及旁听感言:公诉人: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其有受贿的主观故意。被告人××利用担任×x市副市长职务之便,为相关公司在项目审批、费用减免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贿赂人民币共计198万元 摘自某庭审实录审判长宣判:被告人××受贿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摘自某庭审实录 (1)庭审结果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2)据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你的感言。 3.(1)①法律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①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实行依法治国必须要保持司法公平公正。③实行依法治国必须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④依法治腐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言之有理即可)
分层作业 基础题:全体学生完成 能力题:选典型题中上等学生附加完成 背诵分层 重点题背诵和全部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一、学习方法指引 二、高频考点呈现 三、习题专练
反思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