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做功了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4)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功概念的建立,怎样才算做功。三、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三种杠杆及优、缺点;2.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与特点。发现:省力的机械费距离,费力的机械省距离。讲授新课:1.功的概念a.用手提一个重力为G的物体上升h高度b.使用定滑轮拉重力为G的物体上升h高度c.使用动滑轮拉重力为G的物体上升h高度表格1: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发现了不管用定滑轮还是动滑轮,这个拉力与距离的乘积都是相等的,使用机械的效果跟用手提起一个物体的效果都是一样的,科学家发现拉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量,于是为了更好研究这个现象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功。那什么是功呢?功的定义是什么?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1)首先功是两个物理量的乘积。提问:哪两个物理量?(学生会很快回答是力和距离)那是什么样的的距离呢?强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两要素物体做功就要必备两个要素: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怎么样才算做功为了更好的理解功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些实例(有做功)例子:吊车提货物、汽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行驶、神舟火箭发射上天那下面我们来看另外一些实例(不做功)例子:(1)s=0:小孩用力推车车不动,小孩子搬石头石头不动;(劳而无功)(2)F=0:一个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两个人推车一个有出力,一个没出力;(不劳无功)(3)F⊥s:提水桶行走拉力不做功,人行走重力不做功(劳而无功)那你们讨论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做功的引导总结三种不同的情况。3.怎样计算功甲同学用20N的力推一个物体,推了6米远;乙同学用30N的力推一个物体,推了5m远。试比较甲、乙两同学谁做的功多,那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功的运算我们来看一下功的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那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 功=力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W=Fs单位: J(焦) 1N m=1J跟学生一起阅读信息窗的内容。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表格1中的功(假定G=100N,h=3m)通过计算得到三者的功相同,得出结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五、小结(通过板书进行知识梳理与小结)六、板书设计第三节 做功了吗一、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三、怎样计算功1.公式:功=力×距离 W=Fs2.单位:焦耳—J 1 N m =1J四、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七、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