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起双落教学设计授课内容 单起双落水 平 段 水平一单起双落单元计划水平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重难点1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能模仿各种动物的跳 培养学生跳跃的兴趣,使学生体会跳的动作,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1.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2.模仿各种动物的跳 3.“照镜子”游戏 4.动物找家游戏 不只是要学会几种动物跳的姿势,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索、构思、创造,来发现不同动物跳跃的不同特征。从而使模仿更加形象生动。2 初步体会单双脚跳的方法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1.单脚跳 2.双脚跳 3.种收蘑菇游戏 4.投打大灰狼游戏 单、双脚跳:用力蹬地轻巧落地,两臂协调配合。3 掌握单双脚跳的动作方法 使学生掌握单双脚跳的的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协调性。 1.“小蝌蚪”躲雨游戏 2.“石头、剪刀、布”游戏 3.小青蛙踩荷叶游戏 4.小青蛙捉害虫游戏 单双脚前脚掌蹬地起跳与轻巧落地的方法。4 熟练单起双落 1.掌握跳单双折叠垫的方法 2.在跳小折垫活动中学会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方法。 1.热身操 2.闯关活动“跳跃小达人” 3.取物接力 重点:“单踏双落”。 难点:轻巧落地,动作连贯。一、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时当前基础教育的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以《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本课的设计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根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体育意识。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勇气。二、学情分析孩子们有很强的亲师力。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特别愿意和老师交流、接近。2.孩子们有很强的学习力。并且对跳跃类的游戏乐此不疲,容易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这样的铺垫下,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本次课的内容。3.孩子们有积极的学习期待。孩子们期待着对“跳跃”的进一步学习, 当学生在前面跳跃练习的基础上,获得这种快乐体验必定难以忘怀的。4.新项目学习有负迁移倾向。原地跳跃与移动中的跳跃毕竟不同;在地面上的跳跃和在道具上的跳跃视觉效果不同;在自制小折垫上的跳跃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所有这些,既构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困难,又形成了学习的动力。正是这些,体育学习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挑战自我,展露天性。三、教材分析及处理本单元课程以单、双脚跳为主要内容,主要以闯关的形式进行授课的。跳跃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本单元教材也是最简单的诱导性手段,为以后各种助跑的跳跃练习建立用力踏跳和轻巧落地的意识和养成习惯打下基础。本单元将为以后的立定跳远,自然助跑单脚蹬地起跳、双脚落地等动作,甚至为以后学习急行跳远、跳高做好铺垫。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来设计教学的,关注的是教材的完成,并不关注在教材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感受。新教材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以教材为载体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尤其注重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四、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做出原地、行进间单跳双落的动作,体验单双脚交换跳的节奏与身体平衡感觉。2.通过连续的跳跃和抛垫游戏练习,发展上下肢力量和动作的协调能力。3.能积极参与跳跃及游戏的练习,乐于展示自我,与同伴友好相处。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单、双脚交换跳。难点:单、双脚连续交换跳的节奏与身体平衡。教法与学法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大胆投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我感受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2、精心设计练习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验教学的多种功能,传达全面健身的理念。3、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4、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段短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同时更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七、场地与器材乒乓球数个 、标志桶8个、音响1个、标志碟8、自制小折垫40、八边形1个,闯关卡八、教学流程一)、开始部分——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并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教学意图:在课的开始部分对学生进行纪律性和安全性教育,并提出相关的要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开始部分——热身准备部分1.热身跑,自编热身韵律操教学意图:自编热身操配以音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针对性的热身操能使学生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有个良好的过渡状态;通过课堂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引入颜色分组概念,便于在接下来的分组练习中对学生进行称呼。二)、基本部分关卡挑战关卡一:自制小折叠垫自由摆放跳跃练习关卡二:自制小折叠垫两种固定形式的单双脚跳跃练习关卡三:行进间单起双落的跳跃练习关卡四:行进间单起双落的障碍练习教学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难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分难度挑战也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意志品质。关卡五:高楼障碍取物接力教学意图:用竞赛的手段提高学生们的练习积极性,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生理及心理规律,让学生在挑战中体验成功并获得快乐。三)、结束部分1.老师鸣哨学生集合。2.集中放松。3.课后小结,布置课后练习内容。4.回收器材,宣布下课。教学意图:减轻上课产生的肌肉组织疲劳与精神上的紧张、兴奋水平。预计运动负荷练习密度 60%±5 平均心率 120—130次/分设计思路(本课创新点)1、教学手段多样化。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在设计中充分运用游戏、音乐等形象直观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辅助练习、模仿练习、合作练习、选择练习等多种练习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学习氛围趣味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趣味性的元素,师生间积极互动,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利用自制教具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度。十一、教案(第四课时)单起双落教案(水平一)教 学 目 标 1、知道并能做出原地、行进间单跳双落的动作,体验单双脚交换跳的节奏与身体平衡感觉。 2、通过连续的跳跃和抛垫游戏练习,发展上下肢力量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3、能积极参与跳跃及游戏的练习,乐于展示自我,与同伴友好相处。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法 及要求 设计意图 时间 强度 次 数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并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热身准备部分 1.趣味跑步 2.热身操(自编套路) 1.讲明学习内容与任务 2.了解学生情况 3.组织学生练习 4.镜面带领、及时语言、动作提醒 1.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 2.伴随口令积极练习,充分活动关节 3.全身心投入热身活动中 组织图示一: 组织图示二: 要求: 1.站队做到快静齐 2.学生精神饱满 3.跟随教师做热身操 4.动作准确到位 1.课堂常规要求能让学生从下课的状态进入到体育课堂的状态中。 2.通过课堂中跟随音乐的跑步和跳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 3.自编热身操配以音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有个良好的过渡状态。 4.引入颜色分组,便于在接下来的分组练习中对学生进行称呼。 2 6 小 较大 1 3至4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关卡挑战 关卡一:自制小折叠垫自由摆放跳跃练习 关卡二:自制小折叠垫两种固定形式的单双脚跳跃练习 关卡三:行进间单起双落的跳跃练习 关卡四:行进间单起双落的障碍练习 关卡五:高楼障碍取物接力 1.老师鸣哨学生集合 2.集中放松。 3.课后小结,布置课后练习内容 4.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1.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并纠错、评价。 3.注意个体差异,指导练习。 4. 指导组长带领队员的学习任务。 5. 教师积极组织引导 1. 教师示范并讲解练习内容 2. 教师巡视指导并纠错、评价 3. 时刻注意课堂秩序,保证学生练习的安全 4. 指导组长带领队员的学习任务。 5. 教师积极组织引导 6.讲清比赛规则。 1.积极组织学生放松, 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1.按照教师安排,分组练习。 2.完成小组闯关卡的任务。 3.积极主动练习、有疑问随时请教老师 4.优秀学生出列展示,其他同学留心观看、学习 5.组长应积极帮助动作不标准的同学改正 1.积极参与 2.为本队队员加油助威。 3.各队员在闯关过程中时应积极和组长一起商量解决对策。 1.充分放松,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 2.整理器材 队形组织: 要求: 1.站队做到快静齐 2.学生精神饱满 3.有序的进行练习。 组织图示: 要求: 1.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教师讲解 2.学生练习时互相观察、互相帮助 3.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安全,有序地进行练习 4.小组长起带头作用,带领队员自主解决问题。 组织图示: 1.通过闯关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挥组长的作用,达到小组学练。 3.任务卡的内容,有利于同学们技术动作的练习。 4.障碍的增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更有利于同学们做出屈膝收腿的动作。 5.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技术动作要领,比老师一味的讲解示范效果好。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1.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 2.老师只是引导的角色,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同学们认清学习现状。 4.加入比赛,用竞争元素促进学生的练习,同时也能培养积极拼搏的精神。 减轻上课产生的肌肉组织疲劳与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兴奋水平。 3’ 3’ 5’ 5’ 6’ 5’ 较大 较大 较大 较大 较 大 较小 6 6 8 8 2十二、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