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六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六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六次月考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12月9日,我国航天员在自已国家的“天宫”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授课过程中的一个实验显示: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产生气泡,但气泡并不离开水球,最后水球逐渐变成满是气泡的“气泡球”。图1为“天宫课堂”授课时的“气泡球”画面。据此完成1~2题。
1.“天官课堂”中“气泡球”的形成反映了空间站所处的
A.真空环境 B.强辐射环境 C.失重环境 D.超低温环境
2.不同于地球上,在空间站看到的太空不是蓝色而是深邃的黑色,主要是由于缺少大气的
A.散射 B.辐射 C.反射 D.折射
我国蒙古族图瓦人20世纪50年代人口规模在20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地地区,为典型的封闭型人口群体,其规模变动主要受自然新老更替影响,曾出现过人口负增长,但近年来人口已恢复正增长。20世纪90年代政府引导发展旅游业以前,蒙古族图瓦人生产方式一直以山林草原畜牧狩猎为主。图2示意1995~2018年蒙古族图瓦人人口总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1995~2006年蒙古族图瓦人人口数量波动下降,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人口规模一直较小,且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B.经济较为落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C.应对社会变革能力不足,医疗资源可及性不高
D.冬季寒冷漫长,土地生产力一直较低
4.2006年后蒙古族图瓦人人口增长实现由负转正,当地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引外来人口迁人 B.出台新的人口政策,鼓励生育
C.提倡民族间通婚,快速实现人口正增长 D.发展交通医疗,强化就业培训
面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图3为黄河源区水系及水文站点分布图,图4为1956~2016年黄河各区间面降雨量变化及径流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1956~2016年,黄河源区面降雨量变化与径流深度变化不一致的区间主要出现在
①黄河沿至吉迈 ②吉迈至门堂 ③门堂至玛曲 ④玛曲至军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推测2001~2016年黄河源区径流深度较前期整体呈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蒸发量增大 B.降水量增多 C.湖泊截流增大 D.植被蒸腾减弱
芦芽山位于山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特殊,有来自北部、东北和青藏等地的鸟类在此活动,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该山区林带曾林密叶茂,近年来出现多处林中空地和疏林地。图5示意芦芽山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据此完成7~8题。
7.芦芽山生物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 B.气候湿热 C.环境封闭 D.高差较大
8.近年来,芦芽山林带出现林中空地和疏林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变化 B.树种竞争 C.采伐过度 D.森林火灾
2021年5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多个省份发布限电通知,主管部门对企业用户发出“错峰用电”号召,个别省份限电范围扩大到居民用电。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等地区,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具有不稳定性。下表为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8月份用电量。据此完成9~10题。
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 亿(千瓦) 同比增长(%) 2021年8月份用电量 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全国 22.8 9.5 全社会 7607 3.6
风电 3.0 33.8 第一产业 107 13.7
太阳能发电 2.8 24,6 第二产业 4851 0.6
煤电 12.45 4.7 第三产业 1400 6.2
水电 3:7 3.4 城乡居民生活 1249 12.5
9.2021年5月以来我国多省限电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区经济复苏强劲 ②清洁能源的发展速度较慢
③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④煤价上涨致煤电价格倒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为适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比例的持续提升,推动电力供需均衡,应
A.提高储能技术和用电调峰能力 B.加强省内供电输电线路建设
C.大力发展核电以逐步取代煤电 D.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西部迁移
2021年9月27日,新疆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全线铺轨贯通,南部环塔里木盆地铁路实现“闭环”。除南疆、北疆环线外,未来5到8年新疆还会形成天山环线和东疆环线(见图6)。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东疆环线相比,天山环线
A.均沿山麓分布 B.气候较为干燥 C.城市数量较少 D.生物种类多样
12.新疆铁路网采用“环线式”布局,主要是为了
A.直达快速高效 B.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C.线路平稳安全 D.线网分布均衡
在渗透系数较大、分布有地下陷穴(暗穴)的黄土高原坡面上部或中部独立发有有一类特殊的沟整,其形如勺,头大尾小,称为“勺沟”。野外调查发现有些勺沟沟尾存在黄土堆积现象,而有些勺沟沟尾则形成一条较细长的“小尾巴”。不少勺沟的沟头上游出现一个或多个陷穴。图7为黄土高原某地同一坡面上的勺沟景观图,图8为图7中勺状沟壑L1、L2、L3、L4,的纵剖面线。据此完成13~15题。
13.据图推断黄土勺沟“头大尾小”初始形态的直接形成原因是陷穴处
A.流水溶蚀 B.黄土塌陷 C.流水下蚀 D.黄土滑坡
14.黄土勺沟尾部形态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流水搬运能力 B.黄土渗透系数 C.短时降雨强度 D.地表海拔高度
15.推测上游出现陷穴的勺沟将会
A.直接形成冲沟 B.长度变短 C.沟头位置上移 D.深度变浅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思贤滘(Giào),位于广东省佛山三水区西部,长约1.5千米,水深约5米,均宽100多米,是沟通西江和北江的河道。每年汛期,如西江先涨水,西江水便流向北江;反之,北江水则流向西江。汛期时思贤滘河道中浪涛汹涌,形成奇特的“思贤洪波”。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北江水经思贤滘流入西江(称为正流)。20世纪90年代后,西江马口下游河段兴建多个港口、码头,抬高了马口站水位。北江上游1994年兴建飞来峡水利枢纽;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北江下游河道无序采砂现象严重。由于三水站河床下切幅度远远大于同期的马口,思贤滘水流发生逆转,大部分时间由西江流向北江(称为负流)。图9示意思贤滘地理位置。
(1)分析汛期时“思贤洪波”现象的形成原因。(6分)
(2)简述20世纪90年代后思贤滘水流多呈负流的人为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海沙地是稍高于海岸线,并与之有一段距离的地势平坦`土层质地与沙滩基本一致的盐碱干旱沙地。1995年海南省开始在乐示县(见图10)的临海盐碱海沙地种植改良后的新给哈密瓜,但效果不好。2012年以后改在大棚内种植吊挂型哈密瓜,多为一蕨一瓜或一入两瓜(见图11),果实具有甜中带成的独特口感,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上市。截至2018年海南各地种植哈密瓜近20万诗,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海沙地大棚哈密瓜种植业已成为乐东县营歌海镇经济的第二大产业。
(1)说明乐东县临海盐碱海沙地的成因。(6分)
(2)分析乐东县海沙地种植哈密瓜效果不好的自然原因。(6分)
(3)乐东县海沙地大棚种植哈密瓜经济效益高,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苏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利马特河流经市中心,将其分为东(新城区)西(老城区)两个城区。西区因1847年瑞士北部铁路(苏黎世至德国巴登)开通,到20世纪中期成为欧洲著名的制造工业区之一。随着苏黎世经济发展重心向第三产业转变,20世纪80年代末西区制造业走向衰落。河流、铁路和公路桥等交通线成为市区内的“隔离墙>。20世纪90年代,西区的更新改造从两个1/4开始;改造占地1/4的交通网络;保留1/4的工业建筑。改造后的西区形成了居住.高科技研发、设计及传媒、餐饮酒店.文化娱乐\.商业零售以及体育运动等“混人合型的城市功能区。图12示意苏黎世地理位置,图13示意苏黎世西区土地利用情况。
(1)分析交通对早期苏黎世西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4分)
(2)说明20世纪90年代苏黎世西区的更新改造选择从两个1/4开始的原因。(7分)
(3)分析苏黎世西区“混合型城市功能区相对于单一功能区的优越性。(6分)
(二)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9.[选修3:旅游地理](8分)
观鸟(见图14)是指对自然状态下的野生鸟类进行观察和识别的活动,现已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旅游活动。从国内外著名观鸟旅游城市看,鸟类多样性与珍稀性、生态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旅游业配套设施水平是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的必要条件。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区,属于鸟类资源丰富且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类型区;德宏、保山、红河等地区属于鸟类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水平一般的类型区。两者都是观乌爱好者喜爱的观鸟目的地。
以材料中某一类型观鸟区为例,为当地进一步发展观鸟旅游提出合理措施。
20.[选修6:环境保护](8分)
灌河是江苏北部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河口外潮流逆时针流向灌河口。2005年起,灌河口附近陆续建起三个化工园区,并聚集了从苏南、浙江等地搬迁而来的高污染化工企业。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调查发现,2017年灌河口的“褐红海水”到2021年已恢复自然原貌,曾经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消失10年的伪虎鲸又重现灌河口。
分析灌河口及其附近水域生态环境修复耗时长的原因。
河北省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六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D B A D C C A D B B C C
1.C
解析:在地面上把泡腾片扔进水杯里时产生的气泡,受浮力影响,气泡迅速上浮,然后在水面上破裂消失。在太空中的空间站里,由于失重,也就没有了浮力。气泡没有浮力影响,不会上浮,而是均匀地向四周扩散,其中绝大多数气泡留在水球中,形成满是气泡的“气泡球”。故选C。
2.A
解析:地球上看到的天空呈蓝色是因为太阳辐射进人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时,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的结果;而运行于太空的空间站没有大气包围,缺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以看到的太空呈现黑色。故选A。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我国“天宫”空间站的太空授课为背景,考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3.C
解析:读图可知,19952006年图瓦人人口变化是总体上先增后减,在10年间总体减少200多人,降幅达11%。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老龄化程度低,不可能是老年人口比重大导致的高死亡率造成;图瓦人属于典型的封闭人口群体,说明人口的迁入、迁出都很少;图瓦人长期生活比较封闭,面对旅游大开发快速的社会变革,因语言交流困难或技能不足,难以适应,加上气候寒冷,酗酒等现象加剧,不利于健康,且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医疗卫生资源可及性不高,使死亡率大增;冬季寒冷漫长,土地生产力一直较低,不可能只影响1995~2006年的人口变化。故选C。
4.D
解析:针对图瓦人人口增长转负的原因,只有加强当地居民的就业培训,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通网通,提高图瓦人就业能力,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生活,才能提高图瓦人应对社会快速发展的能力,并降低死亡率。故选D。
[命题意图]本题选用人数较少的族群蒙古族图瓦人人口变化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原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5.B
解析:一般情况下,面降雨量增加,河流径流深度增加,反之亦然。题干信息是面降雨量变化与径流深度变化不一致,说明面降雨量变化与径流深度变化呈负相关。读图可知,吉迈至门堂、玛曲至军功面降雨量增加,而径流深度明显减小;黄河沿至吉迈面降雨量增加,径流深度略增;门堂至玛曲面降雨量减少,径流深度大幅减少。故选B。
6.A
解析:2001~2016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上升,高海拔的黄河源区增温幅度更大,导致陆面、水面蒸发、植物蒸腾量增大,从而使得地面产流量减小,导致河流径流深度减小。故选A。
[命题意图]本题选用黄河源区黄河干流径流变化为背景,主要考查黄河源区黄河干流径流深度(河流水文特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图文分析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7.D
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芦芽山位于山西省北部黄土高原,海拔高差较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显著,为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因此生物物种丰富。故选D。
8.C
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芦芽山林带的林中空地和疏林地是近年来出现的,最有可能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林木采伐过度造成;气候变化过程比较缓慢;该林带中的物种构成是早已形成的;森林火灾会造成林地大面积成片减少,而不是多处林中空地和疏林地。故选C。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山西省芦芽山植被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及其人类活动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9.C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增加,发展较快,市场电力供应能力提高,但具有不稳定性;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电为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5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在疫情有所缓解后经济复苏强劲,但燃煤价格迅速上涨,燃料储备供应不足,发电成本上升,煤电价格倒挂,从而导致多省出现限电现象。故选C。
10.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应提高储能技术,提升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加强技术支撑,增强调峰能力,推动实现区域电力供需均衡;在现有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推动跨区域电力输送,弥补用电高峰期的电力缺口;大力发展核电取代煤电、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西部迁移都不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发展。故选A。
[命题意图]本题结合社会热点,选用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8月用电量为背景,主要考查我国当前能源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及我国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而实施的能源措施等知识,考查调用图表信息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1.D
解析:天山环线与东疆环线目前都没有形成闭环,一是受自然环境影响,二是受经济发展需求影响。天山环线已建成段多沿盆地边缘分布,规划段没有沿山麓分布;天山环线位于新疆西部,多次穿越天山,受西风影响,气候较东疆环线地区湿润,水源丰富,垂直地带性显著(尤其是规划段),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天山环线与东疆环线有部分重叠,经过的城市数量较多。故选D。
12.B
解析:新疆面积广大,气候干旱,城市多沿水源分布。交通线主要沿城市布局,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铁路多以直达或途经为主,与采用“环线式”布局关系不大;铁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安全性高,并非该环线独有特点;铁路布局主要是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讲求布局合理,而非为了均衡而均衡。故选B。
[命题意图]本题以新疆四大铁路环线为背景,主要考查区域特征及影响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3.B
解析:左图显示黄土高原勺沟头大尾小,右图显示其高程突变处海拔高,其上部属沟头,主要是陷穴上覆黄土受重力作用影响,发生黄土塌陷形成;流水溶蚀易形成黄土暗穴或陷穴;流水下蚀使勺沟加深;滑坡是大面积的土体整体下滑现象,难以形成头大尾小的形态。故选B。
14.C
解:黄土的渗透系数是一定的,若出现短时间的强降雨,则会超渗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在因重力作用向下流的过程中,由于黄土渗透减小了径流,从而对地表物质的搬运作用越来越小,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但若遇到强度更大的暴雨,地表径流携带的水沙等物质就难以完全沉积在坡面上,而随着一部分径流沿着坡面向下汇入下面较高一级沟谷,在沟尾形成一条较细长的“小尾巴”。故选C。
15.C
解析:勺沟沟头易发生溯源侵蚀,再加上随着陷穴规模进一步扩大,与勺沟沟头连通,加快了沟头的溯源侵蚀,沟头位置上移,增加勺沟的长度。故选C。
[命题意图]本题以陕西省靖边县内同一坡面上发育的四条勺状沟壑为背景,主要考查黄土地貌的特征、形成、发展过程等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每年汛期,西江、北江水位大涨,且二者的高水位存在时间差;(2分)思贤滘处河道狭窄、平缓、较浅,蓄积水量小,汛期时大量高水位水流涌入思贤滘,短时间内不能消减高水位水流产生的水波;(2分)导致水流在思贤滘大量聚积、堆高,从而形成“思贤洪波”现象。(2分)
(2)西江马口下游河段兴建港口码头,河水流速减慢,水位提高;(2分)北江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水流,导致北江水位降低;(2分)北江下游河道人工采砂现象严重,导致北江河床下切幅度加大,水位大幅降低,使思贤滘水流大部分时间由西江流向北江。(2分)
解析:(1)“思贤洪波”现象的形成需结合材料信息从西江、北江汛期时流量大,思贤滘河道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2)思贤滘水流由原来的多为正流改为后来的多呈负流,主要是由西江和北江的水位高低变化引起的,引发水位高低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兴建港口、水库、采砂等)造成的。
[命题意图]本题以西、北江交汇处的思贤滘为背景,考查特定河流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原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和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
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7.答案:(1)距海岸近,受海水运动和入海河流影响,沙源丰富;(2分)受海水影响,沙地土层中含盐量高;(2分)乐东沿海年降水量相对较少,蒸发量大,沙地缺水,盐碱严重。(2分)(2)海沙地保水、保肥能力差,哈密瓜产量低;(2分)纬度低,雨季较长,生长期短;(2分)距海近,昼夜温差小,哈密瓜品质差。(2分)
(3)大棚种植哈密瓜改善了冬日低温环境,促进了哈密瓜的生长;(2分)大棚哈密瓜为吊挂型种植,多为一藤一瓜、一藤两瓜,保障了哈密瓜的养分吸收和甜度;(2分)冬季错峰上市,价格高,经济效益好。(2分)
解析:(1)根据图文信息,主要从沙源、沙地盐分来源、沙地干旱和盐碱化成因等角度分析。(2)乐东县早期直接在海沙地上种植哈密瓜,产量低,品质差,效益差,该问题应从海沙地及当地气候的劣势进行分析。
(3)根据图文信息,经济效益高的原因主要从大棚作用、种植方式、价格等方面分析。
[命题意图]本题以海南乐东县盐碱海沙地种植哈密瓜为背景,考查区域特征、农业发展条件及种植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和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8.答案:(1)西区内部有河流、铁路、公路桥等交通设施,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2分)瑞士北部铁路的开通,打开了西区面向中、西欧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2分)
(2)西区为老城区,城市用地紧张,铁路线、公路线、厂房等占地多;(2分)改造1/4的交通网络用地,保障西区交通顺畅;(2分)3/4工业建筑用地转变为城市公共用地,增加西区土地供给,保留1/4工业建筑,既体现西区作为制造业发达的历史见证,又可节约工业建筑改造的成本。(3分)
(3)“混合型”城市功能区,主要以服务业为主,服务类型多样;(2分)居民生活、工作、休闲等都非常便利,无需长距离往返,节约生活成本;(2分)改造后的西区既保留了交通、建筑等部分原貌,地区特色强,又美化了环境,吸引力大。(2分)
解析:(1)瑞士是山地内陆国,交通对早期苏黎世西区制造业发展的作用要结合瑞士的地理位置、苏黎世西区交通发展状况等方面去分析。(2)本题需要理解“两个1/4”的含义,可以从缓解旧城用地、保留城市原貌、减少改造成本等角度分析。(3)“混合型”城市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服务区等,功能多,其优越性主要从服务功能、生活成本、生活环境等角度分析。
[命题意图]本题以瑞士苏黎世西区改造为背景,考查城市区位、旧城改造主要措施及其带来的启示意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和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9.答案:鸟类资源丰富且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类型区:设计专业的观鸟路线;建观鸟平台、设置观鸟望远镜;开展观鸟科普、研学等活动;举办国际(内)观鸟节;建设鸟类活动自然保护区等。(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鸟类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水平一般的类型区:加大鸟类资源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发展旅游业配套设施(如住宿等);改善交通条件,为观鸟旅游者提供便捷交通;指导当地村民学习观鸟知识,当好“鸟导”;将爱鸟、护鸟写进乡规民约,提高村民素质等。(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观鸟地分为两种类型区,一种是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一种是旅游业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对于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观鸟活动,前者主要从专业性角度分析,如路线规划、观鸟平台建设、观鸟知识普及等;后者主要从内、外部环境角度分析,如外修交通,提高交通通达性,内修当地民众素质等。
[命题意图]本题以不同类型区观鸟旅游为背景,考查旅游规划的主要措施,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和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20.答案:污染源多来自化工园区的企业,污染源多,偷排现象严重;(2分)污水多来自高污染化工企业,水污染严重,治污难度大,资金需求大;(2分)灌河属入海潮汐河道,受河口潮汐影响,净化能力弱;(2分)受海洋潮汐影响,海域受污面积大。(2分)
解析:导致灌河河口水污染治理耗时长的原因可根据材料从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河水和海水自净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命题意图]本题以江苏灌河口水污染为背景,主要考查河流水污染治理耗时长的原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和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