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考点1 亲社会行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1)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2)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3)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考点2 合理利用网络1. 网络的积极影响。(1)丰富日常生活:①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推动社会进步: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 网络的消极影响:①网络上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会误导大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3.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学会“信息节食”,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易错点】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考点1 社会规则与秩序1.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2.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3. 【易错点】 社会规则与自由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4. 遵守社会规则的做法。(1)需要他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和自律(自我约束)。(2020.6、7)(2)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7.6②)考点2 尊重他人__以礼待人1. 尊重他人的做法: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2.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3. 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①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考点3 诚实守信1. 诚信的地位。(1)道德角度: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20.6AB、7BC)(2)法律角度: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2018.5)2. 诚信的重要性: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3. 践行诚信的做法: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考点4 违法与犯罪1.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 违法行为的分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2)根据违法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2016.7②)3. 【易错点】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区别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危害程度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严重触犯法律 民事法律规范 行政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规范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2020.17(6)]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2018.8B;2017.8④]处罚机关 人民法院 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具体表现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 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联系 (1)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4. 【易错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2016.7)5. 青少年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的做法。(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杜绝不良行为,遵纪守法。(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考点5 善用法律1. 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 【易错点】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 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未成年人见义智为的做法。)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考点1承担责任1. 【易错点】 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角色不同,责任不同。2. 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1)代价: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2)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2017.5④)3. 做负责任的人,要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从对自己负责开始,勇于承担责任。[2020.17(6);2016.23(1)]考点2 关爱他人、服务社会1. 关爱他人的做法: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2. 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我们全面发展。3. 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担当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2020.19(3)⑤;2019.6A、25(2)]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考点1 国家利益1.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是高度统一的。(1)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因。(1)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2)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3)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3. 【易错点】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做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自觉捍卫国家利益。考点2 总体国家安全观1. 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2. 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做法。(1)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2019.7④;2016.8)(2)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3)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7④)3. 公民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做法:①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②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③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④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考点3 劳动1.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价值的源泉。[摘自《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9.9①②)2.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3. 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2018.12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