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避险能力一、指导思想伤害事故是青少年成长的“大敌”,意外伤害虽是偶然发生,但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本节教学立足于“日常生活”,重在培养学生加强预防意外伤害的意识、掌握意外伤害的救助方法。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协作中,积极讨论,在教师讲解中感受到意外伤害带来的可怕后果,积极预防。二、教材分析及处理本课为室内课,本节学习内容主要是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积极进行科学救助的重要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溺水事故、交通事故,掌握救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学情分析及处理初中的学生性格活跃、做事容易冲动,且处于叛逆期的年龄,意外伤害的教育和预防尤为重要,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单纯知识的讲解不易重视,因此,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加入了视频真实案例的介绍,让学生通过真实发生的事件,引以重视,积极地学习各项预防措施、紧急事故处理方法,有效地进行意外伤害的避免。四、教学内容1.溺水的危害、预防与处理。2.交通安全的预防与注意事项。3.危急时刻进行科学救助的方法。五、教学目标掌握防溺水方法和溺水的危害及处理办法。了解出行中潜在的交通事故,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运用基本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预防溺水和交通事故的方法2.教学难点:识别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导致意外事故的因素,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七、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警钟长鸣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意外死亡的人数平均每天就有“四十多人”这意味着每天就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消失!触目惊心的数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本节课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溺水自救、交通事故以及一些危急时刻救助的方法。过度: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是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两种事故,本节课我们详细的学习预防溺水和交通安全。二、溺水事故小组讨论(2分钟)问题:中学生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溺水?教师到小组中巡视,与学生一起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小组代表汇报(二)教师讲解1.溺水的危害溺水的主要因素:环境原因:指对游泳环境的情况不了解。如在江、河、湖泊、水塘等缺少安全防护的场所野泳而导致溺水。身体原因:指患有不宜游泳的疾病,如心脏病、癫痫等,游泳时发病而导致溺水。外力原因:指游泳者突然被外力撞击致伤或昏迷而溺水。心理及技术原因:指不会游泳或游泳技术不佳的人下水后,出现体力不支或方法不当时,对游泳安全常识或在面对抽筋、呛水等意外情况时惊慌失措而导致溺水。溺水的危害:呼吸道阻塞;人落水后,水、泥沙等会阻塞呼吸道,或因呼吸道痉挛而引起缺氧、窒息、死亡,落水被淹后一般4~6分钟即可致死。缺氧:溺水轻者,落水时间较短,吸入水量少于2毫升/千克体重时。出现轻度缺氧现象,口唇、四肢末端青紫、面部红肿、四肢发硬。低氧血症:溺水时间较长,吸水量在10毫升/千克体重以上,出现低氧血症,面色青紫,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四肢冰冷,昏睡不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溺水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溺水的预防:1、关注自身状况做好热身。2、不贸然跳水或潜泳。3、不游野泳。4、集体出游要做好安全保护。溺水的救助注意事项:1、仔细观察环境。2、拨打急救电话。3、做好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清理口腔异物、清理出呼吸道积水、心肺复苏 通过观看一个溺水急救视频加深这三个步奏知识印象学生齐读:谨记防溺水“六不”一、不私自下水游泳;二、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三、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四、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五、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六、不擅自下水施救。三、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举例2004年6月10日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一名14岁初中生王某和同学骑车上学,途中搭肩撒把,骑车乱拐,当行至一路口时,王某和同学的自行车碰到一起,王某跌倒在快车道上,恰有一辆摩托车经过,并从王某的腿上压过,导致王某左腿粉碎性骨折,造成终身残疾,令王某遗憾终生。观看交通安全警示片,体会交通事故的危害。错误危险的行为在汽车间穿行随意跨越交通护栏、护网与隔离带。不走天桥和人行道,图方便横穿马路逆向骑自行车、电动车骑自行车时撤把、追逐、嬉闹玩手机等于玩生命考考你:识别常见的交通标识。通过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对交通标识的关注,使学生们在平常的交通行动中时刻关注路上的交通标识提醒。(三)在出行中,步行、乘车、骑自行车分别应注意的事项步行: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2.注意观察来往车辆。3.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乘车: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2.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3.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自行车:1.不在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2.自行车不逆向行驶;4.骑自行车不闯红灯.;5.骑自行车不攀扶其它车辆;6.骑自行车不双手离把;7.骑自行车不突然强行猛拐。四、危急时刻,科学救助(一)冷静判断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把精力集中在思考怎么解决和应对问题上面,想办法控制局面。(二)呼叫救援面对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在冷静判断之后,应该主动向成年人寻求支持。(三)现场救护在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意外伤害事故现场之前,对于处于危急状态下的伤员,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八、本课特色本课设计衔接自然,由触目惊心的死亡数据进行导入引发学生重视,通过讨论、提问活动,让学生进行参与,不仅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又根据活动,恰到好处的设计对应的教师引导讲解的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活动中入,到知识中来,由浅入深,使学生产生浓厚参与感的同时,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接下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预计效果1.同学们真正的掌握防溺水方法和深知溺水的危害。2.通过视频观看和课程讲解,了解溺水事故的处理办法。3.明白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对不良的交通行为产生正确的认识,不断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4.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学会自救及科学救助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