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熟悉球性(教案) 体育二年级下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足球熟悉球性(教案) 体育二年级下册教案

资源简介

小足球 ———— 熟悉球性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以育人为宗旨,以健康第一的要求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小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掌握体育基木技能的同时,又能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娱乐身心,増强体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为终身体育的理念形成打好基础。
一、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刚进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具有较弱的速度力量素质,但是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大。同时也存在耐力、体质、运动能力较差。具有约束能力差、精神不易集中的年龄特征,对于相对直观、易模仿的体育课兴趣较高等缺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示范法、游戏法、比赛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省编教材水平一足球单元,足球是最基本的球类项目之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先是以小游戏“抢球”导入,提起孩子们的对足球的兴趣,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揉球练习,最后加入本堂课的内容踩球。通过练习,能使孩子们进一步熟悉球性,成功体验本堂课。这节课主要通过练习,增强下肢协调性,增强足球球感,培养学生勇敢精神和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发扬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和自主性在熟悉的教师设置的练习情境中自由学习,锻炼,通过练习,发展想象空间。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性,在练习中体验愉快、成功、竟争的心情。树立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同合作、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熟悉球性,提高球感,使80%的学生基本了解与掌握踩球的动作技术要领,70%以上的学生能尝试完成行进间踩球的动作。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控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及竞争意识,能在游戏中主动展示自我。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脚前脚掌触球正上方。
教学难点:重心相互交替的协调配合。
五、教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励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然后通过示范法,让学生明确动作的基本概况。再以游戏、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学习的目的。
六、场地器材
一块平整的场地、足球若干
教学 内容 1、授课内容:小足球——熟悉球性。 2、游戏:运球-停球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80%的学生基本了解与掌握踩球的动作技术要领,60%以上的学生能尝试完成行进间踩球的动作 通过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控球能力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及竞争意识。 教学 重点 脚前脚掌触球正上方
教学 难点 重心相互交替的协调配合
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组织 次数
开 始 部 分 3′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检查服装; 3、师生问好; 4、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1、教师讲解清晰 2、师生共同活动 组织: ○○○○○ ○○○○○ ※※※※※ ※※※※※ ◎ 二、要求:注意力集中 1
准 备 部 分 7′ 准备活动: (跟音乐) 1、绕篮球场慢跑(如图一所示) 2、热身活动: ①、活动上肢 ②、活动下肢 (如图一所示) 一、教法: 1、讲解清晰; 2、示范清楚,提示简单明了,口令准确、洪亮、有力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
基 本 部 分 25′ 足球小游戏: 游戏方法: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中间放一个足球。老师喊口令,当老师说某身体部位时,学生根据教师指令两手触相应部位,教师鸣哨,学生用双手去抢球。(如图二所示) 二、复习:(图二) 前后揉球 左右揉球 绕圈揉球 三、球性联系:(图二) 1、原地交替踩球 2、踩球前进 四、运球-停球(图三) 四排同学听老师口哨声,第一声:传球,第二声:停球。 看那一排的同学能根据口哨声准确无误的进行。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及规则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4、评判游戏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3、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4、请同学上前示范 1、认真听老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练习 3、认真参与游戏 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二 多 次
结束 部分 5′ 一、学生集合站立,拍打放松活动; 二、小结; 三、下课。 一、教师总结本课情况,以表扬为主。 一、组织: 散点站立 二、要求: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1
场 地 器 材 一块平整的场地,足球若干。 负 荷 预 计 平均心率 120-135
练习密度 中
心理负荷 中
课 后 小 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