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呢?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1.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等相关史实。2. 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3. 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4. 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 主义精神。学习目标一.郑和下西洋西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郑和 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小名三保,明初入宫为宦官,又称三宝太监。1405年, 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郑和3.概况:(1)时间、次数:1405—1433年、7次(2)范围: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宝船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船队旗舰的模型对比4.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5.评价: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想一想: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1)明朝前期国力的 强盛;(2)造船技术的发达;(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寇。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有很多中国的海盗也加入到倭寇的队伍中。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倭寇戚继光,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2.概况:(1)戚继光整顿军队目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举措: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结果: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家军(2)戚继光抗击倭寇“鸳鸯阵”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鸳鸯阵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台州登州福建广东九战九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背景: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仅略活动。2.结果: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妈祖阁这座妈祖阁是澳门最早的庙宇之一,为福建人所建,当时称为“阿妈阁”。妈祖,又称天妃,是江浙、闽粵等沿海人民供奉的护航海神。关于“MACAU”一词的来历,与图中的妈祖阁有关。据说1553年,葡萄牙人来到澳门后,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祖阁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戚继光抗倭.mp4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x 郑和下西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