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学案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时-- 时授课标题 杠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一些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3.认识到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杠杆的力臂判断教学难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复习检测洒水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将水洒向路面,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这是因为速度虽不变,但___________. 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_______能逐渐增大,_____能逐渐减小.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神州五号飞船飞离地面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航天英雄杨利伟所具有的动能变_______,具有的机械能变________. 2004年8月26日,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三米跳板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她在起跳过程中,跳板的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又转化成_________能,最后转化成她的________能,而进入水中. 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能越来越小,______能越来越大. 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椭圆轨道运行,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二、兴趣构建1.本节内容是前面力学内容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滑轮组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中的重要部分2.本节教学中,首先从使用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开始进而体会分析、认识什么是杠杆,抓住杠杆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现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力臂概念相当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因此在这里安排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以突破这一难点,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4.中考重要考点2-3分三、知识讲解学点一:杠杆生活体验:回忆下列机械的使用过程,思考问题。(1)剪刀、杆秤等发生了怎样的运动 (2)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 (3)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想一想:什么是杠杆呢?归纳总结: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 ,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 :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2)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 :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5) :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应用练习】请同学们分别画出拉力F的力臂学点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③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力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力当作阻力F2,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将各数值填入表格中。④改变钩码数量或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得出三组数据。实验次数 F1/N l1/cm F2/N l2/cm123实验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交流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过的失误,思考怎样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根据杠杆的力臂关系 或写为 。 学点三:生活中的杠杆问题探究:我们身边的杠杆有很多,你能通过观察和思考对杠杆进行分类吗 归纳总结:根据杠杆的力臂关系,可以把杠杆分成三类。 (1)若l1>l2,则F1 F2, 杠杆,特点是 ; (2)若l1= l2,则F1 F2, 杠杆,特点是 ; (3)若l1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不一定要有支点C.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D.杠杆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2、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汶川大地震中,巨大的石头挡住了救援车辆的通路,救援人员用撬棍将石头撬开.如果在撬棍a端分别沿如图所示三个方向用力,其中最省力的是( )A.沿F1方向 B.沿F2方向C.沿F3方向 D.三个方向所用力一样大4、如图所示为等刻度轻质杠杆,A处挂2牛的物体,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处施加的力( )A.可能为0.5牛 B.一定为1牛 C.可能为2牛 D.一定是4牛5、如图所示是小丽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则杠杆( )A.仍然平衡 B.不平衡,左端下降C.不平衡,右端下降 D.无法确定6、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以绕O点转动,在A点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B点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若将动力的方向改为沿虚线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 )A.动力臂增大,动力增大 B.动力臂增大,动力减小C.动力臂减小,动力减小 D.动力臂减小,动力增大7、如图所示,爸爸和亮亮一起在儿童乐园玩跷跷板,当爸爸移动到某一个位置时,亮亮竟然将爸爸跷起来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亮亮和爸爸对跷跷板的作用力相等B.亮亮对跷跷板施加的作用力大些C.亮亮到跷跷板支点的距离短D.亮亮对跷跷板的作用力与力臂的乘积大一些8、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9、如图所示,用细线将杠杆AOB悬挂起来,当A端挂重物G1、B端挂重物G2时,杠杆平衡,此时OA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BO,杠杆重力不计,则( )A.G1G2C.G1=G2 D.都有可能10.所谓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 状态或 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字母表示式为 。11.地面上有一根大木杆,抬起A端需用300N,抬起B端需用200N,这条木杆的 端较粗。12.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B.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C.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D.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13.已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做生意时,用同一杆秤在月球上称质量,和在地球上相比 ( )A.买方吃亏 B.卖方吃亏 C.双方都不吃亏 D.双方都吃亏14.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B.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C.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 D.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15.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样16.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 )A.偏大 B. 偏小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17.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知AC=1.8m,G=100N,求拉力F。18、如图,用一根自重可忽略不计的撬棒撬石块,若撬棒C点受到石块的压力是1800N,且AB=1.8m,BD=0.6m,CD=0.4m,则在A点施加最小动力F1为 N.19、利用杠杆投掷石球,如图,作用在A点的力沿 时最小。已知石球重100 N,OA∶OB=1∶4,则作用在A点力的最小值为 N(不计杠杆自重及摩擦)20、拉杆式旅行箱可看成杠杆,如图所示·已知OA=1.0m.OB =0.2m,箱重G=120N.请画出使箱子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施加在端点A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且F= _N. 21、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均质杠杆(杠杆重力为2N),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 N。若保持拉力竖直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2、如图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的物体悬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 N的拉力,这是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3、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N的物体,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 ,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方便测量 。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N。 测量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① 1 20 2 10② 2 15 1.5 20③ 3 5 15(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25、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向下拉杠杆,图中每个钩码重1N.若竖直向下拉杠杆,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若如图乙所示在C位置斜向下拉杠杆,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26、在图中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A端点的最小力F的方向及其力臂l。27、如图,轻质杠杆OA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旋转,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思维导图①杠杆的定义 (1)支点1.杠杆 (2)动力②杠杆的五要素 (3)阻力(4)阻力臂(5)动力臂杠杆 2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①省力杠杆3.生活中的杠杆 ②费力杠杆③等臂杠杆五、效果检测1.用一个小小的弹簧秤,竟然称出了大象的重,他用了一根10 m长的槽钢,当槽钢呈水平平衡时,弹簧秤和大象到悬挂点的距离分别是9.54 m和0.06 m,若弹簧秤指示着20 kg的重量,则大象和铁笼共重约_____t.2.地面上有一根大木杆抬起A端需用300N,抬起B端需用200N,这条木杆的 端较粗。3.在用扳手拧生锈的螺母时,工人师傅在扳手柄上套一节铁管,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地拧下螺母,这样做的物理原理是:( )A.减小阻力 B.增大动力 C.增大动力臂以增大动力 D.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4.一支刻度准确的杆秤,若换了质量较小的秤砣,用它来称量物体质量的结果:( )A.比实际的大 B.与实际质量相等 C.比实际质量小 D.无法判断5.已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做生意时,用同一杆秤在月球上称质量,和在地球上相比( )A. 买方吃亏 B. 卖方吃亏 C. 双方都不吃亏 D. 双方都吃亏9授课学案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时-- 时授课标题 滑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 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复习检测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 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 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所谓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 状态或 ________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字母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面上有一根大木杆,抬起A端需用300N,抬起B端需用200N,这条木杆的________ 端较粗。 已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做生意时,用同一杆秤在月球上称质量,和在地球上相比( ) 买方吃亏 B. 卖方吃亏 C. 双方都不吃亏 D. 双方都吃亏 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B. 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C. 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 D. 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二、兴趣构建1.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探究了杠杆知识之后,对简单机械的引申扩展。本节课既是杠杆原理的延伸,又是学习机械效率的基础2.本节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有大量的学生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得到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本节课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中考重要考点2-3分三、知识讲解【提出问题】吊车上的滑轮,也像杠杆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滑轮的应用?学点一:滑轮利用一只滑轮来提升物体,有哪些方法?归纳总结:1.定滑轮:使用时, 的滑轮; 2.动滑轮:使用时, 的滑轮。 学点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归纳总结:1.定滑轮: 杠杆,不省力但 。 2.动滑轮: 杠杆,省力但 ,而且 。 【知识拓展】1.通过理论分析,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在实际实验中,为什么没有省一半的力呢?影响因素:绳子与滑轮之间有摩擦;动滑轮自身有重力;没有沿竖直方向拉绳子。小结:沿不同方向拉动滑轮上的绳子,拉力不同,竖直方向最省力。2.若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从3个不同的方向拉动绳子,三个力的关系如何?小结:沿不同方向拉定滑轮上的绳子,拉力一样。学点三:滑轮组【提出问题】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方便,但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虽然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时经常感觉不便。怎样才能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呢 归纳总结:1.滑轮组既可以 又能 ; 2.如果忽略动滑轮的自重、绳重及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重物的重力G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 ;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距离h的关系为s= 。 探究滑轮组的使用情况【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按你们的设想,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看看,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做实验来验证是不是又省力又改变了力的方向?绳子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点拨】指导学生绕线,完成滑轮的组装。【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组合F的大小。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达到学会正确使用滑轮组,并比较:(1)F(提起重物所用的力)与G(总重力)的关系?(2)绳子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点拨】象这样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组。用几个定滑轮和几个动滑轮也可以组成滑轮组,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难点剖析】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结论】1.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2.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动滑轮的重量G动和重物的重量G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1/n(G动+G物)(不计绳重和摩擦);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为:s=nh。【练一练】1.下图是滑轮的组合中,确定F与G的大小关系?(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F=____ F=____ F=____ F=____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施加的拉力F =______N,绳子移动的距离S = ___ m。【思维拓展】仔细观察绳子的起始端和与动滑轮绳子的段数,你有什么发现?绕线小窍门: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动滑轮上;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定滑轮上。【练一练】1.用下左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2.人站在地面上,用下右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提起,画出绕法。思维拓展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列举生活中的应用实例。1.斜面是一种 (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但可以 。2.实践探索:骑自行车爬同一个陡坡,第一次按直线上爬,第二次按“S”型上爬,比较哪一次更省力?试说明原因。在线小测2.瘦子若用此滑轮组把重为3600牛的小象提高1米,滑轮的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请问:(1)瘦子需用多大的力 (2)瘦子拉的绳端应拉下几米?课堂练习1、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动滑轮一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B.使用定滑轮一定可以省力C.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D.动滑轮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2、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关于这个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3、如图所示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4、小虎同学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600N的物体,如果不计摩擦力、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重力,则小虎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应为( )A.600N B.400NC.300N D.200N5、在日常生活中,用1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C.杠杆 D.斜面6、如选项所示的简单机械,忽略各种摩擦及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当提起相同重物时,最省力的是( )7、如图所示,用甲乙两个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提升相同的高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与F2大小相等B.甲中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比乙大C.F1做的总功比F2多D.甲的机械效率比乙高8、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 F2 F3,则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9、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300 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 N,如图6所示,若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的摩擦,使物体以0.1 m/s匀速移动时,水平拉力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A. 20 N 2 W B. 30 N 6 W C. 60 N 2 W D. 20 N 6 W10、玉溪卷烟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11、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1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B.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1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3<F2 D.F3<F1<F213.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千克的物体如图A,挂物体的钩子承受_______N的力,挂绳子的钩承受_________N的力(动滑轮重不计)。(g取10N/kg)14.如图B,物体重10N,且处于静止状态。该滑轮是___滑轮手拉弹簧测力计在1位置时的示数为____N。若手拉弹簧测力计在1、2、3三个不同位置时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1___F2___F3。15.如图C所示,不计动滑轮的质量及转动摩擦,当竖直上力F=10N时,恰能使重物G匀速上升,则重物G= N,绳固定端拉力为 N,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动 cm。16.用“一动、一定”组成的滑轮组来匀速提升重物时,所需要的力与不使用滑轮组直接提升重物时相比较,最多可省( )A.1/3的力 B.1/2的力C.2/3的力 D.3/4 的力17.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以及已知物体重200牛,物体匀速上升1米,不计滑轮组重及摩擦,则:( )A.拉力为80牛 B.绳的自由端拉出4米C.拉力为40牛 D.绳的自由端拉出1米18、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和F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如图所示,工人用240N的拉力,在15s的时间内,将重60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m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 m,拉力做的功是 J,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__W。 20、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物重G=550牛,滑轮重为10牛,当物体G匀速上升时,则挂钩B承受拉力为__________牛,挂钩A承受__________牛的拉力,拉力F为__________牛,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过2米,则物体向上移动__________米.如图所示,m的重为50N,M的重为80N,弹簧秤上的示数是 N。22、在下图所示各个图中,物G重都为12N,当物体静止时,拉力F各是多少?(不记摩擦和机械重) : F1= N , F2= N , F3= N23、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G甲>G乙>G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1)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 。 (2)比较图(b)(c)(d)三图可得: 。 24、请你在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2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请在图上画出绕线的方法。26、如图,用滑轮组连接着重600N的物体A,使其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40S内使物体移动了8m,拉力F做的功为1280J。① 求拉力F大小及拉力功率。② 若动滑轮重12N(不计绳重和摩擦),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思维导图1.定滑轮和动滑轮 ①定滑轮:不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为等臂杠杆2.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滑轮 ②动滑轮: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实质为省力杠杆①F=G/n,s=nh3.滑轮组的特点②绕线小技巧:奇动偶定五、效果检测1.学校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下列对这个滑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2.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当绳子的自由端被拉下2m时,物体升高了0.5m,被提升的重物的质量为20kg。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阻力,则拉绳子的力应为(g取10N/kg) ( )A.40N B.200NC.100N D.50N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是(g取10N/kg)( ) A.小于200N B.等于200NC.大于200N D.大于300N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B和动滑轮总重10N,且恰好匀速下降。则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为 ( )A.水平向右 5N B.水平向右 10NC.水平向左 10N D.水平向左 5NBA第4题10授课学案学生姓名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时-- 时授课标题 机械效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3.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4.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2.亲身经历测量滑轮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性能的意识,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节约的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机械效率和探究滑轮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 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复习检测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 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二、兴趣构建1.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2.在教学中既要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又要考虑学生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帮助思维的情况3.中考重要考点2-3分三、知识讲解学点一:有用功和额外功探究实验: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方法点拨:(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提出问题:为了计算拉力做功需要测量哪些量,应怎样测量 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不省功。归纳总结:1.在完成任务中,必须要做的功叫做 ,用 表示。 2.在完成任务中,不用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用 表示。 3. 与 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用 表示。 【深化认识】——分清三种功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对水做的功,额外功是对桶做的功,总功是 拉力所做的功 ;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对桶做的功,额外功是对水做的功,总功是拉力所做的功。学点二:机械效率【算一算】分别算出下面三种方法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考虑摩擦和绳重)提出问题:从功的角度分析比较哪种机械性能好呢 情境1:有用功相同,额外功不同W有/J W额/J W总/J方法1 600 180 780方法2 600 90 690情境2:额外功相同,有用功不同W有/J W额/J W总/J方法1 600 90 690方法2 540 90 630情境3:有用功不同,额外功不同W有/J W额/J W总/J方法1 600 180 780 76.9%方法2 540 90 630 85.7%归纳总结:1.物理学中,将 跟 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 表示。 2.机械效率公式: 3.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有用功总 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 1。 【典例剖析】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3m,而它的电动机所作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学点三: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想想议议】怎样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测量工具?怎样计算有用功和总功?【实验设计】——怎样测量h与s 呢?要测量h与s,需要作四个标记,为了便于测量,进行下列设计。将滑轮组安装在竖直的木尺旁边,拉动时,标记钩码上升的起点A与终点B,同时标记绳子的自由端的起点A′与终点B′。对应读出h与s的值。演示:斜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操作行吗?【想一想】怎样测量拉力呢?演示:向上猛然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读数,这样操作行吗?【测一测】请小组分工协作测出面前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探究、合作研讨】1.【提出问题与猜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你猜想的依据。说明: 将同一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有用功是一定的,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越大,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今天各个小组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是否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其它因素的关系作为课下探究作业。2.【设计实验】【想想议议】(1)你计划采取什么科学方法来研究自己的实验课题?(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点拨。【归纳总结】师生讨论后,归纳方案如下:使用同一滑轮组,只改变被提升物体的重,测出每次的物重、提升的高度、拉力、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格,并计算每次的机械效率。【进行实验、收集数据】4.【分析论证】1.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重物的重力越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动滑轮重力越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2.η==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练一练】用右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300N的物体A匀速提升了0.5m。已知绳子自由端所用的拉力F为200N。则在这个过程中拉力做了_______J的功,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g=10N/kg)【小结】 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1.有用功一定时,减小额外功(1)改进机械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2)经常保养,按时润滑,以减小摩擦。2.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课堂练习1.李玲同学值日时用水桶将水从一楼提到三楼教室,她做的有用功是( )A.对桶所做的功 B.对水所做的功C.对水和桶所做的功 D.对水、桶和人所做的功2.买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喝茶水的人,从桌面上端起盛茶水的茶杯,就两人克服茶杯重力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有用功 B.都是额外功C.对喝茶的人而言是有用功 D.对买茶杯的人而言是有用功3、李玲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她在把水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B.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C.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4、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B.机械做的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做的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高D.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就越低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1N,小强用6N的拉力F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10N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0.4m.此过程中,额外功和机械效率分别是( )A.0.4J 83.3% B.0.8J 91.7% C.0.8J 83.3% D.0.4J 91.7%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做法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有 ( )A.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B.减轻动滑轮的重力C.改变绳子的绕法,减少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D.增加物体的重力7、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30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30N,不计摩擦,则( )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450J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9m/sC.拉力的功率是99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8、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同样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F甲<F乙 η甲<η乙B.F甲>F乙 η甲>η乙C.W甲>W乙 P甲>P乙D.W甲=W乙 P甲=P乙9、如图3所示,用此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5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绳端拉力为20N,不计摩擦及绳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1m/sB.动滑轮的重力为10NC.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100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10、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 η1=η2 B.W1=W2 η1<η2C.W1<W2 η1>η2 D.W1>W2 η1<η2 11、如图所示,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G的物体缓缓上升,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现改变物体的重力G,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中的12、如图所示的剪刀剪纸的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 )A.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N,则阻力是0.8NB.若作用在剪刀的阻力是1N,则动力是0.8NC.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2J的功用于剪纸D.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8J的功用于剪纸1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 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A.做的有用功是800JB.拉力F的功率是80WC.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14、如图所示,有一斜面长为L、高为h,现用力F沿斜面把重为G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f,则下列关于斜面机械效率η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η= B.η=C.η= D.η=15.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 N,一头着地,求抬起另一端所需多大的力?16.作图17.如下图,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的物体时,则F1= ,F2= ,F3= ,F4= 18.图4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_滑轮(填“定”或“动”),使用______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19.用如图5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 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重物升高 m。20.如图6所示物重5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拉力F为10N.不计绳和滑轮重,物体受到的阻力 N.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200N的货物匀速提高4m,所用的拉力是125N,则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22.工人用一根杠杆提升一桶油,他用250N向下的拉力拉过1.2m,油桶上升30cm,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则油桶重为 N.23.用一个滑轮组在6s内把84N的重物匀速提升4m时,在绳的自由端所加拉力大小为40N,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12m.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拉力做功的总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4、如图所示,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2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则1min内拉力做的功 为 J,有用功是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5、把一桶水从5m深的井里提到地面上,桶重4N,水重16N,提水过程中,做的有用功 为 J;若刚才是把不慎落入井里的水桶打捞上来,则所做的有用功为 J.26、如图所示滑轮组,每个滑轮重50N,用这个滑轮组把质量为45kg的重物在2s内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那么在2s内做的有用功为_____J、若所挂物体越重,该滑轮组机械效率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27、小明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所示。他两次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F乙;所做的有用功分别为W甲和W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和η乙,则W甲 W乙,η甲 η乙。(均选填“>”“=”或“<”) 28.质量为20kg、底面积100cm2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内将物体匀速竖直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50N,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1)提升前,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2)拉力F的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9、如图所示装置,绳重及摩擦不计。装卸工人将重为800N的货物提至高处,人对绳的拉力F1为500N,货物在1min内匀速上升了5m。(1)请在图上画出绳子的绕法;(2)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重物是600N,要把重物提升5m,求拉力做的功。思维导图①有用功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②额外功③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机械效率①机械效率②机械效率公式2.机械效率 ③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④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五、效果检测1.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滑轮组把重960N的贷物由地面匀速提升到4m的高处,所用的时间是8s,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00N.(不计摩擦和绳重)(1)依据题意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2)有用功是多少(3)拉力功率是多少(4)动滑轮重力是多少(5)机械效率是多少2.用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重物提升了10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2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不计摩擦,求:(1)拉力的功率;(2)物体的重力;(3)动滑轮的重.图4 图5 图6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1杠杆.doc 12.2滑轮.doc 12.3机械效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