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社会思品期末模拟试卷(B)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社会思品期末模拟试卷(B)

资源简介

八上社会思品期末模拟试卷(B)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D
B
A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D
A
B
C
A
D
C
二、非选择题
21.(1)(4分)自主选择权、知情权(知悉权)
(2)(4分)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的继承人,分配财产时可多分;有抚养能力,但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财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3)(6分)可以及时打击犯罪分子;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保护别人的财产与人身安全;
22.(12分)(1)阿福的行为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热心参加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4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6分)义务植树、无偿献血、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
在参加公益活动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同时使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成长。
(3)(6分)学习上刻苦努力,迎难而上。生活中有爱心,培养责任意识,主动承担责任。我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国家处在困难时刻,主动为国分忧,勇担责任,与国家共度难关。(答出两点即可)
23.(14分)(1)(2分)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2分)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政策。
(3)(4分)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和好)为主、
(4)(2分)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世界商人纷纷来到中国经商;
日本遣唐使13次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外国留学生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波斯把珠宝业发展成为第三大行业。
(5)(4分)措施+效果
24.(16分)(1)措施: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官吏。(2分)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增强了秦国国力。(2分)
(2)改革措施:不允许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及其他各民族语言,统一使用汉语。(1分)特点:废除鲜卑族旧制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1分)。
(3)古希腊雅典城邦。(2分)
特点:民主政治;公民主权、抽签选举、轮番而治;(2分)(写出其中一个给1分)
积极意义:这一政治制度使公民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促进了雅典城邦的繁荣和发展,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4)发源于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在中世纪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分)罗马法(1分)罗马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因此该学者认为“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2分)
八上社会思品期末模拟试卷(B)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题60分)
21.阅读小刚的三则日记片断,回答问题。(14分)
(1)片断一中表姐作为消费者行使了哪两项权利?(4分)
(2)从抚养义务角度,对片断二中遗产分配提出你的建议。(4分)
(3)结合片断三,指出小刚的做法有哪些好处?(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联系所学知识,评价阿福的行为。(4分)
(2)说说你参加的两个公益活动并谈谈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6分)
(3)我们应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阿福学习?(6分)
2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1)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3)结合两则材料,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4)请你列举一个史实说明“万国朝堂”的盛况。(2分)
(5)简要评价唐太宗。(4分)
2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便国不法古”的政治措施是什么?(2分)这一措施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1分)这一措施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简述这一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说说古代罗马“第二次是以宗教征服世界”是指什么?(1分)“第三次则以法律”中的“法律”是指什么法?(1分)你是如何理解“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一观点的?(2分)
八上社会思品期末模拟试卷(B)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将其序号填入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下列与青少年常见的闭锁心理有关的是 ( ) A.活泼、好动 B.孤独、不安 C.爱玩、爱闹 D.阳光、青春
2.一位中学生给自己的生命箴言是:“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对此处“生命的质量”理解正确的是 (??? )
A.生活条件的优越???????? ?B.生活的艰辛和曲折
C.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D.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
3.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下列财产的所有权受到法律保护的是 ( )
①小凯在路上捡到的一部手机 ②佳佳在银行存钱所获得的200元利息
③王璐发表文章所获得的50元稿酬 ④李能的爸爸赌博获得的1000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要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你认为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 ( )
① 征求父母的意见,判断商品价格是否合理 ②查看商标、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③了解商品的功能、特点、质量 ④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确定所购买商品的档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从“助人为乐的模范”“见义勇为的模范”“敬业奉献的模范”等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我们对责任有了进一步理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
A.道德模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B.要自觉承担责任,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
C.有责任感的人对人对事不漠然 D.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同的责任
6.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下面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 ( )
A.参加义务植树 B.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C.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D.无偿资助艾滋病孤儿
7.2007年6月1日起实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对未成年人实施有效的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8.下列说法属于对未成年人进行学校保护的是 ( )
①某食品厂拒收未成年人进厂打工 ②某中学开展安全知识教育专题活动
③某校举行卫生知识讲座,指导学生预防禽流感④某老师要求考试未及格的学生抄100遍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下列行为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 )
A.某班主任对违反班规的学生进行体罚 B.某中学禁止学生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C.某音像店出售毒害青少年的不健康光盘 D.父母强迫读八年级的女儿辍学
10.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依据是 ( )
A.生活方式的变化 B.是否出现宗教 C.是否出现村落 D.生产工具的变化
11.商鞅变法中,促进军队战斗力增强的最主要措施是 (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土地私有
12.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国家是 ( )
A.秦、燕 B.赵、魏 C.楚、齐 D.韩、齐
13.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有误的是 ( )
A.目的是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B.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自己的子弟和亲戚
C.分封制一直起着巩固政权的作用 D.分封制由上到下分别是天子、诸侯、大夫、士
14.如果在现在,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是 (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15.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省略号位置的是 ( )
A.陶片放逐法 B.分封与宗法制 C.礼乐文明制度 D.十二铜表法
16.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出现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的是 ( )
A.禅让制 B.官渡之战 C.商鞅变法 D.七国之乱
17.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18.公元222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时,统治今浙江杭州地区的是( )
A.孙权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19.由隋朝设立,为后世所沿用的制度有 (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④科举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C.孝文帝改革废除了匈奴族的旧俗 D.孝文帝 改革规定规定改穿汉服、学说汉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1、23题各14分、22、24题各16分,共60分)
21.阅读小刚的三则日记片断,回答问题。(14分)
片断一:表姐在淘宝网上经过精心挑选买了一件外衣,货拿到后发现款式与图片上的不一样,于是提出退货,店家最后欣然答应。
片断二:我的邻居张大爷去世了。他有三个子女,生前主要是由他的长子服侍,其他两个子女根本没有照料老人生活。三个子女为遗产分配而发生了争执。
片断三:晚上我看到一个小偷在邻居的家里行窃,急忙用家里的电话打110报警,后来警察赶过来抓住了小偷。
(1)片断一中表姐作为消费者行使了哪两项权利?(4分)
(2)从抚养义务角度,对片断二中遗产分配提出你的建议。(4分)
(3)结合片断三,指出小刚的做法有哪些好处?(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香港好人”阿福,一位香港货柜车运输公司老板,一位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的志愿者,一位在汶川地震灾区奋战3个月的志愿者,最后倒在了青海玉树的土地上。香港各大媒体高度评价了阿福的壮举,称赞他是“香港英雄”“港人之光”。
(1)联系所学知识,评价阿福的行为。(4分)
(2)说说你参加的两个公益活动并谈谈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6分)
(3)我们应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阿福学习?(6分)
2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州行建议地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自唐高祖开国以来,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其时中土人才辈出,万国朝唐,一切的一切在这里交流、包容、融合,终于凝结成灿烂的“唐文化”。
(1)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3)结合两则材料,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4)请你列举一个史实说明“万国朝唐”的盛况。(2分)
(5)简要评价唐太宗。(4分)
2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注:“正音”意指汉语)。”
材料三: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每隔10天召开一次,大家都有发言权,投票决定国家的大事,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休会期间,从公民中抽签选出500人,组成“五百日议事会”,负责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各级官员也通过抽签产生。
——人教版《我们传承的文明》(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便国不法古”的政治措施是什么?(2分)这一措施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1分)这一措施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简述这一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说说古代罗马“第二次是以宗教征服世界”是指什么?(1分)“第三次则以法律”中的“法律”是指什么法?(1分)你是如何理解“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一观点的?(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