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2)传统城市的新气象班级: 姓名: 小组:主备人: 审核: 授课时间:一、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学习目标:1、使学生体验我国宋元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分析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过程及原因;了解当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比较唐宋时期城市格局、城市生活的发展情况,体会当时城市生活的繁荣。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城市出现新气象的具体表现。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自主完成:1、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迁移到了_________流域。太湖流域是南宋的粮仓,当时流传着“ ”的谚语。2、宋代陶瓷业发达,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3、唐代中期以前,中国城市是 格局,之后这种界限被逐步打破。4、北宋东京建立了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宋代在城市中按一定距离设置 ,负责夜间巡逻、防火等事务。5、北宋前期,我国 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 ”。 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了纯纸币的流通。6、宋元时期,北宋的 ,南宋的 、元朝的 ,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二、课堂助学:(一)预习交流展示:(二)师生共同探讨:1、阅读材料:材料一:《史记》中描述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充饥……丝锦布帛之饶,衣覆天下。材料三: (南宋时)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1)三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2、浏览课文P108-110内容,说说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读课本P109图4-73《唐长安城平面图》、图4-74《北宋东京城平面图》和P110图4-75《清明上河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4-75,描述当时东京的城市风貌。(2)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格局有哪些新特征?(提示:可从商业布局、营业时间、行业等方面考虑)(3)发生以上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所示是 ,它出现 (朝代)的 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 。 (2)它出现前,人们使用什么货币进行流通?有什么缺点? (3)纸币的出现有什么实际意义?三、课后巩固:1、今天的江南被人称为“鱼米之乡”,其实早在南宋就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那么这一谚语反映的是( )① 当时北方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② 南方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③ 当时江南地区出现了农业高产区? ④ 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宋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这个新品种是( )A.胡萝卜 B.占城稻 C.粟 D.葡萄3、在北宋时期,生活在京城东京的人们可享受( )A.普遍穿上了棉布衣服 B.到瓦子去娱乐 C.住宅区与商业区分开 D.到 东市、西市进行商业活动4、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枚商标是出现在( )A.唐朝 B.五代 C.宋代 D.元代5、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最主要特征是( )A.城市有“市”和“坊 ” B.有娱乐场所-----瓦肆C.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区域 D.商品繁多,琳琅满目6、概括传统城市新气象的表现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