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资源简介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3)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班级: 姓名: 小组:
主备人: 审核: 授课时间: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城市、乡村居民以及岁时节日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了解宋元时期大型娱乐场所——瓦子勾栏;了解杂剧“说话”的发展和繁荣;了解宋朝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丰富多彩的活动。
2、过程与方法:阅读、搜集文字图片材料,描述宋元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变化。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其实是历史的延续,养成关注普通民众社会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元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城镇乡村的娱乐活动、节日习俗的了解等,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历史传统中体验民族精神,并初步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协调。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探究宋元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难点: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并促进他们养成关注普通民众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
自主完成:
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变化
(1)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于何时?( )
(2)这一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逢年过节吃 、燃放 ,使用 等高起高坐的家具。
2、瓦子
(1)什么叫瓦子?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瓦子也叫 、 ,是一种大型的综合 场所。
朝代:
(2)瓦子的出现,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3)在“勾栏”里上演的丰富多彩的节目中,最吸引观众的节目是什么?( )。这种艺术源于什么时代?( )。到什么朝代成为一种成熟的戏曲艺术?( )。
(4)课本图4-79《宋墓石刻》、图4-80《元杂居陶俑》反映当时什么样的现象?

3、元杂剧
(1)课本图4-82《元代乡村戏台》说明了什么?
(2)完成课本112页活动题
4、传统节日
(1)传统节日有 等
(2)课本阅读卡《元宵节》和古诗《元日》的学习
①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朝代?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哪些娱乐活动?
②《元日》这首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的哪些习俗?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师生共同探讨:
1、宋元时期的瓦子之多、生意之火,你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
2、众说纷纭:
——“年味儿”淡了,你感到了吗?有些地方不允许放鞭炮,电话、电子邮件拜年代替了登门问候等等,对于这些你怎么看?
——现在中国流行一些“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等,你对此有何看法?
三、课后巩固:
1、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于( )
A、汉代 B、三国 C、隋唐之际 D、唐宋之际
2、宋元时期上演的丰富多彩的节目中,最吸引观众的是( )
A、杂剧 B、京剧 C、越剧 D、黄梅戏
3、杂剧起源于( )
A、隋唐之际 B、唐宋之际 C、宋金时期 D、明清时期
4、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起源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夏朝
5、下列对唐朝都城长安和南宋都城临安相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年放烟火,赶庙会 B、都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C、可观看勾栏里上演的杂剧 D、是拥有众多人口的大都会
6、王安石的《元日》中写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反映了( )
①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 ②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③宋朝百姓在过年时有贴桃符的习俗④宋朝文化的繁荣景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