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4)文人的世界班级: 姓名: 小组:主备人: 审核: 授课时间:一、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教育政策的变化;了解宋元时期在教育、诗词、绘画、戏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宋元时期文人的特征;了解知识分子文化与市井百姓文化的互动。2、过程与方法:分析宋初对文人政策的改变,联系宋元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市井文化的繁荣对文人世界的变化的影响,搜集对比宋元时期文人与前朝文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宋词、元曲、宋元绘画等都是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分析宋词元曲等来源于民间的事例,领会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主体;了解文化世界变化与社会物质文化、政治政策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宋元文人的特征;文人与百姓文化的互动。文人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难点:分析宋元文人世界变化的相关因素;体会宋元文人作品中的哲理与情趣风雅。文化具有传承性,宋元文化继承与之前的文化,但又具有自己的鲜明时代特点。(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自主完成:1、宋代统治者吸取唐末军阀武将飞扬跋扈而影响政局稳定的教训,采取_________的国策,带来_____________的空前发达,而它们又为文人世界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根本条件。课本图4-83和图4-84的学习:①科举制度是在_______朝创立的。②图4-83,到了两宋时期,科举制度有了什么发展 。③图4-84反映什么现象 , 原因: 。 3、宋代文人的两个主要特征:① ② 4、《题西林壁》在宋代文学上属于哪一题材 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宋代文学上属于哪一题材 。你认为宋代的诗和唐朝的诗最大不同之处是什么: 是宋元时期文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追求。宋元时期,文人开始关注 ,并从中发掘创作的题材。二、课堂助学:(一)预习交流展示:(二)师生共同探讨:1、宋代统治者为何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说说崇文抑武的国策有什么影响?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材料选自谁作的哪首词?(2)该词感叹的是哪一段历史?(3)请将该词补充完整,并说说你从中获得哪些感悟。3、阅读材料:材料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材料二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请回答:从风格上讲,这两首诗的最大差别是什么?请再各找一首相应风格的诗。4、(1)“文人画”有哪些特点?(2)为什么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3)宋代文人偏爱“花中四君子”,这一现象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特征?5、(1)1958年,一位元代的戏剧家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最著名的悲剧是什么?这部悲剧广泛流传,深受人民喜爱说明了什么?(2)元朝时大量作家创作元曲,并流行于民间,说明了什么?元曲盛行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特点?三、课后巩固:1、1958年,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古代戏剧家是( )A.王实甫 B.关汉卿 C.梅兰芳 D.程长庚2、与唐诗相比,宋词最大的特色是( )A.侧重抒情 B.讲求哲理 C.没有韵律 D.通俗有趣3、两宋时期,文化高度发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①宋代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政策 ②宋代科举考试发达,教育事业发展较大③宋代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宋代文人多才多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下面对宋代文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的科举考试非常发达 B.宋诗是宋朝文学的典型代表 C.词是宋代文人用来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载体 D.梅兰竹菊成为画家最爱描绘的景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