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19 牧场之国 作业19 牧场之国课后作业(一)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看拼音,写词语。yí tài niú dú jùn mǎfēi chí bǎn dèng yāo heliáo kuò hū lu二、比一比,再组词。仪( ) 河( ) 潮( )议( ) 何( ) 嘲( )绵( ) 眺( )棉( ) 跳( )【能力提升】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______。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_____,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_____。这就是真正的荷兰。2.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忘记”一词,一般用于________。可文中写道:“马也忘记了……”这种修辞手法称为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了荷兰的_________,为我们描述了荷兰牧场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以及夜晚的祥和寂静;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_________,体会到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的赞美:这就是真正的_______。【综合运用】四、课外阅读。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雪止了。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在白雪的世界间,有一群群彩色的溪鱼,正游来游去。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又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雪白世界,向前游过去了。1.给这篇短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可以是( )A.赏雪 B.松坊溪雪景赏雪 C.松坊溪雪景2.第四自然段中,把在风中起舞的雪比作 、 、 ,写出了雪花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 ,雪在空中飞舞的姿态。3.最后一个自然段属于 描写,这样写寒中有暖,洁白中有 ,严寒中蕴含着 。4.短文从 等方面描写了松坊溪的美。【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仪态 牛犊 骏马 飞驰 板凳 吆喝 辽阔 呼噜二、示例:仪器 议论 河流 何处 潮水 嘲笑 绵羊 棉花 远眺 跳高三、1.赞许 山羊 王国2.人物 拟人 使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3.独特风情 田园风光 荷兰四、1.C2.柳絮 芦花 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 轻柔而洁白 很大3.动态 色彩 生机4.小溪、石桥、村子、远山、溪鱼第 1 页 共 3 页19 牧场之国课后作业(二)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拼拼音,写汉字yuǎn tiào zūn yánjùn mǎ fēi chíbǎn dèng líng dangshēng chù yāo he二、按要求完成。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低地 ( )的原野 ( )的光芒 ( )的小鸡( )的奶牛 ( )的骏马2.根据意思写词语。(1)姿态等端正庄重。 ( )(2)安静清闲。 (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 )(5)形容动物肥壮结实。 ( )【能力提升】三、读句子,是比喻句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4.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 )5.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 )6.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综合运用】四、课内阅读。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 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读前三句可知,奶牛是“ ”的,铃铛是“ ”的,挤奶的人也是“ ”的。2.这段文字前半部分属于 描写,后半部分属于 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3.“真正的荷兰”是指 的荷兰。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的 。5.课文中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远眺 尊严 骏马 飞驰 板凳 铃铛 牲畜 吆喝二、1.无声 辽阔无垠 微弱 成千上万 严肃沉默 成群2.(1)仪态庄重 (2)安闲 (3)辽阔无垠 (4)极目远眺 (5)膘肥体壮三、1.× 2.× 3.√ 4.× 5.√ 6.×四、1.严肃沉默 没有响声 默默无言2.动态 静态 傍晚和晚上荷兰的样子3.安静祥和 4.赞美和喜爱5.略。19 牧场之国课后作业(三)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照样子填一填。动听的(乐曲) (强壮)的竹子 (高兴)地笑弹奏着( ) ( )的歌声 ( )地说扭动着( ) ( )的世界 ( )地哭【能力提升】搜集资料,填一填。荷兰——( )之国 芬兰——( )之国瑞士——( )之国 保加利亚——( )之国冰岛——( )之国 挪威——( )之国三、按要求完成。1.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1)在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2)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 )(3)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4)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2.读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D.反问 E.设问 F.夸张(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3)长毛山羊在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4)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 )【综合运用】四、课外阅读。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③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伸延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④丛林中无数的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在文中找一找说一说密西西比河西岸有什么样的景象?在文中找一找说一说密西西比河东岸有什么样的景象?说一说你更喜欢密西西比哪一岸?五、运用分类描绘法,写一篇关于夏天景物小作文(字数不限)。1.抓住事物的总体特点。2.看一看周围事物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特点。3.分类对合适的景物进行描写。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开头部分先写了春的特点——万物复苏。然后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分别进行了描写,突出了春天的美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三)一、示例:音乐 美妙 伤心 身体 美好 大声二、花卉 千湖 钟表 玫瑰 冰火 渔业三、1.(1)静态描写 (2)动态描写 (3)静态描写 (4)动态描写2.(1)C (2)A (3)B (4)D四、1.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2.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伸延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五、略。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19 牧场之国 教案19 牧场之国第二课时 教案一、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以及课文大概内容。本课在深入课文的同时要求巩固第一节课的知识,并要求深入课文学习,感受文中生动的语言,体会动静态描写,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二、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2.感受文中生动的语言。体会动态、静态描写,了解荷兰牧场特点。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情。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回顾本课生字词。2.内容回顾:(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①绿色低地上姿态各异的花牛。②绿色低地上膘肥体壮的骏马。③绿色草原上各种悠闲的家畜。④傍晚宁静的牧场。(3)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场景。(二)理解内容1.导读提示:(1)为什么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2)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色、荷兰牧场特点的描写。(3)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2.特点总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目的:紧扣课题,开门见山。强调了荷兰独特特点,统领全文。3.阅读文章第2自然段(奶牛图)(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交流感受。(2)思考:①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②哪些词句让人感受到牛的数量之多?③这么多的奶牛,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3)出示文章第2自然段的节选文段。(4)拟人描写,体会语言特色:专注、思考、仪态端庄、无比威严。安静祥和、壮观的牧场,让作者不由地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4.出示文章第3自然段节选(骏马图)(1)体会动态描写,思考:①这是一群怎样的骏马?圈画词语。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③如何理解句子: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成群的骏马——飞驰到远方;自由王国的骏马——生活得无拘无束。感受牧场之国奔涌飞腾的粗犷之美。5.课文第4自然段(动物活动图)(1)运用拟人描写,动物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①羊:有天堂般的草地,悠然自得。②猪:“赞许”什么?③鸡:安闲自得,宛若主人。(2)你的赞叹是什么?6.课文第5自然段(牧场夜景图)(1)感受作者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2)说说你的感受。7.归纳梳理:(1)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这样的:绿色低地上姿态各异的花牛、绿色低地上膘肥体壮的骏马、绿色草原上各种悠闲的家畜、傍晚宁静的牧场。(2)反复强调是因为:荷兰牧场不同的特点合在一起构成了荷兰牧场的独特美景图,让我们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等组成的优美迷人、和谐自然的景观。8.写法点拨:(1)荷兰的特点: ①特色的畜牧业②环境、动物、人和谐统一分类描绘法:体现景物特点(三)课堂小结1.我的收获(1)荷兰牧场的特点(2)描写手法:分类描绘法;动态、静态结合描写。(3)优美词句。(4)感受荷兰的异域风光。2.主题归纳本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一天之中的景象:白日里牧场辽阔无垠、宁静和谐,动物们在牧场里悠闲自得、惬意舒畅;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牧场便沉入一片静谧之中。作者从“牧场之国”的角度介绍了荷兰的自然和谐的景观,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到动物、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四)随堂小测1.运用分类描绘法写一篇关于夏天景物的文章,该怎样写?(点拨:首先要概括夏天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构成一幅夏天的图画。)(五)板书设计(六)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2.阅读更多描写风景的文章。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19 牧场之国 学案19 牧场之国第二课时 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2.感受文中生动的语言。体会动态、静态描写,了解荷兰牧场特点。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情。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这就是正真的荷兰”是从哪4个方面介绍的?2.读课文,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荷兰之景?【自主学习】1.文章第一句话“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作用是什么?强调了荷兰什么独特特点?2.课文第二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如何理解句子: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注音组词。仪( )________ 眺( )________骏( )________ 骏( )________驰( )________ 辽( )________绵( )________ 凳( )________吆( )________ 铃( )________罐( )________ 恢( )________踢( )________ 牲( )________畜( )________ 铛( )________2.下列选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千万不能伤害别人的自遵心。B.春天来了,大地灰复了生机。C.王老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到学生家走访。D.一阵青脆的铃声把我从梦中唤醒。3.给下列多音词“畜”标上拼音。畜: ①xù ②chù(1)荷兰的牧场里有很多的牲畜。( )(2)这个牧场里畜养了不少动物。( )(3)这里的畜牧业很发达。 ( )(4)这个牧场里的畜养了不少牲畜。( )(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课文在描写牧场夜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说说你的感受。【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运用分类描绘法写一篇关于夏天景物的文章,该怎样写?(只写思路)2.阅读更多描写风景的文章,和同学们相互交流。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绿色低地上姿态各异的花牛,绿色低地上膘肥体壮的骏马,绿色草原上各种悠闲的家畜,傍晚宁静的牧场。2.略。【自主学习】1.作用:紧扣课题 ,开门见山。特点:特色的畜牧业。环境、动物、人和谐统一2.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荷兰风光的赞美之情。3.动态描写。理解: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略。2.C3.(1)chù (2)xù (3)xù (4)xù chù【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作者使用了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感受:略。【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略。第 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19 牧场之国 教案19 牧场之国第一课时 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介绍了荷兰的蓝天、碧草、牛羊,描述了一幅自然和谐的景观,教学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同时注意文中优美语句描写,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格,体会动物、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认读“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生字,积累词语。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阅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自主识字,积累词语。【教学难点】初步领略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了解“真正的荷兰”的样子。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题目解析。(1)标题:牧场之国(牧场:特色 国:荷兰)(2)体裁:写景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3)思考: ①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②有怎样独特的牧场风光?2.风车之国。介绍荷兰有“风车之国”的来历和原因。3.花之国。介绍花卉是荷兰支柱产业,其中郁金香为国花,4.荷兰风光。介绍荷兰的奶牛、山羊、运河、牧场。内容初知1.预习检查。(1)课文分成几个部分?(2)文中描写了哪些景象?(3)你最喜欢哪一处描写?(4)有疑问的地方请提出来交流。2.走进作者:卡雷尔·恰佩克3.结构图示。根据内容提示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第一部分:总领全文,总述荷兰的特点。第二部分:分别从牛、马、猪、鸡、羊等方面介绍荷兰畜牧业的情况。(三)字词积累1.词语认读。(1)出示词语。(2)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3.生字展示。出示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说说你的识记方法,挑选难记的说一说。3.重点字指导。(1)出示需要认读的生字。(2)明确重点字的笔画、部首、结构、音序。(3)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4)辨字组词。4.生字比较。请分别给这几组字组词:铃、铛、驰、骏。5.多音字积累。畜:①chù 牲畜②xù 畜牧业(四)课文导读1.阅读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变化,感受语言之美。(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出现几次?(3)“牧场之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2.学习发现。在文中相应位置圈画出能概括荷兰总体印象的句子:这就是正真的荷兰。3.牧场风光图。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牧场风光图:草原、花牛、绵羊、黑猪、骏马、山羊、宁静的夜晚。(五)课堂总结1.我的收获。(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介绍了牧场哪几种风光?(3)课文是总——分结构。(4)有关荷兰的知识还有哪些?(六)随堂小测1.作者一共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四次分别写了什么?请连一连。第一次 羊群、猪群、鸡群自由自在的生活第二次 牧场宁静的夜晚第三次 绿色低地上牛群活动的场面第四次 碧绿的低地,飞驰的骏马(七)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并批注,抄写并掌握生字新词。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19 牧场之国 学案19 牧场之国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认读“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生字,积累词语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指导阅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自主识字,积累词语。【学习难点】初步领略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了解“真正的荷兰”的样子。知识构建【素养储备】荷兰素有“风车之国”的美称。随处可见的一座座古朴而典雅的风车,给这座美丽的国度增添了几分姿色。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风车,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风车的历史。荷兰地处季风风带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风车应运而生。风车不仅用来排水灌溉,还能用来发电。荷兰人依靠这些风车变沧海为桑田,建设美好家园。你知道荷兰除了有“风车之国”的美称外,还有其他美称吗?【自主学习】1.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知道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吗?4.请写出三个你知道的荷兰风光。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下列多音字“畜”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荷兰的牧场里有很多的牲畜。(chù)B.荷兰的畜牧业很发达。(xù)C.这个牧场里畜养了不少动物。(chù)D.村民们喂养的家畜,都被敌人一扫而光了。(chù)【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出现几次?“牧场之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2.边读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3.作者一共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四次分别写了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为什么反复强调“这是真正的荷兰”?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自主学习】1.《牧场之国》2.写景散文3.因为荷兰的畜牧业很发达。4.奶牛、山羊、郁金香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C【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四次。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2.本文主要介绍了荷兰的自然和谐景观,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3.第一次:绿色低地上牛群活动的场面第二次:碧绿的低地,飞驰的骏马第三次:羊群、猪群、鸡群自由自在的生活第四次:牧场宁静的夜晚【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略。第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牧场之国》 作业1.doc.doc 《牧场之国》 作业2.doc.doc 《牧场之国》 作业3.doc.doc 《牧场之国》第一课时 学案.doc.doc 《牧场之国》第一课时 教案.doc.doc 《牧场之国》第二课时 学案.doc.doc 《牧场之国》第二课时 教案.do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