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目标1.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欲望。学习过程探究一 取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酒精里约10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取另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水里约10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也尝试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探究二 取一张A4纸,裁成两半,折成两只同样的纸船。将一只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记录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向另一只纸船中小心注入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记录该纸船从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思考:上述实验能否证明燃烧需要使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你有更优化的实验方案吗?实验改进实验现象实验分析探究三 分别尝试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点燃钢丝棉。用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将钢丝棉迅速插入氧气中(瓶底需盛水或铺沙子),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思考:(1)该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2)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你对燃烧条件有哪些新的理解?(3)当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结论的科学性?创新实验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实验分析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吹灭——罩上烧杯——剪断烛芯——浇水——用石棉网盖灭——用抹布盖灭——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导学检测1.下列因素中,不是燃烧必要条件的是(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压 D.—定浓度的氧气2.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3.一辆严重超载的货车在急速下坡时轮胎发生燃烧,导致货车起火,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货车起火的直接原因是( )A.货车轮胎与空气接触 B.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C.货车在下坡车速较快 D.制造轮胎的橡胶是可燃物4.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B.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5.动画片《熊出没》中,光头强乱扔烟头导致森林失火,熊二欲用路标牌将火扇灭,结果火势骤然变大。下列对熊二扇风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使温度降低 B.扇走了可燃物C.使空气流通,氧气量增多 D.让树木与空气隔绝6.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 B.C. D.7.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答案:C解析:2.答案:C解析:孔明灯没有燃烧说明孔明灯没有满足燃烧的条件。纸张具有可燃性,空气中有氧气,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会改变,所以缺少的是燃烧需要的温度。3.答案:B解析: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时,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轮胎的着火点时,轮胎发生燃烧,这是造成货车起火的直接原因。4.答案:B解析: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时,产生的热量主要随着热空气上升,火柴梗的温度上升很慢,不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5.答案:C解析:熊二欲用路标牌将火扇灭,结果火势骤然变大,是因为用路标牌扇火时,使空气流通,氧气量增多。6.答案:B解析: A图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图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图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D图说明燃烧需要氧气。7.答案:(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C中白磷不燃烧, D中白磷燃烧(3)A解析:(1)B与D对比,只有温度不同,其他的实验条件相同,B中的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燃烧;D中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故B、D对比为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即为变量,而为变量的对比组有A、B和C、D,A、B中白磷均不燃烧,故只能使用C、D进行对比,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则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3)可燃物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空气或;③温度达到着火点;B与D对比验证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与D对比验证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