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2022年同步练习卷(4)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武则天对科举非常重视,而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对科举制做出的贡献是( )A. 分科考试 B. 设进士科 C. 考查诗词 D. 创立殿试唐太宗牢记魏征的话:“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并以此告诫太子。唐太宗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 )A.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B. 关爱百姓C. 吸取隋亡教训巩固统治 D. 心地善良“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重视纳谏 B. 吸取隋亡教训C.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D. 任用姚崇为相为“开元盛世”局面到来奠定基础的人物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的朝廷高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聆听唐太宗的告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③你的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唐太宗死后传位武则天。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虽然她留下了一块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请判断她是(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唐朝皇帝是( )A. 李渊 B. 李世民 C. 李隆基 D. 李治唐高祖太原起兵,推翻隋朝统治,定都( )A. 镐京 B. 洛阳 C. 长安 D. 汴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高宗 D. 唐玄宗武则天时期,科举考试中新增加的科目是( )A. 文科 B. 武科 C. 进土科 D. 殿试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有关唐太宗的史实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 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 虚心纳谏,广纳贤才C. 完善三省六部制 D. 击败东西突厥《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 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 重用有才能的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国方略上的共同特点是( )A. 轻徭薄赋 B. 减轻刑罚 C. 善于纳谏 D. 重用人才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某校七年级(3)班对唐初三位有作为的皇帝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图说历史】(1) 图1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2) 图2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概括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3)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史料辨析】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旧唐书 陆贽传》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唐语林》(4) 材料一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什么的重视?她又是如何做的呢?(5) 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是怎样“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探究认识】(6) 从这些皇帝的治国政策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D。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她对科举制做出的贡献是”。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武则天对科举制做出的贡献。2.【答案】C【解析】唐太宗牢记魏征的话:“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并以此告诫太子。唐太宗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吸取隋亡教训巩固统治。故选:C。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知道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巩固统治。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D【解析】唐太宗李世民626年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统治期间,注意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唐太宗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注意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以用缴纳实物的办法代替服役,使百姓能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生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沿袭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和整顿;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同为一家”;派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等。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所以ABC选项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D选项任用姚崇为相是唐玄宗,与唐太宗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没有关系。故选:D。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掌握贞观之治的原因。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形成。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结合所学即可。4.【答案】C【解析】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本题以为“开元盛世”局面到来奠定基础的人物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武则天的相关知识点。5.【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适宜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死后,经过了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后,武则天才当上了皇帝,④唐太宗死后传位武则天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含有④的BCD。故选:A。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识。本题以唐太宗时期的朝廷高官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皇帝的地位的更替。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持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有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唐太宗时期是贞观之治,唐高宗是武则天的丈夫,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时期的史实.注意准确识记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史实.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为政期间,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国家灭亡。所以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唐太宗把敢于直言的魏征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唐太宗统治期间,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并采取了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政策,使社会安定;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故选:B。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贞观之治”。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掌握唐太宗、魏征、“贞观之治”等。8.【答案】C【解析】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故选:C。本题以唐高祖太原起兵,推翻隋朝统治为切入点,考查唐朝建立。本题以唐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9.【答案】B【解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选:B。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统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记忆历史知识是答题的关键.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故选:D。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掌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掌握武则天的贡献与影响。11.【答案】A【解析】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唐朝不是唐太宗建立的。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故A符合题意,BCD属于贞观之治的史实,都可能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出现。故选:A。本题考查了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把握唐朝的建立者和贞观之治的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12.【答案】B【解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提倡科举,创立殿试制度,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延续和稳定,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但当代中国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故选:B。本题以《旧唐书》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武则天时期实行的统治政策。13.【答案】D【解析】唐太宗重用贤才,曾任用是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武则天是继续推行唐太宗任用贤才的政策。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方略的知识点。本题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治国方略相同点的分析、比较能力。14.【答案】D【解析】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统治被称之为开元盛世,无论是唐太宗还是唐玄宗统治时期,他们都选贤用能和注重改革,体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15.【答案】【小题1】唐太宗;“贞观之治”。【小题2】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小题3】“开元盛世”。【小题4】对选拔人才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小题5】唐玄宗;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小题6】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解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等相关史实。第2页,共2页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