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件-第七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28张+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件-第七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28张+视频)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七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同学们,上面的图片是圆明园的复原图,曾经它是那么的美丽辉煌,但是如今它却满目废墟,看得我们心痛,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圆明园的诉说吧!
新知讲解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新知讲解
圆明园
万园之园
宏大的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
新知讲解
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
新知讲解
在当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鲁西记载道:“两天内,我拿到了价值3000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
小视频
畅所欲言
看完这个视频说说你的观后感?
阅读角
《圆明园》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纪录片《圆明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看到野蛮无礼的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他们被圆明园的美景和园中数不胜数的珍宝惊呆了,震惊之后就开始了疯狂的抢劫,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毁掉。他们用大斧把无价的瓷器和法琅器砸碎,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又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几天几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就这样被毁了。
看到这里,我紧握着拳头,感到十分屈辱,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请思考
活动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法]维克多·雨果
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 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园
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图中的兽首是当年被外国侵略者从圆明园掠走的文物,如今它们已回归祖国。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也是原圆明园喷水池中“水力钟”的喷头。该“水力钟”的全称为“十二生肖报时喷泉”。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
活动园
至今圆明园兽首回归了八个,没有讯息的为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文物归国最硬核的理由、最大的背景,正是国家实力的提升。)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
市场狭小,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
新知讲解
甲午风云
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随后,日本又开始侵略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
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新知讲解
甲午风云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
新知讲解
甲午风云
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新知讲解
甲午风云
100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北洋水师的英勇抗争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听到同学们的讨论,你想说些什么?
新知讲解
阅读角
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他曾说过:“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耳!”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危急时刻,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舰同归于尽。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其射击,致远舰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阅读角
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1895年1月,日军海陆两军偷袭威海卫炮台,而李鸿章避战求和,致使威海卫失守,北洋水师被困刘公岛,陷入绝境。丁汝昌边指挥北洋水师顽强抗政,边等待救援。日军见战局已定,使劝丁汝目投降,但丁汝昌不为所动,决心警死抵抗。此时的清政府被打怕了,打算议和,全然不顾丁汝昌等人的生死,迟迟不发援兵。丁汝昌手下的几个将领也贪生怕死,希望他投降。内外交困,势单力孤的丁汝昌已无法换回败局,无奈之下,他于2月12日自杀殉国。
虽然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了,但以丁汝昌为首的爱国将领身上表现出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却永远不会被湮设。
新知讲解
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攻占。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黄海海战自1894年9月17日12点50分海战打响,至下午5点半结束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
新知讲解
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活动园
《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真是亡国的条约啊!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活动园
我还知道《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还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签订了《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和《天津条约》,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等等。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现实。
拓展资料
小视频
活动园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请思考
历史上的屈辱,我们永志不忘,屈辱中的抗争精神,我们要永远继承!作
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更要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以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发奋努力学习,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重任。
活动园
新知讲解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